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

米開朗琪羅生活在偏執、激情、瘋狂的時代,他在佛羅倫薩這個藝術的殿堂,因爲生活與政治多重因素的影響,也成爲當時藝術界的一個矛盾體。下面是《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快來圍觀吧。

《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篇一】

這一個月來,我讀完了《米開朗琪羅轉》讀罷此書,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平易,但又超凡脫俗。他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一輪紅熱的太陽,明媚,刺眼。他從沒有落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直懸掛在我們頭頂,發光發熱,直至永恆。

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爲,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

天才,總有過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簡直是一無所能;甚至可說他的精神與他的心也是一無所能。這是一種狂亂的爆發,一種駭人的生命,爲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勝任的。“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它的過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這痛苦逼迫他行動,不息地行動,以小時也不得休息。”他寫道,“我爲了工作而筋疲力盡,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他甚至不願分出時間去飲食睡眠。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業不起影響。他只以極少的麪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難的生活也極度悲觀起來。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獨。他甚至說過:“我的快樂是悲哀。”

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着,他孤獨地思考着,他孤獨地工作着,他孤獨地看着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着自己。死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爲他還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

或許,孤獨創造意志,而意志,則創造英雄!

《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篇二】

“他不幸的關鍵,他一生的悲劇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堅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掙扎,卻無力抗爭。他活了九十歲,一輩子沒休息過一天,沒享受過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鎮,他父親是卡普雷塞鎮和丘烏西的最高行政官。米開朗琪羅六歲喪母,幼時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那裏。後來,他打趣說,皆因吃了這個乳母的奶,他才選擇當雕塑家。

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時人評爲頗具古派的狂熱。隨後,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穌之死》中死去的耶穌躺在永遠年輕的聖母膝上,似乎睡熟了。

1501年春,一塊巨型的大理石交給了米開朗琪羅,碩大的《大衛像》由此誕生。

1508年,教皇命令這位根本不懂壁畫技術的畫家,去畫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因爲教皇的固執,他只好讓步執行。在工作疲勞與焦慮之外,還有家人那些可惡的糾纏。他們全家都靠他養活,濫用他的錢,拼命壓榨他。

就是這樣一個薄情寡義,充滿妒忌的環境,一邊是毫無見識,只知盤剝他的家庭;一邊是不斷窺伺他,期待他失敗的頑強敵手。米開朗琪羅只能在其間掙扎苦鬥。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

可他付出了何等絕望的努力!

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後,他回到佛羅倫薩。在這相對平靜的時期,米開朗琪羅製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現藏盧浮宮的《奴隸》。

1544年夏天,他深切愛念的人——維多利亞去世了。在這嚴肅而平靜的友誼中,米開朗琪羅完成了他最後偉大的繪畫與雕塑作品:《最後的審判》,保利內教堂的壁畫和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嚴格的僧侶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結實的體格,卻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兩次患惡性瘧疾以後,他一直沒有復原。結石,痛風,各種各樣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

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聖母哀悼基督》。14日他發燒了。他的朋友勸告他不要外出,他卻回答說:“有什麼辦法?我病了,而我不論在哪兒都得不到休息。”

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應躺在牀上。當着朋友和僕人們,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遺囑。他將“靈魂交給上帝,肉體留給塵土,”他要求“至少死後回到”他親愛的佛羅倫薩。接着,他“從可怕的暴風雨轉入及其甜美的寧靜。”這是二月的一個星期五,約下午五時,正是日落時分……

他終於休息了。他達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標:超越了時間。

羅曼·羅蘭將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峯。“聳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我們從遠處就能望見他險峻的輪廓,隱沒在無垠的天空。”

我若是他,會有怎樣的宿命,他艱辛痛苦的顛沛流離和他的美德,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福運。

《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篇三】

1

米開朗琪羅生活在偏執、激情、瘋狂的時代,他在佛羅倫薩這個藝術的殿堂,因爲生活與政治多重因素的影響,也成爲當時藝術界的一個矛盾體。

他曾經看不慣祖國的藝術,但卻深愛着自己的祖國;他瞧不起自己的家庭,卻不能擺脫家族的一絲一毫的牽連,爲了家族的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他承受不了超負荷的工作量,卻堅持在每一件他參與設計與製作的作品中,事事親力親爲。

他在自己的鬥爭中艱難地掙扎着,內心的苦楚常常令他身心俱疲,痛不欲生,但他仍然爲自己而驕傲,爲自己的作品而驕傲。

這就是在佛羅倫薩極具盛名的雕刻家----米開朗琪羅。

2

他一直在狂熱中生活。渾身集聚着的旺盛力量所造成的痛苦迫使他行動,不間斷地行動,一分一秒都不能休息。

3

他獨自一人。他仇視別人,也被別人仇視。

他愛別人,也被別人愛着,人們既欽佩他,又都因此懼怕他。

最終,他引起人們一種有如宗教般的敬畏。

4

他是世界的執掌者中一位,人們欣賞着他用自己的才華創造出來的作品,如同欣賞我們祖先的豐功偉績一樣:再也想不起流過多少鮮血。

看完米開朗琪羅輝煌而又極富傳奇的一生,“拼搏”二字是他的人生詞典中出現最多的字眼。

拼搏是人生永恆的話題,無論你是天才還是平凡人,都會爲了成功放手一搏,哪怕前功盡棄,哪怕遍體鱗傷。只有拼搏過的一生纔是有意義的人生。

他無論深陷何種境況中,都迎難而上,從不退卻。

不斷追求完美的藝術理想和不去的人格使他奮起抗爭。

雖然命運的悲劇無法避免,但米開朗琪羅拼搏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今天繼續學習。

5

心中的想法是一個人最強大的武器,你可以爲了心中所想放棄現實生活中的名與利,你可以爲了心中所念不顧世俗的眼光。

米開朗琪羅生活在一個文化與思想並行的多元化的年代,面對自己的內心想法相悖的任何觀點,他從不附從別人,在真理面前,他從未退縮過。

昔年,是他製作的藝術動力,時刻準備着爲藝術獻身;孤獨,令無數人反感,但米開朗琪羅卻虔誠地享受着只屬於自己的孤獨。

他擁有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從不與社會大衆爲伍,不被名利誘惑。

他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堅持,及時最終只有孤獨相伴,也從不孤獨。

6

這就是一個藝術家光輝而又燦爛的一生,但他從未因爲自己的點滴成就而驕傲,相反窮其一生都在藝術的道路上從未停歇過,用他自己的話說從未浪費過一分一秒。今天的我們何曾有這種胸襟,何曾有這種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