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讀書筆記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爲父王向叔叔復仇。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讀書筆記,快來欣賞吧。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一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傑作,成於1601年,那時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圈地運動”正在進行中,社會中充滿矛盾。這本書也表現出了這一點。

哈姆雷特因爲父親的死亡放棄了一切,包括他的尊嚴、愛情甚至於生命。然而這樣有沒有意義呢?爲什麼要爲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並不清楚,他甚至連死亡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後,在那死的睡眠裏究竟要做些什麼夢”。

但他不得不報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驅使。這使命感從何而來?是因爲正義嗎?消滅代表邪惡與醜陋的叔父克勞狄斯,恢復王國的秩序。這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正義的伸張又必將伴隨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爲了避免這些遲遲沒有動手,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這個使命。但在那時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只留下一個霍拉旭。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涉及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臨死時對霍拉旭說:“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後,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蒙受極大的損傷!你如果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這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這很奇怪,哈姆雷特爲什麼留下這樣的遺囑?爲了他的名譽嗎?可哈姆雷特爲了復仇已經什麼都不顧了,爲何還要在乎名譽?我想他當然不是爲了名譽,傳播這個故事是爲了給世人以警醒,讓世人替他繼續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遺囑中還提到了天堂,連死亡爲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來天堂呢?我實在不明白,或許哈姆雷特仍對死亡懷有恐懼,想給自己一個精神安慰罷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者,但當時各個階級爲了利益而不停鬥爭,使英國社會現狀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差距越來越大。莎士比亞能怎麼辦呢?躊躇滿志的他卻無法“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於是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與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這思考與矛盾畫出的省略號。他想借這個省略號引發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二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爲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爲,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着復仇而展開。

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爲,並要他爲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對哈姆雷特來說,愛情是那麼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於有人懷疑他對奧菲利亞的愛,這對他顯然有失公允。我們不認爲在莎士比亞的創作動機中哈姆雷特是一個具有延宕性格的人。他從不延宕(殺波爾紐斯,殺兩個朋友,在奧菲利亞的葬禮上一躍而出)。我認爲也許把造成這一結果歸爲兩點恐怕更合情理。

一,對母親的愛。所以說,弗洛伊德的解釋是有其價值所在的。劇中哈姆雷特往往將奧和葛並舉,可以看出母親失貞一事給他的心理造成多麼巨大的陰影。這倒並不是說他的叔父做了他潛意識渴求的事,以至於心慈手軟,被自己唬住,而在於母親改嫁這件事令他無法再相信女人。這種透徹的了悟又是和愛女人的慾望糾纏在一起,以致痛苦萬分,手足無措。

二,正如有的沙評家稱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一大部分原因在於莎士比亞無法對如此巨大的題材加以把握。這裏有幾條證據,如哈姆雷特的對於演戲的大段評說,諸多地方是爲了表現劇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對社會的褒貶(這在古典主義作家那裏是無法想象的),再如,同時要表現母子關係,愛情關係,又要表現復仇,勢必拖延了後者。再回到開頭的判斷,我們看哈姆雷特死前的場景,他說的是有關丹麥繼承權的`問題。設想一下,如果整齣戲發生在羅密歐身上,那麼他臨死時,不是抱着母親就是呼喚着奧菲利亞的名字。所以說,把這部戲理解成社會批判據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爲畢竟,也許我們忽略了。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三

很難說這樣的結果是否是一個悲劇。但至少,上場人物死亡率是頗高的。皇室成員更是死的一個不剩。御前大臣一家也全部罹難。

可是,我認爲,這裏死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該死的理由。國王的弒兄,王后的不忠,大臣的諂媚就不用說了,典型的該死。

大臣之子勒替斯,在與哈姆雷特比武前,在自己的劍上塗毒,與國王密謀殺害哈姆雷特,即使他有爲自己的父親、妹妹復仇的權力,但是沒有做到光明磊落,甚至可以說十分卑鄙。

大臣之女莪菲莉霞,在自己的父親被哈姆雷特殺死後瘋掉了。最後投湖自盡。在對待自己的感情上,她似乎完全受到自己父親的擺佈,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是個毫無主意和膽識的蠢女人。

最後是哈姆雷特。雖然,印象中似乎不擇手段的報仇在正義一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爲,這並不公平。爲了迷惑國王,實現自己報仇的計劃,他不惜犧牲莪菲莉霞的感情,不惜傷害這樣一個無辜的女子。所謂怨有頭債有主,上一輩的恩怨不該牽涉到下一代。然而他卻如此行爲,令我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