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

《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1

近些日子,無情無緒,屢次自我說服後,仍舊執拗地不願迴歸現實,任由灰色的心緒攻城略地。

新電影,竟選取了據說集驚恐懸疑於一體的罪案片——《守望者:罪惡迷途》。看到海報上一臉沉鬱的任達華,非但不怕,似乎還有點心有慼慼焉。簡單的故事,倒敘的手法,卻也節奏緊湊,情節流暢。感覺得到,編導不是要爲“大片”而“大片”,委實想與觀衆分享些什麼。不論票房如何,真誠的態度本身在浮躁充斥的演藝圈已屬難得。

人生最重要的二十年,陳志輝竟在獄中度過。因愛生恨,因恨而要將所愛毀滅,這無疑是極端的個性。二十年,偏執或多或少被壓抑,但任憑怎樣的監獄都無法將人徹底改造。夾雜恨、憤怒與不甘的惡缺乏泄導的通暢渠道,負面能量持續累積着……

出獄後,他本想與親人團聚,過平常人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每一選取的關口,與他萍水相逢的男女所展示的,都是這個世界無恥醜陋的一面,而不是隱匿在表象背後的善意真情。

最令他難於忍受的,恐怕是“途中”陌生女人對她們伴侶的輕視與背叛。二十年的肉體囚囿,二十年的內心絕望,不也是因爲無法理解以前深愛的女人鄙夷的言語、冷漠的表情與善變的心麼?這樣,累積的怒與怨被喚起、被放大。最終,於善惡的交叉口,他縱容自己將餘生駛向不歸路。陪葬的人,有以前傷害過他的女人的至親,亦有本與這遙遠故事毫不相干的年輕生命

但,世界不僅僅有他所看到的浪蕩、輕浮與背叛,更有他沒有看到的莊嚴、深情和堅守。如果一切能夠重來,彰顯詮釋真善美的細節、人性中那些明亮溫暖的片斷能早些進入他的視線,或許結局便是另外的樣貌了。可惜,人生不能彩排。

報復還是寬恕,這是一個問題。報復了他人,無疑也毀滅了自己。寬恕了他人,又何嘗不是在拯救自己?不幸的是,他選取了前者。雙手沾滿鮮血,內心充滿復仇的“快感”,恨,真的會消失麼?當然不會,它會像無底的黑洞般,將整個世界渲染得一團漆黑,並最終吞噬掉陽光下所有完美的部分。

善是什麼,惡是什麼,人性是什麼,或許本沒有答案,如果有,亦遠非理性主義者以概念與邏輯架構的那般簡單。迷途中,人將做出何種選取,其根據是什麼,又怎能以三言兩語一一作答,這就是“人”。試圖用統一的言詞形容獨一無二的生命,非但不是對人所能具有的深刻“洞察力”的佐證,反而是對“人”之爲“人”的豐富性與神祕感的輕淺解讀。

人,就是他活着,世界,不外世界觀。

回到電影,任達華是老戲骨,演技自不必說。陳思成日漸成熟,我看好他。雖不想但不得不承認:女演員,在這部戲中,真的只是配角。

《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2

有感於現實生活中因爲一些小事兒產生的言語肢體衝突,其實大多數狀況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造成的誤會。言語的作用往往因爲聽者的性格境遇不同而與真實想法千差萬別。而這其中很有可能導致與說話者本意南轅北轍的結果。顯然光用這句俗語來形容本片顯然太過單薄,但是卻又是本片故事的核心。

影片的主人公陳志輝爲何會走上覆仇殺戮之路,直接原因是路途上遭遇的兩個陌生人的對其的言語激發了他的復仇慾望,激發了人性中的惡。在茶樓遭遇的中年人給陳志輝講的那兩個腦筋急轉彎,以及最後留下的那句“沒有酒何必長壽”在陳志輝看來都是直接了當的暗示憤怒不該因歲月淡忘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個性是在中年人與其妻子大吵大鬧的情形,和二十年前自己被心上人拋棄的託辭何其相似。但是誰卻明白這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中的前場花絮而已,連中年人自己都沒想過自己完全是出於演戲需要的臺詞卻點燃了陳志輝的仇恨之火。而更可悲的是而後結識的青年男子周棟自作聰明的想透過自己的.妄加定論救贖陳志輝已經迷失的靈魂,沒想到卻適得其反,他只但是是繼續火上澆油而已,讓陳志輝的仇恨之火燃燒的更加猛烈。所以,本該看破紅塵,一心向善的陳志輝,卻因爲這兩個陌生人看似無心的言語,最終走上了復仇的不歸路。

陳志輝是可悲的,卻又是無奈的。他本就應過着普通人的生活的,以前的恩怨早已在歲月的洗禮中慢慢淡去,而正所謂人言可畏”,看似熱心的陌生人的無心之言讓這個本來老實本分的木匠再次拿起來殺戮的鐵錘……信任是陳志輝做人的準則,而也正是這種單純的信任讓他太在意別人的言語。一向記得影片中的幾個片段。一是陳志輝給周棟講的那兩個腦筋急轉彎,這是以前陌生中年男子告訴他的,他照搬講給了周棟聽,在陳志輝看來,這已經是他能表達出來的最幽默的段子了。另一個片段是陳志輝拿壽宴吃剩的魚回去喂那隻黑貓,這無疑是陳志輝人性中善良可愛的一面,而這卻並沒有熄滅仇恨的火焰,陳志輝就是這樣一個“古板”“單純”的人,他單純的性格讓他遭受牢獄之災,也是他單純的性格讓他篤信他人的話,而他的杯具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社會的杯具,但卻又彷彿宿命一般,無法擺脫,讓人唏噓不已。

