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觀後感1000字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功勳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功勳觀後感1000字

記者:“你的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於辛:“我不知道……但是他很忙,隔很長一段時間纔回來一次……”

他隱姓埋名28年,只爲一個目標——造氫彈,他就是於辛的父親,祖國的無名英雄——于敏。

1926年,于敏在天津的一戶普通家庭出生。上學時,他一直是班裏的“學霸”,他尤其對數學感興趣,但在他12歲那年,日軍侵入了天津城,打破了一切寧靜。正是從那時起,于敏就懂得了,國家落後就要捱打,國家落後就要被列強踐踏。從此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報效祖國。

1944年,于敏18歲時考上了北大工學院。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已擁有充裕的學識,更擁有了一顆愛國的心,更更有了報效祖國的人生銘。此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節節勝利,傲慢的美國人卻揚言要使用核武器對付中國。爲打破核壟斷,毛主席下命令:“要快速造出原子彈和氫彈”。此時此刻,餘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接過了這個艱鉅的重任,和其他研究人員克服重重阻礙,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將原子彈模型設計完成。這時,錢三強找到了于敏,讓他轉入氫彈原理研究。從這時開始,于敏的氫彈之路正式開始了。

在一個狹小的辦公室裏,和同事們投入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擺上幾張辦公桌,幾張椅子,四張牀,于敏他們白手起家,什麼理論啊、圖紙啊都一無所有。于敏和他的氫彈理論研究小組,日復一日地在這裏工作,他們成了隱身人,他們的工作成了絕密。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可除了他們自己和國家高級領導,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在幹什麼,連他們的親人也一無所知。于敏更是因爲每天的高強度工作而患上了十二指腸潰瘍。他不能讓自己的肚子變空,否則就會劇烈疼痛,吃些東西纔可得以緩解。當時全國的物資極爲匱乏,他只能嚼曬的蘿蔔乾來緩解疼痛。

爲了儘快的實現這個終極目標,他每天面對密密麻麻的數據,一臺每秒萬次運算的計算機擺在他面前,計算機要將計算結果打印在紙帶上,于敏必須跟上計算機忽快忽慢的節奏,一段一段地看計算結果。可是使用計算機95%的時間要給研究原子彈的同事們,留給於敏使用的時間只有5%,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工作又陷入了僵局,即便如此,他也爭分奪秒的和戰士們戰鬥於一體。法國在努力研製,表示要搶在中國前面,繼美國、蘇聯、英國之後做出氫彈,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在廢寢忘食,孜孜不倦。

深秋的一天傍晚,他爲了緩解戰士們的這種緊張的工作壓力,迫使大家休息,于敏和同事在一起散步,突然靈光一閃,想出要改變之前的設計結果,繞開破壞性強的能量結構。于敏撇下同事直接折返辦公室繼續做推算研究。經過他反反覆覆地幾輪計算,成功了!成功了!能量居然能達到百萬噸級別!突破了這道坎,氫彈的'研究速度提高一大截,不久後,功夫終究不負有心人,中國氫彈獨有的“于敏構型”型設計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一個載着氫彈的降落傘伴隨着廣播的倒計時,在新疆的羅布泊上空從天而降,一瞬間,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出現在世界的東方,它代表的是中國智慧,代表的是中國速度,代表的是中國力量!氫彈研製成功了。

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和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法國更是用了八年零六個月。

于敏,用他的智慧和一顆火紅的愛國心,爲祖國研製出了第一枚氫彈,這位“國產土專家”創造出了世界人類史上的奇蹟。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世界的核版圖上勾勒上了重要的一筆。

讓我們記住這個沉甸甸的名字,讓我們一起致敬于敏,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致敬所有的無名英雄。致敬所有爲祖國做出奉獻的人們!這就是我金秋十月的紅色觀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