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和平》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爲了和平》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爲了和平》觀後感

《爲了和平》觀後感1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作爲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國威軍威,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讓中國人民站立起來。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着中華兒女砥礪奮進,譜寫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人樂章。當前,我們正處在由大向強邁進的關鍵時期,着眼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大力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爲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激盪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朝鮮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侵犯中國東北邊境領空,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團結一致迎戰“野心狼”。在朝鮮前線,志願軍將士們對祖國的愛熾烈又執着,三八線上的地下長城中,戰士們用“東西長安街”給通道命名,表達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上甘嶺的戰鬥裏,“五聖山後連北京”成爲指戰員堅守每一條坑道、每一條戰壕的鼓舞力量;……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敵制勝的磅礴力量,奏響了一曲曲愛國主義精彩樂章。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愛國熱情之所以得到極大激發,正是因爲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向着美好未來邁進的國家。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牢牢把握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證和必由之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爲了和平》觀後感2

作爲一個生活在和平時代的80後,我雖沒機會經歷過那些戰爭,沒有經歷過那些混亂的時代,但在小時候經常會聽爺爺講那些兵荒馬亂的年代,所以我對戰爭也是深惡痛絕,但我也知道,有些戰爭我們不得不參與,有些仗我們國家不得不打。比如抗美援朝戰爭,這場爆發於朝鮮的戰爭夾雜着以美國爲首的帝國主義的陰謀,也讓我國的熱血男兒,血灑異國他鄉。

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裏,我們的精神支柱是爲了美好的明天而戰鬥,甚至可以犧牲,這在如今聽起來似乎像是口號,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呢,只有這樣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黨指哪裏就打哪裏。從來沒有想過失敗,一直充滿了勝利的信心。我們不能親歷戰爭的殘酷,不能親歷抗美援朝的艱辛,我們如今的和平都是有無數英雄負重前行,這些英雄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爲他們的英雄事蹟喝彩。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激盪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朝鮮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侵犯中國東北邊境領空,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保平安,爲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團結一致迎戰野心狼。

正是中國的統一,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才讓我們能獲得抗美援朝的勝利。而《爲了和平》這部紀錄片讓我們重新回憶起,志願軍那神一樣的存在,他們在那樣的條件下,卻依然部畏懼、不動搖,已經超越了認知!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那些逝去的英雄!

《爲了和平》觀後感3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隨即打着聯合國的旗號公然出兵干涉,並將戰火燒到了中國鴨綠江邊。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

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朝兩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斃傷俘敵軍109萬多人,其中美軍39萬多人,擊落擊傷敵機12200多架。抗美援朝戰爭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帝國主義的一次直接的軍事較量。它揭穿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利益,鞏固和增強了新中國的獨立、安全和國防力量,顯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世界聲望。

五十多年前,爲了祖國的安危,爲了民族的尊嚴,我中華兒女就是唱着這首雄壯的戰歌,毅然跨過鴨綠江,同以美帝國主義爲首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是一場國力與軍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民族意志的較量!我中華兒女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和大無畏的英勇氣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終於低下了他那顆高傲的頭顱,也讓全世界都重新認識了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終於爲共和國今後的發展爭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環境。

今天,回首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需要看到,中國人民保護自己國土的決心從未動搖,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和正義性是不容抹殺的……

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顯示了新中國已成爲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鮮停戰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爲了和平主動撤軍,至今在朝鮮沒有一兵一卒。歷史是公正的誰在真正維護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證明!

今天,當朝鮮半島出現和平統一的新曙光的時候,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爲製造的悲劇早日成爲過去,就是堅信正義終將勝利,英雄精神不朽。

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吧,讓我們用無限的思念永遠懷念他們吧,並寄託我們的哀思!

讓我們向所有在這場戰爭中做過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吧!

《爲了和平》觀後感4

20xx年是抗美援朝戰爭七十週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裏,我們應該銘記這場特殊、偉大而意義非凡的戰爭,記住所有參與了這場戰爭的英雄。

《爲了和平》這部紀錄片共分六集,具體而又條理清晰地講述了全過程、各方看法、決策、英雄事蹟、英雄人物等,宣揚了我黨及黨領導下的志願軍英勇無畏、爲國捐軀的精神,爲我們後輩做出了表率。

1950-1953年整整3年時間,志願軍戰士遠赴戰場,爲了國家利益,爲了新生的共和國和平穩定,與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戰鬥,以鮮血譜寫壯烈的戰歌。抗美援朝戰爭也體現了我國的國威與解放軍的軍威,成功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50年伊始。新生的國家剛剛建立,我國領導人便以敏銳的直覺關注到了朝鮮半島。在美國軍事幹預戰局後,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在國內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發兵,體現了他們的高瞻遠矚,知道脣亡齒寒,不能滿足美帝的野心。

抗美援朝戰事共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含五大戰役,將戰線推至“三八線”附近,有力地打擊了美軍,阻止了美軍的擴張,打破了美軍的.幻想和野心。第二階段主要是陣地戰,持久戰,反絞殺戰,抵禦了“聯合國軍”一次次進攻,爲爭取最後的和平創造條件。

在這些壯烈的戰爭中,中國志願軍以其大無畏精神一次次打敗美軍,其中涌現出一批批具有革命英雄主義的戰鬥英雄,如邱少雲、楊根思、黃繼光,以及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等等。他們的壯舉和英雄氣概值得我們崇敬、學習和借鑑。

