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夢的解析》有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

  讀《夢的解析》有感一:

夢的世界,飄飄渺渺,變幻多端。有時像風一樣,倏忽之間吹過,留不下半點影子;有時記憶刻骨,激起心裏涌動的情感,多次回味;有時是零散雜亂的,摸不出半點頭緒,讓人迷茫不解;有時是有着清晰的邏輯,完整的就像真實的人生,忍不住去懷疑這是不是意味着什麼;還有時候就像是現實人生的在另一個維度的插入,過渡銜接的那麼完美。

夢,究竟是什麼?通過閱讀,我慢慢發現:夢是人們情感的“鏡子”,人睡着了,理性也就入睡了,但情感活動卻不會終止,它會以或顯或隱的方式展現出個人的情感,如果你對自己的夢境一笑而過,那麼你就錯過了挖掘潛意識中的自我的機會;夢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測試器”,它告訴我們未知的東西,當然是以它的方式,並非古代的那種迷信。當身體狀況出現細微的改變時,清醒的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但夢卻能敏銳的察覺並表現出來;夢也是我們心理健康的“安全閥門”,它解除了人心中的束縛和壓力,讓人自由思考,讓我們瞭解自我的深層心理知識,以及身體和生理變化,因爲在夢中個人便是主宰,你沒有後顧之憂,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可以盡情的發散你的思維,當然,這些是夢中的“你”所感受不到的,只有通過現實中的你去細細思考,你才能從中感悟到你的內心……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曾說:“能理解夢裏千種風情者,必能發現其對人間萬事萬物的重大影響。”對夢的解釋與分析,不同的學派持有不同的觀點。

我個人認爲,之所以對夢的解析答案多樣,還是由於夢的特點決定的。因爲它不是普遍的素材,很難具備客觀性和真實性,而且因爲它僅僅存在於人的意識中,很難將它完整的從人的意識中剝離出來作爲實驗的素材。但是,就現在而言,對於夢的世界,大部分學者還是都承認了夢是通向人類內心的奧祕之路,而且夢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分歧點在於怎麼去真正的瞭解它,去分析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然而這個卻很難通過實踐去檢驗。所以,我們必須在解析夢的過程中不斷努力,吸取前人的成果,並加以分析比較,才能往前走。目前我所瞭解的夢是從弗洛伊德前輩那汲取的。

他對夢做了較詳盡的解釋,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舉出大量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他的方法,很多還是其他派別針對他的方法提出的反例。目前的自己尚在初步入門狀態,而且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關於夢的理論僅僅憑愛好來支撐自己。但是,我相信:If I am hard enough,I will make it.

  讀《夢的解析》有感二: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個在心理學史上頗具盛名的心理學家。《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學奠基之作。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一部改變歷史的書,它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爲“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作品”。作爲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學方法來分析研究“夢”的著作,它是現代人非讀不可的最具價值的傑作。

《夢的解析》的出版,像火炬一樣照亮了人類深層的心理活動,揭示了許多隱藏於心理深層的奧祕。該書不僅爲人類潛意識的學說奠定了牢固的基礎,而且也建立了人類認識自己的新里程碑。有史以來,它第一次科學地告訴人們:人爲什麼會做夢?人爲什麼會做奇奇怪怪的夢?夢意味着什麼,訴說着什麼?夢將我們引向何方……

