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範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範文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1

說起水滸傳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內容更是可歌可泣。訴說了108魔君下界來鬨動宋氏江山,36員天罡星,72員地煞星,加上作者的親身經歷了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藝術地再現了梁山農民起義隊伍的生產、發展、失敗的過程。它深刻地揭露了宋朝政治腐敗和官吏豪紳的罪惡,熱情地謳歌了梁山泊好漢的反抗鬥爭,展現了貧民被迫聚義梁山。進行抗爭的動人情景,反映了“殘酷”的社會現實。人物性格刻畫得十分成功,故事性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

其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智取生辰綱》給我映象十分深刻,通過魯達懲罰惡霸鄭屠救助今老父女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地黑暗,封建社會的可惡,以及見義勇爲,扶危濟困可敬的英雄行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通過林沖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卻換來了對手的得寸進尺,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終於手刃仇人的故事,有力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民反和逼上梁山地社會現實,《智取生辰綱》,通過楊志替北京大名府留守樑世傑押送生辰綱去東京,在途中被晁蓋、吳用奪取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統治下複雜尖銳的階級矛盾,表現了英雄在反抗鬥爭中的偉大智慧的力量。

讀罷全書爲宋江退遼兵、平三寇的壯舉而敬佩,爲朝廷腐敗、奸臣當道而氣憤……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2

看完了黃羣芳老師執教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絲毫沒有魯達拳打鄭屠之爽快,卻有骨鯁在喉之感,不吐不快。小說中魯達分別於鼻子、眉際、太陽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這節課上我覺得黃羣芳老師也效仿魯達用三拳打死了“真學習”(真正的語文學習),這三拳是:表演、討論、空談。

第一拳:表演

“表演”是黃羣芳老師祭起的第一拳,這一拳雖然不及魯達之拳剛勁威猛,但花哨好看,溫柔漂亮之中殺語文學習於無形。表面來看,此拳手法精妙,形式新穎,譬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自身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仔細想來,除去表面形式的好看之外,到底還有什麼?假如你是學生,你經過這樣一段表演,學到了什麼?形式很好,創意也不錯,但沒有立足於語文學習,賦予這個好形式以充實的內容,是這一拳內力空虛的癥結所在。看一看整個表演的流程,不難發現幾個現象:一是課堂很活躍。但活躍不是學生閱讀文本帶來的思維活躍,不是學生品讀文本帶來的情緒活躍,而是學生脫離文本,生造語言,消解文本意義帶來的滑稽可笑,是學生爲表演者淺陋的、歪曲的表演報以笑料。在這個過程中可悲的是,學生沒有反覆品讀小說語言,認真體味小說語言,而是摸棱兩可,改造或生硬篡改小說語言,這樣就達不到品味作品語言從而領悟作品意義的目的,反而消解了文本的本真意義。在這裏模擬可以,但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體味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基礎上,用作品中人物的原話對答,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文本語言有更深刻的揣摩、體悟,從而準確把握人物形象。試想,在學生生造語言的戲謔化情景氛圍中,魯達的仗義、正直、勇敢,鄭屠的橫行霸道、胡作非爲,金氏父女的弱小孤苦學生能感受的到嗎?語文學習是爲了追求熱鬧的形式還是另有更爲重要的目的?我以爲,所有的形式都是手段,都是爲了語文學習服務的,一切課堂的活動手段都應該指向語文學習,否則這樣的活動就是多餘的。再一個,準備這樣的表演需要耗費多長時間啊,這是原生態的課嗎?如果不是,那麼在實際操作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它的推廣價值嗎?《課程標準》提供了語文學習的許多新思路,但新思路的落實應植根於很好地繼承語文學習優秀傳統經驗的基礎之上,植根於對語文學習規律的尊重,而不是貼課程標準理念的標籤,解讀課程標準要內化,要“神”似,而不僅僅是“形”似。二是學生興趣濃厚。

