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精選2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精選20篇)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

我在9歲時就看過城南舊事的電影,但我並沒有看過書。這個暑假我終於得到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那天爸爸剛把這本書交給我,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親身經歷,其中小英子、妞兒和瘋子的故事最令我感動;在小英子去找妞兒的時候,英子看到了瘋子秀貞小英子並沒有像別的孩子害怕瘋子,在背後罵瘋子,而是主動走上去跟瘋子說話,瘋子並沒有欺負英子而是很熱情地擁抱英子和英子談起過去。從中英子知道了,秀貞在戰亂時期自己和女兒小桂子走散了瘋子還讓英子幫忙找小桂子,小桂子的背上有一大塊青記……一天小英子看到妞兒的背上有一大塊青記,於是小英子想到了秀貞水的話,她發現以前妞兒說的她的家庭,以前發生了的事跟秀貞說的十分吻合。小英子急忙帶妞兒來到了秀貞家。妞兒找到了母親。當晚他們準備坐火車回老家找父親,但,她們被活活地壓死在火車下。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讓人難忘的,同時更是讓人改變的時候。童年時期過後。我們就不能再問父母撒嬌。這本書寫的是舊時代人的生活,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作者把他的童年描繪得身臨其境,希望大家能珍惜童年,因爲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2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她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爲藍本,講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五則生活故事。

英子小時候的生活是十分開心的,她認識了許多朋友,有惠安館的瘋子、隔壁的妞兒、草叢裏的賊子等等等等,可他們卻都離開了小英子,使她的童年不免有一絲遺憾。但她的童年和家庭都還是快樂的。

我的夢想就是和小英子一樣過一個快樂的童年,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有這麼多弟弟妹妹。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現在祖國強大了,我們美麗的杭州條件好了很多,再也不會像小英子時那樣老舊了,不會再有賊子和瘋子,整個中國就處在一片祥和之中,雖然到處高樓大廈,但鄰居們依然擁在小公園裏聊天拉拉家長,和舊時候一樣。

我們的學校也美觀多了,潔白的牆壁,先進的設備,和藹可親的老師讓我感覺到十分幸福。現在,再也沒有像文中妞兒這樣被強迫唱戲,不唱被家長打的情況了。

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做爲祖國的棟樑,讓所有的中國夢都一一實現。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3

通常,我對舊事或名著都是不太感興趣,但是,自從我讀了這本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後,我對名著的觀念就大大地改善了!

這本《城南舊事》是寫英子、惠安館的瘋子——秀貞、爸爸、媽媽、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小草堆裏的小偷、不理小孩的得先叔、和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這些生活中的人,都陪着英子度過一個幸福與傷感的童年,也陪着我們這些小讀者體會20的老北京的一絲絲溫暖。

林海音的這本書是充滿着懷舊的感情,童年時的話語中,似乎包含着一層層情緒,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慢慢的流水、緩緩流過的歲月,所有的一切,合在一起,恰恰就是一首優美而含蓄的詩歌

這本作品是由五個部分構成的: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落了,全書都是以英子——一個稚嫩的小孩微妙的記憶力,去寫整本書。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爲本書畫上句號……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4

每一次閱讀,我都會有不少的收穫;每一次閱讀,我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地震撼。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城南舊事》的小說,裏面有活潑可愛的英子、嚴厲的爸爸、“瘋子”秀貞、熱情的宋媽、“小偷”……其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小英子認識了一位厚嘴脣的年輕人,並和他成爲了好朋友,而且立下“我們看海去”的約定,英子在荒地裏見到了一塊銅佛,警察根據英子的線索,把厚嘴脣的年輕人給抓走了。

這位年輕人是爲了自己的弟弟上學才迫不得已偷了東西。我彷彿看見了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在茫茫的天空中漂泊,它沒有像蜜蜂一樣的黃金寶庫,也沒有像蝴蝶一般的美麗衣裳,它只有默默地爲弟弟獻出自己的熱光,爲他帶來黎明前最後的希望。

記得有一次,我表妹來我家,她管我要糖吃,我就把糖都藏起來,拿出一個妹妹最喜歡吃的棒棒糖,我在她面前,小心翼翼的刨開糖紙,放在嘴裏,說:“嗯,好好吃哦!”妹妹氣得直跺腳,哭了出來。

