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

溫柔的夜是三毛所寫的書籍,對於她的作品,與她的性格似乎都是那麼的隨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

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1】

三毛是臺灣的一名作家,她曾寫過一本《溫柔的夜》本書共有7個篇章,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第一篇《寂地》是講三毛夫婦和一大羣朋友過夜的故事,本文重點詞是“臉狺”包括關於它的一大堆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段落很離奇:“三毛悄悄地說:‘臉狺貪心!’不知從哪吹來一陣怪風把火往三毛這邊吹,幸好三毛躲得快,不然就要燒着了。”

第二篇是《五月花》,《五月花》的記述方法很新,是以日記的方法來記述一個家庭的家常事和小鬧嘴,當然三毛夫婦也在內。三毛的作品之所以這麼好,就因爲三毛的作品文字簡練,可以把平平常常的事情寫成非同一般的作品,如:音樂像火山爆發似地播放出來;舊空調轟轟轟地炸到天亮。

第三篇是《瑪黛拉遊記》,三毛的遊記寫得特別詳細:看見“殯儀館”酒吧;吃到掃把大的松枝烤肉;在山頂坐滑車下山;看到了長300千米的花田……每件事都寫了10多行字。讓讀者看的津津有味。

第四篇是《溫柔的夜》講的是三毛在一個夜晚送了一張船票給一位流浪漢,三毛覺得那是一件和很快樂的事情。當三毛登上客船之後,發現那位穿水紅色襯衫就在她的上面一層時三毛手中的麪包差點掉到水裏!

五篇叫《石頭記》於曹雪芹的《石頭記》重名,只不過曹雪芹的《石頭記》是寫人的,而三毛的《石頭記》單單是寫石頭的。三毛的《石頭記》裏的“石頭”指石頭畫(在石頭上畫畫)三毛精挑細選只剩下了11塊,其中4塊送給了班吉,剩下7塊放在了牀底,但最後還是被清潔工當垃圾扔掉了,三毛跑到海邊,抱住大黑石痛哭起了。

第六、七篇分別是《相逢何必曾相識》、《永遠的馬利亞》向我們闡述了三毛和莫里分開之後的故事;聖女名字惡毒心靈,馬利亞的故事。

三毛用她的筆和平凡的事勾勒出這本《溫柔的夜》。

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2】

三毛像一朵雲,用暈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是悲慼,她都無意矯飾,字裏行間,處處是無聲的歌吟。讀作品《溫柔的夜》讓我發現了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就像開在荒漠裏的繁花,把生命高舉在塵俗之上。

《溫柔的夜》共收錄15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花》、《溫柔的夜》、《石頭記》和《永遠的瑪利亞》。

《溫柔的夜》讓我震顫的是三毛的愛心和同情心:一個身穿水紅色襯衫的流浪漢在黑夜中,在走投無路中向三毛求救,三毛怕上當,不肯給他錢,但又擔心他的遭遇是真的,如果沒有幫助一個急需幫助的人,會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最終,三毛在再三拒絕了流浪漢兩百塊錢的要求後,又在臨離開前匆匆塞了五百塊錢給他,後來事實證明流浪漢確實是爲了那一點錢買一張船票過海時,三毛內心受了很大的激盪。她說:“當我再度看見那件水紅色的襯衫時,驚駭的手裏的麪包都要掉到海里去了,上天寬恕我,這個人真的是隻要一張船票,我的臉,因爲羞愧的緣故,竟熱的發燙起來。”三毛,就是這樣,做事力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一個內問自省的人。這樣的尷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許都經歷過,大多數人都選擇漠然處之,以避開不必要的麻煩或陷阱。然而,三毛跟大多數人一樣做着心理鬥爭,但她毫不掩飾,真實的記錄着自己心裏的情緒變化,她善良的心多麼善良多麼勇敢,即使被欺騙,也不能放棄內心對於絕望的迴應和撫慰。

《石頭記》與曹雪芹的《石頭記》全然不同,故事講的是三毛到港口去看船,無意間發現一家小店在賣畫好的鵝卵石,樣子美麗非凡。三毛後來在海邊撿石頭,險些被海浪吞噬,但還是全心全意的畫石頭,最後留下了十一塊她自己喜歡的石頭,連拿出來給人家看看都捨不得,但是這是十一塊石頭都丟失了,三毛一個人奔大海,對着大海哭了很久,沒了力氣,就安慰自己說:“我有一塊石頭,它不是屬於任何人的,它屬於山,它屬於海,它屬於大自然……怎麼來的,怎麼歸去——”。我想,一般人肯定不會像三毛那樣因幾塊石頭而癲狂、痛苦,但三毛就是這樣一個灑脫隨性的女子。

《五月花》篇幅最長,記敘的是三毛爲荷西因工作向老闆討回公道的故事。在這中,我能深刻體會到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三毛簡單,荷西忠厚,他們的愛簡單真摯。還記得三毛爲了跟荷西的老闆討要拖欠的工資,都病倒了還堅持給荷西做飯、送飯,讓荷西去工作不要擔心她。雖然兩個人之間很平淡,但透露的是雙方真摯而樸素的愛情。