學生時而發笑,時而嘁嘁喳喳,時而發表見解,很有興趣的樣子。但是,表面繁榮的景象之下,到底有多少思維和情感的含金量,是學生閱讀作品爲文本中精妙的語言拍案叫絕嗎?是學生品讀作品爲魯達的行俠仗義而心生讚歎嗎?是學生誦讀作品,對鄭屠的橫行無賴義憤填膺嗎?是學生閱讀作品對金氏父女一灑同情之淚嗎?都不是!那麼沒有走進字裏行間,爲作品的的語言和用語言塑造的形象而感動,沒有對作品的語言及用語言塑造的形象感興趣,這就說明語文教學是失敗的,學生的興趣在哪裏?教師到底要把學生的興趣引向何方?這值得我們思考。三是學生體驗到位。學生能窮形盡相地表演是說明學生體驗到位了,但到位的途徑呢?回答應該是讀書。反覆閱讀作品,揣摩語言,方能吃透人物的思想、情感,表演者做到了這一點毋庸置疑了,一看課上學生髮言代表對於小說的稔熟就很清楚了,但除了這幾個“急先鋒”之外的那些“主力部隊”呢?看看他們的作爲吧,都在傻楞楞地看着別人傻笑或隨着鬨堂大笑一番,他們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呢?如果不是特別的安排,那幾個“急先鋒”學生能有如此從容的表述?教師能一板一眼地端坐在“公堂”之上?那麼那些沒有受到安排的學生的學習呢,他們誰來管!語文教學是演戲嗎?是教師和少數學生的表演嗎?學生的參與度也是我們衡量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少數學生的體驗來遮蔽大多數學生的沒體驗,以少數學生的折騰,讓大多數學生跟着胡鬧,這恐怕是走了偏! 第二拳:討論

討論是《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但並不是課標倡導了,我們就不分場合,不顧效益的亂用。在我看來,這節課中的有些討論是“僞討論”,也就是討論的不是“問題”或者說不是“真問題”。綜觀整個課堂,黃老師大致讓學生討論了三次:分爲三個組彙報表演前一次,讀16—18自然段後,談對魯達拳打鎮關西的感受時一次,最後關於“英雄觀“的認識也算一次。說句實在話,這三次討論如果說討論的價值的話,我以爲只有第三次纔有點價值,其他兩次是無效討論。問題是矛盾是疑難,黃老師讓學生討論的前兩個問題不是矛盾、也不是疑難。無疑而問,無難可疑,所謂討論是肯定無效的,因爲它討論的結果不是發展學生的智慧,而是讓學生弱智。

並非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什麼問題才需要討論呢?一、須涉及思想方法,通過討論明確思考問題的方法;二、須關涉事物的性質,通過討論集思廣益,深化對事物的認識;三、須比較其他教學方式,討論是最好的、最經濟的辦法。討論就是交換意見,而之所以要交換意見就是爲了互相啓發,互相說服,提高認識,加深理解。有些問題並不是一個認識問題、理解問題,不是一個信服不信服的問題而是一個知道不知道的問題。不知道的問題要麼查資料、要麼觀察、閱讀、傳授、體驗、揣摩、接觸等等,都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唯獨不需要討論。不需要討論而討論就是無效討論。

據李海林先生說,現在課堂的討論概括起來“七不”“兩假”“一無”。“七不”是:不給時間(不給時間思考)、不給材料(空想)、不給背景(沒有任何依據)、不給方法(瞎猜)、不交鋒(各說自己的話)、不辯駁(只要說出來的都對)、不分析(只有表態,不問爲什麼);“兩個假”:假答案(問的是A答的是B)、假統一(不管是什麼答案都會評爲好);“一個無”:無結果(沒有解決任何矛盾和疑難)。這樣的討論是徒具形式的討論,是應景之作,對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不大,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有着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理論內涵。但我們有些老師把它做了極其簡單的理解:以爲只要是討論就是自主學習,就是合作學習,就是探究學習,這是一種絕對的誤解!

討論作爲一種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它本身沒有好壞,關鍵我們是否需要它,不需要,討論了,就是無效的。

黃羣芳老師,如果把這些無效的討論拿掉,讓學生去讀書,是不是這課就更有“語文味”了?

第三拳:空談

我所說的“空談“是指不植根於文本或者是脫離文本、遊離文本做另外的拓展。黃羣芳老師在最末一個環節有“空談”跡象,對於魯達這個人物形象的認識應該是文本的應有之義,但我總覺得不足以拿出一個專題,一段較長的時間來討論、論述,他是特定時代的人物形象和現在有差距,學生了解到這些已經足夠了,再去碰撞、挖掘就遠了,這段時間還不如讓學生回扣文本,深化對文本語言的理解。 拓展可以,但並非所有的拓展都有意義,語文有自己獨特的領域和內容,過程與方法。語文課的拓展本身沒有錯,語文教學應該拓展。但是,這種拓展應該是有一箇中心的,這個中心不是別的,正是語文本身。我們應該圍繞語文來拓展、遷延、引申,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對語文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更真切的體驗,而這就需要拓展:向語文的更深更精彩處拓展。

