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

《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1

放假的時候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突然發現圍牆爬出來很多爬山虎,媽媽就問我之前你學過《爬山虎的腳》,能給我講一講哪個是它的腳嗎?這下問住了我,這是我上學期學習的課文,得讓我好好回憶一下,當時學習的時候好像沒有真真切切的看到爬山虎,只是聽老師講解,這下真的看到了,倒不知道哪個是它的腳了。於是我回家翻出來課本繼續學習一下。

《爬山虎的腳》,又是葉聖陶老先生的作品,最近看了很多葉聖陶老先生的文章呢,都很喜歡。課文講的是學校操場的圍牆,而我是去體育館的圍牆,我們走在體育館裏,從外面爬進來很多爬山虎,整面牆都被他們霸佔滿了,遠遠地望去綠油油一片,像一幅風景畫一般,看到他蓬鬆軟綿真想躺在上面,葉子大的如同巴掌一樣大,一個大樹葉上分出來五個叉的小樹葉,橢圓細長的,像手掌一樣鋪展開來,然後還會伸出許多彎彎曲曲的細絲,真的和課文裏面講的一樣,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原來這就是爬山虎的腳啊。

我看到整面牆上爬出無數根細絲,有青綠色,有嫩紅色,和課文裏面如出一轍,真的是很有感觸,如果只是看到爬山虎我可能想不到這些細節,看過文章之後再來觀察,發現的更加細緻了,當我這次看到真真切切的爬山虎,期待秋天到來他泛紅的樣子,到時候我再來仔細觀察,應該又會有新的想法和不同的感觸吧。

我覺得葉聖陶老先生寫的文章通俗易懂,給我很多啓示,我想看更多關於葉聖陶老先生寫的文章,這樣我寫作文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了,不會再不知道如何描寫靜物了。

《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2

這篇課文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的作者葉聖陶作家寫的。他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葉子、腳的特點,以及它是怎樣一步步往上爬的。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比作“腳”多麼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啊!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與牆的關係:它的腳要是沒觸着牆就會枯掉,如果觸着牆就會牢固。

我非常喜歡爬山虎的葉子。它的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我要學習爬山虎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的.優秀品質。我學習時,就要腳踏實地,紮紮實實打牢基礎,將來上重點中學,考著名大學。我還要學習它勇於攀登、敢於挑戰的精神,做一名有主見的會自己學習的爭創第一名的優秀小學生。

《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3

《爬山虎的腳》一課。爬山虎那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深深“爬山虎從不孤傲,要長就是滿牆……”這使我覺得爬山虎是那麼合羣。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作爲大家庭中的一員,何嘗不是呢?記得有一次,我們進行語文單元測試,我考了全班第一,於是得意極了。訂正試卷時,我的同桌來問我題目,我滿不在意地拒絕了他。學了《爬山虎的腳》一課後,我覺得自己蠻自私的。以後,我一定努力幫助身邊的同學,只有大家一起進步,才能感受到快樂。

“爬山虎也不嬌貴,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長……”原來爬山虎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爬山虎不論平地和高坡,只要有紮根的地方,它就一腳一腳,紮紮實實地往上爬。那牆上、窗沿上,到處可見爬山虎的身影。和它相比,我可就差遠了。有一次,學校選拔運動員,我光榮地入選了。可是,接下來的幾天訓練,卻把我累得“死去活來”,又是發燒又是腰痠背疼,最後不得不退出訓練。我想這與我平時不鍛鍊有着必然的聯繫。

《爬山虎的腳》讀書筆記4

對葉聖陶老先生,我沒有研究,只看過一些介紹性的文字,說他是文學家、教育家、編輯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動家。至於爲什麼、怎樣的“五家一體”,是不知道的。論起事蹟,有時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論起作品,想來想去,也就是小學和高中學過的兩篇課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腳》,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學第二篇的時候年齡大了,還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記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級的女兒遞過來她的課本,對我說:“爸爸,你對照課本,聽我背誦。”還沒點頭答應,就聽見她尖銳的童聲響起: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兒,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聽着聽着就觸到了神經,想起也曾學過這個課文,就跟着女兒的背誦認真讀了一遍,感覺很好。心想這麼好的文章我竟然學過而沒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當時的老師,也就有意識的提醒了一下女兒說:“你看葉聖陶寫的多麼細緻啊,但這不是一篇說明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頑強來激勵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說,他寫爬山虎,其實就是在寫他自己。”女兒白了一眼我,說:“老師沒說啊,背過就行了。”於是催我抓緊簽字。

我簽了字,這事也就過去了。但不成想後來又有一次聽女兒背誦課文,是肖復興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看了題目後,邊忙別的事邊聽女兒背誦,但越聽越不對。因爲按我的考慮,這也應該是一篇描寫性的託物言志的文章,但聽了半天,也沒聽見對爬山虎的種種描述。就拿過課本來看,竟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寫的是少年肖復興被葉聖陶老先生邀請見面的事。

我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感到對於四年級孩子而言,的確是篇獨特的文章。因爲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這段話才明白這篇文章題目的寓意。

“落日的餘暉染紅窗櫺,院裏那一牆的爬山虎,綠得沉鬱,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搖曳着,顯得虎虎有生氣!”

