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4篇)

論語的讀書筆記1

那些話語在無聲中穿越四季,比曾經更永恆,延長到了下個冬季。——題記

“溫故而之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反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一條條古訓在耳邊輕吟,每一條都富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沉思,《論語》中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領悟明白的,它跨越了千年塵埃,吹散了腐朽陰霾鑄成了不朽的千古絕唱。曾經我認爲,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一種叫做”永恆”的東西的,那些一直被人們都傳通的事都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讓我們無從感觸,而直到我接觸《論語》後,才知道爲什麼它要以流傳千古,因爲它的一切內涵都是與生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息息相關的。一直在努力的表達着,用僅存的溫暖去書寫。

它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呢?和那片天空一樣柔軟的感受,它們一直帶着”有意義”快活的前行,無所顧盼的前行。簡潔的話語中透出須臾般永恆的真諦,它讓我懂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呢?天空的尉藍,雲朵的匿跡,暗影收斂的腳步,知道與理解的誠實,父母與親人的憂慮與愛,學習與思考的正比性。它讓我懂得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堅持最初的方向。

它讓我懂得了做呢?還以爲道路一直都會平坦,航程一直都有光束,行途一直都有溫暖,自己會一點點放棄。它讓我懂得了五彩與繽紛的夢,雖然喜愛,卻是爲了更有意義的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論語》寬闊的道路上前進,總會路過那些溫良與美好,總會學會善良高尚,去相信航程絕不會是無盡天光,去相信幸福的曙光。

《論語》使我懂得的,使我堅信的,就隨着它的流傳而日久彌新,不被風化。

論語的讀書筆記2

朋友,不知給你上過課的老師們有誰?是班主任?普通老師?優秀老師?代課老師?實習老師?年過半百的“老教師”?那些啊,和我比起來,可都不如我厲害,你可知道,咱們北京東路小學的孫校長親自來爲咱們五(1)班的同學們上了一節公開課!

今天,我們北小五(1)班的同學們穿着整齊地上了車子,前往目的地——東南大學禮堂,爲全國各地的語文老師們展示了一堂生動精彩的語文課。

一進大禮堂,可把我嚇壞了,那麼多的語文老師注視着我們。爲了使咱們放鬆心情,孫校長一開始和我們玩起了“猜名字”遊戲,大家頓時輕鬆起來。不久後,我盼望已久的語文公開課在孫校長那響亮的“上課”聲中開始了。這次的內容是“走近《論語》”,《論語》我們在晨讀中早就讀過了,但正如孫校長說,溫故才能知新。我們大家在他的帶領下又讀了六條論語,每一條論語,那孔子所說的經典語句,在孫校長那一個個幽默生動的小故事裏,都有了新的認識,而且不同於以往的體會。不愧是北小的校長啊,上課就是不一樣!我暗暗讚歎道。

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還有些不習慣,手心裏全是汗,也不怎麼敢舉手,但後來,我在校長那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下,敢發言了,有自信了,有感悟了,膽子大起來了,自己手心裏的汗也少了許多,輕鬆多了。這應該就是孫校長上課的魅力所在吧。

學習了這節課,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聖人之言;我還有個小小的心願:希望孫校長能再次爲我們五(1)班上一堂精彩生動的課。

論語的讀書筆記3

《論語》,一部中國人的聖經,一條古老而又永遠不朽的龍脈,一條浸透了中國人血脈的永不停止流淌的河流。《論語》讓我明白了做人可以平凡網,但不能平庸!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裏,我常常急於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紮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後來,我反覆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衝動,有不經過大腦的過濾就忙着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後,我總結出了——三思爲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麼樣,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一定要反覆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嚐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着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心裏還有着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着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後,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因爲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着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於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聖經——《論語》,會讓你的人生更完美.

論語的讀書筆記4

今天是我讀《論語》的第三天,雖然剛開始讀此書有些內容讓人難以理解,不過好在有註釋和譯文,我也覺得這本書簡單了一些,在這本書裏面我也很喜歡一句話“子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而不盛氣凌人;小人盛氣凌人,而不安詳舒泰。”

因爲君子和小人內在的心靈、思想和修養不同,自然他們的風格也不相同,就如君子就算很有學問、懂的很多,他們也很安靜坦然,不驕傲;而小人就是傲慢無理,不安靜也不坦然,總是想讓別人知道他自已多有文化,多厲害,但其實品格與品性卻與真正的君子差的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懷着一種平常心,腳踏實地,謹慎謙虛的面對各種複雜變化的情緒,用寬容坦率的心態,心平氣和、鎮定自如的去學習。這樣,君子與小人這一差異也可謂是可見一斑了。

君子的心中有仁義道德,不會浮躁,君子也不會去貪圖私利,也當然不會去計較得失,在名譽的面前也依然是心平氣和,坦然自若。而小人卻恰恰相反,計較得失,心中只有自己,一點風吹草動,他們便浮躁,緊張,完全沒有一點像君子的地方。通過這本《論語》自己也會時不時在讀到某一章時而羞愧不已,去反省自己。然後再看看解釋,讓偉大的教育家教你怎麼去做纔是正確的。

