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暖春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暖春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暖春觀後感

暖春觀後感1

想起我在《有“搭錯車”想到的》的幾句話,“電視藝術的力量終究的人性分不開的,如果反人性而單獨追其功利,雖然能醉心於人,但終究會失敗消逝。珍惜人間最至上的真情,便是珍惜最珍重的財富。”

有人說《暖春》的噁心之處就是刻意的煽情,煽情何嘗不是所有情感影視爲了達到感人的目的而運行的呢?另外,外國有《亂世佳人》、《泰坦尼克》,中國有《紅高粱》、《紅河谷》這裏何嘗不沒有煽情的細節呢?如果以周式幽默,王朔對話來衡量所有電影的有差,未免有點乾坤獨斷了,那是審美價值取向的不同。何況感人也是因人而異,煽到你的心坎上你會覺得感人,對於麻木人只能發出空白的冷笑,電視劇和電影相比,的確我看感覺裏面的小花確實較之電影,有點哭的太頻繁了,但是故事依舊是樸素了,不影響大局,也符合生活邏輯,他不是瓊瑤式的浪漫泡沫,較之瓊瑤類型電視,《暖春》的境界要高出幾層。

芍藥村不過是一個模型,他的外延可以引申的更廣,裏面涉及到了封建思想的生育重男輕女,把沒有血緣關係兒子和小花撫養長大,還有黑煤窯的無恥,可以說從如人性美的角度來反襯這個世間上的醜惡。

這個故事確實不是最好的,不少人看過後哭的很不心甘情願,但是爲什麼就被這麼俗套的故事感動了呢?這樣的眼淚與這樣感動難道不是自然而然來的,是強迫的嗎?這個故事給人視覺感官和主題視角,還是比較樸素、反映最普遍的人情,還不是瓊瑤故事歇斯底里的吶喊,更不是超女靚男選秀節目那樣用催淚的自白來賺娶粉絲的眼淚,最後得到選票的回報。

那些在城市中生活優越的少男少女,爲了一夜的浪費,給這個社會增添不少放縱過後給無辜的棄嬰,當他們看到這部電視劇,不是需要反悔就得需要轉檯,或者用其惡俗的語言對此影片來咒罵一番,以達到心理的平衡。

我相信有不少人看到電視的某個情節,能應映射到自己生活的不道德,或者說不地道,沒人情,尤其是在和父母同看的時候,還反觀自己的孝心如何?看的時候還可能發出一身冷汗。

不過故事是故事,現實是現實,熱淚一把,填補生活上的不和諧,之後時間一長,也就忘了,麻木的依舊麻木,高尚的依舊高尚,倘若能引起微小的改變,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暖春觀後感2

下午,我坐在教室裏,看完電影《暖春》,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暖春》講述了孤兒小花和爺爺一家發生的感人故事。爺爺在村口撿到了小花,並把她帶回家中。可叔叔、嬸嬸不喜歡她,經常爲難她。小花並不記恨他們,還常常送自己親手做的貼餅子給他們;嬸嬸生病了,她聽說螞蚱能治病,每天放學後就去捉螞蚱……後來叔叔嬸嬸被小花的真誠和善良感動了,一家人過上了其樂融融的生活。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爺爺。他是那麼慈祥可親,那麼堅強無私。當我看到傾盆大雨中,爺爺去砍柳條編竹筐,好攢錢給小花上學,累倒在泥濘的小路上時,我感動得淚如雨下。正是有了爺爺博大的愛,小花最終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我也喜歡小花。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老師,您以後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地上山砍柳條了。”“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她給爺爺貼餅子,把雞蛋讓給爺爺吃……看到小花,我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母親同影片中的爺爺一樣,和藹可親,對我無微不至。他們不但要掙錢養家,還要給我做飯、洗衣、指導我的學習。可我卻覺得理所當然,別說感恩了,有時我還惹他們生氣呢!就說上次吧,母親因爲工作忙,晚上十點半了纔回來,她沒帶鑰匙,就按門鈴想叫我開門,可我正坐在沙發上生氣:母親這幾天回來那麼晚,一點也不關心我,罰她在門外呆兩分鐘。兩分鐘後,我纔去開門。母親那天顯得很不開心,她輕輕地說:“我還巴望着女兒給晚歸的母親準備一杯熱茶呢,你卻給我閉門羹。真傷心!”