還有一次,媽媽給他了一個玩具,我就搶過去,藏起來,她又一次被我氣哭了,我還高興地不得了。

看完這篇後,我慚愧的低下了頭。這個年輕人處處爲他弟弟着想,可我呢,卻總是欺負妹妹。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它就像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它就像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它就像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歲月都不一樣,酸甜苦辣,就像一個五味瓶,灌滿我們的童年生活。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5

每個人的記憶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童年,有的回憶自己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有的回憶自己的童年是苦不堪言。

在《城南舊事》這本書裏,講述了作者英子(林海音)童年時代在北京城南發生的真實故事。英子一家住到了城南,在那裏她認識了一個“瘋女人”秀貞,可英子一點也不害怕,還跟她做了朋友,並得知她有失散的女兒。英子還認識了一個女孩叫妞兒,她和秀貞一樣都有淚坑,連脖子上的胎記都一樣,英子覺得她們可能是母女,於是英子帶着妞兒去見了秀貞,母女終於相認了,可是在回來的路上卻被車給壓死了。英子遇見了一個陌生男子,陌生男子約她去看海,結果英子被表面善良的男子給騙了,原來陌生男子是一個可惡的小偷。德先叔在虎坊橋時走了,蘭姨娘騎着毛驢離開了,宋媽也回老家了,連她最愛的爸爸也得了癌症永遠的離她而去了。英子在童年裏經歷了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可這時的英子也悄然長大了。

英子在城南留下的一個個不同的故事都化作浮雲,隨風飄過。這裏的每一株花草都不會因爲時間和年齡的增長而讓英子忘記新蓮子衚衕的一切,這美麗的地方永遠留在英子心中,也留在了《城南舊事》這本精彩的書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6

一切趣味盡在書中,以小英子爲背景,也讓自己不停的想起童年那些趣事,但也有太多的悲苦和心酸。

作爲家裏的老大,一開始得到的照顧較多,但是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已不再被定義爲小孩,而是需要更加的懂事,爲了家庭,爲了家人,需要懂得善良,體貼,認真,努力,既要會人情世故,也要會察言觀色,做好帶頭的作用,也要有自己的明確目標。一個小小的偷樑換柱,呈現着這世間最真誠的友愛和善良,做一個有用的人,就應該從小開始培養,作爲兒子,不止需要奮鬥和努力,更需要懂得理解感恩和寬容,總有一顆寬容之心,做一個正直的人,纔可以在世間活的更有意義,更加的從容和釋懷。

作爲母親,更多的是爲兒女所考慮,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去讓自己堅強,母愛的偉大在於爲了兒女,願意付出一生也在所不惜,從年輕妙齡的少女,一直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從來不給自己找藉口,也沒有任何的怨言——致敬

作爲父親,更多的是那一份責任與包容,話不要太多,但是得做好榜樣,保持好自己的健康,總有一直奮鬥到底的資本。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7

每天,總有些各種各樣的事情在發生。它們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難忘的,有感人的。而《城南舊事》這本書,正是記載了作者林海音童年時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觀看這一場場童年的電影吧!

那一次,在冬陽底下馱着兩麻袋煤的駱駝隊。童年無知的“我”竟傻傻的學習駱駝咀嚼。在惠安館那個站在門口總愛衝着我笑的“瘋子”,其實只是希望可以得到團圓的幸福。等待了六年的男人,始終沒有回來,只有剛出生的小桂子還陪着秀貞。沒想到孩子還是被人送到了齊化門城根底下,不知死活。偶然的一次機會,英子認識了好朋友妞兒,並確定她是小桂子。終於,妞兒和秀貞走了,英子也搬家了。那個蹲在草地上的人,總是給“我”講故事聽。最後卻讓別人誤認爲是賊,但只有英子知道她是好人。還有被施家趕出來的蘭姨娘,最終還是嬌羞的和德先叔一起走了。一直照顧英子的宋媽失去了兒子——小栓子,女兒也不知去向。宋媽走了,她給我梳了最後一次辮子。後來,爸爸被日本人害了,住進了醫院。終於,英子畢業了,她長大了。院子裏,樹木、花兒,沒有了生機。爸爸的花兒謝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面對着各種各樣的事情,英子天真地對待。他只是個孩子,卻經歷了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世上有快樂就有悲傷,有幸福就有痛苦。英子長大了,我也長大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8

