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1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1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13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爲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衝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裏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裏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麼大,現在都有手掌那麼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嚐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着轉着他就飄起來了。然後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藉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後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爲華夏,五星閃耀即爲信仰。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2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爲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爲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爲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涌,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裏面,泡騰片在水球裏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着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3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天宮科學實驗的現場直播,邊看我也有了許多的感受,這是一次天上與地上的科學互動直播,太空的三位叔叔阿姨在太空做了許多實驗。比如說浮力消失實驗,太空轉身,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轉身,葉叔叔給我們做了示範,他先在太空中跳起來,上半身往前,下半生卻往後,不用力就浮起來了,這也是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做完實驗,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向三位宇航員叔叔阿姨提問,叔叔阿姨和諧可親,耐心地解答,使我在一次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有趣,科學無處不在,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處處都有科學奧祕。

在感受科學奧祕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時代在變化,祖國在進步,人民也在進步,今天我看到的是神舟13號,相比於第一次發射神舟1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感謝祖國,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的奧祕,我爲祖國感到驕傲。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4

今天老師說神舟13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後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製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裏面製作一個水膜,然後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後再往裏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裏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裏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後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裏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裏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裏,這充分說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樑之材以後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5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衛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鍊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爲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着,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裏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說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爲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6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爲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爲空間站裏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爲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裏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着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後,我不得不爲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爲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爲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祕。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7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爲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爲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爲作業默默哭泣。都說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