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通用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通用10篇)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1

佐藤學教授在《教師的挑戰》一書中提到的教師活動的核心——傾聽,讓我印象深刻。在佐藤教授觀摩的大量生動課堂中,佐藤學先生髮現這些教師都是善於傾聽學生意見的。

這些教師之所以能找到應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其祕密在於兩個應對原理。首先,教師的應對是以“傾聽”爲核心的,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想法。其次,在教學中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自己往往會經常陷入這樣一個陷阱——關注於把好的發言串聯起來展開教學而忽視與課堂無關的發言。而佐藤教授在觀摩濱野老師的課中發現濱野老師的應對是截然不同的,他不拘泥於好的發言,而是對所有兒童的發言都寄予信賴和期待。正因爲如此地尊重每一個孩子,他在教學中才能夠創造出新的境界:孩子們輕鬆地參與、自由地交流思考,這種自由的交流又產生了許多豐富的串聯。此外教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將這一習慣傳遞給了學生,漸漸地孩子們也養成了傾聽的好習慣,在傾聽中發現問題,在傾聽中解決困惑。

佐藤學先生強調在教學中教師工作的中心在於傾聽、串聯、反芻。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言與發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

在教學中老師不應該一直教授新的知識,只關注一些優等生,而應該注重新舊知識的串聯,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在自己的教學中,我經常會利用課前的5分鐘時間讓孩子們進行對話練習,內容就是前一階段課本上的知識點,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操練,每次保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輪到,這樣降低了難度、保證了操練面,一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也能自信地發言。

總之,教師要處理好傾聽、串聯、反芻這三者的關係,側耳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關注串聯和反芻。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2

有時候,人就是需要逼一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在嘈雜的生活瑣事之中,靜下心來,好好沉澱。閱讀,便是最合時宜的事。讀之、思之、記之,你總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鳴,如同遇到許久未見的老友般親切與暖心。

初讀《教師的挑戰》,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我自身的挑戰是什麼?回想工作兩年多來,最大的挑戰那便是: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如何當一名“不同”的老師?在書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這是基於對每一個兒童個體的尊重,讓課堂成爲和諧交響的課堂。

書中,山崎老師的課讓我印象尤爲深刻。他讓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反反覆覆地閱讀四個情境,學生的方法各式各樣——有的看着黑板上貼出的海報紙上的課文在讀;有的得意忘形地大聲朗讀;有的一邊思索一邊默讀;有的小聲的細細品讀。匯聚成的一股股聲音在這同一時間,同一空間裏交響。整個課堂教學都是根據山崎老師的指導展開的,但這過程中卻沒有一句命令式的話語,而且所有話語都充滿着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好,大家來說說”,他引導每一位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閱讀心得。以“某某地方,我認爲——”爲引子,孩子們幾乎都闡述了自己的閱讀心得,一個個小小的聲音共鳴着,在課堂裏匯成交響。

這是我所向往的課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學習真正的主人公,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過程。

時常懷念去年教過的那一羣可愛靈動的孩子們。每節課最後的“role play”(角色扮演)是他們最喜歡的環節,而八班的“role play”總是異常活躍。從一開始略爲膽怯地照課本你一句我一句地念,到後來各種創新地扮演,驚喜連連、精彩不斷。

尤記得那次課的內容是“狐狸吃到酸葡萄”,我驚喜地看到平常很少舉手的珊同學與她的搭檔玲同學一起上臺表演。到臺上時,她怯怯地小聲問我:“老師,我們打算一人演一人配音,可以嗎?”“可以呀。”表演剛開始,只見玲同學讀完第一句就已經被珊同學的表演逗得接不下去了。“Ah,grapes。”珊同學把狐狸的垂涎欲滴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因這持續不斷的大笑,表演被迫中斷,過了一小會兒,待玲同學冷靜下來表演重新開始,儘管底下仍然有同學忍不住笑出聲來,但珊同學還是異常鎮定地表演完了。狐狸那看到葡萄垂涎欲滴的樣子,到最後吃到酸葡萄氣急敗壞而跺腳的樣子,珊同學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把整篇小對話完美地詮釋出來了。表演結束,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驚喜、欣賞、不可思議,所有的眼光都注視在這對最佳搭檔身上。在歡笑聲與掌聲匯成的交響中,我第一次在珊同學臉上看到了自信與滿足。

