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獵狗 讀後感

《第七條獵狗》是作家沈石溪的成名作。這篇短篇小說,展示了沈石溪非同尋常的講故事的能力。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第七條獵狗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第七條獵狗 讀後感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篇一:

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書名叫《第七條獵狗》。作者是沈一鳴,筆名是沈石溪。裏面主要講了狼、狗、豺和沈石溪的各種親身經歷。 “動物檔案——狼”裏面講了,雖然名稱帶“狼”字的動物很多,卻並非都是狼。比如非洲敘樹草原有一種土狼,模樣較小,體毛土黃。這種動物雖然名叫土狼,卻不是狼,而是屬於一種野犬類。另外在北美洲有一種狼獾,兇暴而狡詐,神出鬼沒,極難捕捉,被當地居民稱爲山妖。這種野獸雖然有“狼”字,卻與狼沒有任何親緣關係,而是一種獾類。澳洲是有袋類動物的天下,有袋鼠、袋熊、袋狸等,還有一種叫袋狼。

“動物檔案——狗”裏面講了,狗的品種非常多。按用途可分爲牧羊犬、獵犬、警犬、導盲犬、緝毒犬、救護犬、玩賞犬等。按品系分類就更復雜了,著名的有北京犬、吉娃娃犬、馬士提夫犬、愛爾蘭獵狼犬、愛斯基摩雪橇犬等。狗類中最兇猛的要數藏獒了。這是由一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化而成,又在六千年前被人類馴化的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猛犬。藏獒敢隻身與狼羣周旋,兩條藏獒聯手,可以獵殺成年獵豹,是世界聞名的優秀獵犬,被譽爲“東方神犬”。 “動物檔案——豺”裏面講了,豺分好幾個亞種,最名貴的要數銀背豺了,僅產於西伯利亞。銀背豺的體毛較之其它豺要柔軟細膩得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棕紅色的背毛間,鑲嵌着一條純白色的毛帶,從頸椎一直延伸到尾根。就像披着一條華麗的銀帶。豺的分佈比較廣泛,我國西南、華南、東北等地都有宓某雒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蒙古、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也有豺活動的蹤影。 我還知道了“狽”是傳說中的動物,像鳳凰、龍一樣。 另外,我覺得“藏獒渡魂”那部分講的也很有趣。將成年藏獒放進羊圈裏,七七四十九天後,將藏獒從羊圈裏放出來。目的是讓藏獒變溫柔一點。有些藏獒四十九天後就變得特別聽話,有些還是原來的樣子,有些甚至還一上來就撲咬。人們一般把藏獒分爲兩種,一種是家魂犬。另一種是野魂犬。

狼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從高山到平原,從大漠到海灘,均有狼的足跡。但有意思的是,在靠近赤道的熱帶地區卻不易見到狼的蹤跡。原因是狼沒有汗腺,無法像狗那樣靠舌頭散熱,如果狼在炎熱的地區追逐獵物,容易就會因爲散熱困難造成體溫過高而中暑。 從這本書裏,我讀到了許多關於狼、狗、豺的`生動有趣的故事,這裏面我最喜歡的兩隻藏獒是花鷹和曼晃,因爲它們都是很勇敢的勇士。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我向大家推薦。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篇二:

今天,我讀了沈石溪的一本小說《第七條獵狗》,雖然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可其中動物與人的情懷讓我感動。他曾說過一段話:“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爲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僞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的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這段話使我受益匪淺,而這篇文章同樣使我受益匪淺。

《第七條獵狗》講的是在一個叫芭蕉寨的寨子裏有一個老獵人——召盤巴。他前後共養過七條獵狗。前六條獵狗都不合召盤巴的意但唯獨第七條獵狗——赤利頗受召盤巴的喜愛,並且還把赤利視爲自己掌上的第二顆明珠

可就在潑水節的前一天,召盤巴帶上赤利到一片樹林裏打獵,赤利把召盤巴拉到一片樹叢後,讓召盤巴撥開樹叢看一看,召盤巴知道樹叢後有獵物,就撥開了樹叢,發現了一頭成年的野豬,召盤巴雖然不敢輕易地去打野豬,但轉念一想:我不是有赤利嗎!就填好彈藥,朝野豬的耳根開槍,但召盤巴打歪了,打到野豬的頭頸。野豬受到子彈的刺激,發了狂似的直往召盤巴的方向跑來,召盤巴立刻叫:“赤利!赤利!”可赤利在召盤巴的身後防着眼睛蛇,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幫召盤巴抵擋野豬了。但這一幕召盤巴並沒有看到,所以潑水節這天召盤巴要殺死赤利,召盤巴左打右打但怎麼也打不死赤利,就去竹樓拿火槍了,召盤巴的孫子——艾蘇蘇趁這個時間,用小刀幫赤利砍斷了山藤,把它給放了。

