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的讀後感

《冀中的地道戰》是1997年語文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5課的課文,下面要爲大家分享的就是地道戰的讀後感,希望你會喜歡!

地道戰的讀後感

地道戰的讀後感篇一:

讀了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後,我感慨萬千.課文主要說的是1942年-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大掃蕩".爲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鬥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故事.

地道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冀中軍民在堅持平原游擊戰爭中,羣衆的一個偉大創舉,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堅持持久戰,堅持敵後游擊戰的一種特殊戰鬥形式.有了地道做依託,使抗日軍民在戰爭環境中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形成了一條抗日地下長城.

我聽爺爺說當年他才七,八歲左右,本應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和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日本侵略軍來到後,把房子給燒了,把家裏僅有的一頭耕牛也被搶去了.戰爭使中國人民受盡了苦難.我們應該狠狠地把日本侵略者消滅.在我看來地道戰以其獨特的.戰略戰術,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產生了極爲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影響,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今天,我們重溫了這段歷史,追思戰鬥歲月,是爲了銘記昨天,不忘國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我們青少年一代,應該好好學習,以熱愛祖國爲榮,以危害祖國爲恥.並以新時代的主人翁精神在祖國的歷史上再寫下輝煌的一頁.

地道戰的讀後感篇二: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一篇叫《冀中的地道戰》的課文,課文主要說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冀中平原的人民爲了粉碎敵人的掃蕩,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創造了新的作戰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修建地道對於他們來說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首先,可以隱蔽自己,躲避敵人的屠殺,保護大夥的生命;然後,這種方式可以堅持生產以保存實力。地道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堡壘,結構錯綜複雜,人民利用它的特殊優勢把鬼子打得暈頭轉向,這種戰爭方式,在我國戰爭史上空前絕後,效果很驚人。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以地道這種巧妙的鬥爭方法,用他們的智慧與力量重重地打擊了敵人。在生活中許多事情也是不能單靠蠻力去解決的。有一次我在沙池裏挖橋,但是橋總是挖到一半就塌了——沙子太乾,怎麼辦?我嘗試了許多辦法,比如橫着挖、換地方挖,都行不通,就在我即將放棄時,我忽然想起了大橋下的橋墩,對!橋墩!我靈機一動,馬上再次開工,這回我用了許多配合水調成的溼沙做橋墩,用它們我終於造好了一座大沙橋。所以,智慧與力量相配合,纔能有所作爲。

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道戰,就是智慧與力量相配合的結果。

地道戰的讀後感篇三:

今天,老師教了我們一篇課文,題目是《冀中的地道戰》。

這篇課文所講述的地道戰發生在1942到1944年期間,當時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發動了“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但當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學會了一種新的鬥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地道戰在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蹟。讀了課文的介紹後,我知道了地道的樣式和特點。瞧,地道的功能可真多,在敵人來掃蕩的時候,冀中人民就鑽進洞裏,讓日本鬼子撲個空。日本鬼子知道有地道後,就想辦法破壞那些地道,什麼火攻啊,水攻啊,放毒啊……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早就在地道里想好辦法,能一一破解敵人的計謀。

讀完這篇課文,我佩服冀中人民的智慧,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機會的話,我會親自去看一看“地道戰”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