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兩則有感(精選7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傅雷家書兩則有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兩則有感(精選7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我想,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愛便是這樣:包羅所有的情愫。

傅雷通過這些家書,教兒子做人,解決在生活上遇到的難題,和兒子探討音樂,告誡兒子要有國家和民族榮辱感,要有藝術和人格的尊嚴,希望兒子能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對兒子的想念,對兒子濃烈而又深沉的愛,也體現了他在藝術方面的高超造詣。家書中,“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一句話,讓人回味無窮,飽含着傅雷對兒子“面對挫折,與挫折鬥爭”的急切與大愛。讀《傅雷家書》,就像是聆聽長輩在教育孩子,諄諄教導,讓人感到親切,傅聰能成長得如此優秀,出色,與傅雷的飽含深情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我敬佩傅聰,我更讚賞傅雷的教子有方。

可能每個人讀《傅雷家書》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傅雷和自己的父親比對。其實,同是父親,我的父親和傅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教育風格。傅雷先生對傅聰無疑是嚴格的,甚至是專業的指導,稱之謂嚴父恰如其分,而我的父親對我則是有些“放任”的,頗有些甩手掌櫃的意思,也許是因爲工作忙的緣故,他對我的學習幾乎從不過問,但卻願意在閒暇時間陪我看一部電影,出去旅遊,在生活一和我打成一片。教給了我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小時候去遊樂場坐海盜船,在售票處門口猶豫不決:想買又不敢買,買了票後站在入口處看着出來的人臉色蒼白、驚魂未定的樣子,腿立馬就軟了,爸爸卻軟硬兼施地把我拖了上去,船在慢慢搖晃時,我已經十分驚恐了。心想真是上了賊船了。可沒想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恐懼就消失了,彷彿感到自己飛了起來。海盜船慢慢停了下來,我有些戀戀不捨。爸爸笑着問我:“怎麼樣?感覺不錯吧?”“嗯,比想像的要美妙,還想再來一次呢!”“那可不行,以後吧,每一次的感覺都會不一樣的。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有些事情並非想你想的那樣困難、那樣無法克服。羅斯福曾說過‘真正令你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遇到挫折不要知難而退,而要勇敢克服。要相信自己。”

父親的教導與傅雷先生對兒子面對挫折的要求又何其相似。大概天下所有父親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傅雷先生還是我父親,亦或者是天下任何一個父親,給予兒女人生的啓迪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照亮和影響着每個人今後一生中的溝溝坎坎和不平凡經歷,那我們就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證明給那些愛我們的人看,我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愛和期待。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她,就是那個平凡的女性,傅雷的妻子,付聰的母親;她,就是那個偉大的女人,丈夫的助手,兒子的領路人;她,就是那個偉大中之偉大者,視祖國的榮譽,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女人。如果讓我爲傅聰的母親致中國感動人物頒獎詞,我會如是說。因爲這位母親對兒子的教導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拳拳的眷念的心,你聽,她說:

“從來信中可看到你立身處事,有原則,有信心,我們心頭上的石頭也放下了。但願你不忘祖國對你的培養,首長們的愛護,堅持你的獨立鬥爭,爲了民主的自尊心,在外更要出人頭地的爲國爭光,不僅在藝術方面,並且在做人方面。我相信你不會隨風使舵,也絕不會隨便改變主張。你的成功,仍然是祖國的光榮。孩子,你給了我們痛苦,也給了我們歡樂”。

他,是優秀的中國教育家,是偉大的翻譯家,是一個柔情的父親,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他又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就是——傅雷先生。

“聰,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很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但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都止不住流淚。”

在這個微寒的冬夜,它成了我最好的陪伴,這個冬天,《傅雷家書》儼如一位慈母,將知識孜孜不倦地教給我,又如一位嚴父,將生活的目標給我高高掛起,這個冬天,我不孤獨。

《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伴我夜坐,《傅雷家書》“如道邊茵茵綠樹,花叢中盛開的芳華,令人回味”伴我日行,躍動我的靈魂。

捧着這本書,驀然發現我和母親就好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經歷的事情我也曾體驗過。我剛開始學琴不久,晚上十點半,我和母親從老師哪裏回來,接着開始彈奏上課學的《布穀鳥》這首德國民歌,我連續彈了不下於80遍,窗前的玉蘭花都跟着我的琴音陶醉了,花的香氣瀰漫了不大的房間,淡淡的香氣縈繞在琴的周圍,遠處的河畔朦朧在月色中,天和地在我的琴音中等待布穀鳥歸來的氣息,悠悠幽幽的傾訴着衷腸……

