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特》讀書筆記

《史記》和《荷馬史詩》都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鴻篇鉅製,它們的創作時間相差幾千年,創作地點橫跨了兩個版塊,使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字……但正是它們之間的這種差異,更從某種角度體現了中西方審美意識形態上的相似之處。

《伊利亞特》讀書筆記

一、 從體裁、文學語言、寫作手法和刻畫人物的角度分析

《史記》代表者中國古代歷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在西漢散文由前期向後期轉變的時期出現的,因此,它既有前期感情激切、氣勢宏大的特點,又有後期敦厚典雅、深廣宏富的特點。在《史記》中,作者司馬遷對歷史進行了反思,同時,又做出了溝通天地人的驚人創新。《史記》中的十二本紀是按照帝王時代順序記述各個朝代興衰的終始。項羽雖然最終並沒有成就統一霸業,但是他實際上是秦漢之際主宰天下的人物。因此,司馬遷將項羽放在了本紀中進行敘述,並且是着墨最多的一個英雄人物。這其中,有司馬遷對項羽這類悲劇式人物的同情和對自身的感嘆,但也從一定意義上體現了中國人對英雄、對雄性美的推崇。事實上,正如豪放詞和婉約詞的對比一樣,中國人一向是有一些排斥陰柔美的。這與中國社會的社會結構不無關係。而且,這種審美趨勢一直延續至今。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的一部史詩,它與《史記》的相似之處是都有寫“史”的成分。但是在《伊利亞特》中,除了英雄人物以外,還出現了一批威力強大、等級分明的神。而《史記》則是按照史書的規範去進行事件的敘述。在這一點上,除了生產力和民族性格的原因之外,還體現了中西方在對待神話傳說上的態度。古希臘的神話傳說是一個相當完整、複雜的體系,並且這些神話傳說流傳至今,給整個歐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思維應該相當的發達,但是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學派對神話傳說採取一種排斥的態度。這就造成流傳後世的神話大多隻是一些片段,有完成情節故事的不多。在正統的史學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種半人半獸形的形象被抹殺了,因爲這種形象很難被納入歷史譜系之中,而且也違背了理性化的原則。正如司馬遷所說:“其文不雅馴,縉紳先生難言之。”

在語言和寫作手法上,比較性更加明顯。魯迅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史記》在文學語言上的價值。但是,由於古希臘文字的特點,在《伊利亞特》中出現了程式化用語,即飾詞。詩人會有意識的忽略飾詞的原意和使用的語境,只把它們當作單純填充格律的成分。另外,荷馬在寫作中,大量運用了比喻和象徵的手法。比如“鐵”被用來比喻英勇的武士,“青銅“被用來比喻與兵器或戰鬥有關的事物……

在《伊利亞特》中出現的衆多英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阿喀琉斯莫屬。這位希臘聯軍的第一勇士勇猛、直率、敢愛敢恨,甚至簡單得有些可愛。據說他出生後,母親爲了使他能刀槍不入,便把他浸入冥河水裏,但他被母親捏住的腳踵未能浸到冥河水,成了他的致命弱點。阿喀琉斯殺死赫克托爾後繼續建立了許多功績。後來他被帕里斯射中腳踵而死,死後住在冥間,統治亡靈。

作爲希臘聯軍的主將,阿喀琉斯對於特洛亞人來說簡直就是惡魔。他身着便裝站在陣前大吼三聲,竟可以在敵陣中造成大亂。而當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羅斯穿着他的鎧甲出現在戰場上時,特洛亞人如臨大敵,龜縮在工事中不敢迎戰。當阿喀琉斯重返戰場時,他穿上了火神赫淮斯托斯爲他打造的鎧甲,手持樺木杆長槍出現在希臘軍隊陣前……

兩軍相接,在漫天的煙塵和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中,有一位讓敵軍膽寒的勇士。他身着有華麗雕花的'鎧甲,手持銀柄劍,正在敵陣中奮力砍殺。他的雙目圓睜,彷彿要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頭上的黃金頭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手中的利劍在鮮血的浸潤下泛出青銅的寒光,猶如一臺專門爲戰爭而製造的機器,殺氣騰騰……

雖然阿喀琉斯在戰場上英勇無比,甚至殘酷得近乎冷血:他將赫克託耳殺死後,殘忍的將他的腳筋抽出,綁在了戰車上……但是,當赫克託耳的老父親滿面淚容的在他面前哭訴喪子之痛時,他又動了惻隱之心,將赫克託耳的屍體還給了老人。

在《史記》中,司馬遷運用了複雜人格的多維透視和旁現側出的筆法。項羽是殘暴的,焚燒咸陽,坑殺俘虜;他又是仁愛的,鴻門宴中動了惻隱之心。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以一敵百。可當他看見負傷的士兵時,又會傷心的落淚。他的百姓的暴戾,他對劉邦的婦人之仁,最終導致他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兩個人物都具有複雜的性格,鮮明的個性和無法彌補的缺陷。他們想要完成人生的理想,想要與命運抗爭。但是,這些理想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