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觀後感

《法治中國》是爲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中央組織拍攝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觀後感,歡迎查看!

法治中國觀後感

法治中國觀後感【一】

近日,央視播出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備受大家關注,我也進行了觀看學習,開篇以中國歷史爲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黨和國家的道路該怎麼走而引發深思。以奉法者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而作爲回答上述問題的堅定而明晰的答案。

習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黨的領袖對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時,人民對黨中央寄予無限希望。習總書記會這樣說,會做出這樣堅定而明晰的答案也是從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實踐過後才做出的,當習總書記在正定縣任縣委書記時就將法治文件列入其中。在以後的工作中,習總書記也無時無刻不在將法治列爲治理當地的重要文件,在多次的實踐之後,再將法治中國這一主題,列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前所需要的道路。

什麼樣的法治道路纔是中國適合的呢,習總書記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到:“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着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這句話體現出習總書記牽掛着對我國法治社會形成道路上的任何一個小節,讓國家的人民決定國家的道路,雖然堅持領導的是黨,但是決定道路方向的卻是國家的人民羣衆。也是無時不刻的展現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我們的時代呼喚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國這個宏偉的目標、壯闊的藍圖,激勵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團結奮鬥,共同建設一個充滿生機、成就輝煌的法治中國!

法治中國觀後感【二】

通過觀看《法治中國》感觸頗深。法治是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匯聚了十三億中國人共同願景的矢志追求。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保障。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爲一名知識青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正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我國法律是立法機關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蘊含了公平正義的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保障隨着人民羣衆的公平意識越來越強對黨和政府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公平意識充分認識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既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嚴復曾言:“貧民無強國,弱民無強國,亂民無治國。”法治中國意味着優良而科學的政體,蘊含着秩序井然的世界以及和諧安樂的生活。建設法治中國,培育法治精神,是政府職責所在,也是每個公民的期望所在。中國“法治”的推進,需要國家層面法治建設的引領,更離不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當遵紀守法成爲一種自覺,當依法辦事成爲一種自然,每個社會個體將匯聚成推進法治社會的不竭源泉。

法治中國觀後感【三】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靈魂是法治精神,國皆有法,但國家是否穩定人民是否安康,看這些法律有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切實的遵循。古之有:“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習總書記也曾說:“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一定程度上,法治並不僅限於人們對法律條文的瞭解程度,而是在日常行爲中時刻體現的規範意識。

領導幹部是社會和人民的“意見領袖”不僅本身具有權威,同時也應是維護法治權威的先行者。堅定的政治信仰、紮實的法律功底、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樹立依法依規辦事的規矩意識,從內心深處堅持把辦事依法作爲政治責任、自覺追求,將法治思維融入到行政的各個方面,帶頭尊重法律,不斷推動整個社會知法、用法、尚法、守法。

把規範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成爲自覺,更需要需要培育法治精神。在法治建設進程中,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法治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全面依法治國,每個人都是奉法者,個人要從內心信奉法律,努力以自身力量、以點滴行動,在日常生活中光傳播法治的力量,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

正如《法治中國》專題片中講述的那樣:“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是一場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命。”當法治融入於社會的各個方面,當人們善於拿起法律武器保衛自身,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爲社會的風尚,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必將開闢嶄新的“畫卷”,人們也將獲得更多的福祉,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