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觀後感

《徒手攀巖》作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爲我們帶來了讓人窒息的100分鐘,觀看過紀錄片《徒手攀巖》的觀衆,都被電影中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的勇氣所折服,下面是《徒手攀巖》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徒手攀巖》觀後感

《徒手攀巖》觀後感1

流動的雲霧,筆陡的峭壁。一個小紅點正艱難地蠕動於巖縫之間。鏡頭慢慢拉近,一位小夥正在試圖完成人類史上難度係數最高的徒手攀巖路徑。沒有繩索保護,甚至沒有頭盔護具,他的安全保障只有一雙手,生死就在毫釐之間。直到他登頂的那一刻,一顆懸着的心才終於落下。

不用配樂襯托,無需特效粉飾,一個鏡頭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慄,這便是紀錄片《徒手攀巖》的魔力。它讓我在這九十分鐘內高度緊張,它使我被人類的勇氣與耐力所深深震撼。但這部紀錄片的真正特別之處,在於使我對“恐懼”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

“恐懼”自古以來都被看作是罪惡的根源。我國清代詩人沈近思曾說過:“非大膽不足以任大事。”古羅馬政治家塞涅卡在《美狄亞》中寫道:“命運害怕勇敢的人,而專去欺負膽小鬼。”由此可見,似乎人類最可恥的本能便是恐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認爲不然。——對恐懼心理加以利用,它可能會成爲我們成功之路上的墊腳石。

在利用恐懼之前,我們先要學會面對恐懼,而不是選擇迴避。從生理的角度講,恐懼是人體與生俱來的一種自衛手段。沒有恐懼的人,將忽略危險,也因此置身於危難之中。所以,感到恐懼不需要羞恥。就像世界攀巖第一人阿歷克斯說過:“我面對恐懼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我在一次的戰勝恐懼中獲得經驗與快樂!”

人只有在一次次戰勝恐懼後,才能獲得最純真的快樂。戰勝恐懼便是突破自我,而人類正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進步的。換句話說,恐懼是人類的必須品。沒有了恐懼,人類發展將停滯不前。或許這也就是爲什麼,再勇敢的人也會有恐懼吧!

學會了面對恐懼,就要掌握恐懼,並對其加以利用。恐懼心理可以積聚人的內在潛能,使我們成就更偉大的自己。阿歷克斯對自己的攀巖事業表態:“恐懼是我百分百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我能做到在攀巖時心無旁騖,這也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在攀爬難度極高的酋長巖時,阿力克斯需要完成很多高難度動作,對他的身體素質和耐力都時極大的考驗。而所有這些動作在他的數十項有繩索練習中從未同時成功過。在最終的徒手攀巖中,他卻萬無一失地完成了所有這些動作,登上了酋長巖的頂峯。我相信這一點更不是運氣或巧合。正是因爲他此時心懷對死亡的恐懼,對自然的敬畏。所有這些恐懼迫使他的身體達到人類極限,最終取得成功。

他的成就是我遙不可及的。但反觀你我,恐懼似乎一直在默默幫助着我們。因爲有了對落後的恐懼,我們發奮圖強,不斷進取。因爲有了對死亡的恐懼,人們更加珍惜生命,使一生更加絢爛多姿。如此看來,你還認爲恐懼是罪惡嗎?

《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官上的刺激,心靈上的震撼,更教會了我們如何看待恐懼,化恐懼爲動力,化敬畏爲激勵。別讓恐懼限制了你的人生,面對它,戰勝它,利用它,登上成功的巔峯!

《徒手攀巖》觀後感2

這不是普通人可以擁有的人生,工作是攀巖,生活也是攀巖。他卻成爲了攀巖領域的大神,靠攀巖實現了財務自由,甚至出資成立了基金會從事公益事業。妥妥的人生贏家。

這種人生贏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的。無保護徒手攀巖,沒有任何裝備和保護措施,只靠雙手雙腳,攀爬這世上最陡峭的巖壁。成,踏破雲霄;敗,墜入死亡!無保護徒手攀巖的本質是什麼?我覺着是直面死亡的勇氣,是靠着頑強的意志、精湛的技藝和充沛的體力去戰勝死亡的過程。

