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學生觀看電影《暖春》觀後感

《暖春》,就如同潔淨的泉水,洗滌着人們的心靈,告訴了我們愛心的真正定義。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年學生觀看電影《暖春》觀後感

  2016年學生觀看電影《暖春》觀後感一:

今天在觀看《暖春》這部影片的時候,好幾次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怕同學笑話,所以沒讓它流下來。說來慚愧,其實以前看過《暖春》的電視劇的。只不過當時年紀尚小,又加上時間久遠,記憶便漸漸模糊到只記得一個片名了。今天重新看了一遍,雖略有不同,但依然拾起了那漸已依稀的,久違的感悟。

很佩服影片中寶柱的父親。寶柱和女主人公小花一樣,都是一個孤兒。影片交待了寶柱爹一生未娶,究其原因,我認爲是他對寶柱的愛與關懷,從而無暇他顧。命運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十幾年後,當有人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裏發現了倒在路邊的小花時,當所有人都在爲誰來撫養這個可憐的女孩而互相推諉時,他又一次選擇了收留。試問:在當今這個冷漠而又無情的社會,人人都被利益和規則所束縛,當我們看到駕車撞人反將其捅死的慘劇時,當我們聽到無私助人反被受助者反咬的橫禍降臨時,我們是否更加封閉了我們自己的心門?就如同那些議論紛紛的村民一樣,我們是否更加堅定着“不該管的別管”這類不要惹禍上身的原則?在這種情形下,寶柱爹的這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他的善良和真誠,着實值得我們學習。或者說,導演希望把自己對於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看法,通過他來表達,以此來喚醒我們沉寂的良知,震撼我們的內心。

聯想到不久前剛剛讀完的餘華的《第七天》。可能很多同學對於這本書所在意的,主要集中在作者對於現實殘酷而又真實的描寫。在這裏我認爲並不能怪我們偏激,畢竟此刻的我們正處在一個熱血沸騰的年紀,但隨着與社會與日俱增的交集,也漸漸的發現了存在於這世上的諸多不公平,而且這些,並不是靠我們的熱血、傲氣和躍躍欲試的狂妄所能改變的。於是讀到了作者的描寫,自然也就贊同和憤恨了。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同樣應該注意到餘華在文中所吐露的真情。其實《第七天》中“我”的父親和《暖春》中的寶柱爹很像,都是一個收留了孤兒的父親。所謂的“血濃於水”,其實,不只有血緣關係可以決定親情,這感情,養父於養子,難道不也是一種親情,一種父愛麼?再把它推廣開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這其中講究的,不也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麼?

我個人認爲:任何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不管是導演也好作家也罷,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多麼冷酷無情而又讓人絕望地現實,都是存有希望和善良的。一個人的作品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批判現實、仇恨現實以及刻畫黑暗的話,他根本不配成爲一個藝術家,他根本只是一個怨天尤人,滿腹牢騷,渴望逃避的厭世者。一個真正的批判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他的心中一定是有着光明和希望的,他之所以批判,是爲了喚醒衆人,而作爲喚醒衆人最有力武器的,便是包括了愛在內的美好的一切!

  2016年學生觀看電影《暖春》觀後感二:

看完影片後,我們和學生一起分享了觀看影片的收穫。

收穫一:用細節彰顯人物形象

劇情:1、老爺爺用自己的全部積蓄給小花買了雙新鞋,但是小花盡然還是光着腳走路,老爺爺問她爲什麼不穿新鞋,小花說,捨不得穿,怕穿壞了!

2、放學後,小花找到老師,希望老師用鉛筆給你批改作業,老師問她爲什麼,小花說,這樣她可以擦掉再用,不用爺爺買新的作業本了。

反思:電影沒有濃墨重彩地去渲染小花的'聰明懂事,幾個簡單的鏡頭,幾句樸實無華的話就能感動大家。這些細微的生活情況,通過視覺形象細膩地表現和細節內涵的開掘與展示,起到小中見大,以一當十的重要表現作用。因此,加強對人物細節的刻畫描寫,能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任務形象更加豐滿。

收穫二:用語言突顯人物情感

劇情:“我沒有辜負爺爺,爹孃和全村人的期望,滿載着知識的收穫回到了芍藥村,成了一名我期待已久的鄉村教師。因爲這裏有我抹不去的記憶和血色的童年,有過我太多的歡笑和眼淚。有着爺爺對我和我對爺爺的寄託,有我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愛。是愛讓我成長,也讓我明白:生活中不只有血是濃的!我捨不得爺爺捨不得這裏的大山和一草一木,我會用一生的時間來守護和回報養育過我的這片土地...”

反思:電影中感人淚下的言語有許多,但電影最後小花的這段結束語,無疑是給這部電影劃上了最圓滿的句號。這段話,道出了小花對爺爺的懷念,道出了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更進一步揭示了電影的主題:用愛暖化“冰雪”,換來“春天”

劇情:1、嬸孃喝藥時燙傷了,小花趕緊去幫忙,嬸孃卻將她推到在地,破碎在地上的碗劃破了小花的手,她卻渾然不顧,急忙叫來鄰居照顧嬸孃。看着小花劃破的手,想起自己對她種種的不好,嬸孃心裏開始愧疚起來。

2、嬸孃不經意地提起吃一百個螞蚱能治好她的病,於是小花每天放學後都會去捉螞蚱,後來,路上的螞蚱捉完了,一直捉到後山上去才被爺爺發現。嬸孃知道後內疚萬分,終於打開心扉接納了小花。

3、別人問小花恨不恨嬸孃,小花每次都說:不恨!

反思:無論生活給予你什麼,用感恩的心去接受,用愛去回報,便會在黑暗中看見陽光,便會在寒冬中迎來暖春!

情感共鳴和愛的教育是我們將這部電影引進課堂的主要原因,它以其獨有的表現形式打動了學生,爲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了更多的樂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寫作及審美感知能力!

  2016年學生觀看電影《暖春》觀後感三:

一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看電影《暖春》,同學們一聽就像炸了鍋,大家馬上到樓下站隊去了科技樓。

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小花因爲繼母的虐待而逃跑,最後被一個老爺爺揹回家的故事。老爺爺家有一個嬸孃,因爲嬸孃不能生小孩,所以一直想把小花送給別人,要一個自己的小孩,但每次都失敗了。後來,老爺爺編筐讓小花上學,小花很聰明,每次考試都得一百分。有一次小花在洗衣服,無意間聽到嬸孃對叔叔說每次吃一百隻螞蚱,吃幾次以後就可以生小孩,從此以後小花每天上學都帶一個瓶子,一放學就去後山捉螞蚱,當他把後山上的螞蚱都捉光了的時候,就將捉的螞蚱給爺爺看,爺爺和小花把裝着螞蚱的瓶子送到嬸孃家,嬸孃感動的哭了。自從這件事以後嬸孃對小花的態度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也爲此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愛,無邊無際,愛,就在身邊。有些人認爲世界冷酷,根本沒有愛,其實,你仔細想,仔細觀察,愛就在你身邊,春天的光照耀你,夏天的綠看着你,秋天的風清涼你,冬天的雪歡樂你,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愛,那不是已經愛滿人世了嗎?

有個比方說得好:世界是個沒有水的池塘,愛就是水,把水灌入空池塘,就成了一個真正的池塘。這就代表了世界需要愛,沒有愛,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可見,愛是多麼重要的一種東西。

別人給你愛,你也要給予別人愛,面對不愛你的人,你要用自己的愛感化他們,這是我看《暖春》體會最深的東西。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更加懂得了愛,如果你有空,也不妨看看,這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