現在想起母親的話,我覺得自己做錯了。以後,父母回來晚了,我要給他們準備拖鞋和一杯熱茶,說一聲你們辛苦了!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小花不僅懂得感恩,她還很善良,從不記恨爲難她的人,連叔叔嬸嬸也被她感動了。這一點也值得我學習,上個星期,我的同學xx和xxx不小心把我的寫字本弄得又髒又破,我責怪他們,又到老師那兒告狀,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其實只要他們知錯,以後愛護同學的本子,我沒必要記恨他們。

《暖春》是一部好影片,他像一面鏡子,讓我看清楚了自己。

暖春觀後感3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的學生統一觀看了電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慘的命運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好幾次都禁不住潸然淚下,任由鹹鹹的淚水由面頰滑過。影片放完時,教室裏沒有了以前一鬨而散的興奮,許多同學們仍沉浸在故事裏,面頰上是淚水的痕跡。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慘的命運,使人格外傷感、同情。

《暖春》講述了一個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爲命;三歲時和她相依爲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親戚家裏,幹粗活,捱罵受氣,吃不飽飯。幾經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農村爺爺收養了,卻又因叔叔、嬸孃不願接納,使一個七歲的孩童歷盡磨難和委屈。歷經種種磨難,最後,懂事的小花終於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感動了叔叔、嬸孃和周圍的人。七歲的小花終於過上了一個普通孩子所應有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愛,融化了人世間的寒冬,迎來了人心中的暖春。雖然歷經磨難,受盡委屈,都不能阻擋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愛。小花不計嬸孃的刁難,給她送上自己做的餅;聽說螞蚱可以治嬸孃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個人偷偷上山捉了螞蚱偷偷放到嬸孃的桌上;因爲嬸孃的腳被燙傷,小花親自給她做藥……終於,小花用自己的真愛,融化了嬸孃的心,也贏得了人世間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應該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雖歷經困難和折磨,卻仍時刻想着關心別人;我們的父母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自己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磨勞累,每天接送我們,養育我們,將最好的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還時常惹父母生氣。小花爲了一點學費,和爺爺克服了多少困難;而我們,學校、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着給別人以關愛;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從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

暖春觀後感4

我看過許多電影有《美麗的大腳》、《一個都不能少》,但最令我難忘的就非《暖春》莫屬了。記得在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電影《暖春》,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起初聽老師說今天看的電影是《暖春》。一聽到這個名字,同學們就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有的說是講冬天過了,春天來到的景象;有的說是講了一件感人的事;還的說講了春天到夏天的景色……《暖春》講述了一件令人悲傷而又非常感人的事:女主角小花因爲受家裏人的虐待,所以離家出走。小花被一個好心的爺爺收養,爺爺對她非常好,並想辦法讓她上了學。在爺爺家裏,還有着他的兒子和兒媳婦。他的兒媳婦看到爺爺對小花很好,因而對小花極度不滿,爺爺的兒媳想要一個孩子可什麼方法都用盡了,就是不行。小花從胖嬸那裏聽說了這件事情,也知道了民間的說法捉到一百隻蚱蜢,熬成湯喝下去就會有孩子了。每當放學時,小花就會去山上捉蚱蜢。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小花終於捉夠了一百隻蚱蜢。她高興地跑回家把蚱蜢熬成了湯給小姨喝。可沒想到,她的小姨卻不領情,一腳把小花手裏的碗踢翻到了地上,小花的手被燙傷了,但她卻不顧自己的疼痛詢問小姨有沒有燙傷,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已經止不住的往下流,就連班裏最堅強的男生也是熱淚盈眶了……最終,小姨還是接受了小花。小花長大後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

