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又來》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冬去春又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去春又來》讀後感

《冬去春又來》讀後感1

面對這位只有一學期班主任工作經驗的班主任——鐵皮鼓,我自感慚愧。從2003年走上工作崗位以來,從事班主任工作已經有14年多,可我又有多少收穫,多少提高?以前我還以爲自己是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認識。然而當我“遇到”鐵皮鼓——《冬去春又來》,拜讀了《冬去春又來》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還是“無知”的,自己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又有什麼成效?

鐵皮鼓在書中描述了四次他與他們班學生徐克丁的“恩恩怨怨”。在認真研讀了他與徐克丁同學的“風風雨雨”後,我突發奇想,假如我遇到徐克丁這樣的學生後,自己又會怎樣與他有什麼樣的“恩恩怨怨”?

 第一次“過招”

感覺徐克丁最近表現不怎麼好,於是我他找來和他進行交流。而他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讓我很生氣,於是我就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

鐵皮鼓在與徐克丁“過招”時只說了句“我對你很失望”。

第二次狹路相逢

在我給大家講明白了清理堆放在書桌上書的道理之後,我讓大家在規定的時間內清理好自己的書本。然而我很驚訝,竟然有人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這個人就是徐克丁。於是我只好提醒他必須改正過來。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當我再次出現在他面前時,他課桌上的書籍依然是“濤聲依舊”。他根本就將我的話沒有當作一回事。他眼裏還有我這個班主任嗎?我嚴厲地指責他,然後堅決要求他馬上將書本移走。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將書摔在了地上,我再也忍不住爆發了。我將他“請”出教室,然後等待他的是一陣“暴風雨”般的訓斥。因爲我要讓其他同學知道“違背”班主任“命令”的後果。不能讓他在其他同學面前樹立起與我“作對”的情形——這樣我以後的班級工作可不好開展了。在徐克丁的眼裏,他好象沒有把我這個班主任當回事情,剛開始他就這樣,以後不知道還會怎麼樣的。根據經驗,第一次我必須給他來個下馬威,好讓他知道我的“厲害”——老虎不發威,你以爲我是病貓。

鐵皮鼓在處理這次事件過程中的態度始終是平和的,他沒有因徐克丁不配合他的班主任工作而大發雷霆,相反,他剋制着自己的情緒依然和徐克丁交流着。

 第三次“冤冤相報”

在批閱作文時,無意中我看到徐克丁在作文中寫了句“我對你也很失望”。徐克丁想幹什麼,怎麼這麼大的膽子?!上次清理課桌他公開與我爲“敵”,給他講了那麼多的道理,他就是聽不進去,現在他竟然指責我這樣那樣。我越想越生氣,算了給他的家長打電話,讓家長看了徐克丁的“頑固不化”。他根本就不理解我的好心,所以我要當着家長的面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然後取得家長的支持。問題出在他徐克丁的身上,我在班級提出的要求多,那還不是爲了大家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沒有想到,他卻認爲我總是在“監視”大家。這是何等的冤枉呀,我能不生氣嗎?他還說“我對你很失望”,這樣的學生思想有問題,我要讓家長將他帶回去,讓他好好反思反思。

鐵皮鼓又是如何做的呢?

鐵皮鼓當然心裏不是滋味,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大動干戈。相反,鐵皮鼓以平常的心態用了近一下午的時間給徐克丁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足足有4千多字,字字讀來都讓人感到真誠。4千多字,字字顯得都是那麼的小心、謹慎。鐵皮鼓生怕自己有什麼語言上的不當傷害了徐克丁。如果是我我會考慮這些嗎?4千多字的“交流”中,鐵皮鼓每遇到事情首先是反思自己是否有不當之處,所以4千多字的書信裏多的是鐵皮鼓()的自責,他沒有絲毫責怪徐克丁的意思。在這封書信裏,鐵皮鼓完全忘掉了自己是一個班主任的身份,忘掉了自己面對着的是一個學生,因此鐵皮鼓纔有那麼多的話要對徐克丁講。“在對話中,師生必須相互理解,理解對方的觀念、行爲,然後不斷進行交流,溝通。”“不應該是教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4千多字的言語,有血也有肉!這就是鐵皮鼓。

 第四次風波又起

晚自習時,我發現徐克丁在與其他同學在講話。當我指出他的問題時,徐克丁表現出一種挑釁的樣子。聯想到上次作文事件,我毫不客氣地說他是在裝摸做樣,他分明是在爲自己狡辯。如果上次沒有給徐克丁家長打電話,這次我一定要通知他家長。他的表現很不像一個學生的樣子,頂撞老師,對老師一點禮貌也沒有。如果徐克丁的家長不配合教育,他徐克丁以後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我就當沒有這個學生,當他在這個班級中不存在。

這次鐵皮鼓會怎麼樣?

