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爲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又爲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下頭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摘抄如下,讀後感略)。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終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當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能夠爲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我的思想寫下來,比着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一樣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我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堅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着”是事實。我此刻異常提醒你,期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先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一樣。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境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我,而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2

家書,一筆一畫寄託着對家人的牽掛。在古代,“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一封家書“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達思念?

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中飽含着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期望,滿含着對藝術、人生的思考、對立身處世的叮囑。小到對音樂的見解,大到國家大事,字裏行間,滿含着愛。

回望宋代,陸游年邁時“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滿紙空。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自嘆徒勞,卻又“寄語紅橋橋下水”,不甘浮於心間,借水懷人。

回望明代,袁凱百無聊賴時收到家書,卻“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告誡兒子,當兒子取得成就時又絲毫不吝嗇他的讚揚——“東方升起了一顆星,這麼光明,這麼純淨,這麼深邃;替中國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信中,傅雷對兒子也極爲嚴格,將錯誤嚴肅地提出來,嚴厲地要求兒子一一改正,但是,這無不表達着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期盼和愛,即使相隔千里,兒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諄諄教誨的父親,教他立身處世。信中同時暗含着苦,令人唏噓——父母不能陪伴兒子的苦、傅雷夫婦不能見到孫子的苦、傅聰未能盡孝的苦……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匯成一封封書信,將自己的思念寄給遠方的親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卻不能洗刷內心的思緒。即使異地相隔,也不能阻斷親人那熟悉的字跡,那倍感親切的家書。

驀然回首,家書已離我們日漸遠去,網絡架起了溝通的橋樑,即使相隔萬里,彷彿近在咫尺。科技發達的今天,書信已經漸漸趕不上時代的腳步,驛站的消失,見證了一個國家的崛起。書信象徵過去,科技代表未來,但無論是書信還是科技,都滿含着一代代人的家國情懷。

傅雷的家書,只是近代的一個縮影,它隨着歷史而失去在通訊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親情永不消逝,家書,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達與寄託。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3

愛在最深切的關頭—題記

我拿着這本書,不大,剛剛好,但沉沉的。傅雷和傅聰這對父子在讀之前進行了瞭解,一個是著名的翻譯家,一個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教材中說這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又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似乎有些矛盾,我的心中也因此打了個大問號。於是我翻開書頁,認真領悟。這是父親寄給兒子的家信,飽含着父親對身處異鄉的孩子的擔心與思念。果然,翻譯家對於孩子的教育不一樣,更像是與友人之間對藝術的談論。但父母對子女永遠都是愛之深情至切,傅雷也不例外,他在信中常常寫到對兒子的思念,兒子剛走便想要提筆寫信,有時一寫就止不住,但又害怕兒子會厭煩便草草結束。這更像是現在常說的“中國式教育”中的父母——以子女爲自己生活的全部,對於他們的愛也是卑微的,這可能就是那一輩兒人所謂的深沉的愛吧。但又有誰曾想到,在成爲亦師亦友的父親之前,傅雷曾經是一個“狼父”,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往往通過暴力完成。但正如信中所寫——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信中往往有關於藝術的探討,我想這便是我問題的答案。家書中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與此同時,家書中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和藝術修養。想起初一時給母親寫了一封信,被我用牛皮紙信封包好,交到母親手裏,但由於妹妹太過調皮,信封被撕成兩半。一天,我問母親信的去向,我本以爲母親會將此拋之腦後,令我驚訝的是,她一直收藏着信,就放在衣櫃的深處。我想父母的愛就如同雲朵上的夢,愛在最深處。父母的愛,像溫泉中的細流,溫潤可親;父母的愛,像花園旁的玫瑰,鏗鏘有力;父母的愛,是黑夜裏的油燈,指引方向。父母,爲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爲我們好,能夠有助於我們的,他們儘量地給。他們只不過希望我們也能告訴他們,我們的憂,我們的樂。父母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希望追在兒女後頭。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4

