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

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1

暑假裏,我無意讀到了魯迅的《孔乙己》這篇文章,認識到了一個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社會低層,受到科舉制的毒害讀書人形象,也看到了它內心深處的善良,和它那悲慘的人生。

同時,拿孔乙己當取笑的把柄那些“看客”,體現出了他們對不幸者的冷漠無情、麻木不仁,也是導致孔乙己悲慘結局的一種原因。同是我也想到我們生活的社會裏也是否存在着那種“看客”?

想到這,我聯想到看過的一則新聞:某年7月17日凌晨,23歲跳某從工地收工回家,回家路上不甚摔倒在路中央,路人鄧某看見了想上前扶一把,但旁邊的好心人的“勸誡”,沒有上去。突然一輛裝土車險些碾壓,隨後一輛出租車撞到,拖行十米遠,最後倒在血泊中,當場身亡。鄧某聽到這消息後後悔不已。

當一雙眼睛在無助的四處張望,希望能夠有一雙友愛的手幫他一把,但希望終究還是希望,最後倒在血泊中。旁邊的人就像在看一場電影,當車子把人拖到十米遠,電影到達了頂峯,最後濺了看客們一身血!

如果能及時上去扶一把;如果沒有那好心人的“勸誡”;如果能有一條到得底線。但如果,沒有如果,那一條鮮活的生命已不負存在。人們看着那血泊,可能還在慶幸那人還好不是我,不是我的親戚。那倒在血泊中的不只是一個正值花季般的生命,不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屍體,而是乘載着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看客”原來只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祥林嫂、阿Q身邊的人,現在爲何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當好心把摔倒的老人送到醫院,反過來成了肇事者,大善淪爲大惡。當兒子在機場用刀捅母親,但沒人敢上去扶一把,最後還只有外國人敢上去幫。貓小樂在他的作品中,當阿衰看到老人摔倒時,只能和老人一同倒在地上,阿衰固然好笑,但是什麼讓阿衰只能這樣做。中國的道德文明開始直線下滑,造成了人們不做好事,不敢做好事的現象。

我最終還是希望那些所謂的“看客”始終只出現在魯迅筆下,不要在我們生活再造成血的悲劇。

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2

《孔乙己》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不會營生,好喝懶做,死要面子,不肯脫下那件象徵讀書人身份的又髒又破的長衫,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時刻不忘顯示自我是與衆不一樣的讀書人。甚至當別人嘲笑奚落他時,還要一再表現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賞的傲氣。僅有當人們觸到他靈魂深處的傷痕——“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才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他在長期封建文化教育薰陶中,也和一般士大夫一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會營生,養成好喝懶做的惡習。有時免不了做些偷竊的事,最終落到被打折了腿的慘境。

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至死不覺悟。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僅毒害、摧殘了他的靈魂,並且也摧殘了他的肉體。作者在刻畫孔乙己性格中可悲的東西、批判他的封建落後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他的善良心地和對他的必須的同情心,如寫他教“我”識字、給小孩子分茵香豆,他在店裏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他還“寫得一筆好字”。

這些描述,更激起讀者對毒害、摧殘他的封建社會和科舉制度的憤恨。這是造成孔乙己杯具的社會根源。孔乙己是一個不幸者,他生活在一個麻木、冷酷的社會環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過肉體上的痛苦。作者將孔乙己的容貌、服飾、姿態、語言、行動諸方面交織在一齊,使這個被科舉制度欺騙愚弄了一輩子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富有立體感地展此刻讀者眼前:功名不就,卻自命清高;四體不勤,卻好吃懶做;貧困潦倒,卻死愛面子;受盡摧殘,卻麻木不仁。在風燭殘年之際,這個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離開了人世。

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3

媽媽下午給我講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讓我感動。於是我自己又把故事讀了一遍,我深深的爲故事裏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它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南方一個叫魯鎮的小鎮上的故事。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和別處不同,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歡花點銅錢,買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嚐。文章裏就喝酒的氣氛還有這樣的描述:穿短衣的顧客站門邊,幾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長衫的,才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慢慢坐喝。看了這樣的文字我就想,爲什麼會這樣呢,讀了後面的文字,才知道這就是當時社會階層的真實寫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窮苦的下層人,穿長衫的'多是一些有錢人。

