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範文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1

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歐亨利小說。這本書很好看。歐亨利寫的都是短篇小說。但是每個故事在最後都會有一次戲劇性的改變。當你真的高興的時候,他又給了你一個悲傷的結局,當你感到傷心的時候,他又會給你一個爲之驚喜的結局,當你感到高興的時候,他又給了你一個悲傷的結局。

歐·亨利,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爲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我最喜歡他作品裏頭的最後一片樹葉,講的是一個得了肺炎的女士,認爲窗戶外面的常春藤上最後一片葉子,掉落時就是自己的死期。他有一個朋友,是一個老頭,每天都在那嚷嚷說要換一副偉大的作品。可是他的畫布上還連根線都沒有呢。他聽到這位女士說她自己的死期就是那片樹葉掉落的時候很生氣。但是那片樹葉始終沒有掉落。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但是老頭卻病死在自己的家裏了。而他死的時候渾身溼透。手裏拿着顏料,最後一片樹葉其實早就掉落了,那個老頭在那風雨交加的夜晚,把那個葉子畫了上去。因爲那邊院子沒有掉落所以女士的病好了,但是他自己卻又染上了肺炎死了。

他專門偷保險箱裏頭的東西。最後他被抓住了,他改邪歸正。在一個小鎮上開鞋鋪,生意十分興隆,他和銀行長的女兒要結婚,而且他正打算把那個開保險箱的工具扔掉,就在他們要舉行婚禮的那天。銀行長女兒的妹妹被困在了保險庫裏頭。如果不及時打開保險庫,就會窒息在裏頭。可是這個保險箱是新版,還沒有設置鎖,打不開了。這位小偷拿出了那撬保險箱的工具,把他妹妹給救了出來,可是他走了,因爲別人都知道他本來是一個小偷。我覺得這個結局十分揪心。

總之歐亨利的小說都是這樣讓人久久回味。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2

最近在讀歐·亨利短篇小說,其實我這個人記憶力太差,讀外國文學從來記不住名字,又長又複雜;其次對於外國文化不太感冒,很多別人認爲精彩的情節,或感人的部分,我都get不到點上。無意中看到一本歐·亨利短篇小說,當時想,沒事兒做,看着好玩。

第一個故事是《麥琪的禮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寫作方法,故事中間穿插着許多作者的話。雖然作者是講述者,但是不應該把自己的話寫進來,說實話,我不太喜歡。

關上書,出去走一圈,發現真無聊,還是回宿舍看書吧。又拿出這本書,突然覺得很有趣誒!德拉和吉姆是一對恩愛夫妻,聖誕節快到了,德拉想給吉姆買一個禮物,可是沒有錢怎麼辦呢?

他們家有兩件引以爲傲的東西:德拉的頭髮,吉姆的金錶。德拉爲了聖誕節禮物,把自己的頭髮賣掉,給吉姆買了一條配金錶的金鍊。等吉姆回家,看到德拉的頭髮,他很震驚,因爲他賣掉了自己的金錶給德拉換了一整套梳子。他們都賣掉了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只爲了給對方買一份禮物,這種美好的愛情,不是人人都向往的嗎?

當然,我最喜歡的是《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這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一個青年苦苦尋找自己的愛人而來到這裏,他到處打聽愛人的消息,結果失望了。突然,他聞到了一股木樨花(桂花)的香味,那是它愛人最喜歡的'香味,他翻遍了屋子,想找到她的痕跡,他向房東打聽,都沒任何線索。回到屋子,他堵上了所有門縫,默默打開煤氣。歐·亨利是不會給你這樣一個簡單的結局,跳轉到房東的對話,房東說她騙年輕人,因爲那房子原來有個年輕女子用煤氣自殺,重點在於:年輕女子眉毛上有一顆痣。

這讓我心碎,也讓我興奮——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寫法,簡直讓我激動得睡不着,我模仿他,也寫了一篇同類型的小說。當然,只能說是東施效顰,很多東西還得多學習。

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一定要加油,相信我的小說夢終有一天會成功。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3

