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1

讀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思來想去,決定寫一寫自己的感想,算是對這兩本書的一個感悟吧。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

其實我在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我是挺擔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後她還是能接受的,因爲我太可憐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存經驗和謀生法則裏,活在被世俗的枷鎖套牢,身不由己、無法掙脫的世界裏。

阿勒泰沒啥,李娟羅羅唆唆地叨咕她那裏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樂,把樂都樂沒了,心理有哭不出來的痠痛。在哪個很容易讓人絕望的生存環境裏,她的筆繞開大苦大悲式的苦難控訴文學,直追戈壁灘上的歡聲、夏牧場上的笑語。

那片土地賦予了她天才般的靈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膚在泛着瑩瑩藍光的滋養下,大衆速騰迸發出一個天才般的信筆爲之的書寫者,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而且無人認領的一個清新、快樂的世界。

而我們失敗就失敗在“當我們被羣體性的過度索求的慾望和慣性糾結纏繞得疲憊不堪時,我們爲了配合心理那念無止境的貪婪成性而無暇審視和欣賞本該屬於我們的美,無法收穫那本該屬於我們的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們在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遺棄了另一個美好、溫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難、絕望、沮喪、寂寞、孤獨、的那強硬的陰暗層面的阻力,言語出了另一個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風、戈壁上的雲、河岸邊的氈房、峽谷裏的牛羊,冷得過分的寒冬、另人絕望的山野,該咋樣還咋樣,該不咋樣還不咋樣,沒人把她們咋樣,她們也沒把誰咋樣,大不了吐一吐舌頭,還不就是無所爲嗎。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2

最近讀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歡,她用淳樸、清新、自然的文字記錄了她生活中的點滴生活,在她的文字裏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境都是一種享受、一種美,她享受着貧窮和艱苦。

李娟陪着母親遷徙於新疆阿勒泰偏僻而遼闊的遊牧地區,和媽媽、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開雜貨店和裁縫爲生活,在阿勒泰長達半年的冬季牧場裏,一家人的生活雖然艱苦卻充滿溫馨,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幽默、能幹、聰明,對生活充滿信心,永不服輸的媽媽;老實能幹的叔叔;樸實、憨厚的妹妹;一個個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樣,歷歷在目。

李娟的文章裏更多地記錄了牧區普通人,牧民們的淳樸善良、孩子們的單純與寂寞的童年。李娟不僅對牧區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熱愛,更是對這片土地充滿了熱愛,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寧靜、它的河灘、河邊的林子、各種的小動物、甚至一望無垠的荒灘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艱苦不但沒有讓她失去信心,反而讓人對她那種閒散、安靜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3

說來也不知是什麼雅緻,口語化一些可以說是什麼癖好,喜歡在雨夜的時候獨自一人前往圖書館。喜歡途中帶着對文字的渴望行走在雨點滴答的校園小道上,雨傘只是思想的寄託,或許傘下偶爾遮擋不住的零星雨點更能滋長文字在腦海裏的翻涌不息。

雖然,道路泥濘坎坷,雖然行人不多,但就像徐志摩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說的那樣,““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見的第一個條件。”開學的又一個週五雨夜,穿梭於圖書館的書架間,尋找那些期待已久的書籍,何嘗不是一種滿足,何嘗不能體味到流連忘返的滋味?

閱讀李娟的文章是蓄謀已久的。這次沒有找到《我的阿勒泰》,於是拿起另一本較爲出名的作品《阿勒泰的角落》,饒有興致地讀了起來。時間短暫,只能淺嘗輒止,差不多讀完了第一章節——在喀吾圖。總體感受是這本書記錄的是李娟在阿勒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無非是一些瑣碎小事,包括開裁縫店、雜貨店、和農民和牧民打交道。但是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讓人如品珍藏,乍抿一口,無味,但回味無窮。正是那些個淳樸無邪、老實巴交的民族讓我們在繁忙凌亂的都市生活中能夠擁有喘一口氣的奢侈。在文中恰當之處,文字之間無不令人深思,是對自我的審視,是對生活現狀的檢索。或許我們無法逃脫忙碌生活的枷鎖,卻不能不時常清理心田不知不覺久而久之佈滿的一層塵土。

