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精選8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精選8篇)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1

《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也認爲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電視片。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爲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衆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片對我的啓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爲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爲他擡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爲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爲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纔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經濟發展爲先導的,比如1840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特別是蒸汽火車的出現,美國西進運動和工業化、特別是愛迪生、FORD等發明家和企業家的發達,帶動了社會經濟,使得崛起具備了基本的物質條件。

但是,有了物質條件,就真的能崛起爲真正的大國嗎?歷史上,從蒙古到西班牙,這些依靠外部掠奪爲主的國家,崛起和衰落同樣迅速。不是說,英國沒有對外掠奪,而是人家的主力和優勢建立在國內。於是,我們看到當英國的海外貿易和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約在1830年左右,資產階級憲政出現了,而後來,隨着社會矛盾的發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階級開始得到選舉權。

也就是說,大國的發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競爭的現代,不僅是經濟發展,也是政治進步——民主化。

這中間的道理很簡單: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則下的平等,而要讓規則活起來,不成爲橡皮圖章,就必須讓參與競爭的主體制定和維護規則。比如說,英國早期,貴族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國王剝奪,就搞了新法規,用議會高於王權來保護自己,而資產階級爲了保護自己不被貴族剝奪,而要求選舉權;後來,出於同樣的原因,工人階級也有同樣的要求。

憲政民主的經典演化路徑就是這樣。

可以說,人們追求更好生活推動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人們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必然選擇參與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選爲特徵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坐落於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英國,一個小小的島國,是什麼讓她擁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甦醒,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管理。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着的打退他們的艦隊,並趕走了海上的馬車伕——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面對和貴族們的關係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新法規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着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終於在光榮革命之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在看了這個之後,我初步的瞭解了管理的重要性。從國家到企業、工廠、學校再到家家戶戶,管理都扮演這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真確的管理方針,可以使家庭和美,事業有成,國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成爲堤壩上的蟻穴。拉丁美洲有這樣一種說法:所謂發展中國家,並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後,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後。在英國崛起之時,中國人仍在實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後的制度,落後的管理方針,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影響了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須學的一門科學,它將帶領我們走進更加繽紛的世界。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2

近期帶領學生觀看了《大國崛起》,學生們感觸頗深。德國可以算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世界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在歷史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這裏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遠遠晚於英法美等國;也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是如何快速地追上,並且超越了曾經稱霸19世紀的英國?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德國又是如何從兩次戰後一片廢墟中崛起的?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榮。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國民生活幸福的堅強後盾。國家強大了,在國際上說話纔有力量,才能夠保護她的國民。如何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在古代我們也曾經發達過,也曾以繁榮而聞名於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國民值得思考並付諸於行動的問題。

通過看紀錄片可知,德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經濟上的發展。俾斯麥用鐵和血的手段實現了統一,說明了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必須的實力,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必須加強軍事力量。德國統一以後很快就發展起來,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並以此作爲國家振興的基礎。有位名人早就說過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課堂中就決定了。歷史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爲重視教育而落後。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教育建設就是人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有國纔有家。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軟實力。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3

前不久,老師給我們放映了《大國崛起——英國》,短片講述了一個不大島國的崛起之路,我有感而發,沉思良久,寫下了自己的一點感受。

我們作爲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未來怎麼樣直接決定了祖國的未來,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首先要做到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歷史,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積累了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物質文化,這些都是未來中華民族崛起的基礎,所以如果我們不瞭解自己的話就無法做出正確的發展前景的計劃;但是泱泱大國有優秀的歷史文化,也有很多糟粕,我們應該看到這些糟粕對我們的不利影響,從而盡力去摒棄糟粕,取中國文化的精華,而拋棄中國文化的糟粕:總之,就是要辯證地對待我們國家文化傳統。 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在誕生過的民族國家中,有的衰敗了,有的沒落了,而英國作爲一個曾經崛起的大國,他對世界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縱觀英國曆史發展的過程: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爲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佈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這其中我認爲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在於“變”,變而生萬物,變造就了強大的不列顛帝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變,工業革命是變,而這些“變”帶來了巨大的民族的活力。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就是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不斷髮展、不斷弘揚的歷史。,數千年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就植根於民族歷史的土壤之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然而在近代中國卻因爲不知道“變”而落後於世界步伐,從而遭受了無盡的幾百年的屈辱,但是中國人在歷史的教訓後知道了“變”,武昌起義、新文化運動、國民大革命、共產黨成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都是中國人民求變的過程,在變中我們的國家獲得了新生。

