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

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 1

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 是美國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製作的。開始時的目的在於讓美軍知道美國爲何參戰,到後來,索性向美國民衆公開,以爭取舉國上下支持聯邦政府打勝這場戰爭。

該片由好萊塢電影導演弗蘭克·卡普拉執導,他曾因一部[一夜風流]登上了奧斯卡的夢想之顛。二戰時期,他息影從戎,馬歇爾將軍親自委任他拍攝一部能夠激勵美國青年參軍的大型紀錄影片。

於是,經過一番努力,卡普拉蒐集到了大量來源各異的影片,便製作了總名爲《我們爲何而戰》(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戰爭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納粹的進攻》(Nazis Strike,1942)、《瓜分與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英國戰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俄國戰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中國戰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戰爭迫近美國》(War Comes to America,1945)和《認識你的敵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 Japan1945)。這些影片在美國軍隊教育中被列爲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還被譯成外語送到許多國家上映。

在《戰爭前奏曲(Prelude to War)》中,法蘭克凱普拉捨棄述說加入戰鬥的正確性,轉而訴諸於美國一貫的,企圖維持世界正義的角色,它將民主與暴政、自由與奴役之間的.選擇加諸於戰爭的必要性之上,擴大了美國非戰不可的使命,使得美國的宣戰充滿了拯救世界的正義感,而不僅僅是爲了珍珠港事變的攻擊而已。

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 2

這是美國人編輯的截至1944年的反映中國抗日戰爭的片子。當時作者是以中國“戰友”的盟國立場編輯的,觀點比較全面客觀。《義勇軍進行曲》(現我國國歌)是貫穿全片的主題音樂。片子首先全面介紹中國是怎樣一個古老而和善的大國,日本爲什麼要通過征服中國霸佔世界。

片中既有蔣介石的正面戰場,也有毛澤東的遊擊抗日。片子對上海激戰、南京大屠殺、全國西撤、重慶大轟炸、 修建中緬公路供給線、中國遠征軍、飛虎隊、全國團結抗日大反攻、中美英蘇盟國聯手反擊......都以罕見的珍貴鏡頭加以反映。整片條理清晰,思路遞進,宏觀微觀交相陳述,明白易懂。其慘烈、其英勇、其震撼,出乎一般想象。“千百縴夫拉船運輸”、“千萬軍民修築中緬盤山公路”、中日空戰.....場面十分壯觀,令人振奮,催人淚下。

美國二戰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觀後感 3

最感人也最真實的抗日戰爭——《我們爲何而戰》中國篇,不帶有任何政治性質,沒有政黨之爭,有的只是堅強的中國人。非常遺憾的是,如此真實如此感人肺腑的紀錄片居然是美國人拍的。

爲了向美國人解釋爲什麼要去中國抗日,美國政府製作了這部短片。開始時的目的在於讓美軍知道美國爲何參戰,到後來,索性向美國民衆公開,以爭取舉國上下支持聯邦政府打勝這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