因爲是在大西北,全文的背景是荒涼的戈壁灘等典型的西部景觀,房舍也盡是一些簡陋的泥巴紅磚。或許看似完敗東部大城市的摩天大樓,但在層層包裹下的心靈卻在吶喊地嚮往這種簡單純粹的生活。西北的姑娘們滿足於現實的生活,天真又高興地談論着她們的生活,偶爾追追新進布料的圖案就算是一種趕時髦。在那雙深邃的眼眸下是離心很近的地方……

難忘那些洋相盡出的老酒鬼,他們喝酒不是爲了遺忘和逃避,而他們對待酒最低賤的用途是用來禦寒。李娟讚歎,只有他們纔沒有辜負這些酒。其中有一段記憶深刻,請恕我引用一段:

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執着,腳步踉蹌,雙手抓不穩任何東西。他們進入另外的世界裏了,根本不接受這邊世界的約束——甚至生命的威脅也不接受。真的就覺得酒實在是太神氣了,溫和的糧食和溫和的水,通過了一番什麼樣的變化呢?最終竟成了如此強烈不安的液體……當我們一日三餐,吃着這些糧食,喝着這些水,溫和地日滋夜補——誰知道它們在我們身體內部,在更爲漫長的時間裏,又進行着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當我們一日日老去了,身體被疾病打開了各種各樣的缺口,當我們拄杖蹣跚地走,神志也漸漸模糊了……

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場緩慢的酗酒過程吧?

描寫孩子、小動物的時候,語言活潑有活力;在描寫那些工作(縫衣)時,刻畫得細緻入微……

總之,這本書我還會看下去的,雖然曾經也去過新疆的阿勒泰地區,但只是走馬觀花,跟隨旅遊團,途中摻雜了太多的商業利益關係。我更想去了解那裏的小村莊,那裏的村民和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況。即使世界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我相信在那有一片淨土能和心靈相連,洗盡內心的浮華,收穫哪怕是片刻的安寧。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4

去書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發覺不錯。購買一本,25元,時逢西博會期間,曰:85折,格算。

回家後,翻看,斷斷續續的翻看。這,又是一本不用記頁碼的書,也是一本不用一氣看光的書。閒暇時打開來,讀幾節。讀着,便會將心緒平靜下來,便會想,那些遙遠地方的風景和生活裏的情趣。這一切,來源於作者的文字,乾淨、明亮、可愛、溫暖。與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夠好的。

如她是這樣描寫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櫃檯下的角落裏至今還堆着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不清的手錶(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帳的酒鬼隨手抵在這裏的,估計酒醒後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爲什麼有那麼大的毅力,冰天雪地裏能連續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着敲。

經常是幹活幹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着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裏倒了多久了,於是趕緊把他拖進房子,扔到火爐邊擱着,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可氣的是,這種人醒了以後,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爲自己剛剛儉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害怕。

奇怪,爲什麼要喝酒呢?酒到有什麼好喝,那麼辣,而且還得花錢。

一個做裁縫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動着,做着裁縫,所以對錢自有一點單純的意識,寫來也可愛。

來這裏做衣服裙子的女人們,一個比一個可愛,可愛的簡直都不忍心收他們錢了。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婦人,撒起嬌來,也跟小姑娘一樣動人。她們會像唸詩一樣哀嘆自己的青春,滿臉難過,眼睛卻狡猾地笑。

年齡小的就更難對付了,她乾脆緊緊摟住我媽的脖子,拼命親她,讓她氣都透不過來,再口口聲聲地喊她“媽媽”、“親愛的媽媽”。

到了後來,我們的價格降的和“小上海”家的一個檔次——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價格一降,我們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經常是深夜過去天亮了的時候纔開始休息。