鐘聲響了十二下,房間裏一片寂靜,回頭看,母親的眼睛半睜着,像是睡着了一樣。我不想破壞這少有的寧靜,但手指還是不小心滑了一下,擦過了琴鍵。母親被驚醒,心疼地說:“好孩子,睡吧。”我知道母親一直在陪伴我,我更心疼她,說:“你睡吧,放心,我會彈得好好的。”就又開始彈奏,直到滿意,我才睡覺,估計已是凌晨一點了。

二年級,一張60分的數學卷好似當年錯位的琴鍵一樣點醒了母親,我的鋼琴計劃被迫中止。我仍記得那個陰雨天,房間一片冷清而寂靜,但早已不是當年的夜晚,我正撫摸着琴鍵,他冰冷的身軀刺痛着我的心。母親嘆着氣走進來:“兒子對不起。”說着她沉下頭,我們一起用布將鋼琴罩了起來……,告別琴音,夜幕下,伴我的悅耳的琴聲被朗朗的讀書聲和莎莎的寫字聲所代替了。從那天起一過就是六年,我再也沒碰過鋼琴,我的音樂夢想在那時破滅了,琴音成了我心中最美好最華麗的記憶。也成了我的默默的傷感。那個靜穆的夜晚,父親牽着我的手告訴我:“孩子,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在文化課上創造奇蹟吧,讓我和你媽媽見證,讓月亮和星星見證吧。

終於初一時,母親動手術,在病中她鼓勵我好好學習,初二的母親節前夕,我將年級第一的喜訊報送給她,她說:“孩子,辛苦了,這是母親節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傅雷家書》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顆陽光的種子,正如書中所說:“這是一輪太陽,燦爛輝煌,照耀成長”。這個寒假,這本書給了我更好更遠的目標,照亮了我的前程,是我心中最美的里程碑,我會汲取書中的點滴知識,讓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做爲一位父親,他如母親般偉大,他亦師亦友,在孩子的成長道上劃爲濃墨重彩的一筆,造就了一位人才。“他”是誰?他就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

在上學期間,我閱讀了這兩封偉大的家書,它體現了作者的舐犢深情和恰當的教子方法。那兩封家書就是傅雷寫給他再國外學習音樂的兒子傅聰,一封寫於傅聰精神消沉時,勸慰兒子正確面對感情的創傷,戰勝挫折,泰然處之;另一封寫於傅聰在音樂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時,激勵兒子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高峯。在信中傅雷通過對兒子的苦悶消沉時款款相慰和在歡喜成功時的諄諄教誨,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觀:勝不驕,敗不餒。

傅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從20世紀30年代起,他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並翻譯了貝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修養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除此之外,傅雷還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多達34部,他值得我們去學習。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青少年缺少的不正是這些嗎?是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單單是虛度光陰,而是要活得美好,活得有意義。要進行有意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是中學生必要的。

在家書中,傅雷給兒子說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可比呢?”傅雷是傅聰的朋友,意爲何意呢?就是傅雷對兒在感情上,精神上的理解與慰藉。當兒子情緒消沉時,可以毫無顧忌地向自己傾訴,而自己並不會高高在上,橫加訓斥,或者說些教條式的訓誡。相反,他能夠充分理解兒子的痛苦,並盡力安慰兒子讓兒子感到溫暖,放心,然後娓娓而談,以平等的口氣給他提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生活不就是缺少這類朋友,這樣的父親麼。

在這封家書中啓迪我們:人生之路並不是處處平坦,而是時有坎坷,挫折。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我們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在讀這兩則家書時,讓人感覺非常親切,似在與一位長者,朋友促膝談心。信中既有父親對兒子的諄諄告誡,親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又有朋友之間的感情交流,溫暖着彼此的心靈。家書語言親切,如第一封信中“聰,親愛的孩子”淳樸、親切的語言拉近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距離,這樣真誠的表達使兒子感受到父親的深沉、傅大。第二封信是滿懷欣喜、激情洋溢的給人一種父親收到孩子的孩子的回信時無比喜悅。

在信中,傅雷以開闊的想象力激勵兒子,希望兒子能繼續爲祖國爭光,以下的句子具有愛過的體現,如:滔滔不絕的流水,流到每個人的心坎裏去,把人家都帶着,跟你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吧!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菌河的氣勢還要大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纔對。這是民族文化的深刻體悟,更是對後人的激勵:被這偉人文明哺育過的藝術家更是具有磅礴的志氣,奮進的豪氣,不凡的勇氣。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患了不治之症,將不久於人世。一天,這位母親聽見了遠處隱隱約約的鼓樂聲,隨口問守候在自己身邊的丈夫是怎麼一回事。丈夫告訴她:“快六一兒童節了,孩子們在外邊排練節目呢。”年輕的母親聽後咬咬牙說:“我一定要活過六一兒童節,要不,咱們的女兒在這一天失去自己的母親,該有多傷心呀!”

