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創業史讀書筆記

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是柳青創業史讀書筆記,快來圍觀吧。

柳青創業史讀書筆記【篇一】

一直以爲以自己這個年齡還不足以評價中國共產黨,但是閱讀了柳青的《創業史》以後才明白,雖然每個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隻要相信路在前方,每個人都是主角。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爲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爲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說。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說是因爲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說: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說:“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羣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說:“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爲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纔會激起羣衆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柳青創業史讀書筆記【篇二】

《創業史》,是作家柳青的長篇小說,這部鉅著蘊藏着作者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小說通過我國西北地區一個小村落蛤蟆灘的生活演變,廣闊地概括了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的社會矛盾衝突,着重表現了在這場變私有制爲公有制的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小說一開始敘述了樑家老漢一家三代創家立業的悲慘歷史。這部歷史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走的歷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農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畢生精力也是難以實現的,只有走黨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民纔會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然而“創業難”通向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小說的正文圍繞着樑生寶互助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所遇到的複雜鬥爭,作者把這場鬥爭的主要對立面體現爲中農郭世富,這個農村堅持個體經濟的代表人物,憑藉個人優厚的經濟力量,公開跟農業集體化反抗;反動富農姚世傑,這個狠毒的階級敵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後,施展陰謀詭計破壞互助組,還有黨內的自發勢力郭振山,作爲土地改革後的新中農,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運動。他們相互之間也有矛盾,但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意向上,卻結成同盟。正是在這場鬥爭中,樑生寶互助組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教育和團結農民羣衆,取得了節節勝利,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樑生寶,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形象。他小時討過飯,長大熬過長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嶺當過“地下農民”,跟繼父一道飽嘗了創家立業的辛酸,並從父輩那裏繼承了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勞動者的優秀品質。這個年輕的預備黨員,在黨的教育下,一旦認識到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就決心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創社會主義大業的道路。正當“老資格”的黨員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時候,他勇敢地擔負起帶領莊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擔,成爲一個積極、聰明、公道、能幹的領袖人物。然而小說並沒有把他寫成“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謙遜、純樸、老實、厚道、善於思考,從不以領導者自居,更不指手劃腳、誇誇其談,表面上甚至還有些面嫩口拙,愛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氣和機智。但是,聽黨的話,熱愛社會主義,富有犧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小說抓住他的性格中這一最主要特點。着重描繪了他爲黨的事業奮鬥的堅實有力的行動。互助組初期,當莊稼人都把羨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農郭世富時,他跑到郭縣買回稻種,在互助組內搞稻麥兩熟。這件事比郭世富樓房架樑儀式更能牽動莊稼人的心,人們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糧食增產措施上來了。此一舉使郭世富深爲不安,他想:“沒想到讓他小子跑到咱前頭去了!”“活躍借貸”時,富裕中農不願再把糧食借給困難戶度春荒,連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無策了,他卻組織人們進山割竹,解決了困難戶的糧食和互助組的肥料問題。顯然這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然而正是這些看起來似乎很“平凡”的行動,在蛤蟆灘莊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瀾,使他們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同時,小說還通過“買稻種的路上”、“和增福夜談”等章節“對樑生寶的內心世界作了深入細緻的揭示,展現了他的崇高的心靈美。他決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獻給黨的事業,“他覺得只有這樣做,才活得帶勁兒,才活得有味”。他認爲“照黨的指示,給羣衆辦事,受苦就是享樂,”。

作者創造這個農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堅實的現實根基。儘管作者爲了體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學理想,有意對人物作了淨化的處理,略去了這個年輕農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小生產者的思想意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這個形象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勇於進取、堅忍不拔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以及嚴於律己和注重求實的作風,確實曾經有力地吸引了許多讀者。尤其是作者對陝西農民所特有的精神氣質、行動方式、感情狀態以至語言習慣的精細把握,更有助於他使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

柳青創業史讀書筆記【篇三】

大一時,沒有電腦,沒有愛情,沒有考研,沒有工作,更沒有煩惱,在圖書館看到柳青的創業史,愛不釋手,心底的豪情被瞬間激發出來。依然記得主人公所受的磨難,主人公的執着。也曾想過到西部去,到最基層去歷練一番,而今面臨畢業,卻一股腦的想留在北京,留在這座城市。看來有些東西,真不是想想就能做到那麼簡單。當時覺得最可惜的莫過於柳青的早逝,創業史,沒有結尾。於是去看路遙的小說,希望在那裏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但無果。

也好,我們這些後輩可以書寫不同的結尾,我們的創業史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