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傅雷家書》,影響了幾代人。到底是什麼東西打動了這許許多多的讀者的呢?僅僅是傅雷偉大而深沉的父愛嗎?讀完整本書後,我感覺不僅如此,更多的是傅雷那獨特的人格魅力。

面對書中這些質樸、真摯的文字,我感觸頗深。

家信中傅雷曾對傅聰說:“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纔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這是要告訴兒子,要多去接觸外來的事物,或許會對音樂藝術產生新的看法與體悟,藉此改變自己現在的不足。同時也是關心兒子,希望他能適當休息,不要太過勞累的一種方式。

作爲讀者,讀到這段話,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誨。現在的我們這些學生,面臨着繁忙的學業,每天爲了成績憂心忡忡,思緒混亂,如果我們就只是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那豈不是早晚有一天會分崩離析?所以,我們不要太苛責自己,“要不是跳出自我的牢籠”,去接受大自然的美好。聞一朵花香,聽一陣鳥鳴,感受一縷陽光的溫暖,這難道不比自己整天愁眉不展要快樂的多嗎?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我們才能在學習上笑對困難,勇敢克服。

等到這時,我們的心就彷彿像沉入深海一般寧靜,纔可以沉思默想,去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一番,從而對這世間萬物的種種都會有着全新的認知與看法。對過去的自己重新做一個評判,改變自己的不足。

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過在向更好的一個自己邁進。

所以,此刻,放下手中的手機或電腦,多出去走走吧,不要一味地沉迷於自己單調乏味的世界中,“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去感受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去感受世界的點滴美好。

《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悉心指導,也同時引領着所有閱讀該書的讀者一起,朝一個更好的方向前進,這或許就是它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5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6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7

這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這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爲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者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爲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爲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8

在年味飄香的寒假裏,同學們有的忘記了學習的緊張,早已放鬆了心境,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堅持不懈,沒有絲毫的怠慢。當我讀完《傅雷家書》後,我也勵志要做一個持之以恆,應對困難不屈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書》中令我深受感悟的還是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說長道短,而是充滿哲理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的藝術品,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我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父親做一些新鮮的養料,同時也能夠間接傳佈給青年;第三,借通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資態方面。”傅雷經過給兒子不斷地寫家書並寄給兒子,是想讓傅聰明白,不管何時,不管何地,我們都要做一個有尊嚴,敢於拼搏,無私奉獻,人格卓越的優秀的藝術家。從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對孩子嚴肅而又真誠。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極想讓自我的兒女早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由於迫不及待的想讓他們早日成功,早日能獲得名氣,而不斷地給兒女增加負擔,正是這一點點的負擔,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務,卻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罵、不斷地給孩子增加負擔來培養孩子的,他經過自我不斷給孩子寫家書來告誡孩子,讓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濃濃的父愛,讓孩子也成爲家長們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長中的榜樣,家長們也應虛心學習傅雷的教育方法,而處於青少年的我們也應當做一個人格卓越,德藝俱備,應對困難不屈的人,同時我們也不能辜負家長對我們的期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9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翻開家書,攜眷一顆赤子之心,進入了傅家的世界。

傅雷做學問孜孜矻矻、俯首案前、白首窮襟。他身爲一代翻譯巨匠,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有着獨特的藝術鑑賞力,對其遠隔萬里的長子傅聰,通過家信言傳身教,封封家書、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流露着他嚴苛與溫情的父愛,加之其子的天賦與勤勉,灌養了享有世界美譽的“鋼琴詩人”。

知感恩。青年人的眼睛望着前面,飢渴一般忙着吸收新東西,忘記往回看,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爲了避免誤會,定要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通電話的暖心問候,三言兩語的現狀彙報,足以讓人得到絲縷慰藉。要真誠。知之爲之,不知爲不知。有了真誠,纔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僞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然而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做後盾的,也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懂拒絕。隨和的脾性會失去很多個人時間與空間,老在人堆裏,缺少了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不能好好整理、歸納,懂得適當的不出席不必要的聚會,有時不妨直說:我有事。勤讀書。天資不足,苦功步足。鼓勵多讀書,有計劃有系統的正規讀書,不是消遣驅時的讀書。做好讀書檯賬,摘抄妙筆益言,記錄思考過程,撰寫讀後感言。勞逸結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閒暇時光登高望遠,在大自然盪滌心中的塵俗,去博物館欣賞作品,無形中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靈的健康。