於是,趁守候她的人不注意,她就拼命地爲女兒織了一件毛衣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

從織好這件毛衣後,她也進入到了半昏迷狀態。每當她稍微清醒時,她就問:“六一到了嗎?”就這樣,他以頑強的毅力終於活到了6月2日,在她彌留之際,她用無力的手指了指枕頭下面。當她的女兒看着母親親手爲自己織得毛衣時,淚如雨下。

這就是《懂你》這篇文章中感人肺腑的情節。

當我含着眼淚看完這篇文章時,我的心不禁爲之顫動:多麼偉大而高尚的母親呀!那件毛衣,流淌的是母親對女兒一片真摯的愛,凝結着割不斷的母女情。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小的時候,我總以爲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很多時候,自己的一些做法大大地傷害了媽媽的.心。記得有一次,天陰沉沉的,北風呼呼地颳着。出了家門,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才發覺由於剛纔自己的疏忽,竟忘記了穿厚棉衣。等到學校時,我才發覺自己的手和臉已經被凍得麻木了。正當我瑟瑟發抖時,我猛然發覺學校門口正快步走來自己的媽媽。見到媽媽凍得通紅的臉和冒着的熱氣的眉頭,我心裏一陣酸澀。媽媽趕忙拿出給我準備的棉衣,催促着我:“快!快穿上!別凍着你!”穿上媽媽給我帶來的衣物,一股暖流傳遍我的全身。

經歷了這件事,我才真正體味到了母愛的含義:母愛,像春天的燕子,銜來了甘甜的雨露,滋潤着乾涸的心靈;母愛像沙漠裏的一方綠洲,爲頻臨絕境的人帶來生機和活力;母愛又像一首歌,嘴裏吟唱,甜在心裏。

媽媽,我想爲你點亮一盞桔色的燈,靜靜守候着你疲憊的歸來;想爲你遞上一杯溫熱的香茗,緩緩驅散你臉上的倦容;想用我的手指,輕輕撫平你的角的皺紋;想用我輕柔溫情的呢喃,撫慰你驛動不安的心靈。然後靜靜地看着你。我祈求,祈求這一刻的寧靜、永恆。

讀《懂你》,讓我讀懂了媽媽的心,一顆爲兒女日夜操勞的心,一顆永不知道疲憊的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說到父子家信,當然,那是本教子爲人處世,精研琴藝的凝血之作。記憶中是本薄薄的簡冊,清新素雅。雖屢次再版,但依舊樸實無華,簡練的近文中溢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而手中的這本《摩根信札》,風景則大不相同。精明書尚採用了誘人的紙草色書皮,印上醒目的燙銀書名,封面,封底,扉葉多方引用了格林斯潘,韋爾奇,巴菲特等人的讀後感加以感染,富有時代特色的卡通漫畫也穿插其間,“商業忠告”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

然而剝去華彩的外衣,書內的鉛字卻顯出另一種人性化的溫存。通讀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問題有大有小;創新與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錢包,讓你的演講充滿魅力……有宏觀指導亦有不勞其累,不厭其煩的細微關懷,這豈止是一本大資本家的“商業忠告”呢?

“一個父親勝過百個教師”。老摩根諄諄教導,語重心長地從生活,工作,處世,爲人,管理,經營等多個方面富有策略性的操作性地對兒子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縱然社會制度不同,但我們能從不同時代不同要求中談懂相同的渴望。不僅僅是書信,這也是一札普適性很強的睿智佳作。他雖然立足於商業投資運作理念,但絕不僅囿與此。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沒有經濟頭腦是行不通的,有經濟頭腦並非意味?“你死我活”,“爾虞我詐”。這本書在最大程度地積累財富和最大可能性地養性修身,愉悅生活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契蝦合點。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如果說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爲你付出全部的謝謝、心血與精力,他們不論身處何方都牽掛着你,他們用最溫馨的情感包圍着你。你還會象往常一樣平靜嗎?讀者《傅雷家書》,走進娓娓道來的故事當中,吸取人生最寶貴的啓迪。

傅雷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不論是在他的翻譯作品,還是對於家庭的教育,都有着一種經過事實檢驗的生活教子之道。一個人的人生取決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傅聰成爲一個著名的鋼琴家,其最重要的就是傅聰所傳授給他的具有遠大博時的處世之道。