梅花,落了,它喚來了春天的清醒;迎春花,落了,它迎來了夏天的熾熱;茉莉花,落了,它帶來了秋天的清風;桂花,落了,它引來了冬天的雪白……一年年的流逝,即在花的默然落下,即在芬芳留滯於指尖。而童年不正是如此,隨花綻放,隨花凋謝,漠於土中……

《城南舊事》的作者不正是閱歷瞭如此,她的花兒曾經在她父親倒下的那刻,枯萎了,永遠地沉睡在土中。而她愛花的父親,也再不會起來,爲他心愛的花兒澆水,施肥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是我在《城南舊事》裏最深爲打動的一篇。它講述了病弱的父親請求她去歷練,而在她的小學畢業儀式上,父親的缺席,給她帶來了絕望與懼怕。最終當她拿着畢業證書匆匆地趕回家時,她聽到了那個她早就猜到,卻一直不敢面對的音訊。而那一刻,她的花兒落了,不只是爸爸的花兒落了,也是她童年的花兒凋謝的時分。

一朵夾竹桃的枯萎,一瓣花的飄落,無不帶走了一串串金銀鈴般的笑聲,帶走了一個個對無憂無慮的美妙神往……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9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

在我的印象裏,主人公小英子是一個天真活潑,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梳着兩個羊角辮,眼睛大大的,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別人都嘲笑失去孩子的秀貞是瘋女人,可是她卻不顧別人的說法,與秀貞玩並且幫助她尋找失散多年的孩子,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小英子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質。

《城南舊事》主要講了小英子在北京城裏,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惠安館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裏的小偷,美麗的藍姨娘,勤快老實的`宋媽。讀完之後,這些人物的形象立刻深深地印記在我的腦海中。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秀貞,她的孩子被家人平拋棄,她因爲思念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偶然一天,小英子發現夥伴妞兒特別像秀貞描述的丟失的孩子,就讓他們相認,然後又一起坐車去找妞兒的爸爸。每當讀到這兒,我總會想:妞兒和秀貞到底怎樣了?她們會與妞兒的爸爸相認嗎?

讀完這本書,我心裏有一種淡淡的憂傷,那些陪伴小英子的人都先後離她而去,秀貞和妞兒坐火車走了;可憐又可悲的小偷被警察抓走;蘭姨娘和德先叔也像一對鴛鴦成雙成對飛走了,宋媽也坐着丈夫的小毛驢回老家了,最愛她的爸爸也因病永遠的離開了。我爲小英子感到悲哀。

城南舊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0

城南的古老故事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感是因爲當我打開書的時候,我對裏面的內容一無所知;熟悉是因爲這本書從去年起就一直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櫃裏。

暑假期間,這本書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但它是如此灰色。我總是被我喜歡讀的書壓得喘不過氣來。在母親的催促下,我不情願地打開了書的第一頁,但我又不願意合上書。我現在怎麼能讀這麼好的書呢?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英子,他生活在民國時期的北京南部。有英子的父母,弟弟和妹妹,還有一個僱來的保姆,宋媽。第一個故事是:惠安堂裏有一個瘋女人。她的母親不讓英子照顧她。但是英子非常喜歡她。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哥哥答應陪她去看海,偷別人的東西給哥哥看。但對英子來說,他是他的朋友。但最後,我失去了這個朋友。第三個故事是關於:聰明的主人公讓蘭阿姨以自己的方式離開她的父親。保護我的家……

讀完這本書,我記得媽媽對我說:媽媽一定要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以前沒有意識到我媽媽的話的意思。讀了這本書,我漸漸明白:童年會隨着我的成長而消失,總有一天我會成爲一個成年人。但童年的快樂記憶不會消失,將永遠留在我的心裏。我會珍惜現在的一切。讓每一天都開心。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1

《城南舊事》這本書,讓我陶醉於中,讓我走進了英子的生活,影子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小巷子:有和藹可親的鄰居和滿院子奔跑嬉鬧的小朋友,還有到處聳立着的老樹,彷彿就在眼前。

