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突圍》的優秀讀書筆記

互聯網時代,各種知識鋪天蓋地,隨手一搜,就是大把的“成功祕笈、職場寶典”。

《認知突圍》的優秀讀書筆記

面對新知識,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種,要麼熱血沸騰,連連點頭,但是事後還是按照老方法,從不改進。

要麼搖頭懷疑:這些道理我都懂,但還是不行。

以上種種,都讓人感慨:知道這些道理,有什麼用?

但《認知突圍》一書告訴我們,判斷道理是否有用,有一個標準:知行合一。就是說,你沒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踐行。

如果你真認爲有用,那你爲什麼不去做呢?不做的原因,要麼是你沒有真懂,沒有想明白道理給你帶來的實際好處,要麼是好處不足以吸引你。

《認知突圍》的作者蔡壘磊指出: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力受限。

在書中,蔡壘磊給出四個建議:學會分解任務,衍生任務未完成的間接後果,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給自己唯一性的階段獎賞。

下面我從心理學和個人實踐心得這兩個角度,說說這四個建議:

一 學會分解任務

這個方法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把複雜任務分解成小任務,逐個擊破。

從心理學角度說,它利用了“門檻效應”,又叫“得寸進尺”效應。就像登門檻,從低到高,一步一步上升,直到達到目標。

舉個例子,打遊戲最初開始通關時,都比較容易。隨着不斷深入,難度層層遞進,獎勵又來得剛剛好,而最難對付的大Boss,總是在最後一關。

同理,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方法,用在拖延症上。

比如說,你有一份材料要寫,但是,你就是磨磨蹭蹭,不想開始。

小松建議,你先從新建一個空白的文檔開始,然後,開始寫標題,寫大綱,接着,蒐集大綱所需要的數據,就這樣,一步一步,你自然會進入工作狀態。

二 衍生任務未完成的間接後果

這個方法是說,任務延期的後果是客觀的,但對於由此產生的影響認知,是主觀的。所以可以人爲把影響現實化、嚴重化。

蔡壘磊在書中舉了例子,對於任務延期,你可以想象,這會影響團隊業績,影響領導對我的看法,下次升職加薪就沒有我的份,我被邊緣化,被裁員……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說服信息,如果能夠喚起消極情緒反應,例如恐懼,也能增加說服效果。

實驗結果顯示,人們的恐懼程度越高,感覺越脆弱,說服效果越好。

但是,根據小松的經驗,我們也要防止另一種情況的出現:“瓦倫達心態”,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瓦倫達心態,帶來的是不良壓力。這種壓力的根源,是患得患失。抱着這種心態的人,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在反覆擔心,失敗以後會怎麼辦,這會導致一個人胡思亂想、精力分散。

小松自己在做電臺,有次比較幸運,節目被推至首頁展示。巨大的興奮感過後,在做下一期節目時,沉重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以往做節目,小松是以一種輕鬆積極的態度面對,感覺是“我新發現的好玩實用的乾貨,想和聽友分享”。可經過一次推首後,小松的`注意力放在了“我這期節目怎麼出彩呢?這次內容聽衆會不會喜歡呢?如果沒人聽怎麼辦?”

錄節目時,一開口,小松就知道,這次感覺不對,發出的聲音乾澀怯懦、猶豫遲疑,完全沒有往日的自信洪亮,收聽率也大大下降。

所以,小松的經驗是,適當的壓力是動力,可如果太過患得患失,考慮太多,反而會失敗。

三 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培養界限感,要玩就使勁玩,要工作就專心工作。

小松看來,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不是自我約束不夠,恰恰相反,而是過分控制,而導致全盤失控。

我們要知道,自控力,是一種可以耗盡的資源。我們大腦的“中樞執行系統”在進行自我控制時,會消耗血糖。

以減肥爲例,很多人的減肥方式是,在初期,完全忽視身體基本的能量需要,不吃晚飯或者主食,到達意志力的極限後,開始狂吃海喝,悔恨不已,如此往復。

科學的方式是,遵循客觀規律,合理安排,循序漸進。人都有吃東西和放鬆休息的慾望,堵不如疏,在適當範圍內,合理滿足自己,而不是一味壓制,這樣,才能更好培養界限感和意志力。

四 給自己唯一性的階段獎賞

唯一性獎賞是說:1.能激發慾望,對你真正產生激勵的事物。2.在你完成任務後才能得到,平時不可以享受到。

蔡壘磊在《認知突圍》中舉了個海豹表演的例子,每當海豹完成一項任務時,飼養員都會給它食物以獎勵。

人也是一樣,正向激勵會不斷刺激我們向前。

還是以打遊戲爲例,爲什麼人會爲了通關不眠不休,而從來沒有因爲學習而這樣呢?

現在我明白了,遊戲是即時反饋的,我們隨時能夠知道,上一次的決策,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結果。同時,各種獎勵不斷強化我們的動機。在可期待的獎勵下,即使遭遇了挫折,我們也會樂此不疲。

所以,當我們完成一項任務時,要提前給自己設定,達到什麼標準,自己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總結一下,自制力不足,根源在於認知力受限。古希臘德爾斐神廟門楣上鐫刻着這樣一個神諭——“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是我們畢其一生的任務,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是回報很豐厚。

就像《認知突圍》封面的一句話:認知優勢,纔是你先人一步的競爭力。

上一篇:《三十歲不結婚是違法,該判刑》

有點意猶未盡?請移步專題:《松鼠心理會,知識嘎嘣脆》

我是果小松,在嫺靜和活潑間,來去自如的女子,關注心理學在情感解惑、個人成長等方面的應用,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