什麼樣的人可以把人生過成這樣?從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記錄了亞歷克斯徒手攀上酋長巖的過程,他也是世上首位完成無保護徒手攀登酋長巖的人。

影片看完,想說的是亞歷克斯是人不是神,雖然他完成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亞歷克斯的成長過程是有缺憾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無缺。幼年的亞歷克斯性格偏孤僻內向,是父親把他領上了攀巖的道路。因羞於與他人交往,亞歷克斯只得獨自進行徒手攀巖活動,之後就在無保護徒手攀巖的路上越走越遠。可以說是性格上的缺陷讓他專注於攀巖,而對攀巖的專注又促使他走向成功。

亞歷克斯的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母親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被亞歷克斯繼承下來。正是對完美的渴求,驅動着他不斷地挑戰一個又一個高峯。

亞歷克斯的成功有父母的影響,但堅定頑強的意志纔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酋長巖是一塊垂直高度超過 900 米的巨型花崗岩石,亞歷克斯的攀登過程長達3 小時 56 分鐘。試想若沒有堅定頑強的意志,他怎麼可能堅持的下來?

總結一下亞歷克斯得以成功的幾個要素,那就是專注、追求完美和意志堅定。能夠做到這幾點,雖不一定能夠取得比肩亞歷克斯的成就,但在我們各自的領域裏,應該都會有所收穫,我想這也是影片想要向觀衆們傳達的理念。

《徒手攀巖》觀後感3

看完《徒手攀巖》後,我有了許多感想。

這部電影講的是亞力克斯徒手攀爬酋長巖。在他徒手攀爬的每分每秒,我都是心驚肉跳的,生怕他摔下去。當他爬到山頂時,我的心禁不住爲他歡呼起來。

酋長巖是一座非常高,非常光滑的山,很多攀巖者都去爬過,但是都死在了途中。亞歷克斯也曾經爬了40多次,他這樣堅持地去征服一座山讓我很佩服,有多少人能做到爬山40多次呢?

但是在觀看影片時,我心想:這麼困難的事情爲什麼要去做呢?而且還死了那麼多攀巖者。指導最後,我才茅塞頓開——原來,是因爲熱愛和信仰。

翻越酋長巖是亞力克斯一生的信仰,而熱愛就是他前進的動力。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在講攀巖的事情,它在啓示人們:有信仰纔有熱愛,有熱愛才有追求。

很多人也許最初和亞力克斯一樣,對某一件事情抱有一份熱愛,可是,漸漸地,他們在時間的歲月中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原先的那份熱愛,當然這件事情肯定做不成功。因爲他們的不堅持,所以對很多事情的熱愛很快消失了,於是他們總是失敗。失敗了以後,他們總是抱怨,哀嘆,卻沒有想到真正的原因。那是因爲他們自己,因爲他們不夠熱愛,不夠堅持。而另一種人,他們總是有堅持到底的勇氣,總是始終熱愛一件事,就像攀巖者,所以最後成功了。這就是世界上的兩類人,失敗者和成功者。

熱愛很簡單,堅持卻很困難,堅持到底的人也比較少見。在短暫的生命中擁有信仰,熱愛,並堅持到底的人生,這纔是最精彩的人生。

《徒手攀巖》觀後感4

有異於常人之行爲者,必有異於常人之思想。也就是說,其人必定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明知與大多數不一樣,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這種人不是瘋子,便是天才。反正這兩者之間的間隔,也很小。

《徒手攀巖》裏的主人公,亞歷克斯,在我看來,是瘋子,也是天才。我這麼定義他,定義他帶給我的影響。

對“死”,他的認知是,那一天早晚會來,攀巖只是讓那一天更早到來。

也是,一個做好了死之覺悟的人,纔有可能克服那最終極的恐懼,而獲至極大的喜樂。亞歷克斯徒手攀爬,挑戰各高峯,稍有不慎,便會葬身山谷。

但恰恰是因爲這個後果很嚴重,所以在行動(徒手挑戰酋長巖)之前,盡力做好每一個細節的準備,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很低,後果很嚴重。這纔是真正理性的態度。

爲什麼一定要去做那麼危險,或者說有可能傷害到自己的事情?