《城南舊事》以英子孩子般純潔的雙眼向人們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真卻又道盡了人世加複雜的情感。會館前的瘋子秀貞是她的好朋友,渾身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處的宋媽,重病長眠於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經和英子一起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都一個個悄然離去,英子苦苦思索但終不得其解,那濃濃的相思深深地印在了她童稚的記憶裏,永不消退,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動着我,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城南舊事》令我思緒萬千,感動不已,他讓我想起我們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我童年和大家一樣玩耍、做遊戲、上幼兒園中快樂地度過,生活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快樂,但我要向英子學習,保存着童年的那份純真與善良,要善於觀察生活,感悟人生。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2

每一朵花在綻放之前,都得經過發芽、生根、衝破花苞這個封印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在我認爲,這個過程非常艱苦,我們的童年也像花一樣,要經風雨才能綻放……

書中的小英子也是這樣,她的童年一直在綻放……

她認識了一個在惠安館被別人稱爲“瘋子”的秀貞,她們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她們好比知己一般,訴說着自己的真心話。“秀貞怎麼知道我昨晚沒吃飯就睡覺了呢?……咱們染指甲吧!”“小桂子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呀!……就說我不罵她。”英子爲秀貞找回了小桂子——妞兒。雖然英子不知道妞兒和秀貞去哪了,但,她們還是朋友,永遠,永遠,“金紅的太陽是從藍天的大海升上來的嗎?我們看海去!”英子和一個男人似乎很談得來。是啊,海,有誰不想看呢?宋媽的小栓子掉在河裏死了,宋媽要回老家了,英子要照顧弟妹了,那就意味着——離長大,不遠了。

爸爸要英子獨自寄錢給小叔子,這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因爲她爸爸說過: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爸爸的花兒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但這不僅僅是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花也有一片花瓣落了。

英子的童年像花一般綻放,有掉落的花瓣也有新長的花瓣,繽紛燦爛。但花落了可以再長,童年過了就不復返了。想必,英子一定會完好無損的保護好她這朵燦爛美好的花,因爲,這是她人生開得第一朵花。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3

活了也有半輩子了吧,生命中,有無數過客,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選取她幼時在北京居住遇到的幾個過客寫的故事。惠安館裏苦命的秀貞妞兒母女,我們看海去的那個想供養弟弟出國的小偷,蘭姨娘和德先叔,還有那個帶大了別人家孩子,卻失去了自己孩子的宋媽。在小英子的童年裏,他們或長或短的出現過,最後都離開了。

秀貞妞兒有沒有找到思康?即使找到了,這個始亂終棄的男人能是她們的良人嗎?不知道。小偷的弟弟怎麼辦?他還能繼續學業嗎?不知道。蘭姨娘和德先叔有沒有終成眷屬?在那個風聲鶴唳的時代,能平平靜靜地生活嗎?不知道。宋媽又有自己的孩子了嗎?黃板牙有沒有改邪歸正,一家人好好地過日子?不知道。只知道:小英子的爸爸死了,沒有看到小英子畢業的那天。而小英子,終於在這一次次離別中,成了大人。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人與人會有交集,也許,你會在別人的故事裏成爲一個配角。但所有的路還是需要自己走下去,每一個選擇,會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謝謝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配角,是你們,使我成爲了現在的自己。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4

今天,我讀了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城南舊事》,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主要回憶了作者小時候的事情,文筆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上個世紀的老北京。這本書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

本文主人公林英子住在北平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衚衕裏有一位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子”秀貞,她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因爲秀貞太思念自己的女兒,經常說一些瘋話,小孩子們都不敢靠近它,而小英子對她非常同情,幫她尋找她的女兒。聰明機智的小英子仔細尋找,原來她的朋友妞兒就是秀貞口中的“小桂子”,小英子幫助她們母女相見並逃離了北平,結果母女慘死在火車輪下。

最後,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和她丈夫也走了,英子隨家人乘着馬車,離開了北平。

小英子聰明、善良、可愛,用她的純潔的眼睛旁觀着這些悲歡離合,用單純的心體會這悲歡離合,英子的世界中充滿了疑惑,她身邊的人一一與她離去,甚至永別。

看完《城南舊事》,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書中刻畫的人物淋漓盡致,即使閉上眼睛,她們的影子還會浮現在我的眼前,這是一本童年回憶的美麗和憂傷的書,是一本有益的書。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5

