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中國》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輝煌中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輝煌中國》觀後感

《輝煌中國》觀後感1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最後一集《開放中國》展現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看完之後更多的感受是:慶幸自己生活在發展中的中國,我們體驗自信,更體驗自豪。

經濟複雜鏈條中不可缺乏的一環,沒有中國的世界不可想象。

同樣,今天的中國也不能孤立於世界。每一天,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關注着國際油價的漲漲落落,惦記着紐約股票市場的起起伏伏,消費着來自全球各地的名牌和特產。全球化的印記隨處可以觸摸。

60年間,新中國走過從“個性中國”到“世界性中國”的對外開放之路。

1950年4月29日,劉少奇在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上宣佈:“我們已把中國大門的鑰匙放在自己的袋子裏。”新中國海關關徽,由商神手杖與金色鑰匙交叉組成。商神手杖代表國際貿易,鑰匙象徵海關爲祖國把關。

60年間,中國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實行保護貿易和貿易管制政策,到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世界”對中國人來說,有着不同的意味。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睜大了眼睛,緊緊地盯住國門,防範着一切可能發生的侵害;

30年前,中國人睜大了眼睛,驚喜地望着國門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驚着與世界的巨大落差;

如今,中國人睜大眼睛,不再有焦慮和驚詫,而是從容地觀察着國內國際的市場,捕捉着財富的機會和給生活帶來快樂的物質。

在一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開放中,中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也順利推動了經濟體制的全面轉型,成爲全球範圍內以開放促體制轉型的成功範例。

60年間,我們看到了中國從緩慢猶豫到大步走上國際貿易舞臺的身影:從新中國成立到外貿總額超過100億美元,中國用了23年的時間;超過1000億美元,用了15年時間;超過10000億美元,用16年時間;而超過20000億美元,中國僅用了3年時間。

60年間,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轉變的“三級跳”讓世界不斷重新定義中國形象:從大豆、茶葉、蘋果、礦砂、絲綢等農副產品和初級產品,到主要依靠紡織品和輕工產品,再到機電產品比重大大提高……高新技術產品成爲出口高增長的新動力,中國正挺進發達國家佔壟斷地位的高科技領域。

走開放式發展道路是“中國模式”的最重要標誌,也創造了世界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成功案例。中國從對世界打開大門中受益――

1979年以前,外商投資在我國幾乎是空白。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北京誕生。截至2008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到8990.59億美元。外資的發展及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提升,伴隨着不同思維觀念和做法的碰撞,啓動和推動了中國全方位的制度創新。

“世界的中國”已成爲世界產品的製造者和國際化理念的執行者。

正如《當中國改變世界》一書所描述的:中國領導人將本國經濟融入世界市場,使中國開始騰飛;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面打破了與外界的隔牆。不僅是利用國外的資金,更是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經營理念、管理方法、高端人才和營銷網絡的進程。中國在對外開放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始成爲新的研發大國,並在資金和技術上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

“世界的中國”也讓全世界在中國的發展中獲取“紅利”。

中國出口大量價廉物美的產品,事實上提高了各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據估計,每年中國商品爲美國消費者至少節約數百億美元的支出;中國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客觀上促進了其他國家向更高技術含量、更多附加值的產業升級;發達國家通過在中國投資,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豐厚利益,每年匯出的利潤就以百億美元計;與此同時,中國的資金、技術走向世界,也爲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繁榮,發揮日趨重要的作用……

觸摸全球化的印記,感受“世界的中國”,我們體驗自信,更體驗自豪。

《輝煌中國》觀後感2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24日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收官。當晚播出的第六集《開放中國》展現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實踐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中國的態度是響亮的。片中提到,這五年,創建自貿區,倡導“一帶一路”,成立亞投行,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四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位居全球第一。北京APEC峯會、杭州G20峯會、達沃斯論壇等,更多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得到世界廣泛認同。

該片表示,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中,貢獻着一個又一個共享共贏的解決方案。中國在開放的路上也走得更加自信、堅定、從容。

與此同時,世界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渴望走近中國,傾聽中國。人民幣國際化正邁過一個個新的里程碑: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7年歐洲央行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2018年中國A股將正式進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當前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當中,中國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增長動力之源、穩定之錨。

該片指出,中國這個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東方大國,已經成爲國人獲得自豪、贏得尊重的堅強靠山。65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開放了免籤和落地籤。而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不僅在於能帶你去多少個國家,更重要的是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情況,它都能帶你安全回家。

2015年也門戰亂,中國海軍調派軍艦赴亞丁港執行撤離任務,從生命攸關到安全登艦,571名中國公民的撤離只用了2天。尼泊爾8。1級地震發生,中國飛機第一個到達尼泊爾,上千名中國公民脫離險境回到祖國。

紀錄片最後總結,今日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輝煌中國》觀後感3

新中國成立以來,爲了增強中國綜合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黨中央制定很多發展強國戰略。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上都制定了很多方針政策,改善人民羣衆生活環境,從過去的難解溫飽變成如今的安居樂業,變化之大讓世界各國都爲之驚歎。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中央電視臺播放紀錄片《輝煌中國》,講述了中國的發展史,第一集《圓夢工程》中道出了中國的發展不僅要爲近期常態考慮,還要爲長遠做打算,不僅要爲自己,更要爲子孫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而努力奮鬥。孫中山在過去就對中國的未來規劃做了詳細說明,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並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口,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當時的人們眼中覺得要想實現這一計劃,步履維艱,艱苦卓絕。但在21世紀的今天,孫中山的規劃理念已變成現實,甚至遠遠超越了當初的設想。

中國跨海大橋的建設,已是世界級的,可以說創造了世界橋樑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橋樑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港珠澳大橋就是其標誌性建築。

中國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級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地理環境極度複雜的問題,但最終中國擁有了十分發達的交通網絡,這離不開工程師和工人們的辛勤努力,胡麻嶺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庫和一條河流,還穿越第三系飽和富水粉細砂地層,在施工過程中要考慮諸多安全隱患,施工進度深受影響,歷經八年正式貫通,該項目被稱爲“頭號重難點工程”。

在其他建築行業,中國也有重大的突破,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工程師和工人的不懈努力。當然,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促進中國建築行業的不斷崛起,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通過這次紀錄片的觀看,讓人們瞭解到,科技創新的發展成果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變得如此發達,人們出門旅遊十分方便,走南闖北帶來諸多便利,也給諸多行業帶來福利,旅遊業、快遞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的業績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交通條件發達帶動中國經濟收增長入。

總的來說,要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強國戰略,科技創新,在世界競爭中打下紮實基礎,爲人民羣衆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