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3篇

我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詞佳句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3篇

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篇1

雖然這本書早就讀完,但是因爲一直沒有時間(懶)做個總結。今天將此書重新速讀一遍,又增加了些許體會,在此還清舊賬。

人類從開始到現在從來就沒有徹底寬容過,所有的悲慘事件無一不是因爲思想觀念的固化而導致的衝突流血,不寬容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沒完沒了,即使在現在也沒有看到結束的那一天。

當蘇格拉底整天埋沒於街頭巷尾,與人爭論不休,說些奇談怪論,“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寄希望於上帝";而雅典人的觀念根本難以理解,最終這位偉大的小個子哲學家還是被那些據說能通曉上帝旨意的目不識丁的糧販子之流依法死刑。當一杯毒酒解決了這個令人厭煩的倔強老頭之後,那些據說通曉上帝旨意的雅典人,自認爲對社會做了極爲有利的事情,在對他的學生們下手之後,終於如釋重負,世界清靜了,沒有了令人討厭的帶有褻瀆上帝的異端學說在耳邊叨叨。但是一切風平浪靜之後,那一套思想依然飄蕩在雅典上空,漸漸侵入到雅典人的精神骨髓裏。

雖然自己也是猶太人,當耶穌看到猶太教義不合理的地方,着手進行修改,而被少部分人信仰而成新教派的領袖,這是他本人完全沒有意識到的。基督教義因爲飽含關懷的私人感情和更親密的接觸,在當時的奴隸社會的思想中獲得了廣大底層民衆的歡迎。但是猶太民衆怎麼能容忍這麼一個擅自修改自己的民族信仰,於是一場廣場審判將其送往十字架。在當時看來寬容博愛的基督教義,此後不斷出現觀念衝突,在1500年後,一個新的異端——布魯諾就被基督教宗教法庭死刑,在羅馬的鮮花廣場的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難道隨着布魯諾的骨灰隨風飄逝,基督教義就可以被維護得不受塵埃半點侵了?也許是借用或真的對於基督教義的很多不滿,最終形成了加爾文和路德的宗教改革,但是改革本身只是對原有教義小修小補。打倒舊權威和舊禁忌的同時,卻樹立了一個同樣讓人不能冒犯的新權威和新禁忌。

動物性來說,人類天生是具有恐懼心理的。當有人跟自己不同時,如果此人與很多人都不同,就會打着維護正確思想的旗號,改造所謂的異端;如果發現自己是異端,就會陷入擔憂之中,多數人就改變自己,讓自己跟別人一樣。

不寬容的事件充斥着整個世界,宗教充斥着各種不寬容,排斥其他教派,民族主義也一樣如此。此書雖然只講西方爭取寬容和維護舊制度的很多個案例,在中國卻也是到處都是,各種歧視;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不過是歧視別人已經沒有本錢,被歧視的人實力大增,而產生的一個不斷融合和寬容的過程;再往後的朝代一樣如此,即使到了最近的清依然如此。難道到我們這裏就沒有了嗎,看到越難/菲律賓/印度還是忍不住叫聲阿三,那聲調裏蘊藏了豐富的含義。對於寬容,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篇2

這本書一共分成了5大塊,“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寬容是深藏愛心的體諒”“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寬容是成長的綠蔭”“寬容是幸福家庭的祕訣”……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是一個或幾個故事,這些故事都證明和體現出寬容給人生帶來的是美好。

最簡單的講,我讀這本書後最大的體會就是明白了寬容是一種最高貴的品德。寬容是人性之間必不可少的,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也是一種寬容的體現。懂得退讓,懂的寬恕他人,可以少了一份責罵,那是沒必要的。面對任何事,都要學會寬容地看待一切,這樣所有的事情都會簡單起來,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可以更美麗的,就算是別人的侵犯還是過錯,都需要學會寬容。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寬容是一種沒用的'表現,向別人屈服,只能讓我們退讓和忍受;寬容應該是相互的,如果我對他寬容,他對我卻不寬容,豈不是自己吃了大虧?抱有這種認識和思想的人,實際上他們已經不寬容了,他們理解的寬容是片面的,極端的。

書上很恰當的舉了一種比喻,這是我們生活中很確切的事實:比如有甲乙兩人。如果甲向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乙的拒絕。不久,乙向甲借馬,甲說:“上回你不借我鐮刀,所以這回我不借馬給你。”這是報復。

