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

最近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發現自己對蘇軾有了新的理解。全書對蘇東坡的一生有非常詳細的講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蘇軾的性格。蘇軾的一生極爲曲折,尤其是中年以後,幾乎沒能在同一個地方待滿一年,可以說是顛沛流離。但他無論是做官、隱居、還是流浪,無論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他都會樂在其中,並把這種超人的開朗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去。

蘇軾的文學作品。蘇軾的作品很多,出名的也幾乎一樣多,但沒有一篇是虛情假意的。那“牛衣古柳賣黃瓜”並不是強顏歡笑,那十年的生死離別和路邊的點點離人淚,也絕非造作。蘇軾也喜作畫,但不像常規畫家一樣畫花鳥魚蟲。他愛畫枯木、怪石,畫滿滿的滄桑感。一株枯木斜在那兒,一塊怪石臥在那兒,在蘇軾的筆下就有了打動人心的美。蘇軾的畫也因此出了名,許多土豪出天價來競爭墨寶,但蘇軾不爲金錢所打動而賣他的畫。

蘇軾的仕途。蘇軾這一生當的官也不少,但以地方官爲主,在那當時他幾乎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兒哪兒的人就夾道歡迎,離開哪兒哪兒的人就痛哭流涕。蘇東坡最大的功績是整治西湖。

西湖的美與好,其實都是他發掘出來的。以前的西湖就像是一個人工臭水溝,水質極差,雜草叢生,沿岸的居民甚至不得不喝錢塘江微鹹的水。蘇軾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現在的西湖。但是工程還未竣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權,兩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蘇軾被流放到了荒蕪人煙的海南。雖然他也向禹娘“試問嶺南應不好”,但最後也“此心安放是吾鄉”了。

蘇軾的人格是值得我永遠學習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2

深夜。孤燈。翻着泛黃的書頁,嗅着淡淡的書卷氣,我的心靈也拋卻了浮華,得到了洗滌。

之前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我的印象中,他僅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後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蹟。

林語堂用極自由的散文筆調,化嚴肅爲輕鬆,爲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軾的故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開闢了文學的一塊新天地。可這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一位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 政壇多風雨,此後宦海沉浮,他一貶再貶,由黃州而惠州,由嶺南而海南,愈貶愈遠。面對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難,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沖天而起的卻是最美的雪浪。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對待不幸,化解苦難,成就了絕美詩篇,成就了他被後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苦難面前,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

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多情卻被無情惱,與其去趟政治渾水,倒不如求爲“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於是,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有禪意,有不羈,更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無悔。

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蘇軾的曠達、超乎物我和兼濟天下之志,對於那些如他一樣漂泊淪落、屢不得志的士子來說,是一劑良藥,激勵着他們。如今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多少人在歷經挫折之後迷失了自我,選擇了沉淪。而蘇軾,看透繁華,依舊保持着初心。我想,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來笑看風雲,笑對人生呢?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3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爲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爲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

——題記

一提到蘇東坡,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彷彿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東坡傳》讀後感。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麼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水旱殺人,百倍於虎;人畏催欠,甚於乾旱……是常有二十萬餘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東坡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4

他的文采飛揚,堪比西方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國政壇上叱吒風雲的雨果;他的動人情感,又如英國作家約翰生。他的人性與人生讓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蘇東坡。

但是,蘇東坡一生風雨坎坷,飽受磨難,從密州一直被貶謫流放到詹州,他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最終被貶到北宋的蠻夷之地——詹州。

當我讀到這時,靜靜地合上書本,掩卷沉思:蘇東坡的人生爲什麼是如此悲慘,他被貶到詹州時,會抑鬱,甚至想不開自盡嗎?心中種種疑問使我又翻開書本,繼續往下讀。

蘇東坡的做法卻出乎我的意料,他豁達樂觀,關心百姓,在蠻夷之地時也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處處爲百姓着想,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他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

蘇東坡的故事,讓我意味深長,他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才華橫溢,我不禁想到他——霍金。霍金是現在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又是“宇宙之父”。他二十一歲時患上肌肉委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他的人生坎坷曲折,可與蘇東坡相比。但他笑看人生,笑看風雲,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證明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律與黑洞面積定理。他要是沒有那頑強的毅力,豁達樂觀的心,怎會取得巨大的成就,受到世人的讚譽。