開篇第一章,作者簡述了1990年以前早期作家對夢的見解,並簡述了夢的問題在當代科學中的地位。隨即通過一個夢例的分析,轉入第二章對解夢方法的討論。在這章節裏,作者較詳細地分析了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愛瑪打針夢,說明“夢可以加入到精神聯想中,這個聯想可以從病態觀念進入患者的記憶。第二步就是把夢本身當成一種症狀,並將解夢法應用其中,這些症狀就會解除”。並且,“一個人無法將整個夢作爲注意的對象,只能注意其內容的各個部分”,提出“夢是願望滿足”的觀點。在第三章中,作者通過一些生活實例的夢以及自己的邏輯分析,得出“夢是願望滿足”的結論。作者由別人可能對其提出的質疑進入第四章的討論。作者在這個章節裏,收集了一些看似與其論斷相悖的夢的例子,對其進行了分析,最終證實“夢是願望滿足”的結論。只是,夢並不總像第三章的例子顯示的那樣,是不加僞裝的願望滿足的夢。這些看似不是願望滿足的夢,其實是通過產生其反面而對事情進行曲解,夢中顯現的那份情感因而達到了曲解的目地。即是:夢進行了僞裝,變形是一種有意而爲的僞裝手段。“在願望滿足難以辨認和僞裝的地方,肯定是有自我防禦這種願望的一種傾向,由於這種防禦,願望無法自己表達,只好以一種變形的方式出現”。“作爲夢構成的主要起因,每個人心裏都存在兩種精神力量(傾向或系統):一種形成願望,由夢表現出來;另一種對這個夢的願望行使審查制度,由此迫使它變形”。

前四章中,作者以一個交談者的口吻由一個個夢的分析,向我們展示了讓人捉摸不定、申奧玄妙的夢。夢,作爲一種無法通過直觀的感覺而被科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精神產物,作爲一種尋常、普遍卻爲廣大人羣所迷惑,感到離奇萬分、不可捕捉的精神活動,在弗洛伊德的層層剖析下,讓我們初步瞭解其本質,揭開其神祕面紗,就像層層包裹住的蠶蛹被抽絲剝繭那般。未曾涉獵此作品時,我感到夢是撲朔迷離的,根本無法進行解讀。那些在生活中被認爲不可能的事物,那些在生活中似乎不曾見過的事物,那些潛藏在你腦海中、不曾被記起的年代久遠的事,那些你從不曾意識到的事,那些在生活中如雁過無痕般的事,在夢裏是那樣真實,那樣讓你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它們在夢裏被組織起來,看似雜亂無章,卻讓你無可置疑,且滿含深意,揭露你內心或醜惡或善良的一面,把你壓抑已久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得到一種大程度的宣泄滿足。不管你是怎樣地表現與人前,在夢裏卻再無法僞裝你的想法。我想,自身再怎樣高明的僞裝也敵不過夢的僞裝。在這四章,作者所引用的夢例,讓我瞭解到一點:夢中所出現的內容大都有跡可循。它們或許是最近發生過的一些事的某一片段,或者是由新近發生的一些事激起了潛意識裏與之相聯繫的一些片段記憶,它們作爲夢發生的刺激物,激發了夢的產生。因此,當我們分析夢的時候,便可從這些零星的記憶碎片裏整合出有用的信息,作爲夢的分析線索。當然,就如作者在第四章中所述,夢是會經過變形從而實現僞裝的。我們在分析夢的時候,應該切記不可被夢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進一步剖析其深層內涵。另外,我也認識到一點:要想解析一個夢,瞭解做夢人的生活背景很重要。在書中,作者經常都會通過做夢者的生活背景,瞭解做夢者的生活,從而找到夢中與現實生活中相契合的點,進而對夢的內容進行解析。