電影看完走在回校的途中,心裏在想:在農村裏這樣的事太多了,新聞上也報道了很多次。人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花瓣上到處都是傷痕累累,那麼這朵花就不再是美麗了。在這部電影裏的小花和爺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爺爺的待人和善,小花的善良。在現實生活中看來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隻有待人和善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只有善良才能讓討厭的人接受你。當我看到,小花上的學校是破舊的,我才第一次知道農村是很苦很窮的,所以我們這些生長在城市的孩子,應該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生活,很希望《暖春》帶給每個人良心和精神的收穫。

暖春觀後感5

《暖春》這個名字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可憐又懂事的小花,讓我不覺得她是個孩子,她有着比大人更加寬大的一顆心。不管嬸孃怎樣對她,她卻從來也沒有憎恨過。

嬸孃踩壞她的風車,這個風車不知對她有多重要,那可是她奶奶生前用愛給小花做的風車啊,看着小花用她那稚嫩的小手一次又一次扳着嬸孃那雙沉重的腳,可憐的她,讓我真想上前幫她一把啊!

她上學了,一次又一次地考第一,還對老師說:“老師,你能拿鉛筆改我的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我想不到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這讓我頓時覺得我們這些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太幸福了。可我們還經常不知足,說要穿名牌,要手機……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想想小花有饅頭吃的高興表情,想想她和爺爺互相讓着吃雞肉,想想爺爺每天爲了讓小花上學,天天上山砍柳條編筐掙錢,想想那一顆顆從爺爺身上留下的汗珠,我不禁熱淚盈眶。

當她和嬸孃做腳踏車時,她開心地吹着風車,看着她天真的表情,她並不知道嬸孃要把她送走,當她知道時,嬸孃已騎着腳踏車離去,她哭了,手拿着風車,向嬸孃跑去,邊哭邊跑,嘴裏還哭着喊着說:“嬸孃!我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了?嬸孃!我聽話,再也不坐腳踏車了!”聽着這撕心裂肺的哭喊,看着小花跌倒了,看着她又爬起來追嬸孃,我看了後真心酸。

儘管嬸孃這樣對待小花,可她一點也不恨嬸孃,還做了土豆餅給嬸孃吃,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孩子啊,嬸孃最終被小花的一切行爲感動了,也就在嬸孃讓小花叫她“娘”的那一刻,我流下了我爲小花喜悅的淚。

小花讓我明白,是愛,融化了嬸孃自私的心,是愛,讓我感動流淚。愛,是人類的精髓,它使我們能夠愛生活,愛他人,愛自己,愛世界上的一切!

暖春觀後感6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的學生統一觀看了電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慘的命運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好幾次都禁不住潸然淚下,任由鹹鹹的淚水由面頰滑過。影片放完時,教室裏沒有了以前一鬨而散的興奮,許多同學們仍沉浸在故事裏,面頰上是淚水的痕跡。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慘的命運,使人格外傷感、同情。

《暖春》講述了一個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爲命;

三歲時和她相依爲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親戚家裏,幹粗活,捱罵受氣,吃不飽飯。幾經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農村爺爺收養了,卻又因叔叔、嬸孃不願接納,使一個七歲的孩童歷盡磨難和委屈。歷經種種磨難,最後,懂事的小花終於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感動了叔叔、嬸孃和周圍的人。七歲的小花終於過上了一個普通孩子所應有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愛,融化了人世間的寒冬,迎來了人心中的暖春。雖然歷經磨難,受盡委屈,都不能阻擋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愛。小花不計嬸孃的刁難,給她送上自己做的餅;

聽說螞蚱可以治嬸孃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個人偷偷上山捉了螞蚱偷偷放到嬸孃的桌上;

因爲嬸孃的腳被燙傷,小花親自給她做藥……終於,小花用自己的真愛,融化了嬸孃的心,也贏得了人世間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應該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雖歷經困難和折磨,卻仍時刻想着關心別人;