笑看風雲,不是項羽揮淚別虞姬、烏江自刎的自尊;笑看風雲,是司馬遷被處以宮刑的堅貞不屈,努力譜寫“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笑看風雲,是貝多芬雙耳失聰後,依然努力演奏譜寫一首首著名的歌曲;笑看風雲是……

蘇東坡的肉體雖然會死,但他的精神在歷史中則成爲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維持衆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剎那間的一顆微粒,生命卻可以不朽。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5

在我懵懂的記憶裏,蘇東坡也許就是一個寫詞的文人,我一直認爲它和李白杜甫一樣,就是一羣只會創作詩詞的人。讀了《蘇東坡傳》我纔算真真正正地懂了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的名人,不僅是因爲蘇東坡卓越的才華或是動人的詩賦,而是他高尚的人格,一個品行敗壞的人是不會成爲名人的。就像著名的奸臣秦檜,寫得一手好字,開創了瘦金體,也很有才華,因爲道德敗壞而被世人唾罵。

蘇東坡講究仁愛,對於世間飽受折磨的勞苦大衆的十分有同情心,他在《楊村開運鹽河雨中督義》一詞中就表現出對人民的艱難和悲苦的一種自責感。所以他竭盡自己一切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時由於被貶,自己所擔任的官職太小,而力不從心,此時的他就會產生一種羞愧感。這種感情在當時腐敗的帝王朝是多麼可貴啊!

蘇東坡是個重情多義的人,他結交了很多益友,也認識當時的很多名人。 卓契 就是起中的一個,他曾經因爲一個承諾,千里迢迢徒步去惠州看蘇東坡,當時從蘇州到惠州就像從天涯到海角,而卓契 一路化緣,風餐露宿 ,來到了蘇東坡的面前,使蘇東坡大驚。就是因爲蘇東坡的重情義,才使他結交了這個叫卓契的和尚。蘇東坡的重情義還不僅於此,大家一定聽說過蘇東坡寫的 《水調歌頭》吧!這首詞正是蘇東坡寫給他多年未見的弟弟的,這首詞便流傳的現在還這麼有名。蘇東坡的重情多義還體現在他對自己妻子的感情忠實。在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蘇東坡一直傷心至極,十分想念她的妻子,於是他在她妻子死後十年內爲她種了三萬棵雪松,以表對她的思念之情。他還在他的妻子死後的十年寫了一首《江城子?記夢》感動了無數的世人。

蘇東坡還是一個樂觀之人。他做官多次被貶但他絲毫不放棄自我,無論到哪裏,他都會發現那裏的美好,對人生充滿信心。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幾乎擁有所有優點的人,作爲一個現代人,我們需要學習他經典的詩詞,更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和品行。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6

《蘇東坡傳》主要講:蘇東坡從小聰明,21歲就中了進士。他寫的詩一向樂觀曠達,就連皇上看了,也驚得忘記吃飯。可是,就因爲蘇東坡的詩好,受到了他人的誣陷,被關進了大牢。幸好他命大,在皇上舉辦大型活動時被放了出來。之後蘇東坡被分別貶到密州、徐州、黃州、常州等地區做官,一聲歷經了無數風雨,可蘇東坡還是樂觀、曠達對待。至今,蘇東坡這個名字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有一次,蘇東坡被關進大牢後,他告訴兒子:以後送飯時,有菜有肉是沒事,如果送魚,就是要砍頭了。有一次,兒子有事,讓一位朋友給蘇東坡送飯。卻忘記告訴朋友別送魚。朋友爲了讓蘇東坡吃好點,送了一條魚。蘇東坡一看,以爲要砍頭了。可他也沒有驚嚇無比。還是一副樂觀的心態。這一點我很佩服他。遇到什麼事都有平靜的心態。我真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可我和他是反的。我一遇到大事,就會發火、着急。不知怎麼辦纔好。所以,我想學習蘇東坡的樂觀曠達。

