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朽的觀後感500

1.英雄不朽觀後感

我看了9月4日中央1套的《開學第一課》,知道了從1937年上海因爲戰爭變成了廢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每個中國人才從苦難中走出來。

我學的第一課是愛國:我知道了國歌中用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這句歌詞由來,爲趙一曼與左權將軍的事蹟而感動,戰爭中奉獻犧牲是愛國,今天把祖國當成自己的家去愛護她,建設她就是愛國。

第二課學習的是勇敢: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殺,讓我們爲死難者傷痛的同時,會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今天不怕困難,勇於擔當就可以做一個勇敢的人。

第三課學習的是團結:聽了飛虎隊的故事,我知道只有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的團隊才能制勝,今天的團結是信任,互相幫助,合作共贏。

第四課學習了自強:英雄的事蹟告訴我自強才能無敵,只有自強自信自立,才能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是未來國家的主人,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開創未來!

2.《開學第一課 英雄不朽》觀後感

九月四日晚上八點,我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開學第一課》

一首《游擊隊之歌》開啓了第一個課題——”愛國“。

說道“國”,首先想起的是《國歌》。《國歌》是大作曲家聶耳創作出來的。一位嘉賓,有着93歲高齡的秦怡老前輩給我們講述了關於《國歌》背後的故事。

聶耳以前家裏沒有鋼琴,便去金焰——秦怡前輩的丈夫家借用鋼琴。老前輩說,1931年的時候,日本軍隊打到了長城。1933年3月11日,日軍將長城打出了一個大缺口而八路軍戰士們從三個方向飛奔來守在那個缺口處與日軍英勇奮戰。

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英勇的八路軍戰士是在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生命擋住來勢洶洶的日本軍隊,保護長城上的這一缺口,不放一個日本人進入長城內。

這便是聶耳先生在《國歌》中寫的:“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一句歌詞的由來。所以,秦怡老人說這首《國歌》是在戰場上作成的。

同學們,你知道左權是誰麼?

左權是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當他空閒的時候,喜歡給妻子女兒寫信,共寫了十一封信。在左權寫完最後一封后的三天,在隊伍撤退時犧牲了。而那時他的女兒左太北才僅僅一兩歲。

主持人也請到了左太北奶奶。左奶奶說,當她四十多歲的'時候,翻看父親留下的十一封信,一邊看,一邊哭。然後屏幕上又出現了一張照片,那是左權在一個開滿蘭花的院子,因爲他的妻子的名字中有一個“蘭”字。最後,主持人送了一個特殊的禮物給左奶奶——一個仿照博物館的左權的銅像!左奶奶十分感動,她激動地抱住了她父親的銅像。

大家還記得南京大屠殺嗎?那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恥辱,那一次日本人殘殺了三十多萬的中國人,朱成山先生說,如果將這三十萬人排成一排,可以排成180公里,如果將他們的名字都數一遍,三天三夜也數不完。

“平均每12秒就有一箇中國人失去生命。”朱成山先生說。

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應該銘記的歷史!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的感觸很多,抗日戰爭使我們失去了無數的中國同胞,所以我們跟應該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這個由無數中國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