我們的父母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自己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磨勞累,每天接送我們,養育我們,將最好的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還時常惹父母生氣。小花爲了一點學費,和爺爺克服了多少困難;

而我們,學校、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着給別人以關愛;

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從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

暖春觀後感7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那腳後跟上,這就是寬容。——題記

幽靜的深山,荒僻的鄉村,簡陋的農舍,貧寒的生活。一個無父無母遭人遺棄的小姑娘,和收養她的善良仁慈的爺爺,狠心自私的嬸孃,共同演繹了一個時而溫暖人心,時而令人鼻酸眼熱的親情故事,這就是電影《暖春》的主要劇情。

小姑娘花兒用她那顆善良寬容的心,融化了叔叔嬸嬸心頭冷酷自私的堅冰,以她那純潔無私的愛的春風,給這個充滿缺憾的家庭送來了一個溫暖明媚的春天。凡看過《暖春》的觀衆,一定會爲小姑娘花兒那善良寬容的品格所感動。老爺爺收養花兒,她的到來無異像一塊巨石,投進了這個原本平靜而貧窮的家庭的生活湖面,激起了層層的波瀾。叔叔寶柱對她愛理不理,嬸孃香草更是對她橫眉冷對,惡語相向,並且處心積慮三番五次地要拋棄她。然而花兒卻以德報怨,把別人送來的白米及白饅頭送給寶柱和香草吃。當聽說螞蚱可以治療香草的不孕症,花兒利用上學放學的時間捉光了山前山後的螞蚱。當十大瓶螞蚱整整齊齊擺在香草面前,香草心頭自私冷酷的堅冰終於融化,善良的本性悄然迴歸,流下了感動和悔恨的眼淚,從內心真正接納了花兒,和喊她爲孃的花兒真誠相擁。紛繁瑣碎的家庭矛盾化爲烏有,原本已經一分爲二的家庭重新合而爲一,最終有了令人欣慰的和諧美滿。

的確,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更有力。我不由想起了那句名言:一隻腳跟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花兒就是那朵紫羅蘭,是一朵開放在大山深處的紫羅蘭,她的寬容教育和改變了香草和保柱,使香草、寶柱的人性之花再度綻放,使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迎來了溫暖明媚的春天。

善良的人們,寬容吧,因爲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歸宿。但願旅途的路邊,開滿寬容的紫羅蘭。

暖春觀後感8

有人說,金錢是寶貴的,金錢更是萬能的。可我卻說:“人間的親情纔是最寶貴的。”夜已深了,我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因爲影片《暖春》中感人的情節總在我眼前浮現。

星期五下午,我與同學們一起觀看了《暖春》這部情感故事片,它主要講述了年邁的寶柱爹收養孤兒小花的感人故事。

在看這部電影時,許多人都哭了。是因爲善良的寶柱爹,是因爲聰明懂事的'小花,更是因爲片中那麼一次又一次的暖春。片中的寶柱爹爲了讓小花讀書,不惜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用柳條編成筐賣給些錢,爲小花籌集學費。他是一個多麼富有同情心的人呀。這使我想到一篇文章——《窮人》,文中的桑娜和漁夫在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的情況下,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孤兒,是什麼使他們這樣做呢?是因爲他們都有一顆和寶柱爹一樣善良的心。他們雖然在物質上是窮人,但在精神上是多麼富有啊!自己有時候做得就不是那麼好。有一次,校內組織爲災區小朋友捐款的活動。看看自己的零花錢,手上有十元,全捐了吧?不行,還要買自動筆呢。捐五元吧?還要買點兒吃的呢。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捐3元吧!現在想想,要是每個人都少捐一元、二元,那全班幾十個人加在一起,就會少捐近100元呢!這100元又可幫助貧困山區的一個小朋友上學了。自己還是班幹部,都沒起好帶頭作用,還算什麼好乾部呢。

片中最可憐的還是從小就沒有父愛、母愛的小花,但當小花感受到爺爺對她的關愛時,就想方設法地報答爺爺。她什麼家務活都搶着幹,幫爺爺分擔了不少事。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呢?父母對我們又是寵,又是愛,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事事都關心我們。我們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能懶一點就懶一點。從小就形成了嬌生慣養的壞習慣,什麼事都要父母代勞,沒有一點兒自理能力。這樣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我們都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做一些家務,何況片中的小花才七歲呢!