讀論語教會我們很多道理,每篇隨筆裏用到的一句話就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通過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也能分辨出君子與小人了,喜歡誰(指君子或小人),想向誰學習,想必大家心中也都有了答案。

論語的讀書筆記5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在這段話中,談到了看待他人的標準。這裏的“縲紲”原來意思是捆綁犯人的繩子,在此代指監獄。傳說公冶長雖然家庭並不富裕,卻十分有才能,甚至懂得鳥語。這樣一個身負奇才的能人,卻不知爲什麼鋃鐺入獄。作爲公冶長的老師,孔子瞭解他的爲人,認爲這黑鍋並不應該由他來背,“非其罪也”。但別說是古代,就算是現在,人們只要一得知某某蹲過監獄,上過勞改所,就惟恐避之不及,哪裏還記得去想一想:這人真的有罪嗎?因此,不難想見公冶長出獄後遭世人冷遇的淒涼境況了。

但是,孔子卻不以世俗的眼光來打量這位落魄弟子,更不因公冶長曾坐過牢而疏遠、羞辱他。相反,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自古以來,世人一提到談婚論嫁之事,莫不是講究門當戶對,攀龍附鳳。孔子當時名滿天下,想攀這高枝的人想來也不會少了。但是孔子卻選中了公冶長這個當過囚犯的窮小夥兒,只因爲他從公冶長身處窘境而不怨的平淡中,嗅出了君子的氣息。這就說明,在孔子的眼中,品行第一,財富和地位倒是次要的了。

子謂南容曰:“幫有道,不廢;幫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更奇的是,孔子繼而又爲自己哥哥的女兒相中了一位乘龍快婿——南容。他既入得孔子的法眼,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依孔子的形容,南容是一個很有才具的人。他無論在盛世還是亂世,都可以進退自如。這樣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

從公冶長和南容的例子中可見,孔子的相人之術實在是高超。不爲名利所惑,看中人的本性和真才實學。這般眼光的父母之命,實在是讓人歎爲觀止。

論語的讀書筆記6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子貢說:“那麼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於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裏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呢?這裏“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後行則太優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後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孔子還要求統治者的行爲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爲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次,選拔官吏要以道德爲標準,孔子認爲,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在沒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麼人民就會信服;如果沒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則民不服。再次,他主張推行教化,反對統治者的殺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意思是說就像草隨風動一樣,,爲官者的言行影響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統治者發揮身教作用,引導天下風氣向善。“愛人”表現在政治上便是“博施於民而能濟衆”(《雍也》),採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進生產,使人民富足。

論語的讀書筆記7

我閱讀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作者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爲孔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歲。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教人們如何做人。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後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裏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乾乾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裏講的,我一定要化爲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爲目標,努力改正,成爲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的讀書筆記8

感謝學校開了讀經典這門課程,我們語文謝老師帶領着我們早晚吟誦。在幼兒園的時候背誦過《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國學經典,我對古文化很好奇,雖然很多不太理解其中的涵義,但是謝老師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慢慢就能體會書本中的道理,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核心著作,記載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多麼有用途,“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對我來說有些深奧,但是從讀經典這幾個月以來,加大了識字量,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朗誦能力,對學習尤其是學習語文助力不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認真讀書,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書中篇篇經典,“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一節我最喜歡,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我們要誠實守信,不撒謊,學習認真,溫習功課,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和朋友的信任。時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做好這些,可以開啓我們的智慧,陶冶我們的性情。當然這些很多是老師和父母講給我聽的一些理解,我要按照孔子說的那樣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讀好經典,不斷提高自己。

論語的讀書筆記9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不朽經書讓我獲益,並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後,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寫,後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爲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不要認爲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孔子的《論語》很少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爲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因爲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有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先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用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性罷了。

論語的讀書筆記10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很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是以孔子爲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到了孔子時代。

老子是以“柔”爲主的辯證法,孔子是以“中”爲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爲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別人控制的工具或者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的,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孔子後來也收門徒三千,並對他們教導有方,後來就成爲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一本《論語》讓我感悟很多,裏面的許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爲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的讀書筆記11

《論語》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門徒們的言行被記錄後編成的一本書。曾經在中國的私塾教誨史上施展過重要浸染,與《孟子》、《詩經》等一路爲講義,由私塾老師(先生)逐句逐段的講授,謂之“孔孟之道”。

在中國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歷代君主帝王積極推許,在中國的文化勾當中充當了主流學說,對人們的頭腦起了嚴峻的約束浸染,並且《論語》中首要建議的是“禮教”也就是宣傳“忠君、尚禮”,與當代社會的頭腦見識(劃一、自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難溶入當代社會的文化中。可是,就《論語》中有些倫理道德的概念等不能通盤否認,照舊有可取之處,並且已被中華民族接管並傳承至今。