提到經典文學,有點像是中藥材。我們深知它們是有益於身心的,能夠滋養我們的文學素養,但大多數作品想要拿起,總要鼓足勇氣,抱着點吃苦的自覺。好在我們還有歐亨利。

提起歐亨利,必然會想起短篇小說,他和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從個人來說,我最喜歡歐亨利。他的作品就像是甘草,百轉千回的情境轉換,劇情反轉散發着誘人的清甜,其中的深意又不斷透出一絲令人警醒的苦意。他的創作生動又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唯金錢至上”的扭曲價值觀,展現了下層社會的“小人物”艱辛的生活和動人的品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別具匠心。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點閱讀了部分文章後的體會。分別是《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愛的犧牲》、《二十年後》和《阿卡迪亞的過客》共五篇

1、愛永遠是打動人心的法寶

“愛”是文學創作最大的母題,有着能夠打動人心的魅力。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麥琪的禮物》裏,黛拉和吉姆這對小夫妻爲了能夠給對方買一份心儀的聖誕禮物,卻忍痛捨棄了自己最寶貴、最引以爲傲的東西——黛拉如瀑的長髮和吉姆祖傳的金錶。

陰差陽錯,他們帶回的禮物失了用武之地——長髮換回的是與金錶相配的銀錶鏈;金錶買來的是與秀髮相得益彰的玳瑁梳子套裝。在這樣戲劇化的劇情中,兩顆深愛對方的心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吉姆送這份禮物是因爲發現了黛拉對這套價值不菲的梳子的渴盼——儘管她因爲深知家庭狀況從未有過一絲一毫擁有它的念頭,只是單純地羨慕過、眷戀過;黛拉送白金錶鏈是因爲她發現吉姆工作時需要看時間,卻因爲金錶配了一條簡陋的舊皮繩而只敢偶爾偷摸瞧上一眼。從中可以看出,夫妻倆對對方的在意,也爲我們“怎樣送禮”做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示範。

除此以外,《最後一片葉子》中蘇和瓊茜之間深厚的友情、老貝爾曼粗魯言行背後的呵護之意、《愛的犧牲》裏撒下的“謊言”中喬和黛莉婭夫婦希望對方能夠沒有負擔地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的付出、《二十年後》中立場對立的兩個故友心中不爲時光所磨滅的諾言、《阿卡迪亞的過客》裏因爲愛而選擇互相坦誠,脫下華麗假面具的勇氣,都能讓人在酸澀中品到一絲甜意。

2、意料之外是引人入勝的法寶

小說要好看,劇情必須不落俗套,故事的發展要有反轉。如果一個故事,看到開頭,讀者就能猜到結尾,即使語言再精彩,對話再有趣,總是少了幾分令人撫掌的魅力。

歐亨利的小說就很好看。即使在今天,很多梗都讓人覺得“欸,在我的意料之外誒”。我們想不到黛拉剛爲錶鏈減去長髮就收到了梳子;想不到吉姆才爲梳子捨棄祖傳金錶就收到了錶鏈;想不到二十年前的好友都記得二十年後赴約,卻成了一正一邪的對立方,要面臨正義和友誼的抉擇;想不到兩個在高檔旅館度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投緣而相愛的青年男女坦誠過後竟然是有過關聯的兩個艱難謀生的小職員。

這樣意料之外的情節安排,是引人入勝的法寶,引得你不知不覺一口氣看完整個故事。

3、知識淵博是文采飛揚的法寶

歐亨利的作品不僅情節精彩,而且非常有內涵。文采飛揚說的就是他了。他的小說裏隨處是“用典”,古希臘故事、聖經故事、歷史故事,信手拈來。不喜歡的人覺得這是掉書袋,我個人卻很欣賞這種恰到好處的“裝”。