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發生,她寫妹妹的戀愛亦是可愛的。

十七歲、十八歲,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別太大了。去年還是一個倔強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開竅了似的。雖然這件事上我們都瞞得很緊,但她自己肯定感覺出了什麼,並且還有所迴應呢!第二天,趕在盧家小夥子過來接她之前,我們看到她把各破三個洞的球鞋脫了,換成壓箱底的新皮鞋,還欲蓋彌彰地解釋:“噢,昨天汗出多了……那雙打溼了,……溼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濛濛的運動服換成了天藍色的新外套——幹活去穿什麼新衣服啊?但我閉了嘴什麼也沒說。她自己都捨得我還多什麼嘴。

一拍篷土的頭髮也細細地洗淨了,從此做飯和倒煤灰時,頭上會小心地包着頭巾,下地幹活也不忘包着。

不寫了。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5

甚是喜歡《阿勒泰的角落》,平實的語言,言之有物,如實地記載,樂觀的生活態度,就像有一個朋友娓娓道來。很遺憾沒有抽出一個完整的時間一口氣翻完,陸陸續續見縫插針的幾章幾章地往前挪。這樣的書適合在一個閒適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懶的音樂,纔不會辜負。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業,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興高采烈,我心裏很是惆悵。從來就是一個敞亮的人,順順利利,水到渠成,沒有什麼犄角旮旯呀?眼見作業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鄉武漢的重重感嘆,好吧!就這個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回家和角落有什麼關係?這完全源自於在異鄉珠海定居後,每次回武漢的感覺,就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生在武漢長在武漢的異鄉人,家鄉變的太快,翻天覆地,頗有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之感,我時常恍惚我是否在這個城市存在過,兒時對於這所城市的記憶只能放在角落裏封存。

小學時最喜歡在外面過早,過早是武漢人早餐的形式,那時還用糧票呢!我隱約記得是一張糧票再加幾張毛票,吃的豐富呀!香口熱辣的熱乾麪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軟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條,大爐子裏炕的燒餅,炸地酥脆的油餅,還有煎餃,苕面窩……,每天不重樣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實在!早上吃的滿足,一天的心情就會特別好!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記憶下來。

現在每次回武漢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過早,可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來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熱乾麪旗號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點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個讓我千思百轉的味道,只覺得眼睛裏熱熱的。食物能銘記某個時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時,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我會經過一間小小的書店,雖然只有50平方米但總是被學生們擠得滿當當地,拿一本書我是被擠進去,又被彈出來,今天的書店可沒有當年的它那麼豪氣。爲什麼這麼火爆?因爲書店裏只賣言情小說和武打小說,這可是老師和家長的頭號大敵呀!所以只能偷着看。

在這個書店裏我認識了亦舒,她告訴我“女人不能美則美矣,然卻毫無靈魂”,認識了岑凱倫,給了我最初的關於穿衣搭配的美學知識,認識了金庸的江湖,瞭解了什麼是談談情說說愛!在大學時書店被網吧代替了,有了電腦誰還會去借書看呢?有時我會想,那些和我一起擠書店的孩子們現在在哪兒?會不會和我一樣想起它。

兒時最好的女同學,現在已經失了聯繫,但當時感情真是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上學一起走,放學一起回家,時常會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後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紅色的房子裏,是很多家串着一個走廊的那種,父母早早離異,和幾個年長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沒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經濟支持,什麼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這在當時我們小屁孩的眼裏可牛了,再加上她長得漂亮,乎閃閃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歡她。

我和她時常膩在一起,在她們家流連。夏天時,她們家的外牆上會爬滿爬牆虎,冬天屋檐下會掛一串串的冰柱。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門口掛着條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選房”武漢誓要舊貌換新顏的節奏,似乎一切舊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來,這幢房子將不復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時代的一個回憶。

角落是回憶最好的安置!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6

這本書是微博上喜愛的幾個寫手大力推薦的,看了下內容也是比較偏愛的,可沒想到買回來後竟成了廁所讀物,半天也沒個結束。倒是這次中秋回成都,因爲出租房裏只有一臺電視,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就用來啃書,上次這樣啃完的是《rework》,挺有意思的一本小書,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小書,一章就是一頁紙的內容配上一個有趣的插圖,雖然會有浪費紙的感覺,但插圖真的很有心思,而且內容也言簡意賅,直扣中心,不浪費字。