三毛在《五月花》中引用《聖經》中的話說:“你看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天父尚且眷顧它們,你們做人的,爲什麼總憂慮明天呢?一天的憂慮一天擔就夠了。”這就是三毛的豁達,性格里有豪放亦有柔情。讀三毛的《溫柔的夜》,我的心被柔軟的震撼了,沉浸在像被蜜浸透了的夜裏,原來樸素、純真、善良的情感是可以跨越時空而來,輕輕地散佈在空氣中,呼吸他,依然可以給與深深的'感動。

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3】

斷斷續續,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書中帶給我最深印象的,莫過於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夫妻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或許是三毛的真實經歷,或許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樣,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對人的看法,對人生的啓迪和概括,並且是那麼恰如其分。每讀一篇,我的心情都會靜謐起來,儘管情節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語言的特色,總不至於讓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遊離其中,就彷彿來到漫山遍野的花叢當中,有一條小路,漫步邁向前方,兩旁飄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閃出一個大花園,頓時讓人豁然開朗,心境明亮。沉浸在這樣的情景當中,總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對這件事又會有什麼樣的精闢哲理

其實,吸引我讀下去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實中的三毛,去遊覽、去經歷五彩斑斕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體驗豐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飛來飛去的人,當然也喜歡讀他們關於在路上的書籍作品。三毛就是這樣一個作家。一箇中國女孩,年紀輕輕就留美遊歐,後來還讓人吃驚地嫁給一個大鬍子的西班牙人。可結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這使三毛的心靈受到嚴重創傷。有句話說,“每個不幸的東西,都讓我心靈顫動。”我喜歡三毛的作品,卻不是因爲憐惜,而是因爲崇拜。

閱讀中我發現,三毛的心理反應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許這也是每一個忠實讀者的感覺)。這是人性的善良還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靜靜地體會。畢竟,意識是我自己的,誰也奪不去,誰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樣:心靈上受到虧欠,一輩子也不安心,世俗的東西又算得了什麼。

我喜歡三毛,喜歡《溫柔的夜》。

溫柔的夜讀後感範本【4】

用了兩週的時間看了三毛的三本書,原因:某天夢到三毛,具體的沒有情節,只是想到了這個人,以前是不看三毛,不看張愛玲的,不知道爲什麼總把這兩個人聯繫在一起,看張愛玲的《傾城》也是因爲老師推薦,爲之糾結感動固有,但沒有動容。看的三毛的第一本書是《稻草人手記》,從序言開始就完全被吸引,一直在牀上躺着看從上午九點多一直看到下午兩點多,看完最後一個領養的小男孩的故事淚流滿面。好書就是讓人放不下手,必須看完才心甘。

《溫柔的夜》是前天看的,又是一個週末,又是醒來看到起牀,又是過了兩個飯點,看完以後渾身舒暢!

中間一篇是《餃子大王》,看的時候看得我分泌了好多口水,想起了我媽媽包的餃子,餃子是一種特別有家的感覺的食物,三毛的表哥的餃子讓三毛在異國感受到了家人的溫暖,每次在外面過節我都想媽媽包的餃子。

“我哪裏是爲誰做這些事情呢,我不過是在享受我的生命,拿餃子當玩具,扮了一桌童年時便夢想着的貨真價實的家家酒罷了。”這是三毛的餃子。這麼一比較,我便是不知不覺中消耗了我媽媽生命中許多她本應享受的東西。

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相逢何必曾相識》中那個叫莫里的日本人。莫里完全符合我想象中日本人的形象,嚴肅、認真、溫情、堅強、剛愎自用,骨子裏還有點小浪漫。(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是不是不應該這麼說日本人,看得村上書《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君,看“入殮師”中的男主人公都是這樣的性格)我們只談文學中的人物,不談政治!只談風月,不談國事!免得傷感情。

三毛因爲“石頭”暫時淡忘了這個朋友,後來猛然發現莫里的經歷後後悔不已。殊不知這個莫里朋友早就給了他們很大的信任,莫里那會兒應該很無助難過吧。然而過後不論怎麼做,曾經的信任和熱絡也回不來了。

我們總是很輕易的認識一些人,沒有深交就憑一時印象覺得這人不錯,可以成爲很好的朋友。可是過後又因爲自己或環境別的什麼的原因不能好好地繼續這段友誼,很久之後想起來也會因爲長久的不聯繫不敢再去打擾,就因此失去了一個也許可以成爲好朋友的人。有時候這種事情多了,認定生活中兩個人之間不必要的熱絡是不需要的,一切隨緣,如果可以,兩人之間總會有羈絆聯繫在一起的。

深藍色的夜空裏,總會有一顆星星向你眨眼的。

溫柔這個詞總讓我想起上善若水,三毛說荷西是一個“心如皎月,身如冬日暖陽”的人,在我心裏三毛就是個上善若水的人,看似不爭,卻又不知不覺中把她的美好品格侵入每個人的心裏。這樣的人,怎能讓人不愛。

溫柔的夜,因爲這樣一個溫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