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的學生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鎖記的學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鎖記的學生讀後感

張愛玲擅長描述各種各樣的女性。《金鎖記》也不例外。這篇小說記錄了一個發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爲了攀附權貴,把她嫁給了當地的一戶大戶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從小就是殘疾。七巧的爲人十分潑辣、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個性不招姜人待見。於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脫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着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我的感情;兒子成家後,由於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後,這個不幸的女生在鬱郁中死去。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其中我認爲最成功的要屬側面描述。在文章的開始,作者並沒有正面說姜公館的狀況,而是借兩個丫鬟的牀頭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聯和大致狀況都交代清楚。這倒和《紅樓夢》開頭借冷子興之口演說寧、榮二府的興衰頗有些相似。接下來,作者又在兩個下人的交談中將七巧的身世向讀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後的閒言冷語說明了七巧的爲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這一系列的側面描述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看看這七巧究竟是怎樣的。別急,在這一系列的鋪墊之後,七巧出場了——“瘦骨臉,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幾個字便活脫脫地刻畫出了一個精明的婦女形象。之後作者便展現了七巧的語言及行爲,她替二小姐說媒,氣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關聯交代地一清二楚。

張愛玲的一枝生花妙筆着實令人佩服。我認爲最妙的一個側面描述在最後。七巧晚年的時候,作者並沒有花費筆墨去正面描述她。而是透過童世舫的眼看了出來——“門口背者光立着一個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這是一個瘋子”。

小說的題目叫《金鎖記》,爲什麼要叫“金鎖”呢?我認爲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了。別人愛她,她說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錢;自我的侄子和女兒玩,她說是侄子欺負女兒,想霸佔她的家產;女兒上學丟了東西,她便上學校找校長討公道……就這樣三十年來,她帶着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我沒得到愉悅,也害的自我的孩子前程被斷送。當然這金鎖也能夠明白爲封建社會的桎梏。

在這篇小說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淒涼的象徵。月亮的變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內心的變遷。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示着一個沒落時代的一個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彰影綽綽的烏雲裏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是七巧眼中的月;“這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七巧兒媳眼中的月。

從這篇小說中也能夠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戶人家講究門當戶對,小戶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這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做鳥獸散。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