但是,我對弗洛伊德的“夢是願望的滿足”的這個觀點並不100%認同,最多就有80%的認可度。即是說,我認同夢很多時候是願望的滿足,但我不認同所有的夢都是願望的滿足。弗洛伊德說“肯定會有不加僞裝的願望滿足的夢”,那些僞裝的夢經過解析也是願望滿足的夢。既然夢如此善於改裝與變形,那麼,如果,把願望滿足的夢當成一個硬幣的正面,改裝的夢當成硬幣的反面,那我們爲什麼不可以說那麼願望滿足的夢其實是已經被改裝的夢?我覺得有些改裝的夢可以被解析成願望滿足的夢,但是那些願望滿足的夢是不是經過更進一步的解析又可以解析成那些僞裝的夢?畢竟夢如此善於僞裝。另一方面,我覺得,不可能所有看起來不是願望滿足的夢最後都可以被解析成願望滿足的夢,肯定有些夢並不是願望滿足的夢,並且沒有加以變形。 接着,作者轉入到第五章《夢的材料與來源》的敘述。作者首先敘述了“夢中的最近印象和無關緊要的印象”,然後是“作爲夢來源的幼兒期體驗”和“夢的身體方面的來源”,最後作者分析了一些典型夢。作者在這章提出:“引起夢的那種願望,以及願望的滿足,都來自兒童時期,因此會驚奇地發現,帶有所有衝動的那個孩子仍然留在夢中”。這是弗洛伊德的一個重要觀點。他認爲,童年對每個人而言是一個最重要的階段,絕大部分夢的材料都來自於自己的童年經歷。有時我們會夢到一些陌生的環境以及陌生的事物,他認爲這些所謂的“陌生”只不過是被我們的意識所遺忘的童年經歷,是我們忽略的結果。但是,它們卻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裏,在夢裏被髮掘出來。“我們對夢的分析越深入,常常會發現童年的體驗越多,因爲這種體驗會在夢的隱意中發揮夢來源的作用”我相信,童年的經歷會被我們遺忘,從而潛藏在潛意識裏,被我們當成陌生的事物對待。當做夢者的經歷與其相聯繫時,做夢者白天的經歷便會成爲一種刺激,作爲潛意識裏童年經歷的提取物,進而把童年經歷提取出來進入夢中。我想,童年經歷作爲夢的來源這在那些童年受過傷害或留下童年陰影的人的身上體現得會比較明顯。那些受傷的經歷會較其他人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夢裏,還會經常引起他們的驚醒。作者在這章節裏也引用及分析了許多與童年經歷相關的夢的例子。這些夢,經過解析之後,都源於童年經歷的體驗,從而出現在夢裏,勾起做夢者的記憶。另外,作者還闡述了自己來自肉體刺激的夢的觀點。他認爲,肉體的刺激只是充當一種感覺的滿足。精神生活中常常會遭遇到需要壓抑的願望,這些願望得以實現的機制存在狀態和工作秩序,當睡眠期間出現肉體的不快事,夢的活動便會利用這種感覺來獲得滿足,“因爲另一種受壓抑的願望或多或少還保持有審查作用”。

在第六章中,作者闡述的是“夢的工作”。本章中,作者通過介紹夢有怎樣的運作方式以及夢是怎樣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夢的僞裝來闡述夢是如何運作的。我覺得夢的濃縮作用、夢的移植工作、夢的表現手段和潤飾作用作爲夢進行僞裝的方式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這也是解夢的意義所在。揭開了夢進行僞裝的這些手段,夢所要表達的意義也就基本清晰了。但是,對於“通過夢中出現的那些數字和計算,夢的工作存在及其不拘形式處理其材料(夢念)的方式很有啓發性”“迷信常常認爲,夢中的數字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這一點,我覺得帶有一種很大的玄妙感,但解開它的謎底卻是整個夢的意義的關鍵。正如文中所說,夢中的數字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那麼,解答了這種意義,就可以確定夢要表達的意義的方向。作者在其中舉的一個男人的夢中所包含的數字——1882年和28歲,正好是解答這個夢的關鍵。作者對於荒謬夢的解析讓我覺得很有意思,這也讓我覺得解答這類夢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作者對於象徵夢的解析,我並不太敢認同,特別是作者總是用性的觀點去進行解析,特別是對於兒童的夢所隱含的性的成分。我不是對性這一話題有偏見,只是覺得有些夢不一定就是包含性的成分所在,即便它包含可以作爲性的象徵的內容。那些可以作爲性的象徵的內容不是必須要被翻譯成性的語言。

我覺得弗洛伊德在解析《夢的運作》和第七章《夢過程的心理學》這部分是很詳盡的,而且對夢的解析也很到位,涵蓋了夢的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推崇和借鑑的。弗洛伊德在這部分對夢的解析很容易就讓人產生共鳴。關於夢中的感情的解釋,關於夢中荒謬夢的解釋,大部分人應該都有過切身感受,甚至有一拍即合的感覺。在這部分裏,作者所闡述的觀點,都很符合夢的特點,是對夢的運作的一種很合理的解釋。例如,在第六章第六節中作者提到:“夢中體驗的一種感情絕不亞於清醒生活中體驗到的感情強度”。即是說,夢中的你感到害怕抑或開心,夢中讓你害怕或開心的事物或許是假的,但這些自然流露的感情卻是真實的。

