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禮—觀《開學第一課》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禮—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分別有“孝”“禮”“愛”“強”四節課,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禮”。

第二節課的主題是“禮”,主講老師是香港著名歌手容祖兒,她與同學們分享了禮的重要。禮,就是守規矩,懂禮貌。她說:“一個懂禮貌的人往往會贏得更多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是的,很難想像一個言行粗魯的人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好感與尊重?課堂上,國航乘務組的空姐和空少們爲大家示範禮儀規範,得體的微笑和動作令人如沐春風、溫馨備至。所以,“禮”是立身之本,家風教育中,“禮”是尊敬長輩,關愛家人;文明禮貌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

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爲先,“不學禮,無以立。”正如孔子所說,禮,是一切的根本,我們萬事都要以禮爲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張良在秦滅韓後,立志爲韓國報仇,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並讓張良幫他撿起並穿上,雖然張良內心氣憤,但爲了不失禮節還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要求張良次日五點與他會面,老人反覆提出無理的要求,可是張良從未失去應有的禮節,最終經過了考驗,從老人那裏得到一本寶書,並靠着這本以禮而得的書輔佐沛公劉邦,爲他獻計獻策,最終成爲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可見,禮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時刻保持做人的`禮節,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雖然中國是禮儀之邦,但是在國外亦有不少的禮儀之士。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生活中我們也要懂禮儀講禮節,一次搭乘公交車,由於我提早上了車,車上還有很多空座,我和母親便挑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一位美麗的大姐姐坐到了我的前面,車開到一半,位子早已坐滿了,這時一位老太太一瘸一拐地走了上來,我還再糾結給不給讓座時大姐姐早已站了起來,給老人讓了座,這不是禮儀高尚的體現嗎?有時,一個懂“禮”之人常會從內心裏散發出一種內在美。

“禮”它不僅代表一個人的樣貌,更代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禮”,纔不會被外國人所輕視,纔會在世界大放光彩,纔會成就一個真正偉大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