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着有感6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活着有感6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讀活着有感600字

讀活着有感600字1

三個小時,嬉鬧間也許轉身而逝,但同樣是轉眼而逝,我卻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也瞭解了什麼是"活着".

其實對於什麼是活着,不用讀也有感,因爲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可是讀過它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活着",什麼是最樸實的活着,什麼是最真實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福貴的普通的一生。

小說以時間爲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小說中,作者對於死亡的安排更是獨具匠心。

父親的死第一次把他從生活中喚醒,使他開始謀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傷員們的死,使他開始瞭解到戰爭的殘酷,生活的殘酷,更體會到家的溫暖;就在他與家人團聚之時,

母親的死更是引發他對自己深深的自責,也讓他剛剛品嚐親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這一切趨於平靜時,兒子有慶的死再次給這個家庭以沉重的打擊;

人近暮年,就連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外孫苦根也離他而去……現在看來近乎荒謬的情況,也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遭遇,集中反映在福貴的身上;生活的疾苦,親人的離去,一次又一次體會着從天堂跌入地獄的感覺,使晚年的他能夠平靜地講述這一切。

小說通過一系列死亡來體現"活着"的價值的寫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絕。

活着或許是一場遊戲,只不過它真實地連自己都分辨不出;或許真的有上帝,讓人們感受希望到失望,快樂到悲傷,理想到現實。

亦或許,萬物只是爲了沖淡時間的寂寞,陪伴它的流逝。

這便是一個產生並禁錮於人類文明的思想所能想到的,其他的一切,便無從知曉了……

讀活着有感600字2

讀了課文《尊嚴》後,哈默對我的影響十分深刻。這不光是因爲他是石油大王,而是他做人的這種骨氣,這種人格魅力讓我由衷的佩服,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課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再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讀了這個故事,我認爲哈默的成功全取決於他的尊嚴。試想一下,如果哈默像那些逃難的人一樣,傑克遜大叔會把他留在自己的在莊園嗎?如果哈默被留在莊園後,安於現狀不去努力,哈默會有他輝煌的今天嗎?

做人就要有骨氣,而哈默的尊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我要以哈默爲榜樣,用尊嚴創造財富我們無論怎樣貧窮,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喪失尊嚴,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我們要愛勞動、愛學習,積極向上,不做損害別人的事,不要隨便把別人的東西佔爲己有,時時刻刻用言行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有些人,不愛勞動,不愛學習,甚至偷別人的東西,這種人以後是不會有出息的。我們要像哈默那樣意志堅定,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有尊嚴,有了尊嚴,就一定有機會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有些人因沒錢而去偷錢。其實,這樣並不能使家裏富裕起來,只會越來越讓別人看不起。尊嚴就是一個人的脊背,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永遠擡不起頭,會受到別人的歧視;一個沒有尊嚴的民族,也不能繁榮昌盛,只會越來越貧困。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嚴,這纔是真正獲得了一大筆的財富。

讀活着有感600字3

活着,這兩個字的本質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現在進行時ing……但是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到底爲了什麼而活着,有些人說是爲了享受生活;有些人說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可是到底又有多少人能搞清楚活着的意義。

前一陣又看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電影,瑪蒂爾達問,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里昂的回答是:總是如此。之前看的時候不以爲然,重新看到這段對白後,的確生活總是如此艱辛,但是還是要努力地活着。

在看過《活着》這本書之後,我漸漸地明白了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清楚的記得《活着》中的一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他的人生如同電影一樣慢慢放映開來,那原本幸福的家庭,由於他的吃喝嫖賭走向了敗落,他也淪落到爲了養家餬口而不得不下地勞作的境地,從地主的身份轉變成了貧農,祖上攢下的基業也成了別人的家產。但是他經歷了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文革他都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那摯愛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那是何等的悲痛——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

尤其讀到有慶的死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猝不及防,白天還蹦蹦跳跳的去學校,晚上就躺在那冰涼的板子上,爲什麼剛到任的縣長夫人失血過多就讓有慶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爲此喪命,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那個剛到任的縣長竟然是富貴一起抗戰的好弟兄,一切都是造化弄人啊。

