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吾民》讀書筆記

古時邊境異族侵犯,中原大地多於混戰分裂後復歸於統一,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實則中華始終爲中華,不過是政權更易而文化融匯,卻並不曾爲真正外來勢力所傾覆。究其原因,有當時交通聯絡不甚緊密,世界尚處相對封閉之狀態,故發起戰爭者多爲周邊民族;而邊境民族多爲奪中原政權而來,處於統治之時反倒更積極接受漢族文化,以控制下層漢族基體。現在看來,古時混戰結果實則是異族與漢族間互相吸收同化而使中華民族更趨龐大之過程。

《吾國吾民》讀書筆記

然論及中國近代之西方侵略者,這性質則大爲不同。彼時正當西方資本主義萌芽、世界孤立狀態被打破、航運發達,西方資產主義者豔羨中國之地大物博而催發“黃金熱”,乃爲利益所趨到達中國,及後更上升爲整個資本主義國家之政事,便謀劃發動殖民地侵略。古言“利益薰心”,西方資本主義者本爲利而來,而又與中國隔千萬裏重洋,對於中華文化無甚瞭解,僅有的便也只是好奇甚或反感不理解,這利益的巨大吸引以及心理上的不甚苟同便讓西人有了吞併蠶食四萬萬人民之中國的可惡念頭。

然爲何中國能在這悠久並歷經周而復始分分合合的歷史中生養至期頤之齡?而又在西人大舉入侵時頓陷崩潰與毀滅?這似是類於“成也蕭何敗蕭何”之事。中華民族之“德性”是其“優越的生存本能,一種新奇的、超自然的、非凡的活力”,“他們是中華民族之弱點,同時亦爲生存之力量”。這一“德性”,正如書中“豬”“狗”之說,“狗往往喜歡咬弄豬,而豬隻能報之爲‘唔嗯’”“他甚至竟或願意變成一隻真正的豬,因爲它的生活實在夠舒服。所以也不致羨慕狗……他唯一所巴望的是:狗不要來糾纏他,好讓他獨個兒自在着”。中國倒希望獨個兒自在着,倘若說西人能予中國以緩步使之自在發展,中國必是遵於自然繼續溫和而極緩地平靜呼吸着。但歷史車輪駛過一地,碾過一方,怎會忽略了龐然中國。非洲原始部落尚不得置身其外,當哥倫布的歷史之船駛向非洲土地,這既是原始部落人民深重災難的開始,也是歷史所賜予的考驗。而中國如此耀眼於東方,又如何能逃脫歷史的磨難呢?幸而吾國因民族龐大、幅員遼闊,方勉勉強強躲過覆滅之災。

而民族“德性”,如書中所說,中國人則有“圓熟”、“忍耐”、“無可無不可”、“老猾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揀其一似皆非積極優秀,甚乃爲消極惡性,然失其一者,似又非爲真正之中國人。大多生長於歐美各國的華裔人士,雖有黃種樣貌、中國血統,但其價值觀念、內裏品性表現於其行事作風當中卻是完全西式的。細究此等德性,其中可尋偏於自然之影子,模糊而矛盾多樣,卻又是無可言說的和諧。正如中國人烹飪時常說的鹽適量、水少許、火候一定,並無西人幾克、幾分、幾度之精確考究,但偏偏中國人更善於烹調且美食如許。中國人因之德性模糊而矛盾多樣,他便欲求心的地位,而不復虛勞以爭取不可達到之目的,由此便顯“圓熟”,他會循規蹈矩地行走、腳踏實地地勞務,前方有旗幟鮮明,他便知那正是他該走的路,而冒險進取則少有出現在其頭腦中。於是,他還會了“忍耐”,因其要如虔誠教徒般行走、勞務,故此他又“保守”,同時這也使其能包容任何的邊境異族,甚至神奇地吸收融匯,正如大海所能兼容幷蓄紛繁雜亂之水生動植物。如此種種,似乎冥冥之中受着某種力量的`牽引,中國人生就了古怪而和諧的諸多“德性”。

如此說來,中國人之德性似又使其成爲可愛又可恨之人。則對待諸如民族“劣根性”問題,實應慎重,中華民族之綿延流長與此等“德性”休慼相關,關於此等“德性”,不可否認其中確存劣等之可能,怕只怕揭其壞絮之皮便可顯其優良之內。正如書中所言:“有時他的祖系自尊心理佔了優越,而正當的自尊心理與無意義的古熱,只隔着一線之差,則甚危險。有時他的羞恥本能佔了優勢,而真切的革新願望與膚淺的摩登崇拜,又只隔着一線之差,當亦不妥。要避免此等矛盾,確乎非是輕易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