孔乙己就是這樣的人,迂腐而窮困。雖然他還是一個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狀元,都沒能考上,最後把自己考得窮困潦倒。儘管如此他卻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長衫的人,雖然他的長衫很破舊,但他始終覺得自己就是以前有點錢,現在落魄的讀書人。

孔乙己有一筆好字,替人家抄抄書,勉強餬口。可他有一壞習慣,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帶書以及紙筆墨硯,一起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

更有意思的是,孔乙己去酒館喝酒,沒有錢就叫了一碟茴香豆下酒。一羣孩子們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們吃完豆子,仍然不散,眼睛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羣孩子都在笑聲裏走散了。魯迅先生將孔乙己這種又窮又酸又迂腐的小人物,用平和幽默的語言,刻畫得入木三分。

故事最後對孔乙己的結局有了這樣的敘述:中秋節前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結賬,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銅錢呢!”。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被打折了腿了。”

“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了,竟偷到丁舉人家裏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嗎?”

“後來怎麼樣?”

“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

“後來呢?”

“誰曉得?許是死了。”

中秋過後,一天比一天冷,將近初冬時,一天,掌櫃正招呼客人,只聽有人說:“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向外一望,孔乙己便在櫃檯下的對面門檻坐着,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了,盤着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孔乙己嗎?你還欠十九個錢呢!”掌櫃說,孔乙己答到:“這……下回還清吧,這一會是現錢,酒要好。”他喝完酒,用手慢慢走去了。

這以後就再沒有看見孔乙己了,他大約的確死了。

孔乙己讓我感到可憐可笑,但他悲涼的一生、悲慘的結局,無疑是當時社會的那種弱肉強食、冷漠無情、愚昧封建的舊社會的真實寫照,而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用他精闢的語言、犀利的筆鋒對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鞭打和諷刺。讓我們瞭解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激勵着我們祖國的新一代勿忘國恥,好好學習,建設強大的祖國。

名著《孔乙己》讀書筆記4

爲什麼你總甩不掉那破舊的長衫、甩不掉滿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愛慕虛榮?好逸惡勞?還是環境所迫?經過作者魯迅的眼光,你的身影,總在我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我無法理解你,你總是想把自我“包裝”起來,讓別人承認你是一位“讀書人”但你是否明白,你其實是在欺騙自我,既然是“讀書人”那爲什麼學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爲什麼要捨棄謀生的機會而去“偷”呢?又爲什麼要爲自我的“偷”而找藉口呢?你確實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得不到提高,就連“我”小時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試問,你還有什麼理由墮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乞求“掌櫃”時的眼神,更忘不了你悽慘的結局,世態的炎涼,你的路,也更是難走。

我同情你,當我明白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我沒理由同情你,卻又無法不一樣情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你爲了追求功名而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是上天對你的不滿,還是你命運早就註定?若時光能夠倒流,我會對你說:“其實是科舉考試害了你。”可是,你,一個愚蠢的舊社會的潦倒讀書人,能相信我嗎?能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而去相信我嗎?我同情你,可你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擺脫科舉對你的殘害?

可是,我同樣敬佩你、尊重你,當別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時候,你沒有逃避,而任由他們去說、去笑,儘管那使你難堪,難道應對這些不需要勇氣嗎?難道這份勇氣不值得我去敬佩嗎?你向孩子們分發茴香豆的那份善良,想教“我”識字的那份誠懇,以及被打折腿後活下來的那份堅持、那份勇氣都值得我去敬佩、尊重,然而,你的路,卻走到了盡頭。

“年關”已過,又一年端午的時候,粉板上的“十九個大錢”依然還在,這意味着你走了,在世的時候,受盡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奚落、嘲笑,以及社會對你深深的折磨。願你走得安息,來世的時候,也期望你能永遠脫下那破舊的“長衫”,做一回真正的自我。

文章到此,我的內心深受感觸,彷彿遺憾什麼、惋惜什麼、又彷彿虧欠孔乙己什麼。在作者魯迅的“神筆”之下,我認識到了一位悽慘的人,更認識到一個世態炎涼、人性醜陋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