開學初,珊同學因爲身體原因缺席了部分英語課,因此有點跟不上課程,而且她本身膽子又比較小,在課上我清楚的感覺到了她的迷茫與不安。可能有些句子她讀得不是那麼流利,可是機靈的孩子們選擇以這樣不尋常的方式分工合作參與表演着實讓我很驚喜。表演完後我表揚了她們,並鼓勵同學們各種形式的創新。從那以後,孩子們五花八門的表演把課堂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越來越多的孩子大膽地參與進來。而珊同學更是成爲我們每次表演活動備受期待的小演員,她的英語學習也慢慢進入狀態。隨着表演活動一次次的開展,孩子們慢慢地學會了高效地與搭檔分工合作,也懂得了傾聽、欣賞別人,這令我欣慰不已。

佐藤學老師說:“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利,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只有認爲每個學生的思考或者挫折都是了不起的,並且認真傾聽每個孩子的低語或沉默,才能獲得教學的立足點。創造性強的老師總是能夠接受兒童的多樣性和教材的發展性。”

課堂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有個性的鮮活個體都應得到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找到存在感與參與感,成爲學習的主人公,共同奏響一曲美妙的交響曲,這是我期許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3

拿到《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這本書,“寧靜”這兩字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什麼是“寧靜的課題革命”呢?帶着這個疑問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讀了起來。

書中每講一種觀念都以實際的教學案例來闡述,增強了讀者對作者所提觀念的理解。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教學案例,是這樣說的“這是程式化、喧鬧的一堂課。藤田老師穿着一身忍者的戲服,兒童們額頭上貼着符咒的封緘,根據預定的規則來回跑動。興奮的兒童們大聲喧譁,沉迷於藤田老師設計的遊戲。總之,這是一場亂糟糟的鬧劇而已。”根據描述,我個人認爲這是一堂很有趣的課啊,遠超我們現在的傳統教學,現在英語課都要求上成活動課,這樣的課堂正是我們現在追求的啊,然而卻被作者批評成一場亂糟糟的鬧劇,難道作者所說的“安靜”僅僅指的是紀律好?這樣也太膚淺了吧。帶着這種疑問我繼續往下看,作者寫道“教師們往往追求風風火火的課堂,但兒童們並不追求這種表面活躍的教學。他們所要求的是安靜沉着、能夠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課堂。”這些話解答了我的疑問,但我又產生了新的疑問,什麼是“安靜沉着、能夠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課堂”呢?隨着閱讀的進行,我也逐漸找到了答案。

書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相互傾聽”這四個字。現在我們都提倡開展合作學習的課堂,這就得培育相互傾聽的關係。傳統的課堂我們都是要求孩子們“認真聽”,而要培育相互傾聽的關係,就要反過來,老師要認真聽孩子們的發言。而這種發言不只是“好的發言”,而是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老師都要不折不扣的接納,這是構築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讀到這裏,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通常都只關注於把“好的發言”串聯起來,來引出設計好的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確實沒有做到關注每個兒童的發言,我將立刻改正這種做法。

不過關注每一個兒童的話,那麼對於班裏學習水平較低的同學總是拖延教學進度怎麼辦?書中一個案例給了我答案。這是一個以邊緣化的兒童作爲課堂溝通的中心來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當小林老師鼓勵一個不太自信的同學成功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表達出來,大家也都聽明白了,準備繼續下面的教學環節時,一個叫健治的學生突然說他完全不懂。如果是我上課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會說“下課後到辦公室我再給你講。”或者說“下課後問一問其他同學。”但是小林老師卻又請了幾位同學來解釋,直到健治同學完全聽懂了爲止,而這用了20多分鐘!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健治同學找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並徹底弄明白了,而且在後面其他同學有疑問的時候他居然能提前解答出來。而其他同學也是在一遍一遍地幫健治解釋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而且是越說越詳細,不斷的把知識分解內化。更重要的是,身爲教師,在課堂上傳遞了“不懂就問,而且無論是誰,何時提出疑問,老師和同學都是願意幫助你”的這樣一種思想,這對於構築合作學習的課堂是多麼重要的基礎啊!我想,這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即使是不願意參與學習的同學肯定也會喜歡上的吧。

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我之前所理解的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理念還不夠透徹,執行的也還不夠。書中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一線教師挑戰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案例,我很有幸能讀到這樣一本書,也發現了自己還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所以我將會繼續閱讀一些類似的相關書籍,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並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以期望能與學生構築起和諧合作的課堂,爲孩子們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4