鐵皮鼓還是那麼有耐心地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設身處地地從徐克丁的立場出發與徐克丁交流着。在這次的對話裏,鐵皮鼓將對話者視爲一個男子漢。這次對話是兩個男子漢之間的交流,鐵皮鼓試圖要化解他們之間的所有“恩怨”。這就是鐵皮鼓,一個“生活在真實中”的教育實踐者!“在大多時候,我們不能夠使學生‘搖身一變,成爲好人’我們只能不斷地影響他們,去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通過上面四次與徐克丁的”較量”,現在將我與徐克丁、鐵皮鼓與徐克丁之間的結局總結如下:

我與徐克丁之間的結局:在我看來徐克丁是一個讓人頭痛、問題比較多的“問題學生”,這樣的學生再教育也沒有作用,相反有時候說的多了他會認爲是老師在和他對着幹,可能認爲我總是在找他的問題,故意和他過意不去,所以他很可能視我爲“仇人”,他也就在很多時候故意和我爲“敵”。最終,我們之間水火不容。我也再懶得去理徐克丁了。在校園裏我們行同路人,他不理我,我也裝作沒有看見他。

鐵皮鼓與徐克丁之間的結局:鐵皮鼓認爲徐克丁是一個敢作敢爲、個性鮮明的學生。雖然他後面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但鐵皮鼓依然還是利用一切機會很坦誠地和他交流,一步步地進入了徐克丁的內心世界。徐克丁或許還是不斷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逐漸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鐵皮鼓不是在找自己的問題,不是和他徐克丁過意不去,鐵皮鼓是尊重他的,所以他不再對鐵皮鼓有“敵意”,慢慢地主動和鐵皮鼓交流。徐克丁開始有了變化,他們最終會成爲好朋友。

鐵皮鼓在《冬去春又來》中提到“在這本書裏你不到芳香鮮美,落英繽紛,聽不到鳥語鶯嘀,一路高歌,相反,卻可能是坎坷不平,荊棘叢生。”“許多人看書是尋找幫助的,他們希望獲得能解決問題的答案,他們希望能夠有方便快捷的公式,他們渴望的是一把江湖上人人傳說的倚天劍和屠龍刀。倘若如此,這本書是要令你失望的。”

這本書的教育故事栩栩如生,個個都很真是,好像就是我們自己遇見的,歷歷在目。在這本書中有一把“倚天劍”和“屠龍刀”。這是一把看不見但卻可以感覺到亮光閃閃、威力十足、事實在在存在的一把“倚天劍”和“屠龍刀”!那就是勇敢面對教育本身,充分尊重學生,不侵犯和傷害學生的心靈世界,同時又平等地和學生進行着精神的交流和交融。這就是鐵皮鼓的教育理念,一個教育實踐者的親身體驗,成功所在!

《冬去春又來》讀後感2

寫在前面的話:在教育著作《冬去春又來》中有這麼一句話:“在大多時候,我們不能夠使學生‘搖身一變,成爲好人’我們只能不斷地影響他們,去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教育不比快餐。都知道教育面對的“產品”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持續性,唯一性,教育生產出的“產品”是無法“回爐”,無法進行二次加的工。教育冒險性很大,需要謹慎。教育“產品”一旦出現問題,它所帶來的後果無法預測。快餐的“產品”很單純,不滿意可以隨手扔掉,或是另起爐竈再來一次,可以“回爐”。

教育需要放慢腳步,慢慢來。教師在教育中能慢下來,就有時間去思考,思考一些爲什麼。比如爲什麼我們的學生上課總是睡覺?爲什麼這個學生總是英語課堂不聽講?爲什麼有些學生不喜歡自己的課堂?爲什麼同樣的紀律問題總是在他身上出現?爲什麼給他講過多次後,他依然我行我素等等。我們自己開始思考。學生呢?事物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變化需要時間,一定的量變才能達到一定的質變,所以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冷靜了下來,在這個思想變化的過程中衝突得到了緩解,大家的心態都得到了很好的調整,所以也就能很理智的正確地對面對一些問題。

我們的`心態會直接對我們的“產品”產生影響。人們感覺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是呀,面對社會上許多誘惑,在工作中遇到種種的不公,我們都可能會有浮躁的時候,或者我們現在都在浮躁。這些或許不是我們的錯,但我們可以調整心態,有時候感覺我們真的也需要阿Q的精神勝利法。教育和快餐不一樣!

教育不比快餐。教育行爲所產生的結果,不光是對教育自身產生影響,更爲重要的是,教育所帶來的作用是一個循環性、鏈條性的影響。這個鏈條上有個人家庭,有社會。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的影響結果。快餐,只是一頓飯,吃多吃少,吃好吃壞,影響的只是一個個體而已。

教育不比快餐。幼兒園教育是爲小學教育打基礎;小學教育是爲了讓學生很好的接受中學教育;中學的教育是爲了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中的教育;高中的教育除了爲高校培養優秀的人才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之外,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爲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快餐,這道菜和下一道菜沒有什麼相互的聯繫。這道菜可以在前面炒,也可以在後面炒,沒有什麼嚴格的區分。

當我們的學生在高中成爲學習上的“問題生”或者紀律上的“問題生”時,家長和社會往往只是指責高中的學校,指責學校沒有將學生教育好。而不思考我們的學生以前接受的那幾年教育是否有問題。而在高中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學生還要接受高等教育,還要終生學習,要成爲社會建設者合格人才。在每一個階段,學校教育應該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教育對學生的終生教育學習有意義?教育不比快餐,我們的教育不能是各掃自家門前的雪!高中的“問題生”是初中、小學留下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