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後感

《沉思錄》,一位古羅馬時期的皇帝瑪克斯奧勒留縮寫的哲學書。《沉思錄》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對人生思考的圖書,是斯多歌派哲學的里程碑。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沉思錄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沉思錄讀後感(一)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書記載了他與自己的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爲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啓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爲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家人、爲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爲: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爲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讀後感(二)

輕輕地,我把那個綠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卻無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書,心裏塞滿了對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我們敬愛的溫總理那麼喜歡這本書,現在終於懂了,它不僅能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而且能讓我們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記得,在康德的墓誌銘有這麼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由此可見道德法則於我們的重要性。這個道理或許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這東西無色無味,既看不見,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領悟。之前,對於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纔有了較爲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是一本能夠爲那些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靈魂階梯的好書,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於羅曼羅蘭的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就的不朽之書。

《沉思錄》的詞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人深省。其中讓我最震撼的一句話是:“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爲你織造的一切,因爲還有什麼比這更適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應去無謂地痛苦。既然可以選擇笑,爲什麼還要哭呢?你應該要感謝上蒼,因爲你比別人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夠承受苦難,那麼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光芒四射!

當然,在《沉思錄》中,這樣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細說,恐怕要耗盡我的餘生。

沉思錄讀後感(三)

奧勒留作爲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憂外患,沒什麼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鬥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爲軍人,他戰功赫赫;作爲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於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於他醉心的哲學,在於這部《沉思錄》。《沉思錄》成爲古羅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後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爲《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爲“偶像們的偶像”。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麼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爲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爲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爲。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爲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爲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作爲哲學著作,《沉思錄》是人學著作,是人的哲學。哲學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學,就是生活的,人生的,爲人處世的。奧勒留在書中沉思個人倫理、社會倫理、精神信仰、國家與人民、靈魂與死亡……字數不算多,內容卻繁雜。與一般譯本不同,梁實秋先生的導讀本,給每卷加了標題,從中可見書的概貌,比如這些:閃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質、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後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剝奪的只有現在、靈魂不能爲肉體奴役、簡單樸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寧靜只做必須之事、不朽之譽不過一時虛幻、不斷地用思想去薰陶心靈、幸運的人給自己安排幸運、靈魂先於肉體屈服是可恥的、愛你命中註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對把舵的心靈並無傷害、靈魂乃是一個美妙的圓體、永久過最高貴的內心生活……

沉思錄讀後感(四)

我以前對《沉思錄》這本書很陌生,只因爲偶爾看到了溫家寶總理曾說的一句話“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牀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懷着好奇之心我暑期拜讀了它,它是由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寫。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該書沒有過分講究辭藻,也沒有較好地去安排結構,而是任憑思想隨波逐流的一部經典哲學名著。它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充滿睿智和哲理,能直達心靈,更能夠引導我們用冷靜而達觀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人生。它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是一本拷問心靈的書,每一句寫給自己的話語,都是一次向着心靈的兇猛攻擊。即使是在時隔兩千年的今天,我們仍能跨越時空,隔着兩千年的時光彷彿看見作者低頭沉思,與自己內心對話。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沉思錄》啓迪我,要幹好教書育人這份工作,要在三尺講臺上有所作爲,首先要從自我的內心處開始修煉。

一、善於學習

書本的開篇就能夠看到作者用長篇幅表達自己學習和感恩的過程,“從我的祖父那裏,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從我的父親那裏,我懂得了謙虛和果敢;從我的母親那裏,我濡染了虔誠和仁愛,以及遠離奢侈的簡樸生活方式;從我的老師那裏,我學會了忍受勞作、清心寡慾、事必躬親,不干涉他人事物”等等。作者從不同人身上學到許多優秀的品質和寶貴的人生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身邊的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在生活中時常發現他人的優點,善於吸收有益的經驗。

每一個人都有如金子一般的閃光點,關鍵要看我們是否有一雙慧眼,有寬廣的胸懷,能否如海綿一般,拼命吸收,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善於向別人學習,使自己能力更全面,人格更健全。正如書中所說:“想想那些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德性,例如某個人的積極,另一個人的謙虛,第三個人的慷慨,德性的榜樣在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展示……”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我更努力地學習,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辦法,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耕好手中的“責任田”。

二、勤于思考

如果缺少思考,就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永遠只能夠跟着別人的腳步走,其靈魂就很難提升到另一個新的高度,對事物的理解也會十分侷限與狹隘。閱讀完這本書,時常會使我靜下心來思考人生,也讓自己培養出一種縱橫交錯的哲學思維,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儘可能客觀地評價事物,這樣會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學校、爲學生做些什麼,“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爲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會使我們忽略掉觀察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

三、學會寬容

作者認爲“人們是彼此爲了對方而存在的”,“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有優點必定就會有缺點,我們應該經常有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同樣善待別人。真正的寬容,本質上就是愛護,寬容並不等於放任其自流、撒手不管,如果對學生的缺點聽之任之,不管不顧則是一種縱容。

寬容是一種心態、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技巧,其中具有豐富的內涵,代表了你心靈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如果真正領悟了寬容的藝術,達到一種兼容幷蓄的境界,就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廣。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保持寬容心態,不但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而且可以爲自己贏得更寬鬆的發展空間。

四、堅定信念

一個人的新年和理想,是一個人的行爲和思想的總開關。信念決定我們人生的方向,只有堅守住信仰,在身處逆境時纔會不泄氣,不放棄,身處順境時纔可以不驕傲、不折騰。我們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社會,克服急躁、消極和抱怨的情緒,理性地認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去做好自己的份內應做的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厚度。其實,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人生不要揹着過多的包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無論生命長短,都能做到無愧於自己的使命。

《沉思錄》這本書值得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去讀,用心地去感悟作者深刻的感受,他那內心的超脫與自我的完善,不斷的反躬自責,不斷的警醒鞭策,不斷修煉和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強道德和人文修養,保持寬廣的胸懷,以從容豁達的心態、理性清醒的認識,飽滿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斷的完善,做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

最後我將書中的一段優美的語句和大家共勉:“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一切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是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會迅速落入忘川。那麼一個人靠什麼來指引?惟有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