《傅雷家書》正如羅曼·羅蘭語:“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願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福”。傅父家書的養料,惠及着每位讀書的孩子,它猶如家父的溫情臂膀助力前行。正值傅雷夫婦仙逝五十週年忌,巧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與他們相逢,記下感言,致上緬懷,也分享給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0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外出的遊子,牽動的是家中父母的心絃,愛子如命的'父親,只能將一句句叮嚀仔細封在信裏,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過大洋。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些話語,出自於一向嚴厲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願兒子放棄學習。對孩子的那種殷殷期盼,嚴厲或溫柔的叮嚀,這副姿態,又與天下哪個父親有異呢?

深夜中,燈下有父親在幫孩子批改作業,也許這些父親無法像付雷一樣,給予付聰很大的幫助,但他們無一不在盡全力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傾注在簡單的叮嚀中,這些叮嚀無非是幾個錯別字,幾道幾何題的要點,可這其中所含的父愛,一點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口吻,帶着對兒子的心疼,不斷勸說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鬆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從不放鬆對兒子的要求,卻依然爲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擔憂。這多像我們的父親,偷懶時,他們訓斥、催促,但當你把所有精力傾注在學業上時,父親們又擔心我們的健康,逼着我們去鍛鍊。

似乎父親永遠不能與我們合拍,永遠在阻止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們大多愛溫柔的母親大過於強硬的父親,但這一句句讓孩子們厭煩的叮嚀,又有哪一句不出自於濃濃的父愛呢?

讀着這一封封家書,好像在其中看到了無數父親的影子,他們的叮嚀,是對孩子最深的愛與期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1

這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爲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爲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爲一個指路人,爲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爲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爲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爲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爲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爲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爲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爲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爲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爲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爲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爲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爲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2

有人在教育的斜坡上滑雪。而他們的故事,劃出國界。

傅聰,隻身漂泊海外,遠赴重洋,追逐夢想。東歐很冷,赤手彈琴沒一會兒手就凍僵了。傅聰,就像藍天上翱翔的風箏,無論飛的多高多遠,傅雷,他的父親,心緊緊繫在長長絲線的一端,那一頭,中國成立之初,根基不穩,時局動盪不安,政治輿論如銳利刻刀,稍有不慎,家財性命便零落成泥碾作塵。但是,傅雷隨着“風箏”的每一次飄搖而悸動,目光隨着線的痕跡追隨遙望。用素質墨香爲兒子帶來深沉愛意。那時消息閉塞,通信艱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隔着萬水千山的父母,在首都放飛紙薄情濃的書信。無論時局多麼瞬息萬變,只有那堅定不移的愛永恆,爲漂泊在外的兒子構建意一隅溫馨港灣。

傅雷嚴厲,卻又慈愛,信中的他僅體現出他是一位盡職盡責的父親,卻又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寫給傅聰信,大多講述生活瑣事,人生之道。傅雷是兒子最忠實的粉絲,且提供着寶貴的意見。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深情。最樸實的愛打動着我,打動着每一位讀者。款款的引導,悄悄的深淺,細細的回味,靜靜的領悟。純真的情思常含在層層遞進的意會當中。像一燭燈火,溫暖心房,似小小棉布,包裹着心最柔軟的地方。

傅聰是否會懷念那段在飽含濃濃父愛書信,浸潤在親情中的那段時光?可後來,周多變故,陰陽兩隔。無奈,落絮隨風飄塵埃。但是,父愛卻永遠保留下來了吧!