寒假裏,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深受感動,它講述了作者林海音在小時候成長的點點滴滴,道盡了小孩子之間的純真、當時社會的窮苦、人與人之間的離奇瑣事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讀了它之後,我才發覺到有一種現實世界所缺少的東西真善美。

故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瘋女人秀貞的女兒,她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來大學生被警察抓走,而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未卜。英子對她非常同情。當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後,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找爸爸,結果母女倆卻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因爲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巡警抓走了這個年輕人,英子心裏非常難過,後來做這無意得知,她結交的這個朋友原來是個小偷﹗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其實,《城南舊事》裏面的人物都很善良,不論是惠安館的秀貞、努力供弟弟上學的小偷;還是命運悲慘的妞兒、忠誠可憐的宋媽;或是蘭姨娘,堅強、令人尊敬的爸爸,他們都是好人。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離開了英子。林海音也曾說: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這些人物的離去,讓英子傷心和惋惜,但他們都給英子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讓英子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強

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盡人意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以一種樂觀開朗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只要有快樂和友誼,還有自己的堅韌意志,就能克服重重難關,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明白了,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堅強,要用毅力去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重重難關。不能因爲一個小小的波浪就被打垮。在哪裏跌倒就在那裏爬起來。永不輕言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裏來的雨後的雲彩。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裏冒着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賞析:這一小段話把駱駝咀嚼草料的神情與動作描寫得非常具體、細緻。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隻駱駝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齒磨來磨去,發出嗞嗞的聲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來了,掛在駱駝的嘴上,別有一番樂趣。我從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體會到,林海音對駱駝十分感興趣,並且非常之喜愛,深深地被駱駝吸引住了;也讓我看到了梳着兩個麻花辮的小林海音看着駱駝,眼睛直直的,牙齒有節奏地磨着。再來看看大鼻孔裏冒着熱氣這半句,也充分說明了作者對駱駝的喜愛,如果她不喜歡駱駝,她會觀察那麼仔細嗎?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處一整段沒用一個愛,卻通過自己的動作和駱駝的動作表現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6

這段時間,我從朋友那兒借了一本小說——《城南舊事》。每天放學回家,我會捧起書,坐在書桌旁,津津有味的看上半小時或一個鐘頭,感到非常快樂。

這天,我如同往常一樣回到家,打開書包,準備看《城南舊事》。我向包中掃了一眼,咦,不對呀!《城南舊事》封面是白色的,在包裏總會特別顯眼,怎麼會沒看到呢?不會丟了吧?我不禁打了個寒顫。不管了!先找找看再說。我立刻一頭扎進了書包,兩手飛快的翻起來。我左手抓起一本,看了看,不對。右手又抓起一本,也不對。就這樣,我一本本的翻着找着,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肯定是壓在箱子底下了!倒出來再找找。於是,我一把抓起書包,整個兒翻過來,只聽“譁”的一聲書全倒了出來,我趴在書堆裏找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找到。

這時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要是書丟了,可怎麼向那位借書的朋友交代呀!再說我還迫切地想知道小英子後面到底會發生什麼事?他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如果書丟了,一時我就看不了了……怎麼辦?怎麼辦?我又把書桌找了個遍,還把書櫃上的書也都一本本拿下來,找了個遍,可就是沒有《城南舊事》的影子!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只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生悶氣。哎!看到哪兒了呢?“惠安館傳奇”?早看完了!“我們看海去”?前天也看過了,“蘭姨娘”?昨天看完的,“驢打滾兒”?呵呵……早上看了一小部分……什麼?早上看的!那一定是把書落在媽媽車上了!我突然想到,早上跟媽媽出去的時候,自己還坐在車上看過書。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終於能繼續往後看了!嘴裏似乎還喊着:“可愛的小英子我來了!”