綠得沉鬱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這是作者濃墨重彩的一筆記憶,也成了葉聖陶老先生的象徵,少年肖復興的心中,葉聖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標杆,面對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覺。

我將這種獨特性告訴女兒,又和女兒重溫了一遍《爬山虎的腳》,對她講,這兩篇都和葉聖陶,和爬山虎有關,但寫法完全不一樣,可以結合着學,對比着學。在給女兒解說的時候,心裏有一點對老師素質,或者是責任心的不滿,覺得他們根本不教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就是讓背啊背。當時想寫一封信給老師,女兒閒多事,給阻止了。

在我快將想寫這點感受的念頭淡忘的時候,突然峯迴路轉。因爲我看到了學長王國華所寫的《書中風骨》中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寫日記的,在文章的最後,他說較之那些名人秀自己的僞日記,他更愛流水賬式的日記。流水賬雖然無味,卻憨樸可愛。舉例的時候,他摘抄了幾段葉聖陶一九六一年隨“首都文化參觀訪問團”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活動日記。如下:

“七月三十日東道主設宴款待我人,菜甚豐,有松花江之鯉,大而嫩。又有醃甜瓜,香甜酸脆,人人讚不絕口。酒爲本省之葡萄酒與啤酒,亦皆醇厚。

八月一日當地領導人設宴款待我人,菜甚好。有禽名飛龍,其肉視山雞更嫩。有甲魚,昨在哈爾濱嘗食甲魚,不意此地亦有之,有烤羊腿,詒是主菜,賓主互勸酒,餘飲稍多,X最多。

八月二日吃羊肉,今日共宰三羊,晚餐嘗大鯽魚,魚長尺許,大而甚嫩。

八月七日今日又豐盛之甚。得嘗(蟲甘)鼻。

八月十日今日晚餐多清淡之味,唯茅臺解乏。

八月十七日午餐又殊別致,菜凡十六盤,全是魚。

八月二十五日午餐時設酒,因食時甚長。……六點晚餐,又是豐盛之宴飲,諸位領導人相陪。勸飲太勤,餘自控制,不至多飲。

八月二十九日又受豐盛之款待,飲酒頗久。……未及六點,又邀我人進晚餐,菜餚仍甚豐。餘實在吃不下,僅進少許,酒則絕未飲。

八月三十一日又是大吃大喝,食後分兩批爲娛樂,跳舞,看電影。

九月六日黨政領導人設宴款待我人。爲全羊席,以初嘗駝峯,其味略與魚肚相似,無甚好吃。又有髮菜,亦稱珍品。

九月十三日吃烤全羊,又吃駱駝之蹄筋,爲平生初嘗。”

王國華兄(筆名易水寒)接着評論道:當時正逢“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中國正在遭受空前絕後的大饑荒。葉老地下有知,不知是否後悔自己的記錄。

我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突然就激活了對女兒課本上關於葉聖陶爬山虎的種種記憶,而有所領悟,覺得葉聖陶老人還真是和爬山虎關係密切,他自己以“爬”來自勵,肖復興把他當成“山”來景仰,而他卻也有大饑荒年代,餓“虎”撲食般享用的作爲,真是“爬—山—虎”啊!三個字三種特性,本是一體。只是我們有較爲嚴密的宣傳口徑,前兩者,都是可以廣而告之,甚至讓無知小兒死記硬背刻在腦海,唯有最後這“虎”,需要掩埋忘記,彷彿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裏也有一隻虎,這虎代表着人的恐懼和惡念。中年派通過對這虎的回憶,承認了虎的曾經存在,又通過行動告訴別人自己已經與這虎告別,既撇去了過去罪惡的負擔,自己得以輕裝前行,又得到了別人的諒解、理解和幫助,收穫了美滿的愛情和家庭。李安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對待“虎”的正確態度。

我真不瞭解葉聖陶老先生的人品和修爲,但想來能文學家、教育家、編輯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動家“五位一體”,必是較之李安更有辨識力的。於是,我相信葉老不會後悔自己的記錄,也許他正是通過這樣一種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記述,告訴人們,在那時那刻,真的有這麼一隻“虎”,面對這樣的“虎”,他衡量之後,感覺也只能這樣做吧!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他的苦衷,我倒是能夠體味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