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1

阿Q轉敗爲勝的精神療法可謂獨樹一幟,在他身上也總會屢屢呈現出來奇特的效果。因此,他獲益匪淺。應該佩服他的明智與豁達,總是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

阿Q看到別人捉蝨子,身上也條件反射似的不舒服起來,併爲在衣服上捉到的蝨子少而惱怒起來,最終引來一場沒有理由的被打。說他骨頭賤,還不如說他身上存在有一種劣根壞習慣。他總是不甘寂寞,總是到處惹是生非,又總是處處被整治被譏笑。阿Q一生沒有女人,不曾想而立之年卻動了念頭,整日裏忿忿然內心不平。但是戀愛卻是他自己的一廂之願,招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一頓竹槓加身、以及地堡的訛詐。僅有的一丁點隨身物品被敲詐了,他還沒有忘了喝黃酒,真個是長不了耳性,無藥可救。舉步唯艱的阿Q一時間成了人見人煩的瘟神,遠遠避着。於是,他感覺着世界變得稀奇古怪了,到處是白眼。在這一刻,阿Q似乎真的是最倒黴的孤家寡人一個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

我們的阿Q似乎真的到了窮困潦倒、永無出頭之日的地步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還能再次得到榮歸故里之神的眷顧。沒有立足之地的阿Q餓着肚子離開了未莊,一段時間後當他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的時候,搖身一變,儼然成了腰纏萬貫的爆發戶大老爺。他離開時悄無聲息,人人討厭;回來時驚天動地,人人敬畏。從本質上說,阿Q依然是人們討厭和譏笑的角色,但是他手裏有用的東西卻是人人希望算計的。可以從他這裏得到點油水或其它好處,纔是人們笑臉對他的真正原因,所以說,他是沾了東西的光,被人們一塊兒另眼相看而已。不過,阿Q卻不管這些。在他的思想裏,能得到趙家太爺那樣的敬畏總歸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當從他這裏榨乾了油水,無法再有便宜可佔時,人們又露出了本來的真面目,不再心生敬畏,仍然譏笑他排擠他。

討厭——敬畏——討厭,這些變化很值得商榷。

在那暗無天日的年代,不知何時興起了革命。而且這股革命的風暴竟然也刮到了未莊,刮到了阿Q的耳朵裏。阿Q對革命的實質內容一無所知,卻嚷嚷着要革命。但是,革命這杆大旗早已被一些頭上“帶尖角”的人給霸佔了。阿Q被所謂的自稱革命黨的人給拒之門外了。從未見過革命黨的阿Q既神往革命,時刻盼望着能參加革命,又害怕被當官的殺頭。

阿q死時才三十出頭,他短暫、並不富裕的一生雖常有不順,但基本上是快樂自在的,着得益於他的“精神勝利法”。這讓我們明白了人生有時是需要“精神勝利法”的。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2

在暑假中,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說《阿Q正傳》,讀完後我對中國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阿Q正傳》講述了阿Q在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在生活中採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最終由中興走向末路的過程。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先生這篇小說重點描述的內容,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像阿Q這樣不願承認自己落後與被奴隸的事實而深醉於自己虛僞的自尊中,或是向更弱者宣泄自己失敗的憤怒,以此來尋求那精神世界裏的安慰。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只會讓阿Q甘於被奴隸,最後自己害了自己,在幻想中走向了末路。

我發現他筆下所描寫的阿Q是舊社會的'—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了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在這篇小說中,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精神勝利法”,這是一個要不得的方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其高明之處在於遇到困難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決問題,不找問題根源所在,只能轉身就跑。

如果我們讀書用“精神勝利法”,就會在同學當中無法立足。而小說中的阿Q爲了減輕外來的壓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辦法來逃避現實,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遠活在自己所編織的美妙的虛幻世界裏。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因爲外在的種種挫折,無奈中,於是只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慰籍,但這畢竟是一種自我麻醉的辦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更強。

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只能賣勞力生活,經常做短工,別人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還要接受有錢人的欺辱,以及村裏人的戲弄,這個現象讓我十分氣憤,如今社會也有類似現象發生。

看完這本書,我體會最深的是:不論何時何地,我們應不要逃避現實,而是要敢於面對困難,—難。其實,這也是魯迅先生所想告訴我們的。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3