翻閱着一篇篇書信,彷彿在隔空聆聽傅雷父子之間的交談,散發着難以抹去的關懷之香。‘練琴’一定要節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責任重大,就應當竭力愛惜精神。傅雷這樣就談到做事的要領與原則。即感到責任重大和愛惜精神。他還提到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之前就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非常好,纔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感到責任重大之後,你纔會對你所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儘可能的做好,它會如同一劑強心針和羅盤在提醒着你,指引着你。同樣,這樣做的前提條件就是愛惜精神,一個偉大且有擔當的人一定會懂得休息和養護自己的。

傅雷閱讀並翻譯了許多的名著,或許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是另外一個樣子,充滿了生活的美好和新的渴望。我們讀者雖未真正讀到,但是通過他對於傅聰的呵護中,我們可以看到那顆跳動着、對社會和世界傾注全部心血的心。

當傅聰因工作和家庭的繁多瑣事失去生活的信心時,他會這樣勸慰到,“我們不怕經常苦悶,經常矛盾,但必須不讓這苦悶和矛盾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當傅聰與妻子彌拉發生矛盾時,他會這樣安慰彌拉;我只能勸你在發脾氣時別太當真,他會爲他自己蠻不講理而慚愧。一言一行都是在爲這個家庭的未來考慮,一字一句都印證着傅雷的愛。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親如同傅雷一般,給予我無限前進的動力,當我因體育成績太差而哭泣時,他會鼓勵我不要害怕,要堅強。他說:人與人都是一樣的,雖然先天因素決定了你的能力,但是,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你就一定可以成功的!看着父親漸漸蒼老的臉龐,撫摸着父親深壑一般的皺紋,我的心彷彿在滴血,在流淚,當我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他會開導我說:同學之間是需要相互關愛的,在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年華里遇見他們是你的幸運,你將永生銘記,所以你將永遠銘記,所以寬容大度一點,這樣的小事就會過去了。

我的父親在無形的言談舉止當中啓發着我,扶着我在人生跑道上邁開步伐。但是,我認爲,不管是我還是傅聰,傅雷,我們說殷切希望看到的是這樣的小家都能夠充滿親情。所有的小家匯聚成我們的大家—————中國。

傅雷曾在文革中遭到迫害,傅聰也受到連累,但是他說:“祖國的大門永遠朝你開着。”

是啊!祖國的大門永遠朝我們開着,不論身處何地,不論多遠多長,我們的心始終是連着祖國的。傅雷希望能夠成爲:人格卓越,德藝具備的藝術家,其目的同樣是利用自己的學識來發展祖國,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這或許就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在真情中探尋着真理,在訴說中收穫着啓迪,我們懷着這種父愛,這種親情,這種難以割捨的愛國之情,在充滿陽光的路上奮力奔跑着!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學會堅強,堅強是對災難的輕視,對未來的希望;堅強是淚水中的微笑,是愛和痛的花朵;堅強是不屈不撓的抗爭,前仆後繼的勇氣;堅強是自我的堅持,尊嚴的捍衛!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這是我在讀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第一則家信中最有感觸的話。之前,爸爸也有給我講過着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訴過我中庸之道,也許是之前有過一些知識的鋪墊,也許是之前經歷過很多的事情,再讓我拿起這篇文章時頗有體會,在讀完時,更是感慨萬分。

並且,從字裏行間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困難,但面對困難我們要學會堅強。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一條荊棘路,對血肉模糊的傷口來說,堅強就是最好的良藥。

傅聰告訴了父母他面臨的困難,傅雷告訴他說:“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纔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就是面對困難的方法——堅強。

雖然這麼說,那肯定有人會問堅強是什麼?

堅強,是一種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品質,是一種被人誤解還據理力爭的勇氣,是一種家徒四壁但悠然自得的閒情。

堅強是對災難的輕視,對未來的希望;堅強是淚水中的微笑,是愛和痛的花朵;堅強是不屈不撓的抗爭,前仆後繼的勇氣;堅強是自我的堅持,尊嚴的捍衛!

然而現在正值青少年的我們該如何學會堅強呢?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初三的日子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對於這樣的生活我們肯定有想過:“放棄吧,太難了,承受不了。還是儘早退學去打工吧!”可是你們要想一下家中的父母對你們的期望,學校老師和同學對你的期望。他們會告訴你:“你不能放棄,要堅強,衝下去,不要做縮頭烏龜!”是啊,面對困難,惟有堅強才能是最後的勝利者。

一隻蝌蚪因爲堅強,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變成了青蛙;一個貝殼因爲堅強,經歷了磨難的考驗變成珍珠;而我們將因爲堅強,戰勝挫折成爲微笑到最後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