課文是教學之本,課堂的活動都要聚焦課文。拓展的基點是課文,拓展的`時空也是課文。拓展是思維活動的擴張,如增強思維強度,擴大思維廣度等,是紮紮實實的拓展。如此,深讀一句話可能比上網6小時更有拓展性”(陳軍) 看課說課,不爲別的,爲了和廣大同仁一起認識語文教學,也和執教老師共同提高認識、成長。不當之處,希望執教老師和廣大語文界同行批評指正。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3

《拳打鎮關西》說的是軍官魯達在鎮關西的一家酒樓裏遇見了一對賣唱的父女。父親告訴魯達,在鎮關西里賣豬肉的鄭屠戶逼迫他把女兒嫁給他,在幾個月後又把他女兒趕出家門,還要向他們家討要三千貫錢。聽完了父女倆兒的故事,魯達已經是十分憤怒了。於是,他去鄭屠戶那裏假裝買肉,卻又在故意刁難他。過了一會兒,鄭屠戶恍然大悟,拿了一把殺豬尖刀與魯達打了起來,憤怒的魯達卻三拳把鄭屠戶給打死了。此次,魯達隱姓埋名,在山中做了一個和尚。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的心中感慨萬千。我覺得魯達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性格多變,是一個行俠仗義,卻又十分衝動的人,以至於他好心辦壞事,本想借此一個機會教育一下鄭屠的,卻又過於衝動,導致了自己成爲了一個殺人兇手。

雖然魯達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就是因爲自己太沖動了,才釀成大禍。所以,大家做任何事時,都要保持冷靜,不能意氣用事。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4

每當我讀《水滸傳》時,總會被魯智深的義氣、慷慨和智慧所吸引。就拿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來說吧。

一天,魯智深(那時還是魯提轄)約史進和李忠到酒樓喝酒。正喝得高興,卻聽見隔壁有人在小聲啼哭,他就叫酒保把哭的人叫來。原來,哭的女子姓金,她被鄭屠強騙後拋棄,還讓她還三千貫錢,那女子沒錢,只好在酒館賣唱。可這些天,酒館裏客人少,無法還錢,因此和父親在房裏哭。

魯智深聽了,立刻起身,說要殺死鄭屠,被勸住後,就給了那父女倆十五兩銀子,並囑咐他們第二天動身回家。第二天天剛亮,魯智深就大踏步地趕到父女倆住的小店,打跑了監視父女倆的店小二,害怕店小二中途阻攔或是給鄭屠報信,他又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思量父女倆走遠了,纔回過頭去找鄭屠,結果竟然三拳將鄭屠打死了。他想:如果死了,須吃官司。就說:“你這廝詐死,灑家慢慢與你理會。”然後收拾東西出南門而去。

從這裏可以看出魯智深不僅好打不平而且膽大心細。此外,他還特別直率,有什麼事情,不埋在心底,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因爲,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不願意把心裏話講出來,導致事情越來越想不開,最後鬱悶到自殺或傷害他人的地步。當然,我們今天生活的社會已經不像《水滸傳》中描寫的社會那樣黑暗了,遇到問題可以尋求幫助或是通過法律解決,決不能操刀殺人。

《水滸傳》把魯智深等梁山好漢描寫得栩栩如生,故事講得有頭有尾,合情合理,這不愧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魯提拳打鎮關西讀書筆記5

每聞起那淡淡墨香,淳淳有味,勾起我的心魂,引領我遨遊知識的海洋之中,可當那豪邁的聲音響起,讓我又想起了他《水滸傳》。

《水滸傳》一書記述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合上書的那一刻,忠義二字浮現在眼前。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能帶領好漢們爲國效忠,這就是男人的忠,那女人呢?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球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很少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義寥寥三筆,便能概述其表,有時卻要一個人用生命去描繪,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俠肝義膽,武松爲兄報仇鬥殺西門慶,重情重義。梁山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再到最後宋江遭奸人陷害, 明知是毒酒,依然一飲而盡,對的是國家的義,李逵尾隨其後,對的是兄弟情義,花榮、吳用不都爲着這個義字,依然選擇死亡嗎?忠義兩全不是誰都可以做得到的,它的前提是需要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而這些英雄不正是用自己的生命爲我們演繹了一段驚天動地的忠、義、情嗎?

鐵骨錚錚的英雄人物,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鼓勵了多少人爲忠、爲義而去捨生取義爲國從戎。

歷史長河鑄造了這部曠世之作,字字句句流露出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