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寬容》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寬容》讀後感

《寬容》讀後感1

五月的季節是那麼陽光明媚,微風輕輕撫摸着大地,於是我閱讀了我最愛的書籍就是倪敏的《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倪敏的作品,此書分爲四章,分別是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但教師一詞,含義卻是很多,教師這一職業是一個通向未來的職業,也是孩子的啓蒙老師,他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我明白,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困難和矛盾出現,總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但是我不怕,我知道任何苦難都有它解決的方法,因爲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獲得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爲一個快樂的人,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也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而我們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孩子們的啓蒙教師,肩膀的重任更加重了,我們只能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自我改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自從讀了倪敏的《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一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很多,感觸也很大,同時在實踐活動中也收穫了很到的成果。

此書有四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中的一節“幼兒最需要教師的寬容”。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善於寬容也是修養的情感問題,寬容中所蘊涵的瞭解、信任、期待,表明了對自己和對象積累了足夠的爲師之道貴在寬容,作爲幼兒教師的我,整天面對着天真爛漫的幼兒,可謂酸甜苦辣什麼滋味都嘗過,新的時代、新的社會賦予了我們老師新概念下地責任與義務,寬容、公正成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核心原則,教師對孩子的寬容成了一種時尚和美德,從某方面反映了一個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育理念。寬容孩子的過失並不是姑息遷就犯錯誤的孩子,而是採取和風細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從而體現出教師的博大胸懷。正如孔子說的:“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見寬容是一種豁達和摯愛,它如一泓泉水可化干戈爲玉帛。寬容是一種那個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寬容蘊藏着一種殷切的期望和潛在的教育動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的閃光點,因此作爲我們教師應以賞識的眼光去挖掘每個幼兒的獨特性,促使幼兒自我潛能的不斷髮展。我們不能去批評孩子的不是,要在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並捕捉,從而正確地去引導他們。同時,我們教師更應以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不足,因爲幼兒的自制力較差,犯錯在所爲難,此時我們教師若能充分給予幼兒理解而不是求全責備,那麼我們教師的人格力量將召喚幼兒學會原諒別人,學會與別人和睦相處,而這一切都是幼兒必須具備的良好心理品質。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就是一棵小小的樹,我們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促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地成長,併成分體驗到和他們一起成長的幸福。

《寬容》讀後感2

當今的社會處於快速發展中,現代企業的競爭,人才的因素越來越佔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激發員工的潛能,提升員工的創新能力,是擺在管理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人是有天生的惰性,如果不能有自覺性,就需要外界的提醒和嚴格的管理。牛根生說得好:“管理是嚴格的愛”;只有嚴格的管理才能激發最大的潛能,把每一項不可能的工作變成可能,只有高標準的管理和制度約束才能自覺的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創造出超人的業績。同樣我們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團隊成員,上司越嚴厲越挑剔,你做事就越精進,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越高,而不是隨便應付了事,久而久之,專業能力會保持較高的水準,部門和小組的業績的成長指日可待。

任何企業都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既要有能開疆拓土的市場營銷人才,又要有對工作精進鑽研的技術人才,還需要與企業同心同德的基層人員。對市場營銷人才,要培養其狼性,可以嚴格考覈其績效,狠獎重罰,快速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同樣要不斷培訓他們,引導他們提高工作熱情和效率,從而建立認同公司企業文化的基層團隊,增強人才的凝聚力。

管理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沒有絕對的對錯,作爲管理人員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借鑑各種先進的管理理念,並在本職崗位上加以實踐總結,最終能夠充分激發下屬團隊的熱情和潛能,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同樣管理人員要嚴以律己,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不斷清空自己,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做到用制度管事。工作中有寬容的上司,過度寬鬆,在安逸的氛圍中,就如溫水煮青蛙,業務水平很難得到推進,就如同一把溫柔刀,於無形中,會斬斷你發展的路徑。過度嚴苛,會挫傷員工積極性,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失去改善創新的動力。因此,寬嚴相濟,根據下屬團隊的特徵設計管理方式可能更爲合適。