我狂奔向媽媽的汽車,拿下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7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每當聽到羅大佑的這首歌,我就會回憶起我那快樂的童年,也會想起我讀過的一本書《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書中寫了在二十年代末的舊中國,小女孩英子跟着爸爸媽媽來到北京。北京的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惠安門前的瘋子“秀貞”;身上全是鞭痕的好朋友妞兒;出沒在草叢,有着一副老實樣兒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英子都爲此着迷。

小英子的童年讓我着迷,讓我浮想聯翩,常常想着想着就過去了半天。童年啊,多姿多彩!我的童年也不例外。

記得那是一年暑假裏,一天我做美術作業時需要用到粘性特別好的膠水,就問奶奶要。奶奶一邊拿出一個小塑料瓶,一邊說:“這個膠水效果很好的,你用的時候必須得特別注意,碰到手指上,能把手指都粘住,到時候會分不開的。”嘿嘿,哄誰呢?我心裏暗暗發笑,奶奶真是把我當小孩看了。“知道了!”我邊應着奶奶,邊接過了奶奶遞過來的膠水。

“502”,膠水的瓶子上寫着這幾個數字,嘿!這名字挺有創意的。“粘性好,速幹”真的嗎?這粘性到底會有多好呢?我感到很好奇。做好了美術作業,我忍不住擠出一滴膠水滴到大拇指上,然後用食指去揉。不好,瞬間有種被粘住的感覺。我努力把兩根手指往兩邊使勁分開,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還是無法分開兩根手指。怎麼辦?我開始着急了,後悔沒聽奶奶的話。媽呀!兩個手指上的皮會不會被扯下來呀?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奶奶,不好了!”我哭着大聲喊。“怎麼啦?怎麼啦?”奶奶着急地從廚房衝出來。“我手指頭被膠水粘住了!”我向奶奶投去了求救的眼神。“讓你小心點,偏不聽。”奶奶看到我的樣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別急,別急!我去拿點熱水,你手放裏面泡一下就會好啦!”“真的行管用嗎?”我望着奶奶端過來的一盤熱水,半信半疑。不管了,試試看再說,我把手伸進有點燙的水中。咦,真神,沒一會兒,膠水融開了,我的雙指終於得救了。那一刻,整個人感到特別的輕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的手指還沒有分開。於是,回家作業我不能寫了;去舞蹈班上課,老師看了看我的手,直接跟我說,你還是去學孔雀舞算了;到電子琴老師那兒,老師讓我練練手,可是我的手無法彈出標準的音符,完了!完了!我馬上就要考級了,這可如何是好呀?“哇!”我嚎啕大哭起來,一下子夢醒了,我趕緊看了看自己的手,還好,還好,虛驚一場……

讀着《城南舊事》,又想起了那些像“502”一樣的日子。哦,多麼快樂!可是,快樂的日子卻像小河裏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了,短暫的童年就在這一天天裏悄悄溜走。哦,我的童年,我要把你好好地珍藏起來,藏在記憶的最深處。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8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那裏有外婆的歌謠,有門前的小溪,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有夏日老槐樹的廕庇,有要好的玩伴……但不知何時這些都已不復記憶,在歲月的紛紛擾擾中,我們逐漸學會了遺忘,於是我們爲忘記了過去而惆悵不已,直到《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雖然我還沒有走出童年,但對過去的事也只有模糊的記憶。我承認我的記性很差,也許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了,也許剛剛還要做得事現在就想不起來了……回憶以前的事,我不禁在想:那時我眼中的世界是否亦如英子眼中的那般清澈與明亮,純潔而無暇?

看《城南舊事》時,我的心頭不禁漾起一絲絲溫暖,因爲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了,因爲它不刻意表達什麼,只是一幅場景一副場景的從容地描繪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我被小說裏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打動了。

《城南舊事》描寫的是平民百姓間的尋常故事,是部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的純美的散文式小說,文中那委婉的詩意,寧靜的意境似乎一副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我不禁沉浸於那淡淡的哀傷、弄濃濃的相思中,而無法自拔。它透過小女孩英子一雙童稚的眼睛看世界,從頭至尾,描寫得極爲細膩。

看《城南舊事》的時候,我想了許多,發現那些以爲忘卻的東西以爲忘卻的那些人、那些事,原來一直潛藏在心的某個角落裏,以爲無印象的舊事,以爲早已消褪殆盡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臉,此刻竟又鮮活起來,彷彿就在眼前。其實每個人記性都一樣好,只是芸芸如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失落了那把鑰匙,無從開啓罷了。

