無人區觀後感

01

無人區觀後感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寓言故事,談到了善與惡的故事。五百里無人區,沒有規則,似乎只有弱肉強食。甯浩的電影總能給人劇情上的驚喜,處處都是掩藏的伏筆。一個小小的意外,卻能讓劇情合理的翻轉。

《無人區》就是中國的西部片。蒼涼的大漠,稀少的人羣,讓我們這些已經習慣大中華地大物博、人流擁擠的人們大跌眼鏡。原來我們中國還有這樣的地方,五百里的無人區,也就是五百里沒有規則的地方。

我寫這篇影評已經距離電影上映過去了五年的時間,從一些支言碎語中瞭解到這部電影歷時四年才允許上映,中間經歷了無數的補拍和重新剪輯,終於最終順利通過審查。這部電影無論是風格還是類型,在國產電影當中,都是非常少見的。觀看完整部影片以後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發生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整個故事的劇情非常有意思,簡單點說就是,你讓我來,你要去追我,我遇上了他們,他們又來追我,你又去追他們,我又去找你,再後來大家終於聚到一起。大決戰大結局!

電影一開始,通過徐崢的背景音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兩隻猴的故事。兩隻猴進化成了猴羣,猴羣又進化成了人羣。故事正式開始,一片荒漠的西北地區,光頭而又粗獷黃渤剛剛抓到了一隻鳥,這隻鳥就是鷹隼。接着,黃渤就被抓了,被一位拿着AK的公安抓獲了。這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你好人呢,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壞人大Boss出場,警察領了盒飯,黃渤被救。這就是團隊作戰的好處。話說敢動警察叔叔的,肯定就是悍匪了!悍匪殺完警察之後,計劃逃跑。我們的男主潘肖律師(徐崢哥哥飾演)就正式出場了,那時候,徐崢哥哥還很帥呢!

“人做所以爲人,不是因爲放棄了自私,而是因爲學會了用火”。徐崢是一位律師,一位野心很大、唯利是圖的律師。徐崢憑藉殉職警察酒駕的藉口成功幫助悍匪洗脫了罪名(這說明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真的很重要)。後來因爲尾款的問題,與悍匪起了爭執。徐崢不給悍匪情面,硬是開走了那輛紅色法拉利。“這車你是開不走的”,惹誰都不應該去惹亡命的悍匪。

離開的路上,得意的潘律師又遇上了另一夥“壞蛋”,說白了就是“路怒”引發的小爭端。後來,股市真正開始了。徐崢不小心誤撞了黃渤,其實黃渤本來就是在哪裏埋伏着徐崢的。徐崢倉皇逃竄來到“夜巴黎”加油,遇上了捆綁銷售,被迫看歌舞表演,就遇上了女主(佘男飾演)。

女主求徐拯救自己,加油店老闆又強買強賣,這些事情讓徐崢徹底蒙了。他本來是城市中的一匹狼,在這無人區,他卻變成了一隻羊,處處受人宰割。

後面的劇情更加撲朔迷離,徐崢誤帶女主逃跑,黃渤甦醒,卡車司機追趕,兩方交火,黃渤領了盒飯,卡車司機領了盒飯,加油店老闆出現,壞人老大後面追趕,加油店老闆的兒子領了盒飯。最後,在一處荒漠的廢棄房子裏,大家聚頭,開始大決戰!

這部電影讓人反思的地方有很多,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在那無人區的世界裏,究竟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呢?

02

這是一部2013年的片子,因爲我沒有爲電影貢獻票房的習慣,所以沒有去電影院。五年之間,我多次聽人說起這部片子,這“人”只是一個人,我的一個朋友。他喜歡徐崢,《瘋狂的石頭》,《人在囧途》都不是丟人的作品。而且在他看來,《無人區》大概是徐崢最好的作品之一。當然不止是徐崢,同樣對我有吸引力的,還有黃渤和甯浩。所以在五年之後的一個夜晚,我終於鼓起勇氣在我熱得灼人的lenovo上提心吊膽地看完了這部“大西北公路片”——提心吊膽是因爲六歲高齡又經過換腦手術的lenovo,隨時會死機。

也許趙葆華所說能代表部分審查委員的看法:“爲了好看,爲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一份社會責任。”委員的思維總是奇異地平庸,這種對“一個好人也沒有”的反感,對沒有樹立榜樣意識的遺憾,是屬於不知道什麼世紀的中學教師的審美。何況,也並非一個好人都沒,那個陶虹不就是個好人嗎?——也許是聽了趙委員的建議加上去的吧?