我們也學過“沒有任何藉口”這本書,沒有做好就是沒有做好,隨便找藉口,成功永遠沒有入口,我們在工作中要敢於負責任,纔能有擔當,才能擔重任,工作中不要指望別人幫助你,要指望別人需要你,遇到困難我們要改變工作方法,而不是改變工作目標,對待下屬同樣嚴肅的愛才是大愛,管理中一定要嚴字當頭,才能成就下屬的未來,工作是幹出來的,習主席說得好:“幸福是幹出來的”,同樣薪水才能得以提升。

當前到了新的部門,在新的環境中,同樣會遇到不同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這有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把不可能變成一個個可能,用心做事, 挑戰自我,加強溝通,克服困難,工作上做到精細化管理同時要用制度管理,加強考覈,有效溝通,相互配合,帶好團隊,以身作責,用自己的能力服人,用人品帶人,遇事做到公平公正。同樣也要感謝這份工作,感謝企業給我們提供展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讓我的人生閱歷得以豐富和人格得以錘鍊,我將以忠誠、敬業、專業、勤奮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好成績。

《寬容》讀後感3

由朱家雄,張亞軍主編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是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幸福”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劉學軍老師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1.要學會熱愛。

2.要學會奉獻

3.認清角色是品讀“職業幸福”的前提。

其實除了這三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和品讀的。那麼我的幸福又在哪裏呢?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感受着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觀察枇杷樹新發的芽芽,一起撿拾落葉,一起遊戲玩耍,一起郊遊,一起認識各種活生生的動物,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次寒假一個月,上學時,孩子們好象很久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楊老師,楊老師。”紛紛主動來親近我,送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告訴我春節期間他們自己身邊都發生了那些有趣的事,“老師我請媽媽發短信祝你春節快樂了”結果許多的孩子也紛紛說“我也請了”“我也發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楊老師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說着:“是啊,我們想你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呀!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幾年前我帶的一批孩子,當時學前班畢業時的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現如今那些孩子都是六年級的學生了,當時孩子們拿着小本子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後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說:“我們會想你的,畢業了還來看你們。”現在那些孩子知道我在學校了,真的來看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你回來了,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髒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係的。”“老師,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老師,你們真的很辛苦。” 這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寬容》讀後感4

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修身;可以使人長智;可以使人養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使你受益匪淺。

《學會寬容》這本書,在書中我靜靜地品讀,細細地體味,感受寬容賜予我的力量。“寬容是智慧,寬容是愛,是體諒,寬容也是福……”這是這本書的封面語,第一次看見它,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引起了我翻閱它的興趣。這本書一共分爲“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寬容是深藏愛心的體諒”;“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寬容是成長的綠蔭”;“寬容是幸福家庭的祕訣”五大部分。每一個部分都由一個或幾個故事來表達出寬容的本質,無一不打動人心,使人引起共鳴。

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可以提升個人價值,突顯個人素質。

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德,寬容是人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寬容是相互的。

寬恕傷害自己的人,是困難的,也是高貴的。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美國愛荷華大學已故副校長——安柯萊瑞。她對待中國留學生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照他們,愛護他們,後來被一名中國留學生殺害了。她的家人深知副校長的爲人,表達對她的追思時說:“假若今天是被我們憤怒和仇恨籠罩的日子,安柯萊瑞是第一個責備我們的人。”後來,她的家人還寫了一封信去安慰兇手,請他不用傷心,不用內疚。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能很好地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人與人之間的寬容。

很多例子,很多地方,很多很多的故事都證明了寬容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好處。假若副校長不是一位懂得寬容的人,或許那位中國留學生會後悔一輩子,從此名聲大損。同時他會受到很大的報復。幸好副校長的寬容,使得兩家人的矛盾和解了。這不僅可以突顯出副校長偉大的精神品質,而且可以使兇手有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爲?