而《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當然不是說有浪費字的意思,只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描寫,除了讓我佩服文字描述能力之外,我好像沾惹不到一點浪漫情懷,全書讓我最喜歡的是作者的母親,在字裏行間慢慢顯現出的這位母親,時而有孩子的稚氣,時而有商人小小的奸詐,時而有一家之長的風範,總而言之,在書裏是個什麼都會的人,敬佩得不得了。

阿勒泰,地處北疆,去過新疆的人都知道,南邊比北邊富裕,而阿勒泰應當屬於北疆中比較貧乏的地區。然而在這個地方,作者的一家跟隨牧人的行走、居住,體驗着千百年流轉下來的遊牧生活,看着千百年來形成的草原、戈壁灘的景色。

這裏,物資是匱乏的,但在作者的筆下的生活卻是蓬勃旺盛的,雖然天氣惡劣、環境惡劣,有無邊的空曠和寂寞,但都能讓人感受到美,生活的美。我總是想把這一切歸功到作者的母親身上,不知是否偏頗。作者其實應該也算是個任性多情而敏感的小姑娘吧,不然如何能感受這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兒的美妙

“還有一個兩歲的小孩一直坐在我對面,緋紅的臉蛋,蔚藍色的大眼睛,靜靜的瞅着我。一連坐了兩三個小時都保持着同一個姿勢,動都不動一下,更別說哭鬧了。

我大聲說:誰的孩子?

沒人回答。車廂裏一篇鼾聲。

我又問那孩子:爸爸是誰呢?

他的藍眼睛一眨都不眨的望着我。

我想摸摸他的手涼不涼,誰知剛伸出手,他便連忙展開雙臂向我傾身過來,要讓我抱。真讓人心疼。這孩子身子小小軟軟的,剛一抱在懷裏,小腦袋一歪,就靠着我的臂彎睡着了。一路上我動都不敢動彈一下,怕驚擾了懷中小人安靜而孤獨的夢境。”

這是最後一章的最後一段話,讀完我發現我的嘴角上翹而不自知,是了,我想到曾今也有一個小人兒靠着我的臂彎。他一直哭,要找媽媽,我便抱着他找媽媽,我一直記着那小小軟軟孩子,溫暖極了。結尾的這一剎,我想,我和作者的心是那麼的貼近。

最後,當然我不免俗的很想去阿勒泰走走,看一看作者筆下的那些人事物,只是不知道能否受得住惡劣的環境,對此雖有些汗顏卻也無能爲力。

最近想去的地方很多,特別是想去我所愛所崇敬的那些歷史人物的墓地上走走,想去宣帝杜陵去看看那“故劍情深”“南園遺愛”的深情,還有文天祥還有明朝那些事兒裏的很多人。可是我這腦袋似乎也記不住那麼多名字,幸好有之前的讀書筆記,那些名字我還能去追憶,這就是爲什麼我趕着趟的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記下來吧:

西安是一定要去的,且不說我喜愛的唐王朝,還有很多很多的那些人,那些故事。“功名竟在長安道”,長安長安,念着念着全身上下就不自已的盪漾出一種情懷,這個地方怎能錯過。當然,還想去敦煌,看一看那些壁畫,爲的是當年離家去國在這裏一刀一筆刻下美麗佛像的壁畫師,當年他們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來到這裏,完成這些美麗的讓後人敬仰的佛像壁畫呢?還有洛陽、開封,數不完呢。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7

從作者的筆下,我驚喜的看到一片還沒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擾的極荒僻壤。那裏的人有本能的笑淚愛痛,完全展現出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正如她所說,在那樣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這應當纔是世界的本來面目,纔是宇宙間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態。那裏的自然狂野直率,沒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長在這樣的天地間,或許她理所當然就被浸潤出一副與天地渾然一體的性靈和情懷吧。他們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麼,但是他們對美和對美的表達卻有着先天的自覺,而且這種自然而發的美比之經過文明浸染和藝術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沒有與他們共通的語言,也能產生文化的共鳴,而心生感動。