影片中也講述了三位名人的故事,這三個故事分別是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科學巨人牛頓、經濟學先驅亞當?斯密。1600年時的倫敦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大城市。在泰晤士河南岸有一個劇院,就是“環球劇院”,它能夠保存下來只因爲莎士比亞曾是此劇院的股東、演員和劇作人。在當時,在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可是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 第二個故事是和科學巨人牛頓有關。1727年,牛頓去世。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裏一向是王公貴族的墓地,牛頓成爲第一個安息在此的科學家。 第三個故事是和經濟學先驅亞當?斯密有關。1776年,50多歲的亞當?斯密寫出了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國富論》,如果說,牛頓爲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着這把鑰匙開啓了工業革命的大門,那麼,亞當?斯密則是揮動一隻看不見的手,爲工業革命的推進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這些都體現了英國對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的尊重,體現了英國對科學思想的尊重,也體現了英國對於新思想的尊重和包容。新的思想能夠爲一個民族帶來新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無限的,他對一個民族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英國第一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內在原因。講到這裏我也不由得想到我們的小學課本打多講述的是各種具有美好品格的人的讚頌,而很少涉及科學家等對社會的發展具有貢獻的人,但是現在我們的課本卻經常提到各種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比如:兩彈元勳鄧稼先、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楊利偉等等,這都是體現了國家對於人才的尊重,國家對於科學的尊重,這是我認爲一個很好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值得大大的鼓勵的。

英國的統治者給了我們的共產黨一個啓示,作爲統治者不應該看不慣不同的聲音,而應該積極去面對不同的聲音,正確的去處理不同的聲音,英國爲什麼可以成功,因爲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明的政治環境,爲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所以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纔沒有被打壓。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在近代世界歷史舞臺上忍氣吞聲

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不僅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所要考慮的也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正在復興,中國的復興是不可阻擋的,但是我們的復興,近代中國沒有把握住時機,從而遭受了落後捱打的局面,過去我們遭受苦難,但是現在我們通過努力而站起來了,我們不在落後,我們要繼續去順應歷史的潮流,順流而動,我們的中國必將繼續我們曾經的輝煌。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4

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個"日不落帝國"----英國!英國,它的經濟發達,適合旅遊,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那種骨子裏散發的貴族氣息,吸引着許多外國遊客前往這個神祕的國度。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大國崛起》英國篇,看過之後,我越發的對這個"日不落帝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身爲一個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島國,他卻有勇氣對抗當時的海上帝國西班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衛這個國家,而她的子民也沒有讓她失望,一個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崛起!

"日不落帝國"和"世界工廠"這兩個稱謂其實可以概括爲英國最偉大的成就。首先來說第一個: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後,逐漸開始壟斷海上貿易。特別是在伊麗莎白一世的統領下,發展本國經濟,進行資本累積成爲振興英國的頭等大事。這個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後,查理一世即位也沒有荒廢。所以在英國發展初期,對殖民地的擴張和侵略從來沒有斷過,乃至殖民地遍佈全球,對於本國國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以至於有了"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工業革命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還處於閉關鎖國狀態時,英國已經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機器開始代替手工,這在當時的清朝時無法想象的。珍妮紡紗機的出現,瓦特蒸汽機的發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領着世界走向新時代。從此,世界人民開始走向工業革命化道路。

英國除了在經濟上引領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樣帶來了新的改革。頒佈給英國又一次洗禮,乃至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中首次提到君主的權力不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權力纔是至高無上的。這點,在當時世界也是史無前例的。查理一世的死證明他想統治人民,控制議會,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在英國這個國家是行不通的,踐踏了人民的權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查理一世的死對那些君主專制的國家,以及那些想實行君主專制的國家一致命打擊。

同時,英國的文化,戲劇也深深的影響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們考究。

總之,《大國崛起》英國篇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這個"日不落帝國"!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5