他用那粗糙的雙手將所有的傷悲掩埋,如同那長眠於地下的親人,終於他孑然一生與“富貴”相依爲命。最後陪着他的只有一頭老黃牛,他笑着哭泣,沒有大悲大痛,講述的時候他也只是嘿嘿的笑着。我想,這也就是“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讀活着有感600字4

讀了餘華的.《活着》心裏感受頗多。也看了幾篇別人的評論,也就是讀後感。或許是自己知識淺薄吧,從中感受到的沒別人多,也沒看出些什麼大道理來。這是個遺憾。但內心多少還是受到點震撼抑或可以說受到點啓發的。

人,只要還沒死透就得好好地活着,而且要活得踏實,活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等到垂暮之年了才幡然醒悟——自己這一生活到狗身上去了。這是悲哀的。亡羊補牢,羊都沒了還補啥牢,有用嗎?沒有了,一切都晚了。走錯了路可以從頭再來,做錯了的事就無法改變了。人的一生啊就像花一樣,從花一苞到綻放再到凋落。可是花落了會再開,人老了就不再有少年了。

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用福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年輕時生活的糜爛,父親的死開始懂得責任這個東西,然後被抓壯丁去當兵看盡戰爭的殘酷,再到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後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還活着!看透了人生!

對!我還活着。只要人還活着就要一直活下去,直到大地召喚。成了一個土饅頭,一抔黃土爲止。

“活着”是進行時的。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不論平庸與否都無從逃避,直到死爲止。但是,死這種事不管你想不想都終究會去面對的。死就像史鐵生說的那樣:“死是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做人還是平常一點的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性命。”這是福貴在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後對人生的感悟——人,平平常常地過一生就好。這是一個老人,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個親手埋了一個又一個自己的親人之後依然堅定地活着的老人對人生的感悟。

我是個平凡的人,胸無大志,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一頓飽一生。名利這東西對我來說,有是好事,無亦無不可。平淡而不平庸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嘛,這一輩子也就那麼一回事,看開了,也就看開了,怎麼活都是一種人生,人間嘛,幻象而已。

讀活着有感600字5

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讀了餘華的《活着》。在沒有讀關於這本書的任何梗概的情況下,讀完了這本書。

面對這樣的一個悲傷的故事,我沒有像想象中那樣淚溼滿面,而是舒了一口氣,終於結束了。閱讀的整個過程中心情都很壓抑,喘不過氣,好像是我已經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一個陰暗潮溼的天坑中爬到了出口,耀眼的、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的那一瞬間,我還沒來得及回以微笑,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拍到了谷底……世界很陰暗,看不到希望。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就連房間的燈亮都微弱的快要看不見了!

福貴,在親手毀了自己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後,沒有從此一蹶不振,沒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明白了什麼是生活。他虧欠自己的妻子,心裏愧疚,因而想要加倍的對她好,彌補從前對她犯下的錯誤。其實,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是很悲慘的,一個人揹負着所有家人的愛艱難的活着。福貴的生活質量可能比不上我們普通人,可是他的得到的愛是我一直羨慕的。他的妻子,兒子,女兒都對他寄予了含蓄內斂而深沉厚重的愛。我羨慕福貴和家珍之間的愛,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時刻爲對方着想。我羨慕鳳霞和二喜之間的愛,他們情投意合,你儂我儂,對對方的關心體現在細微之處。我羨慕福貴和有慶之前的愛,深切內斂不表露的愛,相愛相殺。

也許正是因爲作者將他們之間的愛描寫的太美好,以至於當福貴遭遇接二連三地打擊時顯得命運更加悲慘。正因爲看見過陽光有多溫暖,才顯得冰雨格外寒冷。體驗過生活有多麼美好,才更能感覺到命運有多悲慘!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的人有很多,兜兜轉轉,那些陪伴在左右的人走着走着就離開了,只剩下最後一個人長久地活着。夕陽下,老人與牛的背影是孤獨的,滄桑的,也是絕望的……