寬容別人,也等於寬容自己。在我們受到別人攻擊或傷害時,不妨拿起《學會寬容》這一本書,學習故事中的主人公們,讓他們的品質去感化我們的心。

生活中,我也曾遇到過被人傷害的時刻,當時的我,同樣也十憤怒,於是我便想起了它——《學會寬容》,是它讓我尋回理智;是它讓我懂得珍惜曾經傷害過我的人;是它讓我不斷地實現自身價值。

其實寬容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寬容中包括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沒有寬容的生活,如在刀鋒上行走。如美德可以選擇,請先把寬容挑選出來吧!”這是富蘭克福對人類寬容的呼喊。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只有胸懷寬容的人,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敬佩。

《學會寬容》這本書的每一個精彩故事,都讓我深受體會,意猶未盡。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品出書中真正的魅力所在。它帶給我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追求高素質的理性,還填補了我時間與心靈上的空虛,使我的生活過的更加充實。對於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又了進一步的認識,使我得到了全身心的陶冶,學會了怎樣與人相處,學會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人生至理。而《學會寬容》這本書,正是我與“寬容”之間架起的一條堅固的橋樑。它影響着我的一生,指引着我的前進。

《寬容》讀後感5

從兒時起,我極愛寬容,因爲癡迷清麗的句子:“被踏碎的花兒,仍將芬芳沾上鞋履,這,就是寬容。”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這是一位哲人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一日讀到“紀伯倫”的詩:“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間。潮水會抹去我的腳印,風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會永遠存在……”心靈默默顫動。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恆,我銘記着海洋的寬容。霎那間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寬容——用愛來回報他人的怨恨,便是寬容了。霎那間我似乎覺悟到寬容是一個單純的理想,她的存在僅僅需要一個高尚堅韌的靈魂。然而,當我讀了的《寬容》後,我才發現,房龍先生似乎對“寬容”別有一番見解。

《寬容》一書雖然主要論及西方宗教歷史上的不寬容及爲這種不寬容所進行的鬥爭,但今天看來,房龍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宗教領域,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爲爭取寬容而戰的歷史。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凡爲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什麼不同,都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着懷疑;他們可以誠實地相信自己正確,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爲堅固絕對的信念。”房龍最反對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結合後施加給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體上的暴政。在他看來,任何絕對的信念,都包涵着潛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權力的門徑,它的暴虐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房龍給出的解決是懷疑,對任何的觀念、理論、思維方式都要用懷疑來沖淡它繁殖、複製、獨裁的本性,就連自己都要懷疑。懷疑一切,用懷疑給一切以改善發展的餘地。在房龍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開端都是樸素的,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但一旦穩定發展起來,就會落入功利主義的魔爪而萬劫不復。痛恨功利的房龍卻用功利觀來解釋敘述歷史,勿寧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爲那最初的純潔高尚很可能在本質上是虛假的,是違反人類天性的。

政治上的浪漫主義會演變成流血的暴政,帶有浪漫情懷的君主往往都墮落爲暴君,前者有法國大革命爲證,後者在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今天看來,“寬容”這個話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諸如出於懶惰的不寬容,出於無知的不寬容和出於自私自利的不寬容等等。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要樹立競爭的對象,對別人的前進總抱以不認輸、不甘落後的態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趕超別人,這也就是不予以寬容。值得指出的是,這裏的競爭是平等、公平的,這裏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爲對自己的不滿足,敢於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人對已不寬容、不鬆懈的態度,要有敢於挑戰的勇氣。