想變得樂觀曠達,就要做對比。有一次,放長假時,作業特別多,我擔心寫不完,一回來就生氣,發火,不想寫作業。結果,開學的頭一天才把作業寫完。可是,如果樂觀曠達,作業多我也不怕。我回到家馬上寫作業,一天盡力而爲,能寫多少寫多少,開學總能寫完。這樣,心裏又高興,又能快快寫完作業。多好呀!所以,我要變成樂觀曠達的人。

其實,我現在已經開始心如所想了。比如說:當《青鳥》童話劇導演很難。但我還是堅持走了下來,也沒一句怨言。我爲我的進步鼓掌。

我希望我以後能更加變得樂觀和曠達。蘇東坡這個名字我一生也不會忘。他的人品、道德、思想令我佩服。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7

對於蘇東坡,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

從小到大的課本中,他的詩詞經常出現。不過那時我也只是把這些詩詞作爲必讀課目學習背誦而已。

我心目中感受到蘇東坡的“與衆不同”則是在大學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他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似懂非懂之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當時被低落情緒籠罩,讀到這首詞的時候,忽然感覺心裏照進了一束光。

此後就自己找了蘇東坡的很多作品來讀。然而始終都不敢標榜自己是蘇東坡的粉絲。因爲千百年來他的粉絲太多了,尤其是,他的粉絲中牛人太多了。比如其中有一位粉絲叫做林語堂,這位粉絲就給偶像蘇東坡作了個傳記——《蘇東坡傳》。這麼有學問的“追星”方式我自問顯然做不到。那就別蹭偶像熱度了,虛心學習吧。

於是認真拜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越讀,越瞭解蘇東坡,越喜歡蘇東坡。這真的是一個天縱奇才,是一個全方位可愛的人,是一個可以被很多美好的詞彙修飾都不嫌過分的人。

看得出來林語堂是個很鐵桿的粉絲了,對蘇東坡的瞭解程度自不必說,對於給蘇東坡帶來“厄運”的人物比如王安石,他也是恨得明明白白。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一度很討厭王安石,可是後來又慢慢釋懷了,蘇東坡晚年自己也跟王安石和解了,我們這些千年後的人簡直就在瞎計較。當然還是要說,幸好當時的皇帝還有一絲清醒,未曾殺害蘇東坡,爲人民爲後世爲中國文學史留下了這位寶藏一般的人物,而我們也看到了在一次又一次貶謫的過程中越來越豐富的蘇東坡。

說個題外話,讀完《蘇東坡傳》之後又看了林語堂的《武則天傳》,卻覺得不是那麼吸引我,通篇看下來幾乎就是武則天殺人記錄合集。

武則天任用酷吏、大肆殺戮以掃平權力道路障礙確實是一段很黑暗的歷史,但我相信這個人物是多面的立體的,作爲傳記只寫殺人這一方面還是有些片面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8

蘇東坡,一位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會詩人。他那樣的人物,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在一千年來,爲什麼中國曆代的人都是那麼喜歡這位大詩人,我一直不解,直到讀了《蘇東坡傳》,才能稍微理解一些,不是那麼透徹,也不是那麼清晰明瞭。但就是這麼一些,冷我有了深深的感觸。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瞭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鬥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或隨興而爲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於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衆,爲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衆的人。事後,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爲鄉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纔是最上等的佛義,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蹟。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爲勇敢,絕不爲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9

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爲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後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後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爲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裏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爲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於皇,亦要忠於己,纔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後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爲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爲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於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裏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聖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着,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總之蘇東坡的詩也好,人也罷,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場大雪過後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儘管飽受打擊挫折卻百折不撓,樸實無華背後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0