你知道,有些事情並不決定於你的大腦、理智和思考,其出聲點,來自內心,來自情感。

總的來說,人是非理性的。理性只在決策確定下來後的操作執行方面,是很好用的工具。對做決策,反而干擾很多。

智性的東西,皆源於過往總結而來的經驗。已知無法應對未知,過去無法衡量未來。這是智性的上限。

在攀爬上升的過程中,亞歷克斯體驗着獨屬於他一人的感受。思想,動作,感受,三者融合一體。

合一的感覺,極致的享受。

free solo,在我看來,亞歷克斯的成功登頂,幾乎是確定的。他的內心深處有強烈的登頂渴望,操作上仔細勘察設計每一步路的合適動作,飲食上、體力上做足了準備,從心理上成功排除了攝影師和女友帶給他的干擾,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選擇開始的時間點。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

登頂的結果,是必然的。

在外人看來,亞歷克斯完成了一項超神的任務。不瞭解箇中詳情的人,自然會有諸多投射、想象、腦補。

若干年前,我看到過一張一個人站在崖邊的圖片,驚喜的是,我在片中再一次看見了這張圖片。此時我知道,圖中人,就是他。

原來,緣份,幾年前已種下。

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做的事,是人生。

《徒手攀巖》觀後感5

在今年好萊塢獲獎名單裏,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紀錄片,徒手攀巖作爲一個非常小衆的運動,能夠在好萊塢的評獎舞臺上獲得親睞必然有非常過人之處,在我看來一個高手的成功方法論仍然是有跡可循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紀錄片全長100分鐘,講述了33歲攀巖家AlexHonnold(下文簡稱:亞歷克斯)在2017年6月徒手攀爬1000餘米高酋長巖的故事。酋長巖是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巖壁之一,位於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它看上去幾乎是一塊直上直下、沒有植被的花崗岩巖壁。Alex的這次經歷之所以值得被記錄,是因爲他全程徒手攀爬,不使用繩索作保護,只有一個人、一雙攀巖鞋、一個鎂粉袋。

要知道即使是職業的攀巖運動員想攀上酋長巖也非常困難,在有安全繩保護的情況下。攀爬四到五天都是高手水平,紀錄片拍攝結束有攀巖運動員去挑戰攀爬酋長巖,但是進行一半無法攀爬上去。可以說徒手攀爬酋長巖的難度不亞於一次登月,一次小小的失誤或者一個意外(如:手滑或者小鳥衝過來),而亞歷克斯只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完成了整個徒手攀爬。

在我看亞歷克斯成功攀巖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經驗。首先,堅定的想法和紮實的準備。亞歷克斯有徒手攀巖酋長巖的想法大概有八年之久,而爲了這次攀巖他準備了兩年,即使平時沒事的時候亞歷克斯經常吊在自己的房車車門上沿,一吊就是一個多鐘頭。在準備攀巖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他都細化到細節,攀巖過程被一共分解成一千多個步驟,每次攀巖歸來都仔細記載本子上研究記憶。在真正不帶繩子攀爬之前,亞歷克斯會在繩索的保護下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線路,直到弄清楚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其次,在練習過程中身體已經極度適應攀巖。紀錄片有一段講亞歷克斯到醫院檢查自己的大腦有無異常,檢測結果表明因爲長期攀巖練習一般的刺激已經懟他沒有影響,他面對高空並不恐懼,需要很大的刺激纔會讓他激素增加分泌感受到焦慮恐懼。他的肌肉結構和手指肌腱粗細也在攀巖的練習中極度適應了攀巖需要。最後,冥想式的內心訓練。在很多運動都看到有人在內心中不斷重複練習(包括邁克爾喬丹內心籃球投籃練習),這種在內心中不斷演練的過程中如果有一點瑕疵,就回過頭重新開始練起,直到中間沒有任何停頓的在內心完成動作。

徒手攀巖最大的風險和魅力都在於不確定性,世界上最好的徒手攀巖運動員最後都難逃一死命運。電影中亞歷克斯在聽到一個前輩墜崖的消息面無表情說,他肯定想到過會是這種結果。對於他的方法值得學習,但是我覺得自己感覺輸不起的遊戲還是不要上賭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