曾讀過於丹傳授的“《論語》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來;也在央視屏上聽過她的答覆題,神定氣爽娓娓道述。所講篇章約佔《論語》的異常之一多點,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我認知的範圍,岜不說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誤解或謬誤了。好比:《論語》中有一句“民無信不立”,孔夫子的語境應領略爲:守信於民。可能:對老黎民要講諾言。而不能表明爲“信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行文於此,也聲名孔老漢子分明汗青是會變遷的,會後浪推前浪而長奔不息。這就是心得讀後的心得。

本人曾在課外閱讀和研習過《論語》,其時是懷着一種莫名的崇拜,也出於一種好奇心。由於在我們唸書的年輕年月是列爲禁區的。沒有哪個先生敢教,更談不上有人解讀釋疑了。並且好不輕易尋求到冊本,照舊偷樑換柱似逃避着讀。自已參照學過的古文來解讀《論語》,其自學之難不堪回顧。

論語的讀書筆記12

當我抱着一本厚厚的《論語》走在路上的時候,看見我的人都會驚訝的說:“你看得懂嗎?”而我會自豪的說:“看得懂!”其實這本書很有趣。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在我國東周時期,由王全空東遷後日益衰敗,逐漸失去了以往的威風,各個諸侯爲了爭奪土地,展開了長期的鬥爭。

在這期間,魯國的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十分心痛。爲了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和規則,孔子爲了恢復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提山“克已復禮”的主張,用“仁”對“禮”進行改造,提出並完善了“仁學”的理論。

孔子認爲,“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遵重丄和關愛,就是重視老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病苦,就是“德治”。爲此定現“仁”,孔了十分重視“禮”,主張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爲都符合的要求。

這本中還讓我們知道了一些關幹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老師,什麼是“仁”?”

孔子回答:“剋制自己,恢復周禮,就是“仁”;以周禮爲標準,時時處處嚴格安排,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禮,就是“仁”了!”

另我失望的是孔子爲了讓自己的主張成爲現時,於是四處遊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可最後各個諸侯國由忙於爭霸,所以沒有理會孔子的主觀,孔子十分失望只能回到魯國……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十分氣憤,因爲孔子這麼努力的做到“仁”可最後他得到的卻是拒絕,要不是個各諸侯國不聽孔子的建議,所以才傷亡慘重。

《論語》這本書不但有趣,還能讓你受益韭淺,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論語的讀書筆記13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這一課中寫出了學習要謙虛好學,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高尚品德。

在這一課中,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講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教我們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教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在這一課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是:“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話分別寫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讓我們知道如何改正自己學習的方式和方法,讓我們知道學習的樂趣。

學習是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讓我們的學習變成遊戲,使自己在歡樂中快樂遊戲,快樂學習。

對於時光飛快的流逝,讓我們體會到了惜時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勵學生要一定加倍珍惜時間,讓我們想到了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寫出了時光的流逝,同時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讓時間從自己身邊溜走。

學完這一課,讓我感悟很深,道德修養每個人都有,但在學習上,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方法,要正確人認識自己學習的方法,改正自己的方法,使自己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讀完這一課後,是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習應該謙虛好學、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要誠實守信,在自己的行爲好學習上加以改正。

《<論語>十二章》多麼讓人受益啊,在這裏讓我們學會了學習,教會了我們做人,讓我們使自己在學習上充滿歡樂,讓我們改正了自己不正確的學習方式,使自己的學習成績更加理想了。

論語的讀書筆記14

坦白地講,一直沒有讀過孟子及其作品,因爲本人喜歡道家,尤其是《莊子》。現在拜讀過這本書,才明白孟子和孔子一樣都爲我們留下了非常燦爛的文化,他們和諸子一道形成了中國人的核心價值體系。

作爲“亞聖”的孟子對中國的影響是達數千年之久,我們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概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鳳毛麟角,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早已穿越了千年的歲月,我即使侷限於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在談及學習時,有一點叫做“尚友”。怎樣跟古人交朋友?吟詠他們的詩,閱讀他們的書,同時還要討論他們在當時的所作所爲。比如,大家喜歡讀歷史、傳記方面的書,瞭解古人的生活、志向與作風,就等於跟古人做朋友一樣。《孟子·滕文公上》中說“有爲者亦若是”,他做得到我也做得到,很多人正是以這種方式獲得了成長。

在談及教育時,學習主要靠學生深造自得、持之以恆,但教師也不是無所作爲的,教師的作用在於積極引導,啓發學生思維,因此,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他說:

再來看看孟子對“人格”的看法吧。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認爲人格的重要遠遠高於財富、權力、地位,孟子還主張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怎樣產生“浩然之氣”?那就是:一要持志養氣,堅持崇高的志向追求;二要“動心忍性”,有意識地在逆境中磨礪意志;三要“存心養性”,就是要清心寡慾。做有“浩然之氣”的“大丈夫”,自古以來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