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浮士德》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浮士德》讀書筆記

《浮士德》讀書筆記 篇1

在年輕時,歌德說他的作品包含着他生活中的全部歡樂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樣——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藝術,把自己那惡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顆靈魂轉述給周圍世界。“抱怨人類的命運,我已經厭倦於這麼做了,我只是在實實在在地描繪人,好讓人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如果他們看到以後感到不安,那麼怎麼辦,那就讓他們去更加不安好了。”

生命的整和。浮士德老博士在書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虛,那些脫離現實的知識,又只使他獲得了一副博學的頭腦,卻沒有使他獲得生存的力量,這是生命中的老年。靡非斯特爲了獲得與天帝打賭的勝利,步步引誘浮士德,將年老的浮士德變得年輕,讓他經歷了兩次愛情、宮廷、美的幻夢,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是生命中的年輕時代。瓦格納創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還強於常人,只是沒有得到實體的小人,應該算是生命之初。這三部分的整和,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其中的特質內容不盡相同,下面談談自己的淺見:

作品以一個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人類對自身的迷惘爲啓,而這種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時所發。深思的結果也只能是對生命的無奈。所以,這種自然貼近生活,關於你我的問題讓讀者也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來思考,共同來關注,發現問題,尋求啓發。人的一生涵蓋了許多,回過頭來想想卻又寥寥。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達成協調一致,應該說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理想的“我”越飛越高,讓另一個“我”不停地追趕,永遠不滿足,似乎也永遠不會達到理想中的“我”。人們正是這種不斷的執着的追求中認識自己。生命在哲學意義上的長短應該是由這種追求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生命的意義在於實現理想,證實價值。

老浮在聽到人們擁頌他後,希望以後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們,他說:“今天即將結束,明天還要開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隨太陽,將眼前的景緻永遠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陽不因我的美夢而隱退,肉體不因我的渴求而長出羽翼。精神上的追求和現實中的真實,難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東西總想與人分享,看到悲痛的東西總想替人分擔,多麼高尚的情懷,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時只能苦苦承受這些自己壓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讓更多的人體味到的美好,讓痛苦的人不再傷心的重擔。人們苦苦受着精神的煎熬。想行動,卻舉步維艱。生命的力量告訴我們,僅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創造一切的,只有行動,纔有希望。於是,人們不懈的努力。很多東西,當我們意識到時,已經是時過境遷或者事過境遷,而老浮則算是“幸運”的一個。

魔鬼靡非斯特讓老浮返回年輕時代。在靡非斯特的誘惑下,浮士德愛上了瑪甘淚,在他們的美好憧憬中,浮還是失去了她,快樂與享樂不是長久的,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在吃苦,也不在享樂,而是每一天都比昨天進步。在這個意義上說,就要不斷努力,才能找到至高無上的存在,在經歷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痛楚之後,浮士德又重新煥發了精神,他認爲活着就要不志追求,不懈努力,那種至高無上的存在纔是自己的奮鬥目標。這種認識的寬泛性、概念化,不得不說是因爲浮士德取得短暫歡樂大受靡非斯特的幫助,沒有自己太多的努力,故而這種認識是理想中的境界。

再往下看,浮以自己的力量爲主導,經過很多環節找到的海倫。與海倫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卻被兒子搞得完全破碎,這一次的痛苦是一次經歷了千辛萬苦的徹底失敗,他對希臘古典美的追求也以悲劇結束,留給他深深印象的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奮爭過程,而那些所謂的美,快樂都離他而去。這就是努力後的極短暫的所謂“成功時刻”。

在這裏,我要感謝浮士德,讓我不再爲渴求成功所累,過程纔是人生價值的關鍵,而成功只能被看作更高價值實現的起點。這樣,你才能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己,向至上邁進。生命原來如此美麗,它沒有給你任何所謂的痛苦,而是讓你充分展示自己。

《浮士德》讀書筆記 篇2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整篇文章充滿着悲劇色彩。以浮士德的思想爲線索,圍繞浮士德引發了一件又一件的悲劇。這篇詩劇中,魔鬼魔菲斯特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浮士德確實爲核心,但其影響力遠遠不如魔菲斯特。因爲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魔鬼魔菲斯特認爲人類是無法滿足的。他們最終必會墮落於他們的貪婪。而上帝卻認爲儘管人類在追求的途中難免會犯錯誤,但最終能夠得到真理.於是魔鬼與上帝打賭,下到人間去誘惑浮士德.

浮士德爲了尋求新生活,與魔鬼魔菲斯特簽約,把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則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認爲自己滿足了,那麼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

於是魔鬼用自己的魔法,讓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經歷,他嘗過了愛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顯過身手,在沙場上立過奇功,又在一片沙灘上建立起人間樂園……就在他沉醉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時,他不由地說,自己已經得到滿足.就這樣,魔鬼收走了他的靈魂,可就在這時,天使趕來,挽救了浮士德的靈魂.這就是大體的情節。

魔菲斯特,書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浮士德雖然爲本文主人公,具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性格上的特點卻不如魔菲斯特如此的鮮明。

因爲是魔鬼。所以他有着一切人所有的壞品質。我認爲,他是人,亦是魔鬼,他將人們內心的邪惡表現在了臉上。而人們只是將其掩藏在心中罷了。

魔菲斯特亦是人的代表。只有他,也只能是他纔可以真正的體現一個人的本質。因爲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他的言行舉止,處處符合他——一個魔鬼應有的損人利己行爲。

他喜歡突然邪邪地笑,揚起嘴角,造出一個“魔菲斯特式的笑容”這個專有名詞;他喜歡一本正經地整人,不留一絲痕跡;他能見死不救,無論你是官大或權重;他能殺人不眨眼,居高臨下的瞥你一眼,讓你尊嚴盡喪。一切的一切,都因爲他是魔菲斯特,是魔鬼。

可即使他是個魔鬼,又能說明什麼呢?他邪惡?他壞?

他可以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思考別人的事,他能爲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輕蔑地對人類說:“造孽的不是人類自己嗎?”他能在別人急得團團轉的時候跑出來逗他開心。

真是個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讓你禁不住要愛他一下,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愛、無私,高尚的人類和上帝卻原形畢露。

野心、政權、陣風麥芒。貪婪財寶,惡狗撲食。表面稱兄道弟,暗地互相猜忌。表面謙和禮讓,暗地私打算盤。遇到苦活累活,推給別人,嘴裏還嚷着要給別人鍛鍊。遇到困難雜事推給別人,嘴裏還嚷着要給別人邀功請賞。

所以,我認爲浮士德雖未主人公。但這篇詩劇成功之處在於魔鬼,在於魔鬼個性的鮮明。在於魔鬼邪惡,在於魔鬼躍然紙上,直觸心底黑暗的嘴角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