《寬容》讀後感6

最近我閱讀了《對待學生,教師要學會鼓勵和寬容》這篇文章,在文中我靜靜地領略、感受寬容的力量,對待學生,教師要學會鼓勵和寬容讀後感。“寬容學生是一個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在無言中讓人感受到來自道德的約束。對孩子性格的成長有着多麼重要的意義。即使是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也要儘量避免用斥責和粗暴的態度去刺激他們,畢竟他們都還是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和幫助。”文中的一字一句在我的腦海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最簡單的講,我讀這篇文章後最大的體會就是明白了寬容是一種最高貴的品德。寬容是人性之間必不可少的,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也是一種寬容的體現。

面對任何事,都要學會寬容地看待一切,這樣所有的事情都會簡單起來,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可以更美麗的,就算是別人的侵犯還是過錯,都需要學會寬容。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寬容是一種沒用的表現,向別人屈服,只能讓我們退讓和忍受;寬容應該是相互的,如果我對他寬容,他對我卻不寬容,豈不是自己吃了大虧?抱有這種認識和思想的人,實際上他們已經不寬容了,他們理解的寬容是片面的,極端的。寬容是素質教育主體性的要求。素質教育的主題性,本質上說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新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因爲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作爲一名老師都應該以自己的寬容,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這樣才能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寬容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靈。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就非常注重去寬容和賞識自己的學生。

我一貫提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因爲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僅包括他的優點和長處,也包括他的缺點和短處。有些教師因爲“恨鐵不成鋼”或是嫉“惡”太嚴,缺乏寬容的氣度,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人格價值和品質,就難以和“差生”溝通,從而無法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讚揚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文明。”事實上,只要對“差生”多一些寬容和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其分析症因,提出應對策略,就能使他們的潛力得到開發,而這種潛力一旦被挖掘出來,迸發出來的力量是驚人的,甚至一點不比“優生”差。

我們老師應該有寬容的胸懷,對待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認識學生某一時期的成長特徵,認可他們這一時期的個性特徵和行爲特徵,讓青少年保持該年齡段的天性。老舍先生主張維護兒童天真活潑的天性,不可強求,更不可處處約束。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寬容的態度,不是處處以紀律和規章制度約束他們,而是用理解和寬容來認可學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導和培養髮展他們的個性。

學會寬容,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處地地去思考,還有什麼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讓人歡欣鼓舞呢?有人說寬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間之難的'覺醒,是對人類的愛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裏飄然降來的春風,讓我們教育生涯中多一些寬容吧。

《寬容》讀後感7

宗教作爲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在從古自今都承擔了重要的角色。人們把它當做一種超脫現實苦難的工具,認爲它是通往天國的一種途徑,它的誕生,使得人們開始相信上帝。有了宗教,人們的日常生活就有了寄託。可以說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規範了人們的行爲,使得社會秩序更加有序。

但這跟法律帶來的社會秩序不一樣,法律靠的是刑罰才能產生威嚴。政府制定法律是爲了保護公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執行法律的官長所擁有的權力也僅限於公民事務。教會卻是人們爲了靈魂的救贖而自願結合的團體,人們是自由的,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人發現自己所處的教會與自己的信仰有悖,他可以自由地退出,而不會受到懲罰或者阻礙。

真正的宗教在於對人們心靈的確信,只有擁有虔誠的內心,纔會有純正的信仰。一個人一旦不信它的純正,那麼該宗教在這個人看來就永遠不可能純正以及對自身有益。儘管他有退出這個宗教的自由或者轉信另外的宗教,但事實上他原來所處的宗教不會那麼輕易地允許他這麼做。並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會那麼寬容,這個時候他可能會遭受到一定的懲處,肉體酷刑以及個人財產的沒收都是難免的。從另一個角度看,每個公民都享有公民權,即使他不屬於某個教會,也不該因此而遭到暴力的危害。

宗教也會因爲立場觀點和自身追求的利益的差異而分裂爲多個派別,狹隘的宗教慣於黨同伐異,他們強迫人們成爲該教的信徒,並且煽動與其他宗教的仇恨,相互屠殺掠奪。看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那些因爲宗教信仰不同而導致的血淋淋的鬥爭場面。任何一個宗教都是無權管轄其他教會的,哪怕他覺得自己的觀點看上去別對方正確的多。並且任何人都無權迫使別人篤信某個宗教,沒有人願意使自己的信仰屈從於他人的命令。