我已經是教齡十幾年的教師了,一拿到這本書《教師的挑戰》,心中產生莫名的壓力。面對着這本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着在交響的課堂上悄悄地進行着寧靜的革命,譜寫着和諧課堂的交響曲。我是又憧憬,又興奮。直面自己現狀的課堂,該做怎麼樣的調整和改進呢?在書中,我找到許多。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關係的第一個要件就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並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的發言串聯起來,使學生們不但自己受到了應有的關注,而且還讓他們意識到:通過其他夥伴的發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當每個人的發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礎上時,課堂上的觀點就如同珍珠一樣被串聯起來,學生們通過同伴的思考和幫助,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長的場所。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對此,佐藤學提出用“能”與“不能”的標準來區別對待,這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無可比擬的、個性化的創造。這種個性化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就是我們發現和給予每個人的尊嚴和信賴的過程。

合作與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可以變苦學爲樂學,變單純依賴教師爲自主、合作、探究;合作,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內容和生活態度。在一個小組中,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納欣賞、互相取長補短,學習品質和精神品質共同提升。在課程構建方面,我們是習慣於“目標—達成—評價”的組織方式,還是追求“主題—探究—表現”的學習形式?也關係到我們的課堂是“教授的場所”還是“學習的場所”。“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是時代的呼喚,是適應社會的需要。合作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得以開發,合作教學方式的嘗試與探究,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衝擊。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髮展爲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煥發出生命活力。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裏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着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現教育的確是件痛並快樂的事情。

讀完掩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課堂的核心在於真正的開放。學校應該成爲學習共同體、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從而建設“潤澤的教室”。跳進腦海的關鍵詞不外“樂學”、“聯繫”、 “傾聽”……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5

最近,我在讀由鍾啓泉教授翻譯的日本佐藤學教授的專着《教師的挑戰》一書, 在實施生本理念的時期讀這本書,感覺到日本教學改革在教育哲學的認識上更爲深刻: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我們的課堂正在發生着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讀着以上這段話,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教育孜孜以求的所謂“公平”與“質量”,不僅僅是通過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來實現,更重要的應該是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前者是一種認爲的假設,後者纔是真正的可能。

因此,追求教育的公平與質量,並不是什麼難以辦到的事情,完全可以從身邊的日常行爲開始。

1、教學的基點是尊重和信賴每一個兒童。我們要尊重和接納兒童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我們常常是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難。隨着中國班學額的暴漲,50個學生基礎不一,個性不同,要關照到每一個兒童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很羨慕日本的班級,學校規模不大,20多個孩子以U型排列圍聚來老師身邊,這樣的教學真是別樣的風景。中國教室裏的學生多,怎麼辦?我個人以爲不是放棄合作學習,而是更有同伴相互學習的必要,只要我們平時訓練好小組合作的常規,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廣西教育已經提供了這樣一個成功的樣板。

2、從相互的傾聽走向合作的交響。在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裏,在不斷地重複着三個關鍵詞:傾聽——串聯——反芻。實際上這三個詞揭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從傾聽開始,這就意味着我們的教學從兒童的經驗出發,教師的作用就是不斷地調適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水平,要求迅速作出反應,或比較或爭論或整合或提升,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最後一個環節的反芻,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學習的自我建構,它的意義在於把知識納入個人的經驗系統。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時尚的詞——給力,課堂要給力,給學生髮展智慧的力量,讓課堂上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努力變成向難度挑戰的過程,成爲學生智力生活中最美妙的交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交響”,那就是思維的碰撞與交鋒,只可惜,在我們的腦子裏,往往考慮的是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是什麼,要教哪些知識,而常常忽略了活生生的兒童,忽略了兒童與身俱來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能力。

課堂有時看上去像大海一樣沉默,但在海底卻正在發生着劇烈的運動,而這種力量恰恰是難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許,我們的課堂教學風格正在發生着靜悄悄地變革。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6

一、讓我震撼的教育名言

佐藤學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的具有顛覆性的教育信條:“學校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於:時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教學的創造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個兒童,以及教師對於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學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每一個教師作爲教育家的成長……唯有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與學習權利,尊重每一個教師的多樣性並保障其個性化的成長,才能使得學校的改革腳踏實地地向前推進。”所有這些觀點都讓我受到震撼。