通讀全書,我對弗洛伊德“夢是願望達成”的觀點並不是十分贊同,但也不是認爲這個觀點沒有可取之處。弗洛伊德在全書中論述的觀點大部分我也是贊同的,但是部分觀點我覺得還是有待論證的。全書中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大多是基於自身的體驗以及他的病人、朋友的夢而進行的感性總結,必然會有自身的侷限性。就如我們所知的,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學家,他對於人類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將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廣到普通人身上,大多數人是不接受的。另外,由於夢的特性,就像是玄妙、不可捉摸似的,對夢的研究很難進行實驗研究,進而得到科學論證,使得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沒有科學的旗幟的支持,缺少了科學的精神領導。除此之外,對於弗洛伊德闡述的夢中隱含的性的成分,我並不是十分贊同。

既然夢所代表的是過去而不是未來,而人們所關心的是對未來有何影響,那麼,對夢進行解析又什麼意義呢?我覺得,通過對夢進行解析,一方面可以讓人瞭解自己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是可以把握自己,緩和壓力。

並不是所有的夢都可以被解釋的。但是,通過對一些夢的解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因此,弗洛伊德的這本著作對我們現今的學術研究仍有很大的價值與參考力。

  讀《夢的解析》有感三:

本書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弗洛伊德是通過大量的臨牀病例的分析和總結得出結論:夢並不是毫無意義的精神活動,而是願望的滿足,是潛意識中性慾在作祟,他不僅是解答正常人潛意思活動之謎的關鍵,還是通達病人人格的捷徑。

夢的工作主要有四種作用:

凝縮作用、移置作用、象徵作用(形象化的安排)和潤飾作用。

我們所知道的夢中大部分的凝縮作用可用以下方式加以總結:夢內容的每一個元素都被夢念中材料“多重性決定“的,它並不得自夢念中的單一元素,而是可追溯到所有元素,這些元素在夢念本身中並沒有必要彼此緊密聯繫着;他們可能隸屬於這些思想結構中分離最遠的區域。

移置作用:在夢的工作過程中,有一種精神力量在發揮作用,他一方面剝奪具有高度精神作用強度的元素,另一方面這利用多重性決定作用,從覺有較低精神價值的元素中創造出新的價值,然後各自途徑進入夢的內容中。是一種精神強度的轉移和移置作用,結果是產生了夢內容與夢念之間的差別。

象徵作用:說相同語言的人會使用相同的象徵,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相同的象徵確實超過使用相同的語言。有些象徵具有普遍的單一意義,大多數成人的夢經過分析都可以追溯到性慾。

潤飾作用:它笨拙的修補着夢結構上的漏洞,夢便在表面上失去了荒謬性和不連貫性,近乎一種可以理解的精神模式了,但是他的努力並不常常活動成功。

總結一下:夢,它千方百計的要逃脫稽查作用,並利用各種精神強度的移置作用,甚至把一切精神價值都加以轉換。思想必須完全或者主要以視覺或者聽覺的記憶痕跡材料再現出來,因此又使夢的工作在新的移置作用是必須做出表現力的考慮,大概爲了製造出夜間的夢念更大的強度,於是就由夢唸的各個成分構成廣泛性的濃縮作用而達成這個目的。

無須注意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係,夢以它某些形式的特徵最終爲原來的邏輯關係披上了一層僞裝。與夢的觀念內容相比較,依附於夢唸的任何感情都較少變化。這種感情照例受到壓制。當他們被保留是,他們就脫離個原來所屬的觀念與同一類性質的情感結合起來。只有夢的工作的一部分,即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覺醒思想的修正材料,才與其他一些作者企圖以構架夢的全部活動的觀念有某種程度的吻合。

夢會被遺忘,有迴歸作用,夢是睡眠的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