電影看完了,可電影中的人物彷彿還在我身邊。它給我的感觸實在太深了,使我更珍惜擁有的父愛、母愛。同時,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更美好的明天!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使世界充滿更美好的暖春。

暖春觀後感9

電影《暖春》一部感動無數人的經典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劇中無時無刻不在表達着催人眼淚的劇情。

劇中主要講述一位老人收養一位小女孩而鬧出的許多事情,而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出屬於我們人類所共有的一種感情——親情。其實,我看這部電影並不是背其中的親情所感動,而是被其中所洋溢的幸福感動。我很羨慕小花,因爲她有最愛她的爺爺疼她,有最善良的鄰居關心她,有最和藹的老師去愛她。而到了結局,她依然是幸福的,有着屬於她的小村莊伴着她,有着單純的小孩子護着她。其實,想想,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電影應該算是個催人淚下的悲劇吧,但也許導演感覺結局太悲不好,所以就加了一段幸福的結局吧。對於此,我感覺就挺好的,因爲這樣可以讓人們感覺到:人間還是有幸福的。可以這樣說,整部電影中從來沒有去表達什麼關於幸福劇情,只是圍繞着親情(也就是爺爺以及鄰居對小花的愛)來寫,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些劇情中深深地體會到一種濃濃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卻讓我流連忘返。我也就是因爲這種幸福感而喜歡上這部電影的。

幸福其實很簡單。一個理解的眼神,一次溫情的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甚至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這些都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而當我們將幸福帶給別人時,別人也會將這種幸福永遠的傳遞下去。就好像小花一樣,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屬於自己的農村教學。

我喜歡幸福,同時,我相信每個人都喜歡幸福。你想想,當世間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幸福的時候,那麼這個世界將會多麼的溫暖。十四年後的小村莊,生活變好了,主人公一家不再爲生計而發愁,想吃什麼都可以做,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的過新年,幸福吧;爺爺在十四年後依然健在,身子骨硬朗,兒媳孝順,孫女有了出息,幸福吧;小花呢?回到小村莊,陪着爸媽、爺爺,陪着一羣小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幸福吧。這就是幸福! 而現在社會呢?人們每天只知道拼命賺錢,卻忽略了許多幸福。每天沒有時間陪着自己的家人,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會打給家裏,以爲有錢什麼都有了,卻殊不知錢並不是萬能的,而且錢也是賺不完的,不如多抽點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讓自己和家人都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懂得知足,你就會幸福!

暖春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非常感動人,叫《暖春》。

一天傍晚,一位可憐的小姑娘叫小花被一家人趕了出來,她跑到了上河村。一位善良的爺爺收留了她。可是小花的嬸孃想把她送回去,可是一次次都失敗了,有一天嬸孃終於改變了想法,對她好了起來。這時村裏的人們都給他們送來了五穀雜糧還有錢。他們全家留下了幸福而激動的淚水。

令我最感動的地方是小花給她嬸孃捉螞蚱,好讓嬸孃快點生個小弟弟。小花經過了這麼多嬸孃帶給她的痛苦,而她並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幫助嬸孃和家人幹這幹那。

小花能從遊戲中學習知識,這是我們做不到的。今天學幾個,明天學幾個,這樣日積月累小花會的字和知識就更多了,從而給爺爺減輕了許多負擔。

令生氣的是:小花的爹孃不讓小花吃飯,動不動就打她,還讓小花幹所有的家務活。有一天爹讓小花給他倒酒,小花因恐懼不敢給她倒酒,氣得他爹拿起鞭子來就是一頓亂抽,小花想反抗卻又不敢,只好低着頭傷心的哭了。小花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跑了,跑着跑着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因爲天黑看不清路,所以經常摔倒,反覆幾次摔倒她就暈倒了,什麼也不知道了,這時她被拉進了上河村。