而事實上《無人區》涉及的最嚴重的“政治正確”問題,並不在此。那種黃沙萬里的地界,我們雖不一定都見到過,但大概都知道那是什麼地方。電影裏沒有明確給出地點,只說是西北,這是聰明而且禮貌的。但或許正因爲說是“大西北”,輻射面積反而更大。這不是那個孫悟空他這五彩祥雲的俠骨柔情的西北了,而是一個猙獰恐怖的西北。“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徐崢爲名利遠赴西北,就是一個文明人進入了蠻荒世界。不僅是貧窮、粗野,更是狡詐、殘忍。“無人區”不是真正“無人”,而是無政府,無法制、無文明。我能明白導演的苦處,並不是他硬要把這頂帽子扣在“西北”頭上,而是在偌大的中國,要找到這麼一塊“無人區”,只能是“西北”。

“政治正確”成爲一種糾結,就在於美好的理念與堅硬的現實之間的殘忍的撕裂。而現在西北的某一部分越來越成爲一個問題,纔在某些境況下,言說變得更加坦白。

不過,這片子本身的立意不是爲民族團結吶喊。必須要落在某一個特定空間裏的事件,也不是特定空間本身的屬性。一部好片子,腳踩在地上,手卻必須想要“摸着天”。《無人區》是想有一點“昇華”的企圖的。畢竟盜鷹的老大多布傑說過,“你出你的書,我販我的鷹,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文明與野蠻的區別只是有了刀槍,可以不用,但必須要有。電影一開頭就用猴子的故事,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應該是放下自私,互相幫助。而年輕的律師卻用一件純技術的——似乎是更科學的看法,來推翻了這種道德說教。他說是火,才讓人成爲人。其實電影的立意與孔孟之道無別。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啊!要的是互相幫助,與人爲善。所以從結構上看,整部電影好像是在完成一個不大高明的由遺失到重獲的道德說教。但如果真以爲這是一部德育片,未免太迂腐了。因爲無論甯浩還是徐崢、黃渤都不是寫出《復活》的托爾斯泰。

他們不是托爾斯泰,所以年輕律師必須得死。潘肖逃不了法律的審判。只有大師能抵抗流行意識,面對法制的責難,甯浩們聰明地選擇了另一條路,讓他壯烈犧牲——然而,難道只有“大團圓”纔是俗套嗎?壯烈犧牲也是另一種流行情緒。所以如果有人認爲這是電影審查的問題,我是不能同意的。比電影審查更可怕的,是民意。比民意更可怕的,是牢籠中的自己。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更陳舊的問題的延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即便是已經重新做人,也必須去死。因爲接受法律的審判,遠不如慷慨就義偉大光榮。因此我們也就無緣看到更精彩的展開。

03

無人區中的“人”,按劇中人物潘肖的說法,是指不會用火,也就是指不會用火的野蠻人。導演應該是把學會用火作爲文明的開端。本劇中太多巧合,這是甯浩導演一貫的風格,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這一點也是可以原諒。本篇影評就我的觀影感受結合四年的法學學習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法律代表秩序,但是法律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維持秩序的作用。從影片中,法律發揮作用的條件有二:其一是個人的遵守,如果個人不能遵守,則必須出現使得法律得到強制實現的`力量,劇中的警察就代表這種力量。在無人區,除了潘肖,無人遵守法律,瘦弱的警察代表國家強力的式微,因此這裏遊戲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其次,我並非表達法律就是好東西。潘肖藉助法律幫有罪的人脫罪,自己也想借此名利雙收。他懂得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明的暗的都知道。

最後,無論是原始社會還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在爲名利奔波,所以那個賣隼的人告訴潘肖他們是一樣的。

整部電影沉重卻不壓抑,渲染了太多卑劣的人性,可能作者的世界中這些東西太多。

04

徐崢第一次用火,是燒前面大貨車上的茅草;

第二次準備用火,是焚燒黃渤的屍體;

第三次用火,是爲了救余男。

這三次用火,從亂用,到會使用,到會用,感覺就是經歷了一個從動物到人的進化過程。

第一次,徐崢彷彿是初識火種的野蠻人,知道火可以用於焚燒,但不知道焚燒的後果是什麼。

把打火機丟向裝滿枯草的大貨車,雖然提醒了司機倆兄弟,但他沒考慮過滿車乾草損失撲滅不了的後果。

在這裏,火起到了人類給他最原始的定義的作用:焚燒

第二次,徐崢用火的意圖是銷燬,進化到了使用火這一階段。到仍舊不會用火。

他希望使用火銷燬自己的過錯,希望一切隨着黃渤的消失化爲塵埃,希望火能帶走一切,卻從頭到尾沒想過投案自首,這是人之本性,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人很多時候是遵循本性來生活的,好逸惡勞,貪生怕死等等,這些只有通過教化後才能改善。

徐崢在這次用火前後,不正是遵循本性而走麼。

第三次,救人,這次是會用火。

上面說過,人要通過教化才能走向文明,而教會徐崢用火的人,是余男,或者說和余男在一起經歷的事情,讓他有了領悟。最終決定犧牲自己救下余男。

這時候我突然有種想法,火,或許象徵着你手上的一切東西吧,或者說,一切工具。

比如字,識字不算厲害,有的人可以用文字來引發戰爭,有的人可以用文字喚醒詩人。

《無人區》這部電影探討的東西挺多的,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導演沒才華,也不是導演被資本束縛住了手腳,是時局不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