陽光下,傅雷家書的書頁被風吹動,我想,人生路上,所有的成長都有父母的見證,所有的瓶頸都有父母拔開,羊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有反哺之意,更何況我們?我們,該用多少感恩去回饋這傾注了所有心血浸滿愛意的無私?我們,又如何能回饋在迷途中親人給你的慰藉,在你難熬的時候和你一起難熬,高興的時候比你高興,天地之間,哪裏有比這更真摯,更無私,更永恆的愛呢?

大愛無聲,唯愛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3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着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後,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着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着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爲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後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爲藝術家”。

《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爲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爲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嘮叨,“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4

“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樑。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衆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着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裏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爲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說明是否收到……

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說,“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當兒子想離開波蘭時,他又仔細列出波蘭與蘇聯的利與弊。這種諄諄教誨與思想引領,讓兒子也變得審慎、嚴謹。

《傅雷家書》之所以能使人獲益良多,還因爲書中能見其廣博的胸襟。他能兼有西方文化的優雅與東方文化的穩重,能客觀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優點與不足,並將其融會貫通。他也對批評家的建議大方接納,深刻自省。他能公正對待兒子,他曾用“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來教導兒子,也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雅葛麗娜對愛情的一味追求來引導兒子的愛情。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有溫度和真情的書。當傅聰的前任老師過生時,他會特地在信中提到務必要祝他生日快樂。當彌拉生病時,他也單獨寫信問候。當傅聰遠赴重洋蔘加比賽時,他在信的開頭讓他記住祖國。他的關懷是衷心的,他的叮嚀是溫情的,他們父子的情感是真摯的,父子關係是和諧的。

我們總是會問,親情到底是什麼?父子之情到底該怎樣?我想,《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親情不是寵溺,也絕不是父輩與小輩之間的劍拔弩張。父子真正的良好關係應該亦師亦友,可在你身處險境時伸出援手,在你孤獨寂寞時送上陪伴,當你迷茫困惑時給你指明方向,在你成功驕傲時給你溫馨提醒。

家書,用筆墨讓親情團聚,用信封將親情送達。我想,這也正是“家書抵萬金”“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700字左右15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留下的作品更是經久流傳。而“傅雷家書”則是傅雷寫給他的兒子的信,涉及多個方面。現在看來,很有教育意義。

在寒假裏的這一天,我打開這本書,很快就投入進閱讀裏了。

從這本書裏,我讀到了傅雷對孩子深沉的父愛。信中的主要內容讓我看到了赫赫有名的傅雷“父親”的一面:他與他的妻子也像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關心兒子,把兒子當作精神支柱的一大部分,時刻憂心兒子的一切。正如評價所言:在一封又一封的信裏,除了閒談生活瑣事,還有藝術及爲人處世之道。傅雷旨在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期望其做一個“德藝雙馨,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一句一句語重心長的文字之後,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和殷切期望。

大多數生活中的父親,可能也是這樣吧!雖然總是不苟言笑,一臉嚴肅,但他們對孩子的愛卻一分也不會減少,但年少的孩子們卻總不能體會到這份愛的深沉。我也是一樣。小時候我最懼怕的人就是父親。他出門在外,兩三個月纔回來一次,每當父親回來,我都要心驚肉跳好幾天。父親總是板着臉,作對的事情也不表揚,最錯了的事,他銳利的目光一定會像我掃過來,沒準還會打我幾巴掌。漫長的童年時光裏,我就這樣懷着對父親的懼怕甚至是“恨”意,從不主動親近他,見到他就躲開,不肯讓他拉着我的手過馬路,甚至連作文本里也很少有《我的爸爸》這樣的文章...長大後,我漸漸嘗試理解父親,才終於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傅雷家書》雖只是傅雷寫給自己孩子的信,但裏面包含的作爲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摯愛教誨,和全天下的父親又何嘗不是一樣呢?這何嘗不是全天下的父親對孩子的真是寫照呢。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大師對話,讓人頓悟;讀一本好書,如同踏上精彩的旅程,收穫勇氣;讀一本好書,如同學習一份新知,收益頗豐。而《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