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傳授人》優秀讀後感

最近,我又一次回顧了一本非常經典的反烏托邦小說《記憶傳授人》。大致內容如下:在一個沒有戰火騷擾的烏托邦社區裏,人們安居樂業。即將快滿十二歲的喬納思也是如此。在社區裏,人人都穿一樣的.衣服,住一樣的房子,用一樣的傢俱。若發生了意外事故,輕的可向上呈報,從而獲得藥品;若重的可送往醫院。工作是由人分配好的,配偶也是由人精挑細選得到的,甚至孩子也不是親生的,而是由擔任孕母一職的人所生,之後分配到家庭中。每個家庭一男一女。每年,社區都會爲一至十二歲的孩子舉辦一次重大典禮,告知孩子幾歲可以幹什麼。十二歲的孩子會得到工作。而十二歲的喬納思被分配到了社區的最高榮譽——記憶傳授人一職。可在訓練過程中,他發現“解放”不過是安樂死,而支撐整個社區的只不過是謊言,他決心改變一切……

《記憶傳授人》優秀讀後感

讀了此書,我感慨良多,雖說我們生活在和平之中,但世上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戰亂之中:如里約奧運會期間出現的一支難民隊伍;

里約奧運會期間,一個敘利亞的小男孩半邊臉淌着血,被救到救護車上,一臉懵懂,無助地安靜地坐着。他們肯定做夢都想着在烏托邦中生活。全社會的人們都希望,以後奧運會再也見不到難民隊伍。但烏托邦針真的那麼好嗎?書中的烏托邦,完全由長老會所控制,爲保持收成穩定,沒有四季變化:爲了人們不陷入糾結,傢俱、房子、衣服都一模一樣。九歲以下不能騎單車,八歲可以做義工……人們已經被條條法規所約束,生活沒有感覺。這是多麼可悲啊!

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曾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顧,兩者皆可拋。”我們嚮往和平的烏托邦,但我們更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