半年過去了,召盤巴碰上了一羣豺狗,誰知這羣豺狗領頭的竟是半年前被艾蘇蘇放走的赤利,面對豺狗欺負自己的主人,赤利忍無可忍,衝上前去把那羣豺狗一個個都咬死了。

好一個赤利!我不禁暗暗叫好。

半年前赤利面對召盤巴的毒打併沒有生成仇恨,反而在半年後的今天不管一切的保護主人,這就體現了赤利對主人的忠誠!而人類卻有一些人沒收到什麼好處就背叛別人,而受到別人的毒打就肯定會背叛別人,而狗卻始終忠實,難道我們還不如一條狗?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篇三:

暑假裏,洪老師推薦我們看幾本沈石溪的小說,我自己也對他的書很感興趣,就問同學借了幾本,我對《第七條獵狗》這本書特別着迷,都看了好幾遍了,我想來談談對這本書的感受。

《第七條獵狗》主要講了獵人召盆巴,本來養過六條獵狗。可惜第一條前腿太短,第二條剛滿五個月就胖得像頭豬,第三條笨頭笨腦的,第四條母狗卻被一條野狗給拐走了,第五條滿身疥瘡,第六條則不小心踩上了獵人設的捕獵野獸用的鐵子,一個獵人六次都得不到一條好獵狗,他爲此常常唉聲嘆氣。在他六十大壽上,有人送了他一條小軍犬。在召盆巴的精心撫養下,小軍犬長大了,長得十分威武、漂亮。一次,天上的禿鷲來抓院子裏的小雞,它猛躥上去,一口咬斷了禿鷲的翅膀。召盆巴心裏十分高興,總算找到了一條好獵狗,他就給軍犬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赤利(傣族傳說中會飛的刀)。不過,在傣族潑水節那天,召盆巴卻架起了一口大鍋,打算把赤利

給殺了,做湯給大家吃。最後,還是他的孫子艾蘇蘇放了赤利。赤利歸山後,就做了一條野狗,還當了一羣豺狗的頭。爲什麼召盆巴要殺赤利呢?那是因爲在潑水節的前一天,召盆巴還着它去打獵。這時,他們遇到了一頭大野豬。要知道在野外,野豬可是可怕的動物。可是召盆巴以爲自己有獵槍和赤利這條勇猛的獵狗做後盾,膽子就大了起來。對着野豬的薄弱部位打了一槍,可惜打偏了,野豬發狂了,衝着他跑了過去。召盆巴大聲呼喊着愛犬赤利,可是什麼都沒發生,只是草叢裏有一點騷動而已。他想天底下竟然會有這麼窩囊的獵犬,在實戰中它去那麼的膽小。召盆巴不停地跑,野豬在身後越追越緊,這時野豬被樹卡住了,他這才脫了身,用獵槍把野豬給射死了。而在這時,赤利從草叢裏跳了出來,對野豬又撲又咬。召盆巴想:留下這麼膽小的獵犬有什麼用,還不如吃了算了。

幾年之後,召盆巴年紀大了,再也不去打獵了,就留在自己家裏放放牛,種種田,過着安逸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一羣豺狗闖了進來,準備對他們家的家禽下手。畢竟召盆巴過去是個獵手,他拿起弓弩對着豺狗羣不停地放箭。他的箭沒有豺狗多,不一會兒就用完了箭。這時,從豺狗羣裏跳出了一隻野狗,

威風凜凜,召盆巴一看十分的眼熟,這就是當年那條放進山林的赤利。只見它浴血奮戰,雖然把豺狗羣給殺退了,可是自己也在戰鬥中犧牲了。其實,那一次召盆巴在瞄準野豬的時候,不小心踩碎了一個蛇蛋,從他後面竄出了一條眼鏡蛇,在這危急關頭,赤利一口咬住了眼鏡蛇,拖到草叢裏,直到眼鏡蛇被咬死爲止。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的心裏大有感觸。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年召盆巴不分青紅皁白冤枉了赤利,害得它被逼上山,做了一條野狗。像這樣盲目地就下結論是不對的,要理智的分析事情的過程,“衝動是魔鬼”,不能一時衝動就亂下結論,讓別人蒙受不白之冤。不要先看表面的、膚淺的現象,最好等深入瞭解,再對事情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