二、幫我解惑的教學諫言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指導中,決不追求小組內的思考與見解的一致與統一。不應當像‘班組學習’那樣代表小組發言。即便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同樣思考和意見的場合,也應當作爲個人的意見來發言。應到尊重小組中思考和見解的多樣性。”

“‘合作學習’中是無需領導者的。‘合作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是每一個學生的平等參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宜採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組形式,也可以從三人小組開始。習慣了‘合作學習’之後可以變更爲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最好是隨意編組。小組的‘合作學習’,無論小學、初中、高中的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當可以實施的。”看到這,我充滿希望,因爲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啓智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嘗試過分3人小組通過分小棒探索10以內數的分成的教學,但碰到了不少困難,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燈”。但接下來的“不過,在小學低年級卻不宜實施。”理由是:“小學低年紀教師同每一個學生的密切聯繫,互幫互學的經驗是重要的。其實,小學低年級兒童唯有在同教師產生一對一的親密關係之後,才能建立同學之間的關係。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首當其衝的是,要充分體驗教師和課堂共同體的親密關係。”怪不得,在這個班當時還是一年級時我嘗試一次分組探索學習幾乎收效甚微,還讓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探索熱情也受到不少打擊。

佐藤學教授還對小組學習得以成功的要決進行了細緻的闡述。還特別用《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專門獨立一個章節對“低年級兒童的困惑”、“低年級的合作”、教師對低年級課堂裏的學生“無微不至的關照”等作出了細緻具體的要求和介紹。

這些寶貴財富都將對我在課堂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7

記得第一次從佐藤學先生的書中看到這個詞時,我還是有些疑惑的,什麼是學力啊?尋遍全書,佐藤學先生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百度知道將它定義爲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但我能明顯地感到此解釋並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佐藤學書中的那個學力,這究竟是什麼呢?

它隱約像一種力量,又如植物積極向上的生長力嗎?它又隱約像一種潛能,等待別人點化激發的潛力嗎?學力學力,佐藤學先生似乎一直在提醒我們它就像人的一種本能一直伴隨在我們每一個兒童的身上啊,那是一種有着自我創造探究的學習能力。但它怎麼又那麼陌生,比起大熱的兄弟——學歷,似乎汗顏很多。追根溯源,究竟是什麼遮住了它的光彩?

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似乎難逃其責。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示範學生模仿,想想這些我們習以爲常漠不關心的行爲模式哪一樣是真正尊重了學生?哪一樣是真正相信了人的無限潛能?學生興趣被打擊、潛能被埋沒、學力自然得不到發展。

要想發展學生的學力,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言,必須得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傾聽學生。要讓這種傾聽關係發展成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爲傾聽進而走向合作學習的關係。

書中列舉的案例《不可思議的種子》讓我領悟到什麼纔是真正的尊重學生、傾聽學生。一般語文課上,常常限定於教材文章的語言認識,很少將實物帶到學校裏來。但在這節課上教師不僅允許學生講牛膝草和蒼耳的種子帶到課堂上來,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細心地觀察、自由的發言,教師竟然准許將蒼耳的果實稱爲自己熟悉的“粘蟲”“抓抓將”或是兒童自己想象的“媽媽做的蘋果兔子”“宇宙的原始森林”。這一普通果實的稱呼,這正是一種兒童體驗與蒼耳果實一次新的相遇。而這一相遇是那樣的豐富而多樣,它與兒童之間產生全新關係的過程又怎能不稱之爲擁有學力的真正學習呢?

如果我們也想擁有這樣的課堂,擁有這樣非凡學力與創造力的兒童。那就請從尊重兒童的尊嚴、傾聽她們的心聲開始吧!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8

近來閒時,打開《教師的挑戰》,跟隨着佐藤學教授的文字走進日本課堂的改革,佐藤學教授在文章提及教師的“發牢騷”——我班的學生一點兒也不想傾聽……佐藤學教授說,這是無意間流露出了教師自己是如何不想聽兒童的心聲罷了。看到這,我就充滿了疑惑:爲何學生的不想傾聽是在暴露着教師的不會傾聽?我帶着疑惑,繼續跟隨着佐藤學教授走進山崎老師的課堂。