讀活着有感600字6

這天讀了一篇文章叫《好好活着就是愛母親》,感覺與這標題一樣,於是也把它當題目來發表感想了。

年輕的詩人在自己25歲生日的那天在火車底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時,他的母親正在炊煙熬了一鍋紅米粥,正爲遠在北京的他祝福着。他是査海生。一個國家,可以失去一個詩人。而一個母親,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是的,畢竟是自己懷了十個月,經過艱苦的過程才換希望的誕生,哪個母親不把畢生精力都灌注在孩子身上?說不愛孩子,那只是個藉口,然而他就這樣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就是對母親的不孝,是對母親一種心靈上的精神上的折磨!

天下間的母親都好簡單,只要孩子好好活着,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回報。現在的年輕人老是說要賺好多錢讓母親過上好生活,要給母親買這個買那個,讓她過後現代的生活,也許母親真的不需要天天有人接送,吃高檔菜,住高檔房子,她可能甚至會覺得你這樣會把她與要好的朋友鄰居隔絕,她甚至覺得這樣一幢大房子反而困住了她。她可能希望你可以賺好多錢,但不一定都花在自己身上。也許她就這樣靜靜看着你,就夠了。

密集的,輕盈的雨水與雨絲表達了對大地深沉的愛意和溫柔呢喃,那麼一個孩子對母親,如何表達最深的愛呢?不是輕輕一吻,不是一件合身的衣服,不是精緻的胸針,而是好好活着。因爲“再也沒有一個健康美好的生命,讓孕育了生命的母親更幸福了”因爲你的好好活着,才能給母親一個吻,才能給她買一件合身的衣服,才能親手給她別上精緻的胸針,我媽媽常說:“有身體纔有一切。”漸漸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了,愛母親,就要好好活着。

讀活着有感600字7

今天終於看完餘華的作品《活着》,最打動我的是文中的家珍和小慶,家珍既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的美德,還有新時期女性自立自強的倔強,小慶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跑步時把鞋當手套,光腳丫跑步,既讓人心疼又讓人心酸。而作品又是以福貴爲線索貫穿了中國社會從解放前夕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整個社會的變遷,也展現了中國社會向文明的發展過程。

早聽說拍成電視劇《富貴》我打算再看一遍。理解電視劇和作品的不同。

至於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爲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爲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讀活着有感600字8

一年前看過《福貴》這部片子,主人公福貴的事蹟深深地觸動了我。

觀看完這部片子時,覺得福貴的一生就像上演了一部悲劇,他已經夠悲慘。

誰知,當讀完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時,更是不一樣的感受,餘華用筆墨刻畫出的福貴的一生更是悲慘。

當讀完這本書時,發現已經流下了淚。

通過《活着》親眼目睹了富貴一生坎坷的路程:地主少爺福貴天天喝的爛醉如泥,在城裏吃喝嫖賭,最終輸光了家裏的的全部,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在半路上被部隊抓了壯丁,過了一段時間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了家鄉,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帶大了鳳霞和有慶,但鳳霞因發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

餘華譜寫的悲劇不僅是這些,中間的情節比這還要悲慘。

有慶因爲獻血過多,死了。

福貴的老婆家珍因得了重病死了。

鳳霞長大了嫁了人有了孩子苦根,她卻因難產死了,苦根的爹因一次意外也死了。

原本就可以這樣結束,福貴可以和孫子度過下半生,誰知,因爲家裏窮,沒錢買飯,福貴只好給孫子吃豆子,悲慘的是,苦根因爲吃豆子而噎死了。

本來的一大家子最後竟是這樣的下場,只剩下老福貴和一頭老牛在夕陽下回想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和擁有過的幸福。

