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領跑人》觀後感

《領跑人》是首次將電影內容聚焦於爲了其他馬拉松選手的獲勝而奔跑的馬拉松領跑人的影片,由於題材的特殊性和實力派演員金明敏與安聖基的加盟而在製作階段便成爲了熱議的話題電影。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領跑人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韓國電影《領跑人》觀後感

領跑人觀後感(一)

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除了打雞血式 的結局。

也許因爲誰都預料到該有結局,所以導演採用皆大歡喜的喜劇荒誕式結尾。

一直不明白教練對 萬浩的態度,最好的戰術棋子?聽話的隊員?還是尊敬的選手?

但最後教練放下跑表與手冊走出去迎接萬浩,以及萬浩依舊唯唯諾諾的看着教練說明着一切。

我好像明白又說不出來,導演很聰明,現實依舊是現實,所謂的成功不過是在更多人的肩膀上攀爬。

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

有強迫的,有自願的。

誰能否定資源的力量?

誰能否定別人的犧牲,只不過不曾想過,自然就不曾見

就像萬浩的弟弟,就像所有享受着萬浩付出,跑在他後面的人

我也一直跑在別人的後面,我很確認。

最喜歡影片中,反覆問到的一個問題:

喜歡的'與擅長的,你選擇哪個?

大部分優秀的人會說:我擅長的就是我喜歡的

也似乎所有的聰明人都說:我先選喜歡的,實在不行,大不了在做自己擅長的。

也似乎這個選擇很是佔優,在決策上。

生活總有着無盡的煩惱,解不完的結

不行的狀況不是什麼突發情況,所以對於自己不行的現狀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我們都只是普通的正常人。

“不行”,是我們的通用標籤,所以所謂不行以後再改作擅長的,是荒謬的邏輯

因爲不論是喜歡的,還是擅長的都存在不行的時候,都存在瓶頸。

的確,因爲我們的平凡,我們無法一躍龍門身價倍,也無法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是多年來我所學到的。

我學會看待自身

但,我們依舊可以跳,依然可以做很多事。

所謂的瓶頸不是你可以前進多遠,而是你是否一直在向前走?

人是脆弱的動物,所以我們在身體疲憊之前,就彷徨於30公里,

心理早在30公里就停下,所以有太多的事我們沒有從一而終。

有多少人可以在爲別人奔跑了大半輩子,勇敢的爲自己跑一次,從30公里處開始。

我想這就是我喜歡這部並不精緻影片的原因。

弟弟吃泡麪時想起哥哥馬拉松的最初的目標竟是爲多一箱方便麪,

我也聯想到了林林總總的類似現實

我們跳過了4米4能得到什麼?究竟會得到什麼?

弟弟在萬浩跑完30公里,彷徨放棄時,無言的打開雨傘。

上面兩個畫面,打動了我

人生苦短

領跑人觀後感(二)

第一次看韓國片,還是分兩次看完的,感覺良好。

在喜歡與擅長之間,你會選擇怎麼做?大多數選擇自己擅長的東西,然後,一直持續,這是謀生的需要,很難逾越;但做自己喜歡的事卻可以有無限的希望和快感,但謀生畢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於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我們默默無聞地在一條路上走下去,直到老去。結尾純屬誇張,比較勵志。

人只有在希望中才會有無窮才智和力量,這份力量甚至可以創造很多無法想象的東西。生而爲何?這是很多人已經懶得去想的問題。我知道我喜歡什麼,但我選擇依靠擅長的積累作爲謀生之需;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我只能在既往的路上繼續。。。於是,謀生成了一切,理想成了彩虹,如此,老去。

馬拉松是一項實現孤獨與喧囂的運動,長距離的奔馳,不斷與自己對話,浮想萬千和一片茫然,在運動的極限中體驗純屬自己的快感和失意,衝刺階段快感如潮釋放,而此前的一切,不過冷暖自知。發現自己愈來愈喜歡馬拉松,享受長時間的獨自奔跑和最後瞬間的釋放。掌聲和喧囂於己無關,超越纔是享受。

影片的結尾的確是爲了媚俗的皆大歡喜臆造,但抒發的卻是周萬浩長久以來一直被壓抑着的東西,如此,喜歡與 擅長,理想與現實,被完美統一。電影不是教科書,被完美統一的何止是周萬浩的結局,或許,那也是絕大多數人在夜深之際無數次展現的夢幻通道。現實已經如此殘酷,我們藉此集體意淫一次,總是歡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