山崎老師率先在他們學校形成師生相互傾聽關係。他的課堂上,分三步進行:首先,讓每一個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閱讀課文,每個孩子對文章都有不同的理解,老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孩子。等待大家閱讀完畢,請幾個讀得不同的孩子分別站起來朗讀。其他孩子要認真傾聽,這是最基本的尊重。其次,在尊重別人的同時,傾聽者衍生出自己對於該文的想法。他們可以自己充分交流討論、產生共鳴,有點類似於頭腦風暴,從而加深對該文的理解。最後一步是引導。當孩子的觀點背離該文所表達文意時,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關注文中出現的場景,再閱讀思考,慢慢地引導學生;如果整節課沒有同學提出文章所表達的觀點,那麼老師即可在適當的時候點明,學生們也能恍然大悟,拓寬他們的思路,最終形成他們對文章最深刻的理解。在山崎老師的課堂上,他們的關係就構成了學習共同體。

看到這,我有種頓悟的感覺。教師的傾聽體現在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上。“傾聽”的行爲最初是聽覺感受到聲音在空氣中震動的活動,所以其自身也是觸覺的。在菅野老師的課堂上,他即使是在講話的時候,也會集中精力去傾聽,並在每位兒童之間建立觸感的聯繫。

山崎老師觀察學生朗讀時的表情——這是他用眼睛“傾聽”;他“言傳身教”的力量影響着學生們。山崎老師請其他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也能像老師一樣,或用耳朵,或用眼睛“傾聽”,關注正在朗讀的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開始碰撞出“火花”。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讓學生認真聽講,首先自己應該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平時在課堂上要善於“傾聽”,不僅要用耳朵聆聽有聲的信息,更加要用眼睛去捕捉無聲的信息。在上“連續退位減”這個課時,整百數減幾百幾十幾,連續退位是本課重難點。課前,我都能預見學生在豎式計算會出現的錯誤,於是,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突破難點,讓學生避免這樣的錯誤。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探尋更加簡單明瞭的方法。突然,我靈光一閃——《教師的挑戰》不是一直提倡“聽”嗎?這個問題,我何不試試看呢?指導老師常提醒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觀察或者傾聽學生們的想法。

我課間巡視着,駐足於一個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邊上,他正在做豎式計算“900-435”,我發現他的計算方法很特別:他先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十位不夠減,從百位退一,隨後,他是把十位上“9-3=6”寫在十位上,然後再算個位“10-5=5”。看他計算完了,我低下頭問:“你爲何先算十位上?”。他說:“這樣子就可以避免把十位上的9看成10,少出錯。”“是啊,這真是個好方法!你真聰明。”後來,我藉着評講的時候,和學生們分享這個方法,大家瞬間豁然開朗,都對他投去欽佩的目光。在之後的幾次作業中,我發現他的作業完成得特別優秀,他學習數學的勁頭更足了。

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講到,兒童的學習除了受到教師指導影響外,還受到兒童之間相互學習的強烈影響。我常想,學生們的方法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法,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教學中老師是否可以利用這兩個特點?在習題課時,多讓學生起來分享他們的解題方法?畢竟,學生是最瞭解他們自己的。課堂上,我嘗試着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評練習,我當傾聽者聽聽他們是如何解題的。第一次請他們上臺講解時,學生們熱情高漲。小亮上臺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他不僅把題目解答過程和思路完整的和同學們分享,(1)還把做題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一一分析,提醒同學們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學生集體訂正了習題,在他的分析中,我逐漸理解了他們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因此師生之間的傾聽不應該侷限於教師說、學生聽,更多時候,教師應該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只有明白學生所思所想,才能因材施教。

課堂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學習;生活中,充當學生生活困擾的傾聽者,成爲他們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我有點慶幸,班上的很多學生會與我分享生活中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把我當成“知心姐姐”。有一天下課後,兩個小女生跑到我跟前,小欣輕聲對我說,“老師,小涵有事情和你講。”看着小涵眼睛紅腫着,我想,一定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小涵輕聲訴說家裏發生的不愉快。小涵說完後,她的眼睛緊緊地看着我。那一刻,我從她的眼睛中讀出信任。是的,信任給予人勇氣;信任給予人希望;信任給予人溫暖;信任給予人真誠的心。正是因爲這份信任,讓她鼓足勇氣將自己的私事告訴我,讓我們走得更親近,也因爲這份信任,小涵在課堂上表現得比之前更加專注了。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於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細節教育源自於教師細微觀察,運用多重感官感受,言傳身教,“聽”之信之,與學生建立多重聯繫,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打開一本本書,開啓一段段與智者對話的旅程。《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爲我留下一把打開學生心門的鑰匙,打開一扇通向未來教育之門。在佐藤學教授的筆下,靜悄悄的教育革命正在進行着,引領我找尋那一片寧靜璀璨的教育星空。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9