小花很節約紙張,有一天放學了,小花拿着一根削的尖尖的小鉛筆頭交給老師說:“老師您以後能用鉛筆給我改作業嗎?”老師和藹的問:“爲什麼呢?”小花吞吞吐吐的說:“因爲用鉛筆改,擦了我還能接着用”。老師感動的留下了心酸的眼淚。再看看我們現在,真是“筆墨紙張不惜費,束脩攤派不辭貧”。

小花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的。再看看我們生活在這麼美好的環境下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珍惜這美好的一切。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如果是小花看見了一定會很羨慕的。

暖春觀後感11

看完電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動了我幼小的心靈。

看看小花,想想自我。在家裏,小花尊敬長輩,有時她還自我做飯、打掃衛生,一個8歲的小花,幾乎什麼都會做。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習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講吃講穿,鋪張浪費,得不到東西時還常常跟父親母親生氣,甚至還狡辯。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麼的慚愧呀。雖然我的條件好,但沒有她的學習幹勁足,沒有她的生活潛質強。

小花學業有成,本能夠留在繁華的都市,但是她放下了,毅然回到了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正因她沒有忘記那裏的父老鄉親,是那裏的鄉親們撫養她長大,供她上學,纔有了成績。她要把自我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村裏的孩子們,讓孩子們一個個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她的這種赤子之心是多麼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嶇漫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咱們要向小花學習,以她爲榜樣,應對困難不低頭,從小艱苦樸素,學好本領。而且,我還要把平時積攢起來的零花錢,捐給那些貧困山區讀不起書的同學們。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后,我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世界上還會有這麼一個不幸的小花。

首先是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個好心的老大爺收養。但老大爺的兒子、兒媳(繼父、繼母)並不喜愛她。之後,只爲聽到的繼母說的一句話,她便在每一天放學後拿着向別人討來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這麼辛苦地去捉蚱蜢只爲一個理由:她認爲繼母吃了蚱蜢,便會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後,繼父繼母會喜愛她,愛她。看到那裏,我覺得心好酸,她的繼父母雖然對她不好,但是小花卻一點也不怨恨他們。經典搞笑簽名

故事中的小花只有7歲,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很值得咱們學習。我和她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甚至有天壤之別,我的父母愛我、寵我,有時候,只要我喜愛還能夠在父母懷裏撒撒嬌,我不必爲一個愛,一個喜愛,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花最後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繼父繼母的愛爲結局。但我感到的卻是悲哀,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太不一樣了。

我真的好期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不好再有不幸的小花、小男孩。

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愛吧。

暖春觀後感12

《暖春》講述了一個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爲命;三歲時和她相依爲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親戚家裏,幹粗活,捱罵受氣,吃不飽飯。幾經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農村爺爺收養了,卻又因叔叔、嬸孃不願接納,使一個七歲的孩童歷盡磨難和委屈。歷經種種磨難,最後,懂事的小花終於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感動了叔叔、嬸孃和周圍的人。七歲的小花終於過上了一個普通孩子所應有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愛,融化了人世間的寒冬,迎來了人心中的暖春。雖然歷經磨難,受盡委屈,都不能阻擋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愛。小花不計嬸孃的刁難,給她送上自己做的餅;聽說螞蚱可以治嬸孃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個人偷偷上山捉了螞蚱偷偷放到嬸孃的桌上;因爲嬸孃的腳被燙傷,小花親自給她做藥。終於,小花用自己的真愛,融化了嬸孃的心,也贏得了人世間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應該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雖歷經困難和折磨,卻仍時刻想着關心別人;我們的父母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自己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磨勞累,每天接送我們,養育我們,將最好的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還時常惹父母生氣。小花爲了一點學費,和爺爺克服了多少困難;而我們,學校、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着給別人以關愛;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裏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許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活,好好努力工作,不能辜負父母地希望,無論是窮還是富,只要我們認真,貧窮變富裕,富裕變幸福。