童年的記憶大多是片段因爲不懂人世離合,因爲無力探究世事紛擾只能任聽一切隨緣而來,又隨風而去。仔細想想又有幾個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瞭他們的今昔。這樣的離別,比起成年之後,猶更痛徹,因爲多數只能留作一生的回憶,也正因爲如此,英子才更加害怕離別,也更加珍惜身邊的人與物,瘋子也好,小偷也好,影子是真的把他們當作朋友般珍惜。“我不懂什麼是好人,壞人,人太多了,很難分。”的確,英子的眼眸,純淨得不能容下任何塵埃,給這世界蒙上了一層夢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掙扎與痛苦,在孩子的眼裏濾去了浮世悲歡,還原成生命本來的模樣。瘋子也好,賊也好,貧窮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眼裏,絲毫不帶有任何人間烙印,她的眼裏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間的。也只有英子會蹲下來,在溫暖的陽光下,靜靜地,認真地去聆聽一個“瘋子”訴說過去;只有她會爲了小偷被抓而感到傷心,也只有她會認爲他不是個壞人,而是和自己有着“一起去看海”的約定的朋友,相信他是爲了“奔窩窩頭和供弟弟上學,不得已才走了這一步的。”。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19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吟唱這耳熟能詳的曲子,我再一次拿起了《城南舊事》這本書。

林海音筆下北平,沒有那麼多悲歡離合,沒有多那麼禮尚往來,但一個個文字,雖然平凡,卻在溫潤中把南城的故事娓娓道來。

歲月不饒人,當年那個在衚衕邊和妞兒玩耍的姑娘,轉眼間,已成了一位雙鬢斑白的老婦人。再回想起童年,記起的不僅有駝鈴,有沙果,有流水,還有那西廂房的小油雞……。

遙望遠處,走來的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英子,她純真而善良、聰明而勇敢。在她眼裏,整個世界都是天真的:她不懂爲什麼大家要把衚衕口的秀貞稱之爲“瘋子”;她不知道爲什麼大家要說那個厚嘴脣的哥哥是“小偷”;她不明白爲什麼媽媽會以仇視的目光去看“蘭姨娘”。於她而言,這個世界她不知道、不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但她也正是用她那雙童稚的雙眼,向我們講述了大人世界裏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

細觀林海音童年經歷你就會發現,這些其間提到的故事,都是她自己的親身經歷。我還記得當初作家曹文軒先生來我們學校舉辦籤售會時說過:“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你自己腳下。”那時的我還小,還不能深刻領會這句話的內涵,只清晰地記得語文老師在聽到這句話後,有共鳴般地、重重的點了兩下頭。時至今日,我終於明白了中間的奧祕:“寫作文不能光寫虛,一定要有寫實。而寫實的素材來源於我們的生活經歷,來源於我們的學習經歷。而“財富”不一定指的是錢財,更是我們生活閱歷的積澱和所能支配的精神財富”。比如,書中寫到的碧雲霞這個人,妞兒說她在城南遊藝園唱戲。我以前從未聽說過,但憑感覺就知道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那她是英子書中虛構的人物還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人物呢?後來,我上網一查,碧雲霞是真有其人,她是當時北京戲院裏,唱的最好的旦角,在當時,曾轟動一時,是最早在“遊藝園”一唱而紅的第一批坤角女演員。這就是一起典型寫實的例子,我應該多多鑑賞它其間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再次輕快地哼唱着這首歌,我放下了手中的書。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20

看到“舊事”兩字,許多快樂、美好、難過、憂傷的往事從我心頭閃過。我的童年,酸、甜、苦、辣全都經歷過。

因爲童年過往的駱駝隊,使英子回憶起北京的景色和人物,便抒發感情,寫了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小說——《城南舊事》。讀這篇小說時,我彷彿看見了林英子多姿多彩的童年。一提起《城南舊事》我的腦海裏首先浮現的便是那首清越悠揚、古樸深婉人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以及落花下,一個留着齊耳短髮的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裏靜默着的畫面。一邊讀着《城南舊事》,一邊回想着電影裏的鏡頭,彷彿身臨其境:冬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叢裏爲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厚嘴脣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姨娘,從小在悽風苦雨中飽受養父—待虐的夥伴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先叔,朝夕相伴的奶孃宋媽和沉痾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但是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去了。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小小年紀,爲何卻早已體驗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夾竹桃零落滿地,英子在懵懂與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

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爲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着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盪漾的一種淡泊與純淨。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綣。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