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1

翻開書,“餘過古剎,於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於身心性命之學,實有隱隱相發明者。亟攜歸,重加校讎,繕寫成帙。舊有序,文不雅馴,且於是書無關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爲洪應明,究不知其爲何許人也。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之乎者也啊!這還得找釋義一起看。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其【大意】是說,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着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纔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細想一下,我們從學校畢業跨入社會,走進企業,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盡然被大染缸似的塗上雜亂顏色,在各位心中這都有着心底願望的方向,隨着自己閱歷的增長而更加確認各自的行事原則!

“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這句【大意】註釋是,任何家庭都應該有一種真誠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種不變的原則。一個人如果能保持純真的心性,言談舉止自然溫和愉快,就能與父母兄弟相處得很融洽,比用靜坐調護身心還要好上千萬倍。

還有幾句如,“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是無以濟人利物。”

註釋【大意】是,盡心盡力去做事本來是一種很好的美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使心力交瘁,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本來是一種高風亮節,但如若過分清心寡慾,對社會人羣也就沒有什麼貢獻了。說的挺好,如果能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完美的連接在一起,使生活更豐美,使工作不乏味,那會是一種什麼境界!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2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無限真味的存在,猶如暖春吹拂的微風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譚》包含了人生的各種重大抉擇問題,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與入世的問題。讀完這一本書便像是經歷了一世,體味人生百種滋味,遇事時也可勉強達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着得眼高;路徑危險處,回得頭早”的境地。這是一部可以潤物一生的書,靜心閱讀,細細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會越來越高。

“糞土至穢,變爲蟬而飲露於秋風”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爲骯髒的東西,可是它一旦悅變成蟬,便在秋風中吸食潔淨的露水。潔淨的東西是從污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們處於困境,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改變境遇。“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難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該成爲自甘墮落的藉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動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不能輕易放棄,千萬不可罷休,依然要繼續奮鬥。

人生而在世,豈能沒有執念,或爲名利所奔波,或爲情愛而不捨,或爲心中大義而執着,得之爲幸,不得則棄。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譚》中最爲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肝膽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立身處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功名利祿並不如外人所視那般榮耀,不可過於趨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質量本就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塵心讀書消俗氣,多讀書,可靜心。讀聖賢書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種竹,心境無我,摒棄執念。

手捧一本《菜根譚》,其中各種良言猶如春風輕拂心田,細細讀之,慢慢思之,啓人心智,發人深省。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3

長久以來好書總經得起反覆推敲咀嚼,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一位好朋友的熱切推薦下,我閱讀了一本好書——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是一本歷史都無法輕易忘卻的奇書,就連毛澤東同志都很喜歡這本書,並且對此書有很高的評價:“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這本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齊家,人世間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厲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厲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它的博大寬宏,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辯和處世哲學。

書中充滿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辯證,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韌性。能用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活着纔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自始至終能保持頭腦的冷靜。

對待世態炎涼,作者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x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爲喜?原非侮我,我胡爲怒?”它讓我們用與世俗給予的外物決然分開的`態度去看待榮辱,這不失爲一種大智慧。如果爲官作宰的人能看透這層意思,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

對於天上掉餡餅的事,洪應明則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領悟這個道理,就不會一時糊塗,做一些作繭自縛的事來。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都讓人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一位智者在交談,心中的疑慮會由此消失,留下的則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着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一本經得起反覆研讀的好書,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着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4

《菜根譚》中有句名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展雲舒。”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話往往說出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但有一位大師卻做到了,他就是齊白石。

不論是譽還是罵,都能做到聽之任之,這屬於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如此一來,便逃出了自我的約束,走出了自我封閉,於是,拳腳大展,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不爲名所擾,更不爲利所煩。這種不求名利之心,喚起了精神上的覺醒,反而會成就一番大事。

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讚譽,能夠淡然視之的人固然有,但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謾罵,又有幾人能夠“一笑而過”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學會用一顆簡單淡薄之心入世,不要總活在他人的議論之下,不管是面對着他人的稱讚,還是別人的誹謗,不必大費口舌與他人爭執。古話說的好“清者自清,濁着自濁”,所以清濁自有定數,只求問心無愧便可。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但是心理專家還是給出了我們兩點提議和方法,具體如下:

別把自己看的太重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某個環境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太把自己當回事。面對他人的讚美之詞時,一定要保持清醒,自己真正的水平只有自己知道,8能把他人的話全部信以爲真,這樣只會迷失自我。有時候假如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爲中心,心理再也難以裝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對自己隻言片語的負面議論之詞,暴露自身的狹隘心胸。

事過心隨空

無論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還是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低調的態度。遇事不大肆張揚,遇悲事不盲目急躁,並且不要時刻放在心上,事過心隨空。如果只是陶醉於自己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別人的了誇讚,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進取。所以,要想做到寵辱不驚,首先要學會低調爲人處事,這樣可以有助於達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

最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這一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事過心隨空”如果可以做到這點,那麼就沒什麼煩惱呢。努力的去改變吧!

菜根譚讀書筆記感悟5

《菜根譚》中說道歷事之道告訴我們做人要做一個品行端正,心胸坦蕩的人,想想以前讀的書中寫到做人要外圓內方,總覺得有些不舒坦,但具體哪個地方,又說不上來。今天在《菜根譚》裏忽然明白了。

《菜根譚》中說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這句話說的就是外圓內方吧,涉世未深的人爲不良習慣所沾染的機會就要少一些,而閱歷豐富的人心中奸謀技巧就會多一些。老謀深算的人估計就是那些閱歷豐富的人吧。當今社會一些成功的現代人,整天吶喊着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計就在於此吧。

按說現代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早已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了,可爲何還有那麼多人喊累呢?原因在於我們歷事深,機械亦深。想想一個成功合格的現代人,不僅要工作能力強,還要八面玲瓏地應對各個方面的關係,對領導說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臉相迎,哪怕領導錯到離譜,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慮再三,找一個最不傷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說出一點個人小小的看法吧。沒有幾個人有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概勇敢地說出來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讓自己學會了外圓內方,內方有用嗎?生殺大權還是掌握在別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結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裏俱多不快,否則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一生寒涼。對於自己正確的看法意見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爾有幾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來,結果只能是一顆槍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幾個老謀深算的人的問路石子而已。我們看過《水滸傳》的都會想到兩個人,一個是晁蓋,一個是宋江。江山好漢的兩個領導人。他們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發展。先說說前期領導晁蓋,他是一個樸魯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麼說什麼,心底坦蕩。而宋江曾爲一帶小吏,機械很深,通曉人情世故,常常拘泥於此。結果就是宋江帶領着梁山好漢招安,即使他謹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漢的頹敗之勢。

與之相反的項羽和劉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結果劉邦稱王,項羽也雖敗猶榮。因爲他們都是看透世態人情而不拘泥於此,開創了一代偉業。

縱觀古今歷事之道,與其謹小慎微,不若樸魯疏狂,放手一搏,成者成矣,敗亦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