暖春觀後感13

她擁有極其特殊技能,絕對優勢的天賦——隱身術?我的妹妹淇淇,是個可愛的小姑娘。忽然,智慧的火花一閃,對了,我可以讓爸爸教我打羽毛球呀。今天是領成績單的時間.,我一起牀就想到了,沒想到天公不做美,一出門就下了雨,我只好淋着雨騎自行車去學校;

這不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小花從外村跑到芍藥村,村民們都不想把自家的肥水外流。年邁的寶柱爹看不下去,頂着兒子、兒媳的壓力收留了苦命的小花。小花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爺倆兒相依爲命、土屋裏從此有了笑聲、多門多年不生娃的兒媳香草十分妒忌,想把小花送人。一次又一次的騙走了單純的小花,但始終沒能如願。小花每天除了做飯、做家務之外還偷偷的學寫字。小花非但沒有記恨叔叔、嬸孃,還一次又一次用真誠的心去接近他們,她的寬容與善良的心撞擊了香草與寶柱的良心,終於使他們落下了懺悔的眼淚……寶柱爹和小花被請回了正屋,他們看着桌子上的豐盛的飯菜,哽咽得難以下嚥,小花含淚撲向了香草、叫了生平的第一聲娘……

我也由衷地欽佩“爺爺”,他爲了兩個和他非親非故的孤兒,搭上了整整一輩子。這種胸懷,這種大度,是我們沒有的,他卻做到了,而且,他沒有要求過這兩個孤兒一點一滴,沒有向他們索要回報,想起他的坎坷的一生,貧苦的一生,我的眼淚又淌了下來。

小花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她心地善良,連三番五次傷害她的嬸孃都能接受,有人會覺得她傻,可我不!我同情她,支持她,爲她的善良、正、孝順、乖巧、好學而快樂。可在那一瞬間,在嬸孃踩爛她風車的一瞬間,我的心都快碎了。我從沒嘗過這麼多苦,或許我沒她的一半好,因爲我做不到那樣。

一部電影,讓人哭碎了心,哭得都忘了抹眼淚,電影院裏留下了大家同情的淚,辛酸的淚!

暖春觀後感14

晚上,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暖春》中那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但爺爺對孫女的愛格外令人感動。

電影《暖春》中小花的動人事蹟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小花從2歲時父母雙亡,失去父愛與母愛的小花與含辛茹苦的奶奶相依爲命,可不久奶奶也去世了,小花無依無靠暈倒在村口前,被寶柱爹收留了。有一次寶柱爹出去砍柳條編籃子賣錢供小花上學,在回來的途中下起了瓢潑大雨,寶柱爹摔了一跤又一跤,小花不顧一切來給爺爺送塑料布。她的嬸孃不喜歡她,因爲她的嬸孃不能生育,小花無意間聽到別人說吃螞蚱可以治好嬸孃得病,她就每天放學後到東山山頂去抓螞蚱,當裝滿一百隻螞蚱的一個個玻璃瓶擺放在嬸孃面前時,嬸孃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小花從小就有一個理想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上了大學,就要離開爺爺了,怎麼辦?她毅然地做出選擇——當鄉村教師,回報養育她的家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同爲祖國的花朵,我與小花似乎生活在兩個世界裏。逆境中小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求職求學,仍是那樣的頑強,生活信念仍是那樣的堅定,對親人的愛仍是那樣至真至純——而我們平時都做了些什麼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費不用愁,零錢天天有的富足的生活,還覺得這也不好哪也不滿足。對親人得愛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報,哪怕是一點一滴——慚愧呀!

小花是我們少年兒童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她的身上不正體現了一種精神嗎?困難再大,也能挺起胸脯,條件再差,也要發憤學習,親人再窮,也會真誠相待,這是精神的財富。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生長在城市裏的孩子所缺少得嗎?

我呼籲我們的同伴們,在新的世紀裏讓我們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