仍然拿《麥琪的禮物》來舉例。乍一看到題目,我們會覺得故事的主人公必然是“麥琪”。但是,歐亨利告訴你,做人不要想得這麼簡單。文章講的是一對叫“黛拉”和“吉姆”的小夫妻之間的故事,和麥琪沒有半毛錢關係。麥琪屬於音譯,即聖經裏的“The Magi”指的是自東方而來,專程到馬廄裏給聖子送禮物的三位智者,《麥琪的禮物》意在讚賞夫妻倆將對方放於心間,爲了對方能夠捨棄自己的心愛之物,最終心血白費,卻並不因此而懊悔,因感受到對方的真情而喜悅、感動,認爲這是一種大智慧。

正如文中所說:“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

實話說,我不贊成前一句,我覺得他們倆的行爲真是笨的可以,賣掉自己僅有的寶貝,只是爲了送給對方一件滿意的聖誕禮物。他們明明可以以這僅有的寶物爲資本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的!但我卻很贊成後一句。我覺得在事情沒能如我們所願的情況下,他們的反應很值得我們學習:不沉溺於辛苦取得的完美聖誕禮物無用武之地的悲傷,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感受到背後愛人的心意,表達自己的感動,這是多棒的相處之道啊!

最後,引用歐亨利的一句話做結束語:“人生是個含淚的微笑”,究竟是苦澀多還是甜味重,端看你怎樣去對待生活!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4

作爲19世紀歐洲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爲我們帶來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同樣也意蘊深厚。他的作品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歐亨利式”結尾——出人意料。這種結尾使文章嘎然而止,但又回味無窮,意味深長。

《20年之後》是全書情節最爲斷崖的一篇故事,講述了一位警官和一位男子的聊天兒。當天晚上男子在等他的弟弟,這是他們20年後所約定的。警察跟男子一陣寒暄後,警察離開了。不一會,男子的“弟弟”到了。男子和“弟弟”走到一片燈光下時,“弟弟”稱男子已被捕。“弟弟”遞給了男子一張紙條,上面大概寫着那位警察纔是你的“弟弟”,男子是通緝犯,他不方便動手,於是離開了。

如果你匆匆翻過這幾頁,或許會認爲警察(男子的弟弟),是公平公正,高度廉潔,可是當你又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美國的歷史背景,你會發現,雖說赴約的男子是一名通緝犯,但他畢竟在美國敗壞的社會風氣裏掙扎過,而且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險來趕赴一個20年的約定,因此它是一個“高度社會文明”的犧牲品。

而他的弟弟———警察,象徵者被“高度社會文明”所扭曲的靈魂,它充分體現了這種社會文明下,一個麻木,冷酷的人性,機械化的性格,發現了哥哥是通緝犯,他走時面色鎮定,還哼着口哨,體現了人性的冷酷和無情。

這正是歐亨利式寫作風格,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又是一個經綸萬物的世間真理,雖然小說的情節樸素,但主旨卻高尚。歐亨利的每一個故事都內涵豐富,反映了社會外向,有高尚的,有腐朽的。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5

契柯夫、歐·亨利、莫泊桑這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想必每個人都知道,作爲世界三大小說之王的他們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滄桑。我有幸讀到歐·亨利的小說,心情無比激動。

歐·亨利,原名爲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爲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有人說,歐·亨利小說,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出其不意的結尾。說實話,起初我也被小說的結尾深深吸引,因爲他總是在你認定了結局時出其不意的給你驚喜。

在歐·亨利的筆下,每個人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富人的貪婪,窮苦人民的善良;社會的黑暗,當翻開《麥琪的禮物》時,我不由得爲這對年輕夫婦感到悲哀,兩人昔日感到彼此珍貴的東西到現在卻成了無用的東西;但我又爲兩人感到欣慰,因爲他們得到了比錶鏈和梳子套裝更珍貴的東西——愛。

我用一絲惋惜翻去麥琪給予的禮物,展現在眼前的是《警察與讚美詩》,文中的蘇貝想去監獄熬過冬天,幾次惹是生非。當聽到讚美詩想改邪歸正時,卻被意外的逮捕。這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感到捧腹又心酸。

歐·亨利的作品中,幽默代替了酸楚,流露出自己對被命運捉弄的窮苦人民的悲慘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