好像一種自然規律,世界上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有一條隱藏的線索,包容着它崛起並且最終鑄就輝煌的種種偶然與必然。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分析英國的崛起之初始,當分別從科學、技術、管理三個方面着眼。這也是現代花前進的三輪。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講: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會崇尚科學的,他們的思想時麻木不仁的。而英國是一個較早受到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並在這場偉大而輝煌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學巨匠的國家,莎士比亞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那時的英國人民,眼界是很開闊的,他們反對專制與愚昧,積極追求個人民主與自由,執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規律,到處是充滿生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誕生出了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引導着人們以更加科學和理性的眼光來認識這個神祕的世界。經典力學的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的信心。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常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英國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當。1、女皇能抓住機會。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這些消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出的清晰信號。它意味着: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現的世界面前,誰能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遊戲規則裏,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爲重要。2、女皇的狠。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3、女皇的開明。在對待藝術上,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她明白:權力的基礎是全體英國人組成的民族,沒有民衆的支持做後盾,王朝就沒有立身的可能。國王與貴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應該擁有什麼,不應該擁有什麼。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長日久,國王和貴族遵照彼此間的承諾,各自履行義務、享受權利,成爲英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則。4、女皇的聰明。隨着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爲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佈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於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後的幾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差點將英國置之死地。1、約翰王又被稱爲“失地王”。爲了維持戰事,約翰王加緊了對市民和貴族的盤剝。這樣呢,就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那個不成文的卻流傳已久的慣例,到了1215年春天,憤怒的貴族們集結起來,武裝討伐國王。2、查理一世繼任後,很快就遭遇了財政危機。那些由他個人主導的,英國與西班牙、與法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宗教戰爭,使得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爲了維持戰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這樣一來,議會和國王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對立也就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在1642年爆發了戰爭,而這個呢,就是近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叫“英國內戰”。3、詹姆士二世沒有覺悟,他一意孤行,脫離議會統治,威脅到倫敦城和許多其他城鎮的利益。表現的像一個專制獨裁君主。他讓英國多數有產精英覺得他們必須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蘭,詹姆士逃跑。沒有發生戰爭。

這幾位國王真有些任性所爲,都自以爲是,想要超越女皇,卻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經,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經給你鋪了路,這條路必然有它獨到之處,你卻偏偏要把它繼續往另外的方向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6

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你是否會和我有同樣的思考:爲什麼不斷會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爲所向無敵的霸主?爲什麼歷史上的強國卻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而其中到底有着怎樣的規律和共性,我國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麼經驗或教訓?

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大國崛起》正是帶領我們探索他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用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來分析自身的發展狀況,去己之槽粕、取他國之精華,讓我國在未來世界的發展局面中佔據着有利的地位。

時間回到21世紀的新時代,面對着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要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去完善國家自身、社會組織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相信這也定是發展中國家所要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又一個改變崛起困境的戰略方向。

一直以來,我國致力於民族的復興,並不是向現有的國際體系及其秩序挑戰,而近30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融入國際體系的開放政策。由我看來:當前國家賴以存在的資本擴張與聚集有邏輯帶來的問題更爲隱蔽,同時也更爲重要,它對於中國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基礎性。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7

位於歐洲西北段的英國是一個頗具獨特的國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不累顛羣島與歐洲其他地區分隔開,這使英國比較容易防守——只要具備適當的防守手段和堅定的防守意志。

常久以來,英國一直居於文明世界的邊緣,文明的進程也多次被外來侵略者打敗。正是這樣一個在北海驚濤駭浪漂浮的小小島國,人口不過數千萬。卻率先敲開了通向現代世界的大門,並且最終成爲殖民地遍佈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此時的世界地圖,似乎爲他悄悄重新畫過,英國從地理邊緣變成了世界中心,這樣一個小島國成爲了世界現代化的領頭羊。

英國從一個島國變成歐洲強國,最終成爲世界霸主,憑藉的是他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制度文明,而這種文明一直引領人類進步的潮流,使世界各國爭先效仿。1870年以後的英國開始衰落,也是因爲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礙其繼續發展,從而慢慢落伍,成爲了二流國家。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8

英國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國家,和日本一樣,是被大陸所孤立的島國,卻擁有着比大陸國家更爲開放的文明和豐富的資源。源遠流長的歷史軌跡下,是一個民族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足、從被欺壓到被仰視的這麼一個崛起過程。如果要總結英國能夠創造衆多歷史的原因,可以說出很多關鍵詞:完善的法律制度、民主的政治、創新的科學技術、自由貿易的經濟體制。而這種種成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覆的摸索、失敗、歷史的教訓、血的代價下堅持走出的一條正確的道路。

