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1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爲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一、純真的愛心澆灌着稚嫩的花朵。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幼兒。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對每個孩子一切都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幼兒信服。因此在我的班級,每個幼兒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感受着我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着幼兒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幼兒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感化着幼小心靈。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爲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三、尊重每個孩子綻放豔麗花朵。

最好的教師要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愛幼兒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不傷幼兒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幼兒進步的外因,幼兒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兒,幼兒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讓每一個幼兒在學校裏擡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幼兒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爲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2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願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爲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並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慾”這一章,很有啓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說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說即使有問題也不願提出來。面對這種現狀,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於不疑處有疑”。“於不疑處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爲什麼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第三引導學生善於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儘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是什麼?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小說: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特徵、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爲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我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啓發很大。尤其是後一點,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基本都是從文章的文體特點進行學習指導,在深度引導解讀中也常常遵循—寫了什麼、怎麼寫出來的、爲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這樣的步驟,但就是控制性學習太強,自主發問式的自主學習實踐只是偶爾爲之,遠遠不夠。看了李老師的文章,我增強了信心,我願多點耐心、愛心,增加些智慧,少點近利,多點遠見,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說無益,不如行動。自主課堂請從逼問開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3

讀李振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收穫頗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四章《走出教育誤區》中的一節《教育也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中,李老師這樣說:根據我的教訓,教育者要儘量避免在這四方面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打學生,用語言傷學生的自尊心,冤枉學生,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對他絕望。

當我讀到這四個方面時,感覺有如五雷轟頂,映照出我的種種不足。其中,冤枉學生這一條,使我備感慚愧。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一次上課鈴響了。我站在教室門口“監督”學生上課。同學們大多都飛快地回到教室。第二遍鈴響過後,我突然看見我班頑皮男生小勇興沖沖地跑進教室。我想:“這小子肯定是跑到操場上玩了,纔會遲到!肯定是這樣的,準沒錯!”一下課,我把他叫到講臺前,嚴厲地批評他上課遲到。平日裏大大咧咧的他這下可急了,我看到眼淚在他眼圈裏打轉。“您冤枉人,我根本沒玩。一年級二班的小同學在廁所裏沒有了紙,我給他送了紙纔回來晚的!”我的腦中“轟”的一下,是呀,爲了改掉他的一些壞毛病,我讓他多多做好事的!我知道錯怪了他,連忙道歉。他卻氣乎乎地走了,以後幾天都不怎麼理我。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作爲老師的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注意到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學生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我們不能拿老眼光去看人,這樣很不利於學生改正錯誤。有時老師由於急躁的情緒或一時不冷靜會說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羣之馬,我怎麼會遇上你這樣的學生!”“咱們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個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無藥可救了,還是回家自學去吧!”“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陽就從西邊出來!”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嚴重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時,教師一句傷學生的話,就可能使學生永遠不能原諒老師,產生對立的情緒,教育工作就更難進行了。

李老師的書通俗易懂,是他多年的經驗總結。好好讀,認真品味,我們一定有很多收穫。相信學生,學生具有可塑性,是我最大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四篇4

本學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受了作爲一名教師從教30年的酸甜苦辣,既有初爲人師的愧疚,也有與學生心靈相通的經驗感受。

作爲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他說:“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他說:“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在以前,對於他說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爲,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爲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爲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師的啓發,嘗試與學生打成一片,發現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學生在課間能這麼親切地跟你玩,但在課堂裏表現卻很好,不會漫無紀律,而且很活躍,這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但以我從教兩三年的教學生活看來愛是教育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是唯一的元素。在教育發展的現階段,嚴格要求比尊重理解還要重要。愛和嚴格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並行不悖。只有愛,我們必被欺負得體無完膚。

最後摘錄幾句鎮西小語,和大家一起共勉!“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