如果不是通過作者的文字,我無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間還有這樣一個不爲人知的角落,一羣寂寞而卑微的人,艱苦卻欣欣向榮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讚美他們的隱忍、堅毅、樂觀。但他們自己不這樣認爲,他們把上天降臨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應當,看作一切生命出現、存在、消忘過程中的常態,平靜而無怨的接受。當然,他們之中也不乏一些對生活充滿熱望而對現實無比絕望的的人。他對認識世界、改變人生是有主動意識的,對過上富足、文明、溫暖的生活是有願望的,但卻沒有改變這種貧窮的能力。於是就形成了獨特的一羣——酒鬼。

作者對這些人的描述總是奇妙而且詼諧,使他們的人性在固執、可愛中透出巨大的悲涼。我們笑過之後,實在不能不承認,他們除了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孤獨的靈魂,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與她打交道的貧窮的原住民、孤獨的遊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生活方式,有時他們甚至會因爲十分荒誕的思維、怪異的僻好而做出令她無法忍受的舉動。假設我們有一個或數個這樣的鄰居,肯定會天下大亂。

而作者的眼晴卻能透過她寬容的人格,去看待這些人,而且走進這些人的內心世界去認識、體諒他們。因爲她自己也是這樣寂寞無望。她把他們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愛可親,使你笑中帶淚,爲他們如此真實的活着,又活得那樣寂寞、那樣苦辛而感嘆。

作者用樂觀向上的姿態詮釋了世界,實在值得我們去感受她那獨特的見解。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8

人活着,就是要一種淳樸的感覺。不論一生有多貧窮,都要活得開心、快樂、滿足,不要抱怨、傷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總會有離開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遺憾和不滿,在眼輕輕閉上的時候,腦中浮現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賞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鬆自己,生活就會晴空萬里。

生活中,快樂其實就在身邊。像書中的“蝗蟲來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寫出了窮人家的孩子的快樂。文章中的孩子,純真,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觀察蝗蟲,它們正好對稱的翅膀,靈活的腿,敏感的鬚子,這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而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賞夕陽,感受大地的溫熱,太陽落下,一輪圓月當空照。拋掉煩惱,享受美好。人爲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願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不願意與外界交流分享快樂,這樣做就只有一點,那就是永遠的不快樂和不滿足。人們常說:“知足常樂。”這句話人人都知道,而誰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樸的眼睛欣賞世界,世界也會變得美麗。但我們總是太過虛榮,爲了那遠在天邊的理想而奮鬥一生。而其實,當你靜下心來,看看夕陽的餘暉,大海的波浪,鳥兒的飛翔,享受身邊的一切,你就會覺得,這一切有什麼值得你哭泣和悲傷?當你爲了物質去追求的時候,停下來,享受生活,物質也變得沒有那麼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傷了,就等它癒合,停下奔波的腳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要欣然接受,不要與它做無謂的抗爭。也許,仔細想想,它們也挺好。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可愛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絲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親,和他們之間微妙的愛。這些,都是貧窮但不低賤的好人,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這種生活,但是,應該不會擁有。

我喜歡這本書,就是因爲它的淳樸和淡淡的一抹鄉情。再濃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阿勒泰的角落》讀書筆記9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於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該是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看書很少會有這種感覺的。作爲書的上賓,請上牀頭,每天睡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章節,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看完後,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節,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現,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後,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爲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着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着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着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於書中寫了什麼,李娟她的經歷,隨着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裏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佔據着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爲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謹的文字與文明社會作了對比。這本書,對於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爲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於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着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質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着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着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地牧民的率真。

看完書後,很多描寫的細節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爭,與妥協;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然的心態,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爲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然,這在也無意於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謹,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的文風。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裏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試想《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想。

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着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於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合了印度哲學家奧修所倡導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爲達成無爲。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