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之前,人們幾乎對這個大西洋上的島國一無所知。在莎士比亞之前,人們從來不敢正視自己,是莎翁揭示出了人的本質。在光榮革命之前,人們不知道革命是可以不流一滴血的。是英國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另一種革命的可能性,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同樣可以推翻舊制度。在牛頓之前,人們從不知道爲什麼蘋果會落下,爲什麼太陽會升起又落下。在那個崇拜神的黑暗的中世紀裏,是牛頓爲這個盲目的世界注入了一道閃耀人心的科學之光。在瓦特之前,人們從不知道工業革命能改變世界。在亞當斯密之前,人們不知道這個世界其實是在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操縱着的,所有的行爲都是爲了謀取私利。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國的崛起史也是整個人類的崛起史。沒有英國人帶來的種種在文化、政治、科學上的成就,也不會有人類的今天。英國的歷史改變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它顛覆了整個世界的世界觀,它告訴了全世界處在混沌中的人們,這個世界的本質是怎樣的,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又是怎樣的。

然而這也不禁讓我們反思,想要成就一個真正的大國,到底需要些什麼?是幅員遼闊,是國富民強,是曠世奇才,而又或者是人民內部的團結?紀錄片中的一位學者的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說:“真正的大國就是其內部制度力量的外延。”

這裏所說的內部制度,包括着很多的含義:政治體制制度、法律完善制度、經濟體制制度、科學發展制度。但在這種種制度之下,首先要去承認的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可侵犯的。1215年頒佈的《大憲章》中有曰:“臣民的權利是獨立的。”這也意味着君主或者任何個人都是沒有權利剝奪人民的權利的。也正是這種自由民主的法制精神讓英國能夠不斷向前發展,直到君主立憲制的確定標誌着英國的政治體制的成熟。

這也不禁讓我們感到疑惑,爲什麼英國能夠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就擺脫了封建制度,而中國卻花了幾千年呢?正如片中所提到的那樣,中國的封建制度和英國的封建制度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封建制度是君主集權專制制度,而英國的封建制度是莊園制分配製度。這種本質上不同的兩種封建制度,也造就了推翻這兩種制度的難易程度不同。雖然中國走上民主的道路纔不過短短百年,各方面的制度都還不夠完善,在通往大國的路上還很遙遠。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民主的重要性,所有的軍事力量、GDP等等都是外部力量,只有將內部制度好好地完善起來,讓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權利,這纔是真真正正的內部力量。

而現在的中國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不是法律的不完善,而是人民的心不在一起。常常有官員貪污公款、政府職務靠關係上位這樣的負面新聞。雖說在經濟學裏,這個世界確實是功利而自私的,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貪慾而生存。但只有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分清楚的人才配做國家的主人,而那些將國家的財產藏進自己口袋的人只是國家發展的蛆蟲而已。所以,想要在政治體制上有大的發展,前提是有一羣有膽識有能力的執政者。 除去種種的制度,其次想成就一個的大國,更重要的是心態。我們國家自古以來一直自稱“大國”,而其實所謂的“大”也不過是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對外開放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或許在經濟上我們確實是對外開放了。可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我們總是顯得那麼謹慎小心。保守、固步自封的中國人形象一直沒有改變過。在中國,如果你是個“崇洋媚外”的人,哪怕只是說了幾句別的國家的好話,你依然會被罵。彷彿只要你的思想上失去“中國特色”這四個字就不算中國人了。如果無法衝破這層固步自封的堅冰,無法做到真正地以開放的胸懷對待外來文化,那是做不到真正的強大的。

再者,寬容不是一切外交的準則。談到這一點,我們總是感慨我們國家過於軟弱,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上,顯得相對被動。在南海問題、菲律賓事件等等熱點問題上,我們國家總是企圖以一種和平的退一步的姿態尋求妥協。但這樣的姿態,不僅不能解決真正的實質問題,於內於外都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大國何以成大國,不是寬容出來的,而是狠出來的。從英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果敢的冒險精神,也不能以少敵衆,成功地在英西海戰中擊退當時的世界大國西班牙。同樣,也不會有後來的稱霸海上世界的輝煌歷史。再者,如果沒有積極對抗法國、德國、荷蘭等外國力量,英國也不可能成爲現在歐洲的第一大國。總而言之,大國的氣概不是我們固有概念中的寬容,而是能在該狠的時候就不該軟弱。

作爲一個擺脫沉痛歷史不過百年的國家,能積極發展經濟,以如此驚人的速度讓人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中國也算是一個奇蹟。所以,只要我們在以後發展的路上,不被自傲的心態影響。以大國爲座標,向別國學習借鑑經驗,並且不忘記歷史,以開放而包容的心態面對別國的文化和思想。距離大國的路途一定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