宗教是讓人們共同禮拜上帝,拯救靈魂,任何時候教會都不可以用伸張正義,關心他人靈魂爲掩飾物,來對他人進行掠奪。而且,照理說宗教事務與政府事務不應該有什麼牽連。信徒的禮拜都是爲了取悅上帝,從而獲取上帝的恩典,所以宗教願意採用何種禮儀,摒棄什麼禮儀都是與政府無關的。除此之外,每個教會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禮拜的時間地點,以及朝拜姿勢等。政府也無權以法律的形式來規定宗教應該採用什麼禮儀,同樣也無權禁止已經被宗教接受的禮儀。當然,政府可以勸導和教誨人們,因爲每個人都可以去勸勉他人信奉某個真理,但勸導和命令卻是兩碼事。只要干涉了自由朝拜,就等於毀滅了宗教。

但事實上卻是,宗教容易受到王室權力的左右。一些自詡爲傳播福音的佈道者或者教士,善於投國王之所好,輕易地改變教會信條和禮拜儀式。這種企圖以逢迎當權者的慾望加強國家統治來滿足教士自己野心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教會的專制統治。

不得不說的就是,宗教不在於有浮華的禮拜儀式,也不在於擁有強制權和管轄權,它的存在,更多的是要給人們一個道德的準則,信仰的源泉。對於宗教,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寬容。

《寬容》讀後感8

《寬容》一書雖然主要論及西方宗教歷史上的不寬容及爲這種不寬容所進行的鬥爭,但今天看來,房龍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宗教領域,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爲爭取寬容而戰的歷史。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凡爲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什麼不同,都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着懷疑;他們可以誠實地相信自己正確,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爲堅固絕對的信念。”房龍最反對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結合後施加給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體上的暴政。

在他看來,任何絕對的信念,都包涵着潛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權力的門徑,它的暴虐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房龍給出的解決是懷疑,對任何的觀念、理論、思維方式都要用懷疑來沖淡它繁殖、複製、獨裁的本性,就連自己都要懷疑。懷疑一切,用懷疑給一切以改善發展的餘地。在房龍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開端都是樸素的,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但一旦穩定發展起來,就會落入功利主義的魔爪而萬劫不復。痛恨功利的房龍卻用功利觀來解釋敘述歷史,勿寧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爲那最初的純潔高尚很可能在本質上是虛假的,是違反人類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義會演變成流血的暴政,帶有浪漫情懷的君主往往都墮落爲暴君,前者有法國大革命爲證,後者在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今天看來,“寬容”這個話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諸如出於懶惰的不寬容,出於無知的不寬容和出於自私自利的不寬容等等。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要樹立競爭的對象,對別人的前進總抱以不認輸、不甘落後的態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趕超別人,這也就是不予以寬容。值得指出的是,這裏的競爭是平等、公平的,這裏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爲對自己的不滿足,敢於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人對已不寬容、不鬆懈的態度,要有敢於挑戰的勇氣。

房龍先生堅信“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定會到來,它將成爲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思想的束縛、戰爭的暴虐、種族的歧視等等,都在呼喚寬容,我們渴望那和平安詳的日子,但我們同樣要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負責,必要的時候決不能“寬容”地得過且過,將寬容發展成爲漠不關心,那恐怕纔是最大的災難!用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寬容會讓你平和安詳,而發展中的不寬容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二者都需要存在。

《寬容》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作爲一個人文主義者,房龍在書中致力於用理性和自由來對抗各種基於偏見和自詡正確的優越感的狹隘意識,倡導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類文明發展到何種地步,只要地球上還存在哪怕兩個人,這樣的一種情懷,就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