《爲了和平》短短六集,將我國人民軍隊的偉大及領導人的英明彰顯得淋漓盡致,表現了我國珍惜和平的事實,史論結合,以採訪和回顧爲主展開了故事,令人受益匪淺,是一部非常經典而優秀的作品。

《爲了和平》觀後感5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分別從丹東、長甸河口、集安跨過鴨綠江,向朝鮮境內開進,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面對敵我裝備的極度懸殊和美軍越過三八線後的形勢,毛澤東與彭德懷在志願軍出動前的10月13、14日研究確定,志願軍入朝後,先打防禦戰再打反攻戰。可當志願軍於10月19日開始入朝後,朝鮮戰場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

戰爭指導因勢而變。毛澤東和彭德懷多次往來電報分析形勢,決定改變原定戰役計劃以運動戰方式殲滅敵人,“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同時,中共中央和志願軍總部判斷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對志願軍的出動沒有任何察覺,麥克阿瑟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裏,不相信中國真的敢於抵抗。他部署了“聖誕節前凱旋攻勢”,斷言“在聖誕節前讓部隊班師回家”。毛澤東當時說,麥克阿瑟越狂妄、自負、好大喜功,越對我們有利。

隨後,志願軍迅速把握戰場特點,及時抓住敵人判斷失誤和不適應我軍之夜戰、近戰及包圍迂迴作戰等弱點,發揮我軍長處,迅速在局部地區集中優勢兵力,連續行軍、作戰13個晝夜,把瘋狂進攻的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殲敵1。5萬餘人。志願軍粉碎了麥克阿瑟感恩節佔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爭的狂妄企圖,取得了初戰勝利。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我軍制勝的法寶,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劣勢裝備戰勝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有力武器。歷史證明,與強敵較量,必須避其鋒芒,擊其軟肋,因勢而變,借力打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我之長處,以快速聚集的局部優勢打擊和消耗敵人,直至取得勝利。

《爲了和平》觀後感6

歷過動盪,方知和平的珍貴;經受過血與火,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們不能忘記,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纔剛剛誕生9個月,出兵援助朝鮮的時候,新中國才只有1歲。一個遭受連年戰火的國家,要面對世界頭號強國的挑戰,戰爭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中朝人民卻取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我們更不會忘記,1950年10月25日,毛主席把剛剛過完28歲生日的兒子毛岸英,同幾十萬志願軍一起,送上了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毛主席明明知道,我們是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打仗,可能是去犧牲的,可是他沒有私情,一個爲大家犧牲小家的父親,一個爲了國家安寧而義無反顧的兒子,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他們是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偉人!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有197653名志願軍烈士爲國捐軀,其中也包括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這是一場立國戰,粉碎戰,是一場用生命嚴守中國的邊境戰。在兩年零九個月艱苦歲月裏,戰士們常常抓起雪就往嘴裏放,就着炒麪、冷饅頭往肚子裏咽,甚至有時連飯都吃不上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們?是頑強勇敢的意志、是愛國的信念、是忠貞報國的決心!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才真正在世界強國之林中得以站立!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抗美援朝也是中國軍隊走向現代化的起點!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爲中華兒女,我們不應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能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爲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爲己任,努力成爲國之棟樑,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悉心栽培與無限期望。

《爲了和平》觀後感7

鮮血不是甘露,用它澆灌的土地不會有好收成。

——題記

一樣的天空灑滿了鮮血,一樣的地球卻已變得滿目瘡夷,拾起記憶的碎片,看到了抗美援朝時留下的傷痕。

烈火重生

邱少雲在執行391高地反擊任務時,和戰友們埋伏在距離敵軍60米的草地中,不料一顆燃燒彈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光遮天,火舌蔓延直到邱少雲的身上,而邱少雲卻爲不暴露目標,忍受巨大痛苦,沉默地讓大火吞噬自己,奪走自己的生命。邱少雲的身體被燒成灰燼,但他的意志似乎在灰燼中重生,照耀每一個從容赴死的靈魂。

英勇獻生

黃繼光所在的隊伍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幾次衝鋒都沒有成功。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主動要求參加攻堅,消滅這個火力點。在戰鬥中,黃繼光身受重傷,可他依舊不顧一切地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爲大家爭取時間和機會,最後光榮殉職。

不懼生死

呂松山原是一個技術工人,後來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上了一個戰鬥連隊的小組長。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近黃昏時刻,攻打的信號打響了,呂松山小組的任務非常艱鉅——摧毀敵人的核心工事。他們衝進去時,便受了傷。呂松山用強大的革命信念支撐着,一槍一彈地把敵人打退。終於,敵人投降了。可還有幾個膽小的美國軍人窩在戰壕中不敢出來,還趁機打中了呂松山的肩膀。呂松山咬牙,在把所有人都俘虜後,終於支持不住昏了過去…

一個個故事,繪出了歷史鮮紅的一頁頁。戰爭讓太多的人走上不歸之途,讓太多的家庭支離破碎,讓太多的國家變成戰地沙場。

和平是人心之所願,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不會充滿血腥。但願,人們可以謹記慘痛的教訓,讓橄欖枝生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讓白鴿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