相信每個讀完《活着》的讀者,已經是淚流滿面了吧,被這場悲劇感動了。

書中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說得就是時間帶來的喜悅和辛酸。

我看到了福貴悽慘的經歷,同時也看到富貴內心真誠的悔過。

我們不需要擁有富貴的生活,不需要擁有奢侈生活,或者只是需要一個擁有家人,擁有家人的愛的人生。

哪怕是福貴那樣,年邁了只是和一頭老黃牛生活,度過剩下的時光,這也是活着。

讀活着有感600字9

汽車蝸牛般在陡峭的盤山公路上爬行,迎面而來的是石壁,石壁林立。倏然,峭壁的石縫間伸出一簇瘦瘦長長葉片的茅草,那邊石縫間探出一朵小小黃黃的山花,更高處一棵老鬆從山崖間騰空出世,蒼翠如傘的樹蓋懸掛在雲霧繚繞的懸崖,懸崖石縫間鷹爪般的樹根,不屈不撓地深紮在一個個石縫裏,支撐起那永不凋落的松針。

我的心靈爲之顫動——峭壁上石縫間竟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讀餘華《活着》有同感。作者以一種娓娓而談的語言,似清清流水的小溪,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田。人爲什麼活着?人怎樣活着?只爲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如此的艱難,活着是如此的沉重。活着就是要與惡劣的環境,人生之險惡搏鬥着、對抗着、掙扎着,爭取好好的活着。

活着,就要戰勝自我,征服死亡。在逆境中,以死來逃避現實的人是一時的勇士,死需要勇氣,生更需要堅強;在逆境中,能忍辱負重,頑強地活着的人,方顯英雄本色。

徐福貴年輕時依賴父母,遊手好閒,夢想靠來發家致富,結果是傾家蕩產,一貧如洗。面對人生大起大落的逆境,徐福貴沒有死,象石縫間的一棵野草活了下來。命運作弄他,厄運接二連三地打擊他,先是喪父,接着喪母、喪子、喪女、喪妻,最後喪孫,老來形影相弔,與老牛相依爲命,他把自己對親人的思念,都寄語給了老牛:“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看似平常語,滿紙辛酸淚。

人生的逆境,猶如生長在峭壁上,石縫間的生命,根扎入貧瘠,枝長對抗風雪。

讀活着有感600字10

兩個偶然相遇的人,一個下鄉收集童謠,一個拉牛耕地,一個誠心傾聽,一個樂於述說,就這樣回憶了福貴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二代。他因賭博輸光了全部家產,從闊少爺變身佃戶,經歷了內戰、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國家一系列的變革,看着親人的相繼離世,父親因爲他欠賭債,在糞缸上摔落而死;母親因病離世,最後他也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母親臨終前也沒能知道他出去這麼久,不是在賭博而是在充兵打仗;唯一的兒子爲了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多而死;女兒因生外孫,最終大出血沒能搶救成功;妻子因軟骨病去世;女婿被水泥板夾死;外孫因吃豆過撐而死。一生經歷了這麼多的生離死別,他親手安葬了離去的親人。最後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相靠。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外人看不到的苦難與艱辛,福貴落魄的時候沒人知道他內心是有多麼的悔恨、懊惱,痛苦。但是他要活着,要生存,就要站起來,重新面對生活。生活的苦難從來不會少,重在你看待生活的態度,我們總能從別人的作品中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看了福貴一生的經歷,讓我覺得生在現在這個社會相對福貴那時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不能再好的事情了,任何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是困難打敗了你,就是困難成爲你的階下囚,要讓自己越來越好,就要努力的活着,積極的活着。這也許也是活着的意義吧。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餘華《活着》

我說:“每個人活着不僅僅是爲自己活着,更是爲了身邊愛你的和你愛的人活着”。

我們每個人都對活着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都有對待生活的獨特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活着,但是我們都應該對生活抱有希望,活着就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好的活着。

讀活着有感600字11

這段時間通過對《活着》的閱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活着這本書主要是通過描寫福貴悲慘的一生來告訴讀者–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強的活下去,要時刻珍惜與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

書中有很多故事情節讓我記憶深刻,尤其是家珍對福貴說的一段話給我印象最深:“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能給你做一雙鞋。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這段話是福貴被抓壯丁回來後家珍對福貴說的,充分體現了家珍對福貴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安安穩穩地生活嚮往。從家珍的話中我能感受到她最大的期望就是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就是她所盼望的幸福生活。

