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黃河大合唱》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河大合唱》觀後感

《黃河大合唱》觀後感 篇1

《黃河大合唱》是誕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型聲樂作品,是一首極其激動人心的抗日戰歌。它用象徵性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黃河,既有中華民族的氣魄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稱爲我國音樂作品中當之無愧的楷模,是我國音樂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引爲自豪的藝術明珠。

1938年秋,24歲的詩人光未然滿懷抗日的熱情,來到黃河的壺口,親眼看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麗景象。黃河的力量給了詩人以啓示,他決心要“寫一首謳歌黃河的詩”。後來,詩人又經歷了呂梁山的戰鬥,抗日民族革命戰爭更加激發了詩人的情緒。在永和關,詩人曾從黃河船伕與惡浪搏鬥的豪邁氣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詩的意境又一次昇華。他再也抑制不住謳歌黃河的創作慾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帶着傷病,只用了5天時間,就寫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詞《黃河大合唱》。歌詞對黃河作了全面生動的描繪,並賦予它以巨人般的堅強性格,不僅使我們看到了黃河之長、黃河之險、黃河之雄偉,也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黃河的屈辱、黃河的覺醒、黃河的力量。

在延安窯洞裏,當時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聽了光未然滿懷激情的朗誦後,一把從詩人手中拿過詩稿,動情地說:“我要把《黃河大合唱》寫成具有中國氣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譜寫好!”冼星海就是以這樣熾熱的情感寫好了《黃河大合唱》的總譜和合唱,總共只用了6天的時間。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大學禮堂首次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來曾爲冼星海親筆題詞:“爲抗戰發出怒吼,爲人民譜出呼聲”,這也是全中國人民對《黃河大合唱》的高度評價。

《黃河大合唱》共有8個樂章,每章開始均有配樂朗誦。①《黃河船伕曲》(混聲合唱),描繪船伕們與黃河風浪搏鬥的'動人場面;②《黃河頌》(男聲獨唱),唱黃河的雄姿,贊五千年的文化,頌民族精神的發揚;③《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痛訴民族的災難,歌頌時代英雄;④《黃水謠》(女聲二部合唱),控訴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⑤《河邊對口曲》(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敘述流亡羣衆的悲慘遭遇,顯示人民的鬥爭決心;⑥《黃河怨》(女高音獨唱),唱出了被壓迫、被污辱婦女的痛苦哀怨;⑦《保衛黃河》(輪唱),表現了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象徵東方巨人爲抗戰最後勝利而發出的吶喊。

《黃河大合唱》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鼓舞羣衆奮起抗戰的戰鬥號角;今天,它仍然激勵着我們永遠向着勝利前進!

《黃河大合唱》觀後感 篇2

在近期的音樂賞析課上,我們聽了《黃河大合唱》,聽後我深有感觸,回味無窮!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代合唱音樂的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也是我國近代大型音樂作品的典範之作。作品用感情飽滿的筆墨,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作品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一黃河爲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黃河大合唱》,用雄壯,用吶喊,用號召震撼了我,歌頌剛強不屈的華夏兒女。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爲她有着偉大的人民。這是高昂,這是沉厚,這是悽婉,這是悲壯。聽《黃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氣勢磅礴,是陣陣蕩耳,是心境複雜的。很多人知道《黃河大合唱》。它如黃河奔流,波濤洶涌,九曲連環;如雪山崩頹,煙飄雲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個生命與激情譜寫了這曲感人肺腑的樂章,詩一般的語言,與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種和諧與堅定,就像是緊緊團結在一起的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是樂觀無畏,是堅強偉大,是不可戰勝的。

《黃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爲它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他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爲:過去的老歌都不好聽了,都那麼土,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流行歌曲纔是主流。但我想《黃河大合唱》是始終不會落伍的。因爲它所表現的那種精神是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有的!尤其是我們這些肩負着建設祖國重任的青年人更應該具備。所以,朋友,倘若你現在正在每天浪費時間、碌碌無爲,倘若你已忘記如何做一個龍的傳人的話,那麼就去聽聽《黃河大合唱》吧!相信從中你會重新找回龍的尊嚴。

《黃河大合唱》觀後感 篇3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句歌詞想必老一輩革命者一定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著名的紅色歌曲—黃河大合唱中的一句經典話語。當我還小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是革命紅色歌曲,但是當我慢慢長大了,我知道了。

我們現在的美好家園是這羣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打拼下的;我們的紅領巾是他們用鮮血染紅的;我們的種種幸福生活也是他們……

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與冼星海,光未然在隨軍從事革命事業過程中創作的,當他看到黃河的氣勢磅礴,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決定以黃河爲題目寫一首長詩,他懷着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當他見到冼星海時,冼星海同樣被詩所感染了,決定爲詩譜曲,讓更多的革命者激發起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有了這個信念,冼星海創造了奇蹟,僅僅用了六天時間,他就譜出了八篇樂章。而後又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從此,這首革命歌曲傳遍了全中國,激發了全國革命人保衛中華民族的堅定意志。現在,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喚起我們作爲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歷史給予了我們教育,給予了我們啓示,也給予了我們思索事業發展之道的靈感。從歷史中,我們窺到了我們的發展軌跡,堅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從先輩們如火的革命熱情中,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洗滌,我們的追求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