影片在敘事上完全摒棄了傳統的順時針軸,採用三段式倒敘的手法還原事件的起因經過。讓觀衆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背後隱藏的真相而不是事件本身,這和非行導演第二部作品“全民目擊”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比起後者更復雜的線索與人物,本片的線索和人物關係要簡單的多。有觀衆評價本片“蛇頭虎尾”的確不無道理,第一段故事中陰森詭異的配樂,人煙稀少的古宅,外加帥哥美女探奇般的旅行,還真有着老套廉價恐怖片的味道。這樣的橋段很容易讓觀衆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但是還好,後兩段故事把影片拉回了水準之上,也讓整個故事的主題得以昇華。個性是作爲全片核心的第二段敘事中,時而歡快,時而急促,時而悠揚,時而詭異的配樂讓本是陰暗沉重的影片主題有了一種別樣豐富的感覺,個性是張靜初的表演,一改往日清純玉女的形象,韻味十足風情萬種的少婦形象被演繹的恰到好處。任達華的表演就更不用說,一個遊走在善惡間的“老實人”,一個渴望隨着歲月流逝淡忘過去的孤獨人,一個被背叛被拋棄的悲哀人,陳志輝這樣一個有着複雜內情緒感的主角被任達華詮釋的淋漓盡致,很難想象如此“洋”的一個演員將如此“土”的一個主角表現的入木三分。

全片的情節設置可謂良苦用心,也體現了導演對敘事手法大膽的嘗試,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故事情節本身卻並不值得推敲。比如爲何陳志輝在殺完人後並未選取離開而是一向住在那裏,之前他並不明白一羣年輕人會來借宿。而在他第一次殺死黃家人後警察已經到過現場,而卻沒有封鎖現場和鎖定犯罪嫌疑人?這都有悖於常理,只能說,這是邏輯妥協於劇情需要。

作爲非行導演第一部作品,本片無論情節設置,敘事手法以及最爲重要的精神內核都可謂上乘之作,個性是在國產電影組團忽悠觀衆的年代,這樣一部犯罪懸疑電影更具有現實好處,雖然很多不足,但是期望之光卻熠熠生輝。

《守望者罪惡迷途》觀後感3

如果,陳志輝目睹了落魄漢與妻子相敬如賓的真實情感;如果,陳志輝看懂了周棟與他交談“往事”的真正意圖;如果,陳志輝瞭解紅姐思念亡夫的苦痛;如果堂兄沒有殘疾而是親自把陳志輝接回家——《守望者;罪惡迷途》將瞬間蒸發。

“人之初,性本善。”經過二十年監獄生活磨礪的陳志輝能夠問爲了一隻可憐的小黑貓帶回一條肥魚。然而,他不僅僅殺害了黃家人還陸續對與黃家有關聯的幾個學生進行了行兇。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根筋”的陳志輝至始至終都未發現周圍人的“扯淡”,步步緊逼,使他喪失良知,迷失了做人的方向,由人化魔,釀成冤案。

故事,開始了……

四個野外郊遊的學生去黃家寄宿。黑貓、鐵釘、錘子與音效營造出了詭異、幽暗的氛圍。滄桑深沉的陳志輝用陰沉、緩慢的語調講話,時時透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殺機。三個學生陸續被陳志輝用詭異的方式殺害,最後小莉與他的拼搏中,陳志輝死去了,警察爲這個人性已經泯滅的罪犯合上了雙眼。

還沒等到警察穿梭於黃宅忙碌的身影消失,影片鏡頭瞬間只換到了一個新場景,好似開始了另外一個故事。不久我們會發現,這只是時間的倒流與空間的轉換,與前面一個故事是緊密相連的因果關係。

周棟與紅姐的“美麗邂逅”帶來了簡單愉快的色彩。他們兩人婆娑起舞,優雅魅惑的姿態令人心裏泛起陣陣漣漪。周棟藉此並編織了一些謊言來潛移默化地“啓發”陳志輝現實的殘酷性,而他卻不明白,他的“好意”抹去了陳志輝最後一絲理智,完完全全激起了陳志輝的仇恨,讓他走向報復的罪惡之路。

“一根筋”的陳志輝不能明白周棟的真正意圖,他沒有聽到周棟與媽媽談話中的內心獨白,也不明白紅姐與周棟的熱舞是由於周棟與他的前夫龍哥長得很像。

當週棟反應過來之後惶恐地去找陳志輝,若是小莉、志強一行人肯讓周棟與他們一同前往,他們也許會免去被殺害的不幸命運。可見,有時,人的一念之差會帶自己走向滅亡之路。

鏡頭再次置換,時光流回了陳志輝出獄的那一刻。他在茶樓邂逅了犯有前科的落魄漢。落魄漢爲了給女兒治病,編織了“殺妻、殺姦夫”的假劇。而陳志輝沒有看完整個故事,他沒有看到落魄漢與妻子相互扶持、催人淚下的溫情,沒有看到落魄漢妻子撥打110時的心酸與無奈。因此,這個茶樓邂逅釀成了他走向罪惡迷途的第一步。

最後,鏡頭置換到了孟樓陳志輝的堂兄家,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安詳、充滿期望地守望着陳志輝的歸來。鏡頭對坐在輪椅上的堂兄進行了特寫。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如果堂兄雙腿健全,他們此刻就不會一向等待,而是親自去接陳志輝回家。也許他們此刻正在快樂地聚在一齊,堂兄會耐心地爲陳志輝講解這二十年社會的變化。但是……

呵呵,也許,我們直到影片的最後一秒都沒有猜中影片的開始與結局。

《守望者;罪惡迷途》講述了人性泯滅的杯具。層層揭露了人性罪惡的始源,值得人們深思、反省,更值得廣大社會人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