想想以往在家的日子,每天都陪在家人身邊,那時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然而隨着我不斷的成長,現在我已經是一名解放軍軍人,能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每每與家人視頻時,我的父母總是不自覺得流露出對我的深深思念。同時,我也未曾想到,那個不懂事的少年如今會無比懷念陪在父母身邊時的日子。

現在很多人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目標都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打拼,一年甚至幾年都沒有時間回家去看望父母。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哪怕你只是回家在他們眼前轉幾圈,他們都能高興很久。我們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多抽些時間陪陪父母,我們的父母不希望我們有多麼的成功,只希望我們在外邊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平平安安地生活,有時間了能夠回家看看他們。

父母的生活重心永遠在我們身上,他們在我們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們也希望一家人能夠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在部隊時要多給家人打電話報個平安,說說自己的成長體會,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瞭解瞭解他們的近期生活;休假探親時要多用一點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而不是用大把的時間去與朋友吃吃喝喝。父母用他們一輩子時間來養育我們,我們爲什麼不能在他們的晚年時光中,給予他們充足的關心與陪伴呢?這纔是我們能給他們的最珍貴最溫暖的禮物。

讀活着有感600字1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餘華的小說《活着》,讓我感受很深刻。這本書講述了福貴苦難不同尋常的一生。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一是家境由富到窮的巨大落差,二是所有的親人都死去了。尤其是當他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死去時,他心底那種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讀過了《活着》這本書,想想自己以前的成長歲月,我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種種磨難,總會遭遇無數的坎坷挫折,總會體驗到痛苦難當的心情。回想一下自己,當自己還幼小的時候,總認爲沒有人喜歡自己,沒有人理解自己覺得很是煩惱,總認爲被父母責罵,被老師冷落,被同學嘲笑的日子就是痛苦的人生。還認爲學習成績不好,遭遇流言蜚語的打擊,遭遇考試失敗,就是沒有希望的的人。讀過《活着》之後,我才發覺跟福貴經歷的這一切比起來,這根本就不算什麼!我才知道福貴在經歷一種無言的痛苦,一種只能由自己柔弱的肩頭去扛的痛苦。

《活着》說了一種樂觀的精神,福貴承受了一切的苦難,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存,這讓我受觸動最深。他不過是個普通人,他不懂生存有什麼深奧的意義,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一切了,只要活着什麼都有可能。然而跟福貴承擔的痛苦比起來,有時候我們顯得很消極,遭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開始垂頭喪氣。現在想想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活着》告訴我,讓我相信了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滄海一粟,就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好好的對待生命!好好活着!正是他想說的,也是我從中明白的一個道理。

讀活着有感600字13

前幾天,我去雙河的一所學校找我姑父,經過姑父的體育辦公室時,恰好看到兩本摞在一起的書,我走了過去,拿起書來看了看,名字叫做《活着就是幸福》。我想起還要去找姑父,所以把書放下轉身就走了。找到我姑父時,他卻說還有事要做,讓我過幾小時再來,我想起了那本書,轉身往姑父的辦公室走去。

我翻開了書的第一頁,驚奇的發現,副主編竟然有十多個!當我翻到前言時,我又一次驚住,前言有三四頁,而且每一個編導都發表了自己的話語。

這本書到底講的什麼?我翻開第一篇文章,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

在那時候,時間好像過的非常慢,姑父在學校的事情還沒有辦完,我卻把一本書快看完了。

讀完這本《活着就是幸福》,我發現它很有價值,很值得讓人去看。

我在那時真正體會到了活着是多麼幸福。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生命,那還有什麼高興的呢?活着,是多麼好,有朋友,有家人,能打乒乓球,能跑步,能學習,能交流……沒錯,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在我們的生活裏,有快樂,有悲哀,有時激動,有時後悔,我們的健全的肢體讓我們想做什麼就能做到,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生命,地上小小的螞蟻,天上飛翔的鳥類,可愛的寵物,鮮花,小草,大樹!