古代文人自幼讀四書五經,學聖人之道,卻讀出了多少碌碌無爲的呆氣之徒和道貌岸然的虛僞之輩,他們是多餘的,甚至是可怕的,他們在白白浪費着國家的錢糧和人民的血汗。蘇軾和他們一樣,從小泡在儒家的經典里長大;蘇軾又和他們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爲他頭腦聰穎,活學活用,更重要的是,修齊治平的理念於他,不是敲開富貴之門的磚頭,也不是通往欺世盜名之地的階梯,而是真正的信仰與堅持,雖百折而不悔,雖千錘而無憾!歷經風雨,那份心懷天下,一念爲民的耿耿赤子之心,令千年之後的我輩熱淚盈眶,心暖不已。他在其位一心謀其政,不在其爲還要謀其政,徐州抗洪,杭州修堤,密州抗蝗抗旱救棄嬰,儋州開荒開土倡文化,他就和他的文采所至一樣,觸處生春,只要有他管轄,就有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快樂;只要有他在場,他就會用他的幽默帶來一隅的歡聲和笑語!高中歷史課本上提及一些進步的封建士大夫總是說:他們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爲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和人民大衆仍是相對的。我想,如果他們瞭解了蘇軾的一生,不知還會不會說出此等無恥之語來。

該書也有些許不足,首先可能是對蘇軾有些過於美化(其實拙文又何嘗無此弊端,呵呵),比如在烏臺時他的卑弱、絕望,展現得似乎並不十分充分,其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意氣用事,也總是曲爲之說。再次是有的情節交代的不是特別明確,這主要表現在對蘇軾一些好友的交代。比如有的好友(如巢谷)是蘇軾年輕甚至年幼時就認識的,卻到了老年才交代,難免令人有亂入之感。當然東坡一生的經歷過於豐富,可能彼出場之時作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需要介紹,就顧不得這些過於繁蕪和相對而言無關緊要的線索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1

我印象中的第一次接觸到蘇東坡的詩詞,是我在小學的時候。當時大概是學習了《飲湖上初晴後雨》,下學回來,給父親背誦時,父親給我背了蘇學士的那首《臨江仙》,還給我解釋了詞中的每一句話。而幼時的我只記得“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至於初中,便又在讀《宋詞三百首》時讀到蘇東坡的詞,印象並不爲深,但記得“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句子,因爲後半句尤爲出名。那時已知,蘇東坡是北宋豪放派詞人。到了高中,讀前後赤壁賦還有《念奴嬌》或者說《酹江月》時,自己的文學欣賞素養還不存在,評論之處,往往拾人牙慧。

而今,從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我瞭解了一個更爲完整的蘇軾。他的一生不可不謂波折,而他的心靈不可不謂純真。

從《蘇東坡傳》裏瞭解蘇東坡,從蘇東坡也可瞭解林語堂。兩個人彷彿時隔千年而達到一部分靈魂的契合。

蘇軾語“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人生無疑處處有味,他無處不可幽默,多難還能自嘲,嘴欠難治,積習不改。到哪都要舒舒服服,把政敵氣得牙根癢癢。所以林語堂先生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我讀此書,也是有目的性的。我想看蘇東坡是如何寫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我想知道他是如何應對生活的挫折的;我想了解經營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內心深入剖析的。我做這些,只是因爲我心中有解不開的心結,有難以釋懷的憂傷。我心知自己難以逃脫,只能尋求應對之法。縱覽此書,我得到的只是對先賢萬分敬慕心嚮往之的感覺而已。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2

在蘇東坡一生中有個十分重要的人,叫王安石。可以說,講不清王安石就講不清蘇東坡。

王安石與他的變法運動是分不開的。人們談論王安石,主要也不過是因爲他的變法。“王安石變法”從結果上講,失敗得很徹底。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可以說由於王安石的變法,北宋少苟延殘喘了不下於五十年,也正因爲此,對於王安石,歷史上幾乎是一邊倒的罵聲,到了民國,梁啓超先生也比不過爲王安石開脫,在勇於革命。

然而,我認爲王安石是個天才,不應當叫瘋子。首先,王安石對於經濟學,確實有一定研究,否則,他也無法讓皇帝動心,排除萬難,也要變法到底。其次,王安石罵名很多,卻仍然被後人列入“唐宋八大家”,雖說王安石的得寵同神宗老師韓維脫不了干係,但是其文采讓富弼和文彥博贊評,甚至歐陽修也對他頗有好感。王安石的文才雖不敵蘇東坡、范仲淹等名士,但也是佼佼者中的一員。最後,王安石的創新與嘗試,這一點,雖前有古人,但後來者已進入了近代史,確實王安石的變法是錯的,確實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很爛,確實王安石的變法不算頂尖,但是那些史學家,那些對王安石嗤之以鼻的文人,在批評的同時,爲什麼沒有人試着以另一種方式變法?偏偏要等到上百年以後,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了,才試着變法圖存?這難道不應該反思嗎?