“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佐藤學教授在《教師的挑戰》一書中說道。這讓我想起了書中介紹的一個教學場景:

這是以一邊緣化兒童爲中心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小林老師要在一節課中通過一道例題理解“比例”的四種不同的解法,剛開始教學開展得很順利,突然學困生健治說,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討論的解法。小林老師就請了一位同學解釋,但他還是不懂。如果我在課堂上碰到這樣的學生,這時我肯定會說:“下課後,老師再單獨和你解釋。”這樣做,就是不想影響上課節奏。可是,小林老師沒有這樣處理,因爲他知道這會使健治後面的課堂學習效率爲0,他又請了好幾位同學解釋,直至他明白爲止。本應3分鐘完成的教學環節,卻爲了一個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鐘。有必要嗎?這讓我產生了疑問。

但再往下閱讀,這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同學們在一遍又一遍地幫助健治理解時,其實更多的人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越說越詳細,不斷地把知識分解內化。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學習氣氛。更重要的是,身爲教師,在課堂上傳遞了這樣一種思想:不懂就問,而且無論何時提出疑問,老師和同學就願意幫助你。

讀了此書,才發現自己原本對“關注每位學生,提高高效課堂”的理解還只停留在非常狹隘的層面上,和佐藤學教授所提出的觀點相比,我們做得遠遠不夠!有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尤其在公開課時,比較傾向於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說“符合老師要求的回答”。其實不然。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位學生,雖然他們的學習基礎和經驗背景大相徑庭,但是他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學習經驗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隻言片語,但他們的觀點同樣精彩,教師不應刻隨意扼殺他們想要發言的機會。

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納每個孩子的想法,學會傾聽,正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孩子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質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傾聽關係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要培育相互傾聽的關係,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傾聽者之外,別無他法。

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10

懷着一顆敬畏的心,終於認真地讀完佐藤學的《教師的挑戰》一書,我是爲佐藤學教授書中的大量詳實的事例和他們的教師爲之而進行的努力探索精神而敬佩不已。關於學校的職責所在,教室環境佈置和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上承擔的角色和細緻入微的傾聽與觀察,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與探究意識無不令我驚訝。驚訝之餘,對照我們的課堂,我在進行思索:

一、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

在國外案例一章中,佐藤學教授列舉了意大利、墨西哥、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非常不起眼的學校爲例,旨在說明全球許多國家都在進行課程改革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我最感動的是在美國波士頓市的一所小學校,校長狄波拉瑪雅在十年前就是在美國紐約最困難地區的學校創造“奇蹟般的成功”而聞名。日本的領航學校和“學習共同體”學習的願景等都是從狄波拉瑪雅的安靜而紮實的學校改革實踐中獲得的啓示。十年後的再次造訪,狄波拉瑪雅讓即將畢業的5名兒童來給佐藤學教授做嚮導。“學校最重要的是傾聽兒童的心聲。”正是她的這種理念,使得這所小學校成爲波士頓公立學校的倡導民主化的領航學校。學生的轉變和教師的成長令佐藤學教授驚歎不已。座談時,做嚮導的5名兒童對他說到“這所學校是你們的‘第二個家’”的時候,5個人爭先恐後地回答:“啊,真是的,是我的‘第二個家’”,“也是我的”,“‘第二個家’這個詞很貼切呀”,“嗯,是共同學習的家”。這些看似平靜的兒童們內心一定雀躍歡呼。這次造訪讓佐藤學教授感動不已,幾近落淚。這裏就是學校的未來,是民主主義的希望。

而在我們一貫的認識裏,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傳授學生知識的場所。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已經認識到學校對於下一代成長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們不同的學校提出不同的辦學理念和校訓、校風,但是大多停留在口號式的宣傳上,因爲高考制度的限制、因爲評價制度的限制……我們不能真正從兒童的身心成長的規律出發,採取適合孩子、孩子喜歡的教育方式,一大堆所謂的問題學生,因爲學校的分數而生活的並不開心,以至於對學習、對學校感到厭煩,學生流失現象在初中、高中極爲嚴重。這都說明了什麼呢?我們的學校不是所有孩子生活的樂園、學習成長的場所。我們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很漫長……