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迅先生把它具體的表現在了《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中。比如阿Q被別人打了,他卻說是“兒子打老子”;他自己並不是趙家的人,卻在趙太爺的兒子進秀才時對別人說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他打不過比他強壯的人,就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諸如這些事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找阿Q去做工,阿Q的生活也就越過越糟,接着因爲趙家搶劫事件被審,後就被軍隊拉到街上游行,最後在一聲槍響中全身迸散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代表了在舊中國的背景下那些和阿Q一樣被奴隸、被壓迫的人民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而自暴自棄、自欺欺人的社會風氣。他們並不真正的爲改變自己沒落的生活狀態而付出努力,只是在虛擬的精神世界裏尋求滿足,魯迅先生也借這篇小說希望喚醒沉睡的民衆拯救這個畸形的社會,同時指出了辛亥革命沒有真正改變人民的思想的缺陷。在我看來,那時的中國無疑是落後而屈辱的,無數像阿Q這樣被壓迫的人民只能在虛擬的精神世界中尋找滿足,但也有許多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們未曾放棄,一直在努力,努力尋找可以改變中國沒落景象的方法,併爲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也正是因爲有他們,今天的中國才能更自信地屹立於世界之林。那時的中國魂,我認爲就是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們永不放棄、敢於犧牲的品質。

看完《阿Q正傳》,我想起了近來一部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中國強大的中國魂的電影《戰狼2》,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一些情節無不讓我感受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力量。比如那些叛軍肆意屠殺非洲民衆,卻不敢殺中國人,就是因爲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他們奪取政權要取得中國的允許;在中國同胞捲入到非洲國家的內戰中時,總有一羣袖章上繡着五星紅旗的維和官兵保護着中國羣衆的安全,中國也第一時間派出了軍艦接中國公民回國;當中國人的車經過交戰區時,看到了中國國旗立即停止交戰,護送中國車隊離開交戰區。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於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事,也讓我理解了今天的中國的中國魂就是熱愛和平、團結統一。

中國魂是一個國家的最本質的特徵,它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爲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4

也許對於《阿Q正傳》我們並不陌生,也常常聽到所謂的“阿Q精神”,說實話,讀了這本《阿Q》我就覺得阿Q不是指個人,是指一個現象,病態的現象。

全文讀下,覺得阿Q是個可憐人,可似乎又不值得我們同情。我們社會中有許多人很“阿Q”,他們說的好聽叫知足,知足那是怎樣的精神境界?阿Q打架打不過,就在嘴上贏過他人,可是得到的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心中平衡些——就是所謂的知足。

阿Q欺辱小尼姑,典型欺軟怕硬,以獲取心裏的滿足。阿Q勝的是小尼姑,他似乎覺得自己好光榮。

在作者筆下,“看的人們”“閒人們”“大家”“取笑的人”同是病態,病態有下面4鍾——自私,虛榮,不管他人,勢力。阿Q以爲革命是爲了自己謀利益的手段,等於造反。像現在,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爲了尋求更過的個人利益。這不就是自私心的體現嗎?在人際交往中,同事互相吹噓,朋友互相攀比,這便是虛榮新的體現。

生活中真的動起手來,打架時,阿Q那樣討饒的人並不多,但是在公共場合起鬨、愛看熱鬧的恐怕不少,這便是不管他人。

社會大流中個體阿Q病態存在於人羣當中,我們將如何將這種阿Q病態改正呢?這就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阿Q正傳》中學讀書筆記5

學完《一件小事》,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經典之作《吶喊》中的另一個故事:《阿Q正傳》。故事中的主人公阿Q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阿Q的角色十分可悲,但卻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Q使用的精神勝利法。阿Q雖然只是個農村裏底層的短工,卻鄙視城裏的其他人,狂妄自大。比如他因爲窮而娶不到老婆,卻說道“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阿Q可笑,但其實也是個可悲的人物:他總是受到其他人的欺凌,特別是來自有錢人的。可是他的貧窮和地位決定了他只能被他人欺壓。阿Q被欺辱後爲了取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發明了“精神勝利法”,只是爲了用言語自欺欺人來安慰自己。處於社會的底層,又被別人看不起,只能通過自我麻痹來催眠自己,讓自己心裏好受一點吧,可是這樣的做法終究只是自己騙自己罷了。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完了,卻心滿意足的自我安慰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後來他被其他人打的時候,又自我催眠道:“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牲畜”。

我認爲這樣的行爲是非常可悲的,也讓人覺得很心酸,因爲打不過別人,所以只能靠精神勝利法來逃避現實,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就算自己被打了心裏還能也只能得到一絲絲安慰吧。

後來,阿Q進了城後賺了點錢,別人對他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就連有錢人趙大爺家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都對他恭恭敬敬的,還主動要買他的東西。我認爲這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有錢人能受他人的尊敬,而窮人只能受他人欺凌,反抗不了。阿Q沒錢沒勢時,受盡富人的欺凌,而賺到錢後對他的態度又不一樣了。

《阿Q正傳》這個故事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是當時老百姓生活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