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

最近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

第一輯教學即創造,精選10篇有關課堂和學生成長的書籍,其中包括有隊教學技術的研究,有對教學方法的探討,有對教學本質的理解,有對教學本質的理解,有對教師價值的探索,有轉化學困生的經驗,有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通過這一輯的學習,讓讀者清楚的認識到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中的“如何構建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這一篇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時代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迅速普及讓學生不再單從老師的教中接觸到新知識,在數字時代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教師只需要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繪製成一張“地圖”,讓學生清楚點的'認識到自己的起始位置,以及他們要到達的目標位置在哪裏。在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比較清楚的認知時他就能對自己的行爲作出預判,從而選擇合適的路徑合適的平臺向目標靠攏,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課堂細節上多下功夫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二輯教育即生活,強調教育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有社會生活有教育,人受教育不爲了別的,而是爲了更好的生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親子問題、家校問題等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其中的“怎樣讓學生愛上學習”一文讀完讓人覺得豁然開朗,指出信息在進入大腦之後有98%的信息會被淘汰,只剩下2%的知識被大腦感知。由此看來由學生的自我係統來主導學習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學生從“要我做什麼”逐步轉變爲“我想做嗎”再進一步昇華爲“我會怎麼樣”的過程;現在的很多老師經常會用一些外在的獎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但是如果把這個外在獎勵運用得不恰當的話可能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挫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建議適當減除外在獎勵,設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推動學習者幹勁十足的去完成任務。

第三、四輯分別爲學校即社會與理論支點。第三輯突出說明學校就是孩子的社會。學校一方面要爲孩子提供豐富的接觸真實社會的機會,另一方面要變革當下的學校教育生態,讓學生愛上學校,在其中健康快樂的成長。明確起點,高期待、擁有選擇的自由、喜劇課程、扁平管理等。第四輯強調理論依據,精選出9位教育名家的著作,從教育的各方面探究不同層面的教育問題,包括哲學層面的一般性教育原則以及從實踐中歸納得到的教育教學策略。

第五輯指出變革即未來。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更多的是結合當下的教育形勢及日趨成熟的計算機技術,列舉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的新穎學習模式,結合專家構建的教育體系的思考和研究,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思考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方式的探索等方面進行解析總結,分析以後可能發生的改變,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