二、課堂是靜悄悄的交響曲

佐藤學教授敘寫了他所觀摩的一個個課堂,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再是以往的“吵吵鬧鬧”的課堂,逆或是那種受到喝彩的、熱熱鬧鬧的、華而不實的課堂。走進每一個課堂,孩子們靜靜地思考、毫無拘束地輕聲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則在傾聽同學發言的基礎上,梳理自己的思考,說出沉穩而精當的話語,教師在課堂上悉心傾聽每一個兒童的心聲。尤其是茅崎市濱之鄉小學山崎老師的教學更是令佐藤學教授感到震驚:山崎老師作爲一名新教師,卻能讓38個三年級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幾乎都各自交流了自己的閱讀心得。這種小聲交流雖然對觀摩教學的近100名教師來說極其細微可在兒童中間卻能聽得清清楚楚,一個一個聲音回城了共鳴與觸媒,在課堂上交響。山崎老師不折不扣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專心態度,讓他客服了教學經驗的不足,山崎老師的課堂是良好傾聽的典型。觀摩了山崎老師的課後,佐藤學教授懂得了:教學創造的七成與教師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息息相關。

在教師耐心傾聽的同時,教師能夠巧妙地把兒童探究的思考串聯起來,也是促使合作探究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以“傾聽”爲中心的教師活動,能夠在兒童之間建立最爲能動的關係。福島縣郡山市金透小學的菅野哲哉老師的一節公開課《水的膨脹》,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菅野老師的教學是以每一個個體之間的互動而形成的合作學習爲核心展開的。兩人一組進行兩次不同的實驗,讓兒童觀察到水在加熱和冷卻的情況下,水位出現變化。菅野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兒童答案,而是以疏離的兒童和學困生的共同學習爲中心的教學策略。給足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去實驗、去觀察、去討論,這種教學策略使兒童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爲兒童準備了生動交流的舞臺。

而我們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顯得過於熱心和急切,總是害怕學生想不到、想的不到位,在孩子回答問題時不是靜心傾聽,而是絮絮叨叨、重複囉嗦,甚至打斷孩子的思考。殊不知在課堂上學生因爲探究而出現的離題、停頓、停滯、舉步不前的情況是很自然的事。尊重所有學生的思考並能俯下身子傾聽,是日本一些追求課改、課堂變化的教師們努力追求的。我們能否也能在自身認真傾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互相傾聽意識,形成有效的傾聽關係,進而發展成交響的關係,我們的課堂是不是也會出現靜悄悄的交流與合作。

三、兒童是學習的主人公

佐藤學教授在書中展示的課例,都能讓我們看到兒童在課堂上能夠開心地、投入地和同伴的交流中,相互聯繫的理解連老師也沒有想到,甚至自愧不如。正如濱之鄉小學的西岡老師所說的那樣,他所在的班級構築的合作學習關係,是兩年來不斷反覆指導學生要“認真傾聽同伴的聲音”、“擁有自己的理解”、“從細小的差異中學習”的結果。即便如此,兒童爲什麼能夠完全記住10小時之中同伴的發言呢?佐藤學教授認爲:這是因爲每位兒童都成了班級學習的主人。首先教室的大變樣,學習內容從課內到課外,各種實踐活動的紮實有效的開展,令學生們樂此不疲,學習種菜與賣菜,走進微生物世界……這些活動人兒童成爲學習的主人公。原田老師和她班上的兒童們在三個月的時間中,以新寫的主人公的身份開展實現了當下的學習,這正是在爲明天的希望做準備。而讓家長參與到教學,則是日本課堂改革的重要一環。因爲很多家長參與課堂學習,兒童們會更加柔和,所有的兒童都能夠安心地集中精力學習。不僅家長之間產生了聯繫,而且這是家長們理解兒童的現實、理解教師的思考的一個絕好的機會。

我們現在的教育危機的核心是“密室撫養”、“密室教學”所引發的教師與家長之間信任的缺失。學習參與倡導每位兒童都在數位成人的協助下學習,通過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繫來努力構建學校中的學習共同體。如何在大班額情況下,有效地組建學習小組?有效地進行合作探究?如何真正的“以生爲本”?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變得靜悄悄?如何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成爲課堂上積極思考的主人?我們需要學習、借鑑國外好的做法的同時,還要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需要我們教師去努力探索與培養,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做一個弄潮兒!我們依然是任重而道遠!我們也當然是改革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