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動中國何玥觀後感範文

篇一:感動中國20xx觀後感

關於感動中國何玥觀後感範文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令我們讚揚的人。每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爲這些人提供了一個舞臺,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事蹟。在這個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舞臺上,閃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單薄的力量,卻能迸發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實在令人震驚。

在這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位爲了讓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親。“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這是她的頒獎詞。48歲的陶豔波,辭職陪着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12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她則被親切地稱爲“同桌媽媽”。這是多深沉的母愛,纔能有12年的陪伴苦讀。每天從早到晚,她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他一起學習,做他的老師、陪讀,十二年如一日。我被這位偉大的母親深深感動。

收看完這期節目後,內心隨之涌上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無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願中國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願有更多的人能感動中國。

篇二:20xx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看完20xx感動中國,對於這些獲獎人物,總是心生敬佩。有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有最美的鄉村教師——朱敏才 孫麗娜;有“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有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的好心人“炎黃”——張紀清;有十三年相守,守護父親的朱曉暉······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這裏,我想特別的說一下最美的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事蹟。他們支教9年,除了兒子和女兒,其他親友甚至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只知道去了貴州;這9年,朱敏纔沒回過一次北京;這9年,孫麗娜一人奔波在貴州和北京間,處理家事、爲老伴拿藥;這9年,夫婦倆的足跡遍及望謨、尖山苗寨、遵義龍坪等地,哪裏最需要就去哪裏,與山區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朱敏才已經9年沒有回過北京的家了,每年春節都在小學裏過,因爲年事漸高,72歲的他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危險疾病,孫麗娜兩個月左右回趟北京,除了給自己看病,還要給朱老師拿藥。朱敏才、孫麗娜老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心繫祖國教育的未來、模範履行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用自己的辛勞汗水譜寫了一曲曲輝煌燦爛的教書育人的動人樂章,爲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其思想境界之高,業務技能之精,事業心之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這句警句用在他們身上是太恰當不過了,他們用自己的心血在校園中永駐光芒!而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廣大教教職工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朱敏才、孫麗娜老師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

在支教的9年裏,他們選擇教育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工作,他們是紮根基層、爲人師表、教書育人、默默奉獻的先進典型人物。我們廣大教職工要學習他們大力弘揚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學習他們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學習他們任勞任怨、甘爲人梯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爭做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楷模,在教育系統裏進一步掀起創先爭優、學習先進典型的熱潮,我將結合當前黨的羣總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朱敏才、孫麗娜老師爲鏡子,做師德高尚、師級高超、師風嚴謹的人民滿意的教師,爲我們的教育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三: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

——題記

其中於敏很讓我感動,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爲兩彈一星元勳授獎,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爲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詞是: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收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於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