另外,我認爲,儘管許多文人、史學家否認王安石,但許多時候,後人的評價帶有成王敗寇的嫌疑,成功者的成功被誇大,失敗者的失敗被辱罵,對於勇於創新者,成功了是天才,失敗了是瘋子。

即便,王安石有極大可能是神經病,即便,王安石,固執一端不聽勸告,即便,王安石瘋狂,即便,王安石失敗了,是時代的罪人,但我仍想衷心地叫一聲,“王安石,你是天才!”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3

書扉頁記有一九九三年購於海南,距今二十載。當時讀過一遍,看圈佔處不同筆跡,之後仍翻閱過。林氏的主觀色彩顯而易見,敘述典雅,議論紛呈。他說,想寫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攜家居美,所帶資料有限,況且當時尚無互聯網之便,爲蘇軾作傳,實在不易。

之前陸續讀完林氏《武則天正傳》,作者寫女皇的殺人無數印象深刻,立場有偏頗的一面。在蘇傳中,儘管也有對王安石的抨擊,似相對客氣。

林氏不拘一般傳記格式,兼有多種敘寫形式筆法,語調輕鬆,機智幽默,好讀。正如書中所說,書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創意、有正義感、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人士所寫的作品,真是靈魂的一大補劑。

書中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他一生嬉遊歌唱,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

蘇東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懼,象旋風般活過一輩子。至少他自己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

書中說,他第二次遭到流放,遠走海外的海南小島,多少有點認命的意味,心靈倒分外平靜。他的人道精神由於遭受許多困難而更加醇美,卻沒有變酸。他至少能維護他的靈魂,爲此付出代價。

蘇氏最初和最終的樂趣都是寫作。臨終前他寫了最後一首詩,長老一直和他談現世和來世,建議他念佛經。蘇氏笑笑。他讀過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們最後都死了。

此前,蘇東坡寫信給一位長老,其中說:“然生死亦細故爾,無足道者。”

《蘇東坡傳》讀後感600字14

許久以前就有聽聞蘇軾,但通過最近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我才真正瞭解了文忠公的生平——如一陣清風拂過的人生。

蘇東坡年少時與弟弟雙雙考入進士,文采被歐陽修賞識,並被收爲弟子。生活總是對人有所不公,它會看你走得太順而給你許多挫折,所以蘇軾的後半生格外悽慘,但也許是上天註定,這樣的天才,註定畢生坎坷多桀。

當時在閱讀時,探討過蘇東坡是否適合做官?我個人認爲並沒有絕對的適合,又或是不適合,一個人只要有才能,有實力就能夠勝任一切職務。蘇東坡之所以一直受排擠並貶官,不是他不適合做官,是政治立場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王安石變法時,蘇軾是反對的,他是一位愛民之人,無法眼睜睜地看着官僚剝削百姓,但在當時黑暗的時候環境中與權貴作鬥爭,註定是失敗的,朝廷中都是些趨炎附勢之人。真正那些剛正不阿的人少之又少,一旦成爲權貴之人的攔路虎,一定會遭受排擠。這本就是場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戰爭。我真正佩服蘇軾的是,他不斷遭受貶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一切;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依舊秉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身處社會的大染缸中,見過真正的黑暗,仍然能夠初心依舊;面對反對、排擠、壓迫從不懷疑、迷失自己,而是堅信自己的內心。在我心中蘇軾就似竹,是君子。像竹那樣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虛懷若谷;竹雖爲節狀,但卻永不止步,不斷生長。

蘇軾也許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一刻星辰劃過空中,來到人間,過一段凡人的生活,體驗人間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滿煙火氣的凡世間,終不適合他這樣樂天派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