如果甲向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乙的拒絕。不久,乙向甲借馬,甲雖然答應,卻趁借馬之機向乙說道:“你回不借我鐮刀,但是這回我借你馬匹了。” 這是憎惡。

如果甲向乙借用鐮刀,結果遭到乙的拒絕。不久,乙向甲借馬,甲欣然答應,不但決口不提上次借鐮刀的事,還熱情地告訴乙這匹馬的習性。這就是寬容。

是軟弱無力嗎?不是的,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責備不如幫人,倘若對別人的錯處一味挑剔,呵責,非但令人反感,取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一錯再錯。是啊,我反扣書想:如果能寬容,那麼那個曾經受到寬容的人就能認識到自己的不是,這種無聲的教育,何嘗不試試呢?

好多例子,好多比方,好多好多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證明了寬容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好處。我清晰地記得,書上曾說過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題目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我當時看到這個題目就很感興趣,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一個從小雙目失明的人,自他懂事後他煩惱,認定是老天在責罰他,感到一輩子完了。雖然很多親友和社會的人來關懷他,但他不願在憐憫中度過一生。

後來一位老師告訴他:“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爲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上帝知道了這事,笑道:“我很喜歡這個美麗的比喻,但要聲明一點:所謂的缺陷是指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爛蘋果,不是我咬的,是蟲。”多麼富有哲理的話語呀,怎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呢!

呵呵,是呀,當我們還在爲先天的缺陷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時,想想這個比喻吧“因爲上帝太喜歡你了,所以咬得大了些”。不能改變的事情是不必自尋煩惱的,坦然的接受上帝的安排,發揮自己的長處,做生活的強者。

這本書給我太多的感觸,合上這本書,寬容的種子撥撒在我心裏,生根、發芽……記住,只有學會寬容,纔有足夠的心裏走好人生的道路……

房龍作品《寬容》讀書筆記篇3

房龍所著的《寬容》敘述的是關於人類的故事。他以寬容爲線索利用文學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出從原始時代到一戰期間的人類思想的發展歷程。從書名上看,這本書似乎是要告訴我們關於寬容的歷史,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作者是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不寬容的歷史。

《寬容》是一部描寫人類思想發展史、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從不同宗教派別的衝突中尋找背後的深層根源,揭示了一幕幕因爲固執己見所帶來的悲劇,勾勒了一幅波闌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作者圍繞人類生存發展的最本質問題,向人類的無知和偏見挑戰,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和真理普及爲人所共知的常識。其智慧的妙語和真知灼見讓人獲益匪淺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能使人性情溫和,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爲玉帛。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爲他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寶貝,在學校受到別人家孩子的欺負,父母就心疼得不得很多父母喜歡這麼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就對不起他;別人打你,你就打他。”這樣的教育方法很明顯是錯誤的。但是,很多的父母還是沿用這一方法來教育孩子。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觀及處世態度。因此,教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爲了孩子今天能處理好同學關係,也是爲了孩子將來的幸福打基礎。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要在生活中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在生活中,不要過分計較自己的得失,能夠笑一笑,這就是寬容。

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是做人的一種風度和境界。生活中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

“有朝一日,寬容會大行其道。那時,不寬容就會像屠殺無辜戰俘、燒死寡婦、盲目崇拜書本一樣,成爲一個神話。”這是作者寫在結尾的話,是美好的憧憬和願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畢竟是生活在上世紀初的作家,其思想難免會有一些歷史的侷限。其實,導致不寬容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作者的這種結論未免太過樂觀與武斷了。人類即便戰勝了自身的恐懼,寬容也未必會大行其道,又或者說,如果寬容真的大行其道,社會就真的會比現在美好嗎?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社會任何團體要想得以生存就必須依靠某種法律(又或者是一些生存秩序),只不過嚴苛的程度不同罷了。既然善惡同在,那麼懲治措施便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以此寬容大興其道,那麼前提首先是“只有善,沒有惡”,可是如此的大同世界離我們還是相當遙遠的吧。當然,作者在人類思想史方面的成果是顯著的。

最後,還是引用奧勒利烏斯。敘馬庫斯的一段話吧:

我們爲何不應和平、和諧地相處呢?

我們仰望同一星辰,共居在同一個星球上,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

每個人沿着哪一條道路尋求最終的真理有什麼關係呢?

生存之謎奧妙無窮,通向答案的道路不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