可是,爲什麼有人總不珍惜上天賜予我們這般美好的生命呢?

那些人,他們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用真錢來買一些虛擬的東西,更可惡的是,他們整天都在虛擬網絡世界裏遊蕩,我,想送這些還在虛擬網絡世界裏玩的人一句話:幼稚的人,他才天天呆在虛擬世界,用錢來玩遊戲!

我們的地球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除了我們,外星上還有沒有生命?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我們美好的生活!

讀活着有感600字14

待繁花落盡,《活着》中也只剩福貴一人仍活在世上,讓我心驚、心痙。“活着”這兩個字眼,總以靜默的姿態出現,用一種漫不經心的論調涵蓋了曾經的酸楚,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韌度,在我們背後,托起生命的力量。有人說,在家珍、有慶、鳳霞、苦根死後,福貴是替他們活着,但若有朝一日福貴也死了,誰又替他活着?難道生命就像鏈條一樣斷了,不復存在?

其實,倖存者無法替罹難者活着,在世的人也不必替死去的人活着,人活着就是爲自己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福貴有過三次流淚,三次都到那個醫院的那個小房間,三次都是一個人獨自面對儼然已成爲最熟悉的陌生人,那種疊加的悲慟也許已不能用哭來表達。那是一種怎樣的人間悲劇,兒子、女兒、女婿都接連把這當作人生最後的驛站,空間的重疊和時間長河的暗涌無一不將這種悲情渲染到極致,停滯了時間,靜謐了空間,有一種隱忍,堅忍的物質在流淌。

老福貴依舊沒有倒下,依舊活着,堅忍地活着,儘管有一些孤零零的味道。我眼前忽然閃過一絲亮光,與其在苦難之時絕望地死去,不如拭去讓人同情的憂傷,輕輕挽起照在臉上的陽光。或者說不如活在當下,演繹生命,綻放異樣的光彩。

連續兩屆奧運會都因最後失誤而無緣金牌的埃蒙斯,應該算是悲情至極,可他並沒有像1965年世界檯球冠軍路易斯那樣投河自盡,而是把祝福的擁抱大度地送給了冠軍。

時光流轉,生命不息。

或許我們也應該像老福貴那要正視苦難,勇於活在當下。痛定思痛,重建信心。

不要逃避,而要正視;

不能忘記,而要牢記;

學會活在當下,讓一切真實地保留在記憶之中,直到我們慢慢地躺入記憶爲止。

讀活着有感600字15

“有慶再也不會從這條路上跑來了。”每當我看見這句話時,就會想起那本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悲傷的書——《活着》。

這本書以旁觀者的身份寫了富貴“精彩”的一生,而他的“精彩”莫過於年少不懂事,嗜毒如命,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母親生病,他在求藥的過程中被抓去當了壯丁。回來時,母親已染病而死,後來,妻子和女兒也死了。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有慶的死了。在這裏生死就像玩笑一般,富人的命值錢,而窮人的命便如糞土一般,在舊社會的背景下,權力地位顯得格外重要,而生命的去留卻是格外的草率,有慶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他懷着對生活的美好念想和對社會的善意去對待着生活中所有的人或物,而現實回報給他的卻是殘酷的死亡。是人性的自私,是生命的草率。那些人,配不上他的善良。

對於富貴而“精彩”的一生,我只有着感嘆,沒有可憐與同情,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每個人的生命質量都一樣,只是你怎樣體現,怎樣發揮,他自己選擇了好吃懶做,選擇了吃喝嫖賭,才使他的人生走向了悲劇,並不是命運捉弄了他,而是他摧殘了生命的質量,並不值得可憐。

富貴能接受前半生的豔福,自然也接受得了後半生的苦難。他前半生活着是爲了物質的索取,後半生則是爲了單純地活着。書中也提到了,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不免有些消極,我不這麼認爲,我認爲人活着是爲了提升生命的價